武夷山市,福建省轄縣級市,由南平市代管,位於福建省西北部,
[1]
東連浦城,南接建陽,西臨光澤,北與江西省鉛山縣毗鄰。
[1]
武夷山市總面積2813平方千米
[48]
,2019年轄3鎮、4鄉、3個街道、4個農茶場、115個行政村。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武夷山市常住人口259668人。
[48]
武夷山市歷史悠久。據考古資料表明,境內近4000年前已有先民聚居。前身為崇安縣,建置於北宋淳化五年(994年)。
[1]
1985年3月1日,崇安縣經國務院批准列為中國首批對外開放縣市。1989年8月經國務院批准撤縣建市。2018年12月,榮獲第二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稱號。
[2-3]
2019年3月,位列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4]
2019年9月,入選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5]
- 中文名
- 武夷山市
- 外文名
- Wuyishan City
- 別 名
- 崇安
- 行政區劃代碼
- 350782
- 行政區類別
- 縣級市
- 所屬地區
- 福建省南平市
- 地理位置
- 中國華東、福建北部南平市
- 面 積
- 2813 km²
- 下轄地區
- 3街道,3鎮,4鄉
- 政府駐地
- 崇安街道
目錄
武夷山歷史沿革
編輯五代閩永隆三年(941年),劃建陽縣西北地置温嶺鎮。
後唐(923年~936年)時,原歸建州建陽縣管轄。官至左千牛衞上將軍的邑人彭遷歸隱後,召集鄉人在現名為崇陽溪之東的潺口開荒墾田,鑿湖築坡,凡90處,灌田2000餘頃,命名為新豐鄉。這是崇安縣最早的建置雛形。為此,新豐鄉現仍為崇安縣的民間泛稱。以後,彭遷之子彭漢為台州軍事判官,於閩王永隆三年(941年)上書閩王王曦,改新豐鄉為温嶺鎮。彭遷之孫彭璫在南唐官至殿中監。於保大九年(951年)又上書朝廷,把温嶺鎮改為崇安場。
宋淳化五年(994年)升為縣。歷屬建寧軍、建寧府、建寧路、建寧府、建安道。淳化五年(994年),改崇安場為崇安縣。至道年間(995年~997年),開始建縣署於營嶺(現城關的中心區)。鹹平元年(998年),建陽的上梅、下梅、會仙、將村、周村、黃村等6裏劃歸崇安。元豐五年(1082年),建陽的從政、籍溪、五夫、建平、豐陽、節和、長平等7裏又划進崇安縣境範圍之內。此時,連同城關的四隅裏、南鄉的黃柏裏和西北鄉的石雄裏、吳屯裏、石臼裏、大渾裏,共計19個裏,形成當時崇安縣的全部境域,一直沿襲到清代。
民國二十九年(1930年)2月,建陽的崇文、上裏,包括城村、大渚、井前、楊厝等地劃歸崇安四區的文仙鄉。民國三十年(1931年)1月,縣屬的四區星村鎮黎源鄉與建陽長坪接壤的施家坪及源頭一帶(面積約288畝),劃歸建陽。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曾設蘇維埃政府。
武夷山行政區劃
編輯武夷山區劃沿革
1951年1月,全縣劃為6個區:一區轄集賢、里仁、南興、赤石、黃柏、公館、下梅7個鄉;二區轄星村、曹墩、桐木、黎源、楓林5個鄉;三區轄興田、仙店、城村、雙西、澄滸、南樹6個鄉;四區轄五夫、大將、澄溪、上梅、白水5個鄉、五區轄吳屯、暘角、大渾、大際、嶺根、楓口、嵐江、嵐谷、橫墩、客溪10個鄉;六區轄洋莊、大安、村尾、坑口、東村、漿溪6個鄉。5月,進行第一次行政區劃整編。福建省人民政府確定崇安為乙等縣編制,並將舊建制的保、甲分別改為村、鄰,一般舊界不動。同時,原先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被強制“移民並村”的一些自然村也重新恢復設置。
1952年9月,從第五區中劃出嵐谷為第六區,原六區改為第七區。
1954年,以數序為區名的區依次同時稱為城關、星村、興田、五夫、吳屯、嵐谷和洋莊區。是年8月,因原鄉劃較大,為了便利行使政權,加強對農村工作的領導,南平專署分配崇安縣增劃23個鄉,縮小鄉劃範圍。調整後,全縣為7區77個鄉,2個鎮(四區的澄溪劃歸建陽縣)。8月,崇安四區的澄溪劃入建陽。
1957年2月,五夫區白水鄉西坑村劃入浦城。9月,浦城的樟樹、甸坑、茶秀、東坑、碗廠劃歸崇安縣。
1989年8月21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原崇安縣,設立武夷山市,管轄範圍不變。撤縣建市的同時,興田鄉和五夫鄉也分別撤鄉建鎮,隸屬關係和管轄範圍不變。下陽鄉因鄉政府所在地為上梅,而上梅又是民國17年9月發動著名的上梅暴動的革命紀念地1989年12月經福建省民政廳批准改為上梅鄉。武夷山市共4個鎮、6個鄉、13個街道、115個村、86個居民小組、1469個村民小組。
2000年,武夷山市轄5個鎮、5個鄉:崇安鎮、星村鎮、興田鎮、五夫鎮、武夷鎮、城東鄉、上梅鄉、吳屯鄉、嵐谷鄉、洋莊鄉。
2002年11月,福建省人民政府批覆同意撤銷崇安鎮、城東鄉、武夷鎮,設立崇安街道、新豐街道、武夷街道:從原城東鄉劃出4個村歸崇安街道管轄,劃出3個村歸新豐街道管轄,崇安街道劃出2個社區歸新豐街道管轄。
武夷山區劃詳情
街道鄉鎮 | 直轄 |
---|---|
武夷山地理環境
編輯武夷山位置境域
武夷山市,位於福建省北部,地處閩、贛兩省交界處,全境東西寬70千米,南北長72.5千米。位於東經117°37'22~118°19'44、北緯27°27'31~28°04'49。東連浦城縣,南接建陽區,西臨光澤縣,北與江西省鉛山縣毗鄰,總面積2813平方千米
[48]
。
[9-10]
武夷山地形地貌
武夷山市境內東、西、北部羣山環抱,峯巒疊嶂,中南部較平坦,為山地丘陵區。市區海拔210米。地貌層次分明,呈梯狀分佈。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最高處黃崗山海拔2158米,最低處興田鎮,海拔165米(河牀標高海拔160米)。最高與最低點高差1993米,地勢高低相差之大。
[9]
武夷山氣候
武夷山市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其特點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豐沛。春季常有“春寒”發生;夏季高温多雷雨,間有颱風影響;秋季風和日麗,秋高氣爽,有時因氣温高而出現“秋老虎”天氣;冬季是全年降水最少的季節。冬季和早春不太冷,氣温多數在0℃以上,降雪次數極少,寒害少。主要氣象災害有高温、乾旱、低温連陰雨、冰雹、大風、霜凍、暴雨。生長期年平均263天,無霜期年平均270天,最長達307天,最短為237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629.5小時。0℃以上持續期365天(一般為1月1日~12月31日)。年平均降雨量1926.9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數164.6天。降雨集中在每年3月至6月,6月最多。
[11]
武夷山自然資源
編輯武夷山生物資源
武夷山市已知植物種類3728種,幾乎囊括了中國中亞熱帶所有的植被類型;已知動物種類5110種,是珍稀、特有野生動物的基因庫。
武夷山森林覆蓋率達79.2%,擁有林業用地318.2萬畝,珍稀樹種50餘種,總蓄積木材量1157萬立方米,年出材量10萬立方米;竹林面積55.3萬畝,年產毛竹350萬根以上。武夷山市擁有各類花卉資源近130種。
[12]
武夷山水力資源
武夷山有建溪、崇陽溪、南浦溪、麻溪等4條主要河流,河流面積3.89萬畝,全市水利資源藴藏量21.5萬千瓦,可開發8.3萬千瓦,已開發4.3萬千瓦,水資源十分豐富。現已開發大、小水電站85座,裝機容量2.28萬千瓦;正在建設及進行前期工作的水電站還有東溪電站技改、楓溪、連墩、龍門、前、後溪等水電站。
武夷山礦產資源
武夷山市發現礦種28種,發現礦產地95處,其中固體礦產地94處,水產礦產地1處(礦泉水)。全市探明鈾、煤、鉬及花崗岩9處,鉬礦石儲量170萬噸,花崗岩儲量居福建省首位,且品種多、品質好、放射性低。
武夷山人口
編輯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武夷山市有26個民族,其中,漢族211303人,佔總人口的99.60%;少數民族有853人,佔0.40%。武夷山市少數民族以畲族居多,佔少數民族的61.78%。
武夷山政治
編輯武夷山經濟
編輯武夷山綜述
2020年,武夷山市地區生產總值208.05億元,較上年增長0.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85105萬元,增長4.6%;第二產業增加值746492萬元,下降4.1%;第三產業增加值1048903萬元,增長2.1%。人均生產總值87416元(按2019年常住人口計算),增長0.45%。
[48]
從分產業結構來看,一、二、三產業增加值佔生產總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3.4%、39.6%、47%調整為13.7%、35.9%、50.4%,一產上升0.3%,二產下降3.7%,三產上升3.4%。第一產業拉動0.7%,第三產業拉動1.0%。
2020年,武夷山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405元,比上年增加1107元,增長3.1%,城鎮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4191元,比上年下降1.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956元,比上年增加1165元,增長6.2%。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4178元,與上年持平。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值1.87,比上年縮小0.06。
[6]
固定資產投資
2020年,武夷山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1%,比上年回升2.8%。一、二、三產業投資增速分別為46.9%、37.1%、-12.1%。46項省市重點項目投資43.5億元,新增“五個一批”項目153個,其中,新開工46個項目,建成或部分建成49個項目。房地產施工面積251.52萬平方米,增長13.02%;商品房銷售面積39.38萬平方米, 增長17.2%;銷售額381101萬元,增長9.9%。
[6]
武夷山第一產業
2020年,武夷山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477230萬元,增長4.7%,比上年4.5%回升0.2%;農林牧漁業增加值292641萬元,增長4.6%,比上年4.4%回升0.2%。其中農業產值299268萬元,增長5.3%;林業產值91606萬元,增長8.3%;牧業產值63210萬元,下降3%;漁業產值10530萬元,增長2.3%;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12615萬元,增長4.1%。農林牧漁業總產值中,農業、林業、牧業、漁業產值分別佔62.71%、19.20%、13.25%和2.21%。
2020年,武夷山市糧食播種面積224824畝,增長1.52%,產量99154噸,增長1.03%;油料播種面積9462畝,下降1.06%,產量1670噸,增長1.27%;蔬菜面積114029畝,增長1.98%,產量150937噸,增長2.4%;煙葉種植面積19384畝,增長11.70%,產量3098噸,增長12.49%;幹毛茶產量22482噸,增長8.18%;園林水果產量19562噸,增長4.3%;食用菌產量11477噸,增長6.5%。
2020年,武夷山市竹筍乾產量14920噸,增長5.4%;木材採伐產量213819立方米,增長6.49%。其中,商品材產量102108立方米,增長11.79%;自用材產量111711立方米,增長2.10%。毛竹採伐產量1576萬根,增長6.49%。 2020年,武夷山市生豬出欄7.44萬頭,下降15.77%,生豬存欄4.478萬頭,上升2.03%;羊出欄1.24萬隻,增長4.77%,存欄0.65萬隻,下降4.38;家禽出欄244.91萬隻,增長4.44%,存欄102.27萬隻,增長6.77%;禽蛋產量8551噸,增長8.01%。
武夷茶產業
截至2018年,武夷山市共有茶園面積14萬畝,比2008年增加3.25萬畝,無公害茶園100%全覆蓋,機械化修剪採摘比例達到94%以上;2017年茶葉產量19200噸,比2008年增長260%;茶業總產值21億元,比2008年增長近一倍。此外,挖掘記錄茶樹品種280種,科技保護可用品種70多個,涉茶人數達8萬餘人,佔全市人口34%。
武夷山市共有註冊茶企3550家,規模茶企38家,通過食品生產許可認證企業573家,市級以上茶葉龍頭企業15家,茶葉合作社94家。擁有中國馳名商標3個 ,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9個,著名商標51個,知名商標120個。
[13]
武夷山第二產業
2020年,武夷山市規模工業增加值較上年下降18.1%。其中,輕工業下降18.9%;重工業下降6.0%;生物產業較上年增長45.2%;現代綠色農業、數字信息產業、先進製造業、文化創意產業分別下降31.9%、63.3%、13.4%、23.4%。
2020年,武夷山市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608.9%,較上年下降81.3%;利税總額4.5億元,比上年下降31.9%。工業企業產品銷售收入1197190萬元,下降24.3%;產品銷售率96.47%,較上年減少0.78%;總資產貢獻率8.35%,較上年減少6.5%;資產負債率37.4%,較上年增加3.2%;資本保值增值率132.9%,較上年增加31.2%。
武夷山第三產業
旅遊業
2020年,武夷山市共接待旅遊總人數1078.57萬人次,下降33.7%,比上年7.3%回落41%;旅遊總收入228.89億元,下降36.3%,比上年16.5%回落52.8%。以旅遊行業為主體的規模以上服務業營業收入139098萬元,較上年下降48.5%;其他營利性服務業營業收入58935萬元,較上年下降62.3%。
郵政業
2020年,武夷山市郵政和電信業務總量31023萬元,增長6.81%。其中,郵政業務總量增長17%;移動業務總量增長0.92%;
電信業
2020年,武夷山市電信業務總量增長12.9%;聯通業務總量下降35.6%。本地固定電話用户總容量4萬門,增長2.26%。其中城市電話用户2.92萬户,增長4.31%。移動、電信、聯通移動電話總用户31.73萬户,下降5.53%。互聯網上網用户12.62萬户,增長4.3%。
國內貿易
2020年,武夷山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57131萬元,比上年下降1.7%,比一季度降幅收窄10.1%。其中,限額以上法人及個體消費品零售額57842.5萬元,增長3.6%;兩油及蘇寧零售額34198.7萬元,下降24.1%;限額以下消費品零售額565089.9萬元,下降0.4%。納入GDP核算的社會消費品銷售總額比上年增長7.8%;批發業增長9.7%,零售業增長8.8%,住宿業下降5.2%,餐飲業增長0.8%。
財政和金融
2020年,武夷山市公共財政總收入131023萬元,比上年增長0.7%。地方級財政收入93467萬元,比上年增長3.3%。
2020年,武夷山市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1968819萬元,比年初增加97414萬元,比年初增長5.2%;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1714169萬元,比年初增加224444萬元,比年初增長15.07%。
[6]
武夷山社會事業
編輯武夷山科技事業
2020年,武夷山市研發企業99家,比上年增長45.59%。其中,有R&D活動單位數32家,增長23.08%;62個研發項目,增長6.90%。R&D經費支出1.37億元,比上年增長17.99%;R&D經費支出佔GDP比重0.66%,較上年提升0.04%。
2020年,武夷山市選任科技特派員96名;建立各類科技特派員工作站54個;科技特派員示範基地172個;申報2020年度省科技計劃項目9個;1家企業獲得省級科技小巨人企業認定,2家企業獲得省星創天地認定。
2020年,武夷山市新增內資企業1684户,外資企業8户,個體工商户3538户。專利申請受理291件,增長1.75%;發明專利申請50件,下降7.41%;專利授權量255件,增長85.71%;發明專利授權13件,增長85.71%。
武夷山教育事業
2020年,武夷山市中小學在校生總人數27337人。普通中學在校生8786人,其中女生4246人;小學在校生18551人,其中女生8943人。全年初高中招生4558人;小學招生3065人。幼兒園在園人數9850人,入園率98.3%。全年學齡兒童入學率99.80%。其中,女童入學率99.99 %;小學輟學率0%;小學按時畢業率100%;初中按時畢業率99.63%;初中學生輟學率0%;初中升普高的比率51.08%。農村義務教育“兩免一補”政策受惠學生2.7337萬人,義務教育鞏固率108.24%。高中階段毛入學率96.56%,普職比率51:49,教育投入資金到位率100%。
[6]
高等院校 | ||||
重點高中 | 武夷山市第一中學(省一達標校) | 武夷山市第二中學(省二達標校) | ||
普通初中 | 武夷山市武夷中學、 | 武夷山市興田中學 | ||
武夷山是嵐谷中學 | 武夷山市洋莊中學 | 武夷山市吳屯中學 | ||
職業中專 | 武夷山旅遊職業中專學校(省重點中等職業學校) | 福建武夷山中華職業學校 | ||
普通小學 | 武夷山市實驗小學 | 武夷山市崇安小學 | 武夷山市新豐小學 | 武夷山市胡桃小學 |
武夷山文化事業
2020年,武夷山市開展各類文化公益課堂27場。農村電影公益放映1380場。圖書館接待到館讀者6547人次,外借圖書3422冊次,辦理借書卡41個,新增圖書2885冊;博物館免費接待到館參觀人員4.3萬人次;建立健全6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57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及普查文物點共500處不可移動文物的檔案資料。
[6]
武夷山醫療衞生
2020年, 武夷山市建立電子居民健康檔案21.42萬份,建檔率90%;高血壓規範管理12464人,規範管理率81.18%,糖尿病規範管理4397人,規範管理率81.31%,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管理數1106人,65歲以上老年人健康體檢14008人。早孕建卡1849人,早孕建卡率85.25%;孕產婦系統管理率90.09%,高危管理率100%,住院分娩率100%,產後訪視率94.13%;3歲以下兒童系統管理率92.05% ,7歲以下兒童健康管理 90.18%,嬰兒死亡率3.85%,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 3.85%。
[6]
武夷山體育事業
武夷山社會保障
2020年,武夷山市城鎮新增就業人數2051人,城鎮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599人。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233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73%。
2020年,武夷山市企業養老保險參保2609户,參保職工32065人,徵繳養老保險金11993萬元;離退休9067人,社會化發放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25744萬元,發放率100%。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10.63萬人;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參保5198人;失業保險參保職工21270人;工傷保險參保户數1530户,參保人數39430人;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參保32355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194842人。
2020年,武夷山市共保障城鄉低保對象1859户3596人,總支出1575.03萬元。保障城鄉特困人員623人,其中集中供養156人,分散供養467人,救助供養金總支出886.39萬元;臨時救助2058户次,發放救助金214.26萬元;建檔立卡貧困户中有1516人納入低保;救助流浪乞討人員91人次。
[6]
武夷山婚俗改革
武夷山交通運輸
編輯2020年,武夷山市交通運輸和郵政業增加值27534萬元,比上年下降4.5%。鐵路客運量71.765萬人次,下降38.68%。其中,高鐵北站發送量60.6659萬人次,下降24.64%;火車站發送量11.0991萬人,下降69.62%。鐵路貨運量2.9881萬噸,下降50.28%。航空安全起降航班2856架次,下降59.7%;旅客吞吐量23.052萬人次,下降64.04%;民航貨郵吞吐量0.0291萬噸,下降64.21%。
[6]
武夷山民俗文化
編輯武夷山方言
武夷山市方言(崇安話)屬於閩北方言。武夷山市內方言比較一致,尤其是城關崇城鎮的口音所通行的中部和南部人口密集地區,差異更小。差異較為明顯的是東北部的嵐谷鄉山區和東南部的五夫鎮。但在全市範圍內仍可通話。在武夷山腹地的天心赤石一帶有些村子是閩南方言島,是早年永春一帶移民聚居點,但人數都不多。
武夷山宗教
武夷山市有四大教:佛教、道教、基督教和天主教。截至2001年,有教職人員100多人,信眾1萬多人。全市現有宗教場所140多處,經民族宗教局正式登記和臨時登記的宗教場所有60多處,有影響的宗教場所有:佛教:天心永樂禪寺、瑞巖寺、永豐寺;道教:桃源洞、天上宮;基督教:主要是城關地區的基督教堂。
武夷山城市標誌
武夷魂大型羣雕位於武夷山市區與景區結合處,碑高14米,採用武夷紅花崗岩製作。羣雕注意着重表現彭祖和彭武、彭夷父子三人在武夷山拓荒治水、披荊斬棘、驅邪伏獸、艱苦奮鬥的崇高精神。羣雕中三人的肌肉和輪廓都表現出一種粗獷的力量、靈魂和精神;雕塑的內容與藝術、環境與主題都達到了和諧的融洽。該雕塑由中國著名雕塑家、中央美院黨委書記盛揚教授設計。
[16]
武夷山市花市樹
市花:武夷山地處亞熱帶,氣候温和,雨量充沛,極適合蘭花生長。武夷蘭花,古代稱為"嵐花"。已知有百餘個品種,其中有不少是中國特有的蘭中珍品,如綠雲,銀邊大貢,大鳳尾素和金絲馬尾蘭等。武夷山中蘭花頗多,武夷山人歷來愛蘭花,居家內外總愛擺上幾盆。1995年武夷山市人大會議通過,一致同意蘭花為武夷山市市花。
[16]
市樹:在武夷山市,到處可見蒼天的古樹,而其中最多的就是樟樹,樹齡最長的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樟樹生命力極強,枝繁葉茂,價值很高,自古就為武夷山人民所愛,1995年武夷山市人大會議把樟樹定為市樹。
[16]
武夷山民俗活動
- 楓坡獨特拔燭橋
活動從正月十四晚上開始,由村中最有威望的長者率領“舞燈隊”舉行。舞燈隊由兩名年幼的男童提着吉祥燈在前開道,長竹竿吊串的高照燈緊隨其後。孩童和姑娘們舉着各式各樣的自扎花燈居中,上了年紀的壯年漢子,抬着花燈鼓亭,青年小夥子則扛着“燭橋”壓陣。這支隊伍走街串巷,每經一户家門,主人便閤家相迎,每到拐彎處,扛燭橋的小夥子就在“呼”、“哈”的吶喊聲中,相互牽扯着飛奔而過。隊伍到達村中心鬧區後,“撥燭橋”最精彩的節目開始。
[17]
- 城關柴頭會
1851年農民領袖洪秀全領導了太平天國運動,在太平軍的影響下,武夷山(當時的崇安縣)和中國各地一樣,四鄉農民紛紛起來抗捐抗税,反對奴役壓迫。縣衙門官吏見勢頭不妙,便加緊對農民進城買賣的檢查,下令不準農民攜帶凶器、鐵器之類的東西進城。凡進城者,只允許挑柴木,攜帶竹、木傢俱等農副產品。這樣一來,更激起了農民的反抗。1866年,四鄉農民在起義首領陳順光的帶領下,於農歷二月初六凌晨,扛上木棍、竹叉和扁擔等衝進縣衙門,迫使縣官下令免除農民的“竹絲税”、“明筍税”、“茶葉税”等,並立即張榜公佈,起義獲得了勝利。人們為了紀念這木棍、竹叉和扁擔取得的勝利,決定每年農曆二月初六這一天在城關舉行盛會,名為“柴頭會”。柴頭會已成為福建省民間的較大盛會之一。
[18]
- 喝茶俗
吳屯婦女喝茶俗與其他地區的飲茶風格大不一樣,茶水用三角茶壺放在灶門爐前文火煨開。這裏的喝茶習俗,男人概不介入,只有女性才有資格入席。設宴喝茶由村裏農家婦女輪流作東,當天“茶宴”少不了邀請進村來的女賓客入席。作東者都想借此機會表現自己的手藝和盛情,拿出自己所有的好菜擺上茶宴,讓姐妹們品嚐。銀根緊縮的日子,她們也會想方設法“就地取材”,親手製作小菜,如雪裏蕻、豆腐滷、豆渣餅、醃辣椒、南瓜幹、鹹筍乾、沙炒黃豆、花生等。“茶宴”上農家以茶代酒,相互敬茶。“喝茶”不僅交流女性情感,而且還起到了增進鄰里和睦的作用,發揮着“婦委會”的調解功能。吳屯紅園、上村、大際、小際一帶,這種農家婦女的喝茶習俗已有上千年的歷史。
[19]
- 喊山與開山
喊山與開山原是武夷山御茶園內舉行的一種儀式,每年於驚蟄日由知縣主持祭祀活動,在規定的程序中,茶農齊聲高喊“茶發芽,茶發芽”,以祈求神靈保佑武夷巖茶豐收、甘醇,是為“喊山”。“開山”一般定於立夏前三日之內,茶農們趕早在製茶祖師楊太白塑像前靜默行祭。早餐後由專人帶至休茶地,分散採茶,待太陽昇起、露水初收之後,帶山人向採茶工們分民煙捲,表示可相互對話,開山儀式才正式結束。喊山與開山是武夷山茶農特有的習俗。
[20]
武夷山名優特產
編輯武夷山武夷巖茶
武夷巖茶是武夷山一帶生產的烏龍茶類的總稱。武夷巖茶系半發酵茶,集紅茶、綠茶功效於一身。茶湯金黃,葉瓣邊緣紅豔,呈綠葉紅鑲邊狀,有提神消食、生津止渴、減肥健美、防癌抗病之功效,又有“減肥茶”“健美茶”之美稱,在國際市場上享有較高的聲譽。是福建省主要出口商品茶。武夷巖茶歷史悠久,品種繁多,僅慧苑巖一帶,就有八百多種。主要品種有:大紅袍、肉桂、鐵羅漢、水金龜、白雞冠、半天腰、奇蘭等,其中尤以“大紅袍”最為名貴,被譽為“茶中之王”。
[21-23]
武夷山香菇
香菇古時稱為香蕈,或叫香菌,是食用菌中的珍品。《呂氏春秋》中的“味之美者,截止駱之菌”之名,講的就是香菇。香菇原是一種野生食用菌類,經人們不斷提純復壯,培養成為栽培菌。武夷山地區由於氣候温和濕潤,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土壤肥沃,適宜香菇的繁殖和生長。
[22-23]
武夷山筍
筍是竹的嫩芽,其種類因竹而異,其中毛竹科筍,被譽為“八閩山珍”,它脆嫩鮮美,營養豐富,素有宮廷美食之稱。筍乾是用春筍經過傳統制作方法加工而成的,分榨、曬、燻三大類。因製作方法不同,加工成的筍乾品種也不同。有“玉蘭片”“鳳尾筍”“羊角筍”等十多種。筍乾色、香、味俱全,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人體所必需的多種氨基酸、纖維素,可作為菜餚主料或配料。經傳統工藝精製的筍乾和“清水筍”罐頭,是福建省主要外銷產品,也是中外遊客樂於爭購的佳品。
[22-23]
武夷山建蘭
建蘭在閩北有悠久的栽培歷史,一直被人們視為情操高潔的象徵,並有“花中君子”“空中佳人”“王者之香”等美稱。建蘭系多年生草木植物,除可觀賞外,還有很高經濟價值,尤其在醫藥方面,其根、莖、花都可入藥,有利消、健胃、解熱的作用。閩北民間有取蘭花蕾泡茶,清熱明目,理氣止痛,且對青光眼有奇效。
[22-23]
武夷山武夷留香
武夷留香是用武夷山純糯米釀製,存放兩年以上的傳統佳釀。酒色棕黃明亮,酒香濃郁,醇和適口,餘味悠長,酒精度低,營養豐富,且有強身活血,提精益智之功效。
[23]
武夷山武夷黃酒
武夷山十月白
武夷山武夷紅茶
武夷紅茶,福建省武夷山市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2011年06月27日,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武夷紅茶”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14]
武夷山武夷沁泉
武夷山風景名勝
編輯武夷山市雖是一座新興的旅遊城市,但遠在秦漢時期,即已見諸記載,文人、名士漸至,或吟詠,或卜居,或講學。南唐時武夷山已躋身於中國的名山大川之列,又稱之為道教的第十六洞天。不僅被稱為“道南理窟”,而且被譽為“閩邦鄒魯”,是中國東南一座的文化名山。境內保存大量的古文化遺蹟。武夷山水號為“三三”、“六六”之勝。“三三”九曲溪,全長9.5千米。
玉女峯(2張)
玉女峯
聳立在二曲溪南的玉女峯是武夷山最秀麗的山峯,已成為武夷山的象徵。因其酷似亭亭玉立的少女而得名。玉女峯周圍主要景點有仙榜巖、仙館巖、大王峯、鐵板峯、鏡台、水光石等。度假區距玉女峯約1.5千米。
武夷山古漢城遺址
位於武夷山市興田鎮城村西南1千米,是中國南方地區發現年代較早、規模最大且保存最完整的古城遺址。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漢城遺址坐落在起伏的丘陵山地上,城址呈長方形。南北長860米,東西寬550米,總面積48萬平方米。城牆沿山勢夯土建築,殘高4-8米,東西城垣共保留3處豁口通道,為當年的城門。城外有護城壕。經發掘,城內分佈着殿宇、樓闕、營房住宅、冶鐵、製陶和墓葬等遺址多處。
九曲溪
九曲溪風景區面積約8.5平方千米,發源於桐木關西北角、三港國家自然保護區內,全長60千米。
武夷山紫陽書院
武夷山紫陽書院在武夷山五曲隱屏峯下。始建於宋淳熙十年(1183),稱武夷精舍,南宋末年擴建,稱紫陽書院,明正統年間改稱朱文公祠。宋朝理學家朱熹曾在此講學達十年。初建時有仁智堂、隱求齋、寒棲館、晚對亭、鐵笛亭等建築物。現僅存止宿和隱求室的部分建築。書院各處石壁上,留有許多詩文手跡,尢以朱熹親筆題勒“遊者如斯”和人陳省在曬布巖刻下的“壁立萬仞”為著。
武夷山下梅
下梅坐落在武夷山市東部,離武夷山市區6千米,武夷山國家風景名勝區5千米,南接武夷山度假區、屬武夷街道辦管轄。全村佔地面積為220141平方米,村落建築面積為124802平方米。1992年7月,福建電視台《同安主簿》劇組在下梅拍攝以朱熹為題材的電視連續劇;1992年秋,江蘇電視台在下梅拍攝電視連續劇《范仲淹》。下梅古民居首次作為外景在電視劇中得到宣傳。2004年,下梅村獲得福建歷史文化名村稱號。2005年9月16日,經國家文物局、國家建設部的批准,下梅村榮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稱號。
[24]
武夷山榮譽稱號
編輯- 參考資料
-
- 1. 武夷山概況 .武夷山人民政府網站.2013-10-20[引用日期2014-01-29]
- 2. 生態環境部公佈第二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8-12-14]
- 3. 關於第二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初選名單的公示 .生態環境部[引用日期2018-12-01]
- 4. 中央宣傳部 財政部 文化和旅遊部 國家文物局 關於公佈《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第一批)》的通知 .國家文物局[引用日期2019-03-25]
- 5. 文化和旅遊部關於公示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 .文化和旅遊部 [引用日期2019-09-05]
- 6. 武夷山市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武夷山市人民政府.2021-02-09[引用日期2021-04-18]
- 7. 建制沿革 .武夷山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7-09-16]
- 8. 武夷山——大紅袍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4-01-26]
- 9. 武夷山地理環境 .武夷山人民政府網站[引用日期2014-01-28]
- 10. 武夷山簡介 .中國網[引用日期2014-01-26]
- 11. 水文氣象 .武夷山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10-29]
- 12. 物產資源 .武夷山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06-20]
- 13. 武夷茶產業10年躍上新台階 .南平新聞網[引用日期2018-11-02]
- 14. 關於批准對和順肉牛、平度牛肉、武夷紅茶、黃龍貢米、巴山土雞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的公告 .中國質量新聞網.2011-08-30[引用日期2021-04-18]
- 15. 我市更名升格3所學校為市直屬學校 .武夷山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4-03-01]
- 16. 武夷山城市標識 .中國武夷山[引用日期2014-01-26]
- 17. 楓坡村拔燭橋 .中國網[引用日期2014-01-26]
- 18. 城關柴頭會 .中國網[引用日期2014-01-26]
- 19. 武夷習俗:喝茶俗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4-01-26]
- 20. 武夷山民俗:喊山與開山 .新浪福建[引用日期2014-01-26]
- 21. 武夷山特產--巖茶 .武夷山人民政府網站.2007-4-25[引用日期2014-01-29]
- 22. 武夷山特產:巖茶 香菇 筍 建蓮 .福建新聞網.2007-1-28[引用日期2014-01-29]
- 23. 武夷山市地方特產 .武夷山市溪東社區居委會網站.2014-1-23[引用日期2014-01-29]
- 24. 下梅簡介 .中國武夷山[引用日期2014-01-26]
- 25. 武夷山至香港航線復航 .網易[引用日期2017-12-02]
- 26. 武夷山旅遊概況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7-12-02]
- 27. 2016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名單公佈 .網易[引用日期2017-12-02]
- 28. 2013中國旅遊競爭力百強城市排行榜發佈 .光明網[引用日期2017-12-02]
- 29. 全球十大幸福指數最高的地方 走進微笑不丹(組圖) .網易[引用日期2017-12-02]
- 30. 2017年全國森林旅遊示範市縣公佈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林業局[引用日期2017-12-02]
- 31. 2017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出爐 .央廣網[引用日期2017-12-25]
- 32. 發揮央視傳媒優勢 服務中國最美縣域 .中國網[引用日期2019-07-14]
- 33. 第二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名單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9-11-05]
- 34. 2020中國縣域網購百強榜 .小康雜誌社[引用日期2020-05-18]
- 35. 全囯傳播熱度百強市(縣級)出爐 .中國經濟網[引用日期2020-05-20]
- 36. 2020中國春季休閒百佳縣市 .小康雜誌社[引用日期2020-05-25]
- 37. 2020年全國縣域旅遊研究報告隆重發布-新華網 .新華網[引用日期2020-08-21]
- 38. 名單來了!命名411個全國雙擁模範城(縣),表彰59個模範單位和100名模範個人 .中國軍網[引用日期2020-10-20]
- 39. 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地區名單公佈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引用日期2020-10-25]
- 40. 2020中國最美縣域榜單發佈,彰顯美麗中國偉大成就 .人民日報[引用日期2020-11-18]
- 41. 2018-2020 週期國家衞生城市(區)命名名 單 .規劃發展與信息化司[引用日期2021-01-15]
- 42. 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名單 .農業農村部[引用日期2021-04-18]
- 43. 武夷山市召開全市領導幹部會議〉宣佈中共福建省委決定:楊青建同志任中共武夷山市委書記|南平市委 .網易[引用日期2021-05-15]
- 44. 全國第四!象山入圍“2021年全國縣域旅遊綜合實力百強縣”榜單 .澎湃網[引用日期2021-07-17]
- 45. 槍響了!就在今天,福建解放第一城誕生 .漳州市檔案局[引用日期2021-09-19]
- 46. 民政部關於同意將河北省邯鄲市肥鄉區等單位確認為第二批全國婚俗改革實驗區的批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民政部[引用日期2021-09-23]
- 47. 湖山擁福田地生輝,深圳福田區入選2021中國最美縣域榜單發 .澎湃網[引用日期2021-09-24]
- 48. 武夷山簡介 .武夷山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09-25]
- 49. 關於第五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擬命名名單的公示 .生態環境部[引用日期2021-09-26]
- 50. 關於命名第五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的公告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引用日期2021-10-14]
- 51. 關於2021-2023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擬命名名單的公示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引用日期2021-10-23]
- 52. 文化和旅遊部關於命名2021—2023年度 “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引用日期2021-11-21]
- 53. 區劃人口 .武夷山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4-20]
- 54. 仙遊上榜“百強”!全國排名第24位 .澎湃新聞[引用日期2022-06-17]
- 55. 首批省級試點名單公示!福建20個縣(市、區)入選 .東南快報.2022-08-11[引用日期2022-08-11]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