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橙劑

鎖定
橙劑(Agent Orange),是摻雜了一種劇毒的物質二噁英TCDD)的致命毒劑,由於這些落葉劑除草劑裝運容器上的橙色條紋,故名“橙劑”。
越南戰爭期間美軍用低空慢速飛行的飛機噴灑於被判斷為共產黨武裝人員藏身之地的森林、叢林和其他植被上,使樹木等植物落葉。其成分為植物生長調節劑2,4,5-三氯苯酚(2,4,5-T; 2,4,5-trichlorophenol)和2,4-二氯苯氧乙酸(2,4-D; 2,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平均濃度為每公斤10毫克 [1] 
美國醫學院的報告表明,“橙劑”與淋巴瘤白血病癌症萎黃病等多種疾病之間存在聯繫。 [7] 
中文名
橙劑
外文名
Agent Orange
別    名
橘劑
別    名
落葉劑
枯葉劑
落葉橘
作    用
落葉劑

橙劑發展歷史

橙劑 橙劑
1960年代至70年代,美國陷入越戰的泥潭。越共游擊隊出沒在茂密的叢林裏,攻擊並讓美軍暈頭轉向。越南遊擊隊還利用長山地區密林的掩護,開闢了溝通南北的“胡志明小道”,保證了物資運輸的暢通。美軍為了改變被動局面,切斷越共遊擊隊的供給,決定首先設法清除視覺障礙,使越共軍隊完全暴露在美軍的火力前面。為此,美國空軍實施了牧場手行動(Operation Ranch Hand)。他們用飛機向越南叢林中噴灑了7600萬升落葉劑,打算以此清除遮天蔽日的樹木讓越共遊擊隊無處可逃。這些落葉劑封裝在中間帶有橙色條紋的55美製加侖(210升)墨綠色圓鐵桶中,所以在後來被稱為“橙劑”。
美軍飛機在噴灑橙劑
美軍飛機在噴灑橙劑(2張)
1976年12月10日,聯合國大會通過了禁止為軍事或任何其他敵對目的使用改變環境的技術的公約《禁用改變環境技術公約》(Environmental Modification Convention),該公約禁止“任何技術用於改變地球的生物羣體”的組成或結構,嚴格限制落葉劑的大量使用。橙劑及使用落葉劑消滅游擊隊藏身的叢林的戰法也退出了歷史舞台。
2006年美國環保署(EPA)開始對越南境內的慈善組織提供技術援助,以幫助清理二噁英。
2012年8月,美國和越南開始在峴港國際機場清理橙劑殘留,這是美國政府第一次介入橙劑在越清理工作。而根據越南官方媒體的報道,美國政府為該項目提供了4100萬美元。
2019年4月,英國BBC刊發一篇名為《美國將清理有毒的越戰空軍基地》的報道稱,美國已在越南的一個空軍基地啓動了耗資巨大的清理行動,美國曾在該基地存放臭名昭著的化學制劑橙劑。 [2] 

橙劑成分

橙劑的主要成分是2,3,7,8-四氯二苯並二噁英和四氯代苯,這兩種物質都是強致癌類物質,而且這類物質化學性質非常穩定,在環境中自然消減50%就需要耗費9年的時間。它進入人體後,需14年才能全部排出。它還能通過食物鏈在自然界循環,貽害範圍非常廣泛。 [2] 

橙劑毒性

中毒之後的尤先科,右為痊癒後 中毒之後的尤先科,右為痊癒後
橙劑雖然主要由對人幾乎無害的植物生長調節劑2,4,5-T和2,4-D組成,但其中含有的二噁英長期以來被認為有嚴重的毒性。烏克蘭前總統尤先科被人以毒性最強的四氯二苯異二噁英(TCDD)毒害。四氯二苯異二噁英是“橙劑”(落葉劑)的主要成分 [6] 
二噁英類化合物中,被認為毒性最強的是2,3,7,8-tetrachlorodibenzo-p-dioxin(以下稱TCDD),因此大部分的動物實驗研究皆使用TCDD做為檢測二噁英類化合物毒性的標準,其餘的二噁英類化合物對人類的影響則尚待確認。二噁英類化合物具有脂溶性,因此容易進行生物累積作用。以TCDD為例,對哺乳動物的研究指出雖然存在致死劑量,但不同物種之間可忍受的劑量差異頗大。另外,TCDD雖不具有直接的致突變性基因毒性,但是卻被懷疑可能透過間接的生理途徑而致癌。
由於尚未出現人類因二噁英類化合物急性致死的案例,因此推斷人類接觸的二噁英濃度(如美國越戰老兵或橙劑使用區的越南人暴露的濃度)相對於動物實驗或尤先科被投毒案之類的事件是極低的劑量,但仍有經由生物累積而出現慢性症狀的可能。這種情況下,經由動物實驗與臨牀病例推論出的TCDD對人類的健康風險主要有:
  • 氯痤瘡。這是唯一可確認且有臨牀病例的、人體積存高濃度的二噁英而引發的現象 [3] 
  • 可能致癌。動物實驗顯示TCDD對某些種動物具有高度致癌性,但是要超過某一門檻劑量才會發生。對人類的致癌性尚在研究中,不過塞維索事件後的臨牀案例顯示高濃度TCDD可能會稍稍增加多發性骨髓瘤與白血病的發生概率,但仍需進一步證據支持。
1976年意大利塞維索的ICMESA化工廠爆炸事故導致大量高濃度二噁英泄漏。這個事件由於接觸劑量極大,是被研究的最詳細的二噁英污染事件 [3]  。大約有200人出現了與二噁英相關的氯痤瘡症狀,當地後來的某些癌症的發病率異常也被懷疑可能與二噁英有關,但並無明顯的流行病學差異和其他證據佐證這一點,尚待更多研究分析。
橙劑在越南戰爭中被大量使用,戰後發現,生產橙劑的過程中可能因為副反應出現有毒雜質的二噁英。這一發現使得很多曾參與越戰的老兵恐慌不已,部分退伍軍人被驗出體內積存二噁英。由此,這些老兵對生產橙劑的包括陶氏化學在內的製造商提起了曠日持久的法律訴訟。
巧合的是,被發現體內二噁英濃度最高的臨牀案例出現在越南:雖然她接觸二噁英並非是因為橙劑使用而是由於工作接觸缺乏防護。她體內二噁英含量竟有144000pg/g,比被投毒的尤先科體內的毒素含量還高,遠高過戰時經常接觸過橙劑的美軍士兵,更遠遠高過接觸橙劑的越南人。但患者除憂鬱症,月經不調和氯瘡外,無其他臨牀症狀 [4] 
2003年4月,美國《自然》雜誌刊登的由美國專家完成的一項調查表明,美軍當年在越南戰場上使用的“橙劑”大大超出了美國政府原先承認的數量。調查報告指出,遭到“橙劑”噴灑的越南村莊多達3181個,而受到污染的越南百姓可能多達480萬人。加拿大研究人員也發現,即使是在1971年美軍停止噴灑“橙劑”後出生的青少年,他們的體內也留有大量“橙劑”含有的劇毒化學物質二噁英。 [5] 

橙劑社會危害

從1961年至1971年,美軍共執行19905次噴灑任務,在越南306萬公頃土地上傾倒了8000萬升有毒化學品。在執行這一任務前,美軍曾宣稱使用的化學品是常見的除草劑落葉劑,對生物體無毒,對人體健康無顯著影響。事實上,美軍對越南施放的化學品中61%是富含劇毒物質二噁英的“橙劑”,並且投放密度超過美國農業部允許範圍的17倍。美國醫學院的報告表明,“橙劑”與淋巴瘤、白血病、癌症和萎黃病等多種疾病之間存在聯繫。
越南“橙劑”受害者協會主席阮文贏介紹,約有480萬越南人曾暴露於“橙劑”並患上癌症等各類疾病,有40萬越南人因此死亡,數十萬兒童先天畸形或存在生理缺陷。在戰爭結束近半個世紀後,仍有超過300萬第二代、第三代,甚至第四代“橙劑”受害者繼續承受痛苦。越通社批評説,這些化學毒劑造成了毀滅性的破壞,奪去了無數生命。
不僅是越南民眾,曾經參加越戰的美國、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的軍人及其後代,也因“橙劑”罹患各種疾病。據韓國橙毒劑受害退伍軍人協會報告,參加越南戰爭的30多萬韓國軍人中有10萬人是“橙劑”受害者,其中兩萬多人因“橙劑”死亡。 [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