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樊毅

(南朝陳名將)

鎖定
樊毅,字智烈,南陽湖陽(今河南唐河)人,南北朝時期南陳名將,南梁司州刺史樊方興之孫,益州刺史樊文熾之子。 [3] 
樊毅出身將門,少時便習武善射。 [6]  侯景之亂時,樊毅隨從王僧辯討伐蕭譽,受任威戎將軍右中郎將;後又隨蕭循平定湘州叛亂,遷任通直散騎常侍貞威將軍,封夷道縣伯,食邑三百户。 [4]  陳朝建立後,跟隨太尉侯瑱征戰四方,遷任武州刺史,入左衞將軍,封高昌縣侯,食邑一千户。太建五年(573年),樊毅奉命北伐,攻城略地,功勳卓著,徵為中護軍護軍將軍、荊州刺史。 [1]  太建十四年(582年),陳後主陳叔寶即位,樊毅進號徵西將軍,封逍遙郡公,食邑三千户。 [5] 
隋軍渡江攻陳,樊毅出任侍中中護軍,獻策阻擊隋軍,但未被採納,最終陳國覆滅,樊毅被俘北上,不久後去世。 [2] 
本    名
樊毅
智烈
所處時代
南朝陳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南陽湖陽
主要成就
參與平定侯景之亂、抵抗北齊、對抗北周
爵    位
夷道縣伯→高昌縣侯→逍遙郡公
官    職
通直散騎常侍,護軍將軍,大都督,鎮西將軍等

樊毅人物生平

樊毅早年經歷

樊毅,字智烈,南陽湖陽(今河南唐河)人。樊毅出身將門世族,年少時即習武善射。 [6]  他的祖父樊方興,在南梁時仕至散騎常侍、仁威將軍、司州刺史,魚復縣侯;父親樊文熾,官至散騎常侍、信武將軍、益州刺史,新蔡縣侯。 [3] 

樊毅征討叛軍

侯景反叛,樊毅率家兵隨叔父樊文皎入援京師建康。樊文皎於青溪戰死,樊毅帶領宗族子弟前往江陵歸附王僧辯,討伐河東王蕭譽。討伐勝利後,樊毅因功授任為假節威戎將軍右中郎將,又代替兄長樊俊任梁興太守,兼任三州遊軍。樊毅後隨從宜豐侯蕭循平定湘州陸納叛亂,樊毅隨宜豐侯蕭循於湘州征討陸納。樊毅軍隊剛到巴陵,還未安營紮寨,陸納就連夜來襲,敵軍來到樊毅軍營前大聲鼓譟,士兵們十分恐懼,樊毅率領數十人,在營門前奮力拼殺,斬殺敵軍十多首級,然後擊鼓傳令,軍心才安定下來。因功授任為持節通直散騎常侍貞威將軍,封為夷道縣伯,食邑三百户。不久樊毅又任天門太守,進爵為侯,增加食邑至一千户。西魏圍攻江陵時,樊毅率兵赴援,但江陵最終陷落,樊毅為岳陽王蕭詧俘獲,不久後成功出逃回朝。 [7] 

樊毅助陳北伐

高祖陳霸先建立陳朝,樊毅與弟弟樊猛舉兵響應王琳。王琳戰敗後投奔北齊,陳朝太尉侯瑱派使者招納樊毅,樊毅率部歸附陳朝。 [8] 
天嘉二年(561年),樊毅被授為通直散騎常侍,隨侯瑱進討巴、湘兩地,經多次升遷為武州刺史。 [9] 
太建初年,樊毅轉任豐州刺史,封為高昌縣侯,食邑一千户,入京任左衞將軍 [10] 
太建五年(573年),陳宣帝陳頊下詔命眾軍北伐,九月樊毅率部攻下廣陵楚子城,十月樊毅在潁口擊退北齊軍,又再擊破救援滄陵的北齊軍隊。 [11]  十一月樊毅攻克濟陰城。 [18] 
太建七年(575年)一月,樊毅攻下潼州城,二月又攻破下邳、高柵等六城。 [19] 
太建十年(578年)二月,司空吳明徹在對北周作戰時失利,於呂梁戰敗,三月朝廷詔令樊毅為大都督,統領朱沛、清口上至荊山沿淮水一線諸軍,進號平北將軍,四月樊毅率部渡過淮水,在清口築城,與北周相抗。時遇上連綿大雨城牆損壞,樊毅便率全軍而返,九月遷任中領軍 [12] 
太建十一年(579年),北周將領梁士彥率兵包圍壽陽,朝廷詔令樊毅為都督,北討前軍事,加安北將軍,樊毅率水軍二萬自東關進入焦湖。不久樊毅又受任為鎮西將軍、都督荊、郢、巴、武四州水陸諸軍事。 [13] 
太建十二年(580年),樊毅進任督沔、漢諸軍事,後因公事遭免職。 [14] 
太建十三年(581年)五月,樊毅被徵入朝任為中護軍,六月又升遷護軍將軍,十月再次出任任鎮西將軍、荊州刺史。 [15] 

樊毅陳亡入隋

太建十四年(582年),陳後主陳叔寶即位,樊毅入朝擔任侍中護軍將軍,進號徵西將軍,進爵逍遙郡公,食邑三千户,官號如故。隋軍渡江入侵,樊毅建議僕射袁憲各調數千精兵和二百戰船至京口、採石這兩個重要據點,將戰船投到江中,水陸共同防衞,否則大勢將去。諸將都贊成樊毅的建議,但施文慶等人隱瞞隋兵消息,因而樊毅的計策未能實施。建康被隋軍攻陷,樊毅被俘進入長安,不久就去世了。 [16] 

樊毅主要影響

討伐叛軍:樊毅領兵援京,隨從王僧辯討伐蕭譽,又隨蕭循平定陸納叛亂。 [4] 
北伐建勳:太建北伐中,樊毅率部攻下楚子城,又再擊破北齊大軍, [11]  攻取城池,與北周相抗。 [12] 

樊毅歷史評價

李延壽錢道戢、駱文牙、孫瑒、徐世譜、周敷、荀朗、周炅、魯悉達、廣達、蕭摩訶、任忠、樊毅等,所以獲用當年,其道雖異,至於功名自立,亦各因時。當金陵覆沒,抑惟天數,然任忠興亡之義,無乃致虧,與夫蕭、魯所行,固不同日。持此百心,而事二主,欲求取信,不亦難乎。首領獲全,亦為幸也。 [2]  (《南史》)

樊毅人際關係

輩分
關係
姓名
簡介
家世
祖父
樊方興
南梁散騎常侍、仁威將軍、司州刺史,魚復縣侯。
父親
樊文熾
南梁散騎常侍、信武將軍、益州刺史,新蔡縣侯。
叔父
樊文皎
侯景之亂中為援京城而戰死青溪。
平輩
兄長
樊俊
樊毅之兄
弟弟
幼有幹略,善騎射,侯景作亂時,隨兄援台城,四處征戰,王琳敗後歸陳,陳亡入隋。
表格參考資料: [1-2] 

樊毅史料索引

陳書·卷三十一·列傳第二十五》 [1] 
南史·卷六十七·列傳第五十七》 [2] 
《陳書·卷五·本紀第五》 [17] 
參考資料
  • 1.    《陳書·卷三十一·列傳第二十五》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1-09-21]
  • 2.    《南史·卷六十七·列傳第五十七》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1-09-21]
  • 3.    《南史·卷六十七·列傳第五十七》:樊毅,字智烈,南陽湖陽人也。祖方興,梁散騎常侍、司州刺史、魚復縣侯。父文熾,梁散騎常侍、東益州刺史、新蔡縣侯。
  • 4.    《陳書·卷三十一·列傳第二十五》:侯景之亂,毅率部曲隨叔父文皎援台。文皎於青溪戰歿,毅將宗族子弟赴江陵,仍隸王僧辯,討河東王蕭譽,以功除假節、威戎將軍、右中郎將。隨宜豐侯蕭循討陸納於湘州,以功授持節、通直散騎常侍、貞威將軍,封夷道縣伯,食邑三百户。
  • 5.    《陳書·卷三十一·列傳第二十五》:後主即位,進號徵西將軍,改封逍遙郡公,邑三千户,餘並如故。入為侍中、護軍將軍。
  • 6.    《陳書·卷三十一·列傳第二十五》:毅累葉將門,少習武善射。
  • 7.    《南史·卷六十七·列傳第五十七》:侯景之亂,率部曲隨叔父文皎援台城。文皎於青溪戰歿,毅赴江陵,仍隸王僧辯討河東王蕭譽,以功除右中郎將。代兄俊為梁興太守,領三州遊軍。隨宜豐侯蕭循討陸納於湘州,軍次巴陵,營頓未立。納潛軍夜至,薄營大噪。軍中將士皆驚擾,毅獨與左右數十人當營門力戰,斬十餘級,擊鼓申令,眾乃定焉,以功封夷道縣伯。尋除天門太守,進爵為侯。及西魏圍江陵,毅率郡兵赴援。會魏克江陵,為後梁所俘,久之遁歸。
  • 8.    《南史·卷六十七·列傳第五十七》:陳武帝受禪,毅與弟猛舉兵應王琳,琳敗奔齊。太尉侯瑱遣使招毅,毅率子弟部曲還朝。
  • 9.    《陳書·卷三十一·列傳第二十五》:天嘉二年,授通直散騎常侍,仍隨侯瑱進討巴、湘。累遷武州刺史。
  • 10.    《陳書·卷三十一·列傳第二十五》太建初,轉豐州刺史,封高昌縣侯,邑一千户。入為左衞將軍。
  • 11.    《陳書·卷三十一·列傳第二十五》:五年,眾軍北伐,毅率眾攻廣陵楚子城,拔之,擊走齊軍於潁口,齊援滄陵,又破之。
  • 12.    《陳書·卷三十一·列傳第二十五》:七年,進克潼州、下邳、高柵等六城。及呂梁喪師,詔以毅為大都督,進號平北將軍,率眾渡淮,對清口築城,與周人相抗,霖雨城壞,毅全軍自拔。尋遷中領軍。
  • 13.    《陳書·卷三十一·列傳第二十五》:十一年,周將梁士彥將兵圍壽陽,詔以毅為都督北討前軍事,率水軍入焦湖。尋授鎮西將軍、都督荊、郢、巴、武四州水陸諸軍事。
  • 14.    《陳書·卷三十一·列傳第二十五》:十二年,進督沔、漢諸軍事,以公事免。
  • 15.    《陳書·卷三十一·列傳第二十五》:十三年,徵授中護軍。尋遷護軍將軍、荊州刺史。
  • 16.    《陳書·卷三十一·列傳第二十五》:後主即位,進號徵西將軍,改封逍遙郡公,邑三千户,餘並如故。入為侍中、護軍將軍。及隋兵濟江,毅謂僕射袁憲曰:"京口、採石,俱是要所,各須鋭卒數千,金翅二百,都下江中,上下防捍。如其不然,大事去矣。"諸將鹹從其議。會施文慶等寢隋兵消息,毅計不行。京城陷,隨例入關,頃之卒。
  • 17.    《陳書·卷五·本紀第五》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1-09-22]
  • 18.    《陳書·卷五·本紀第五》:十一月甲戌,淮陰城降。辛巳,樊毅克濟陰城。
  • 19.    《陳書·卷五·本紀第五》:七年春正月辛未,輿駕親祠南郊。乙亥,左衞將軍樊毅克潼州城。辛巳,輿駕親祠北郊。二月戊申,樊毅克下邳、高柵等六城。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