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茂勳

鎖定
楊茂勳(?~1693),漢軍鑲紅旗人,平南將軍鑲白旗都統楊麒祥之子。
本    名
楊茂勳
民族族羣
漢軍鑲紅旗
逝世日期
1693年
主要成就
官至河道總督、貴州總督、四川總督
性    別

楊茂勳人物生平

楊茂勳早年經歷

順治七年(1650),選通滿漢文藝者,楊茂勳以廕生應選,授太僕寺副理事官
順治十三年(1656),調兵部督捕右理事官。次年,遷吏部右侍郎。順治十六年(1659)五月,給事中楊雍建胡爾愷等參疏糾吏部擬選擬升先後互異,下都察院察議,削銜降革有差。楊茂勳降二級留任,十二月署河道總督。順治十七年(1660)六月,授湖廣巡撫。順治十八年(1661),擢貴州總督

楊茂勳安定貴州

康熙元年(1662)十一月,疏言金築安撫司土司王應兆以南明晉王李定國招兵為名,煽誘遠近苗寨,抗欠官糧,合謀叛逆,當亟剿除,以示懲創。十二月,遣副將冶秉忠領兵由廣順州進剿,王應兆聚眾三千餘出戰,敗潰退據紅巖石寨。冶秉忠與遊擊白成功、席登雲分兵攀陟山箐、冒矢石,攻破賊寨,斬王應兆並賊黨數百人,其餘眾及定番都勻各苗寨悉自訴為賊威脅,悔罪乞宥,願納糧應役。康熙二年(1663)正月,楊茂勳奏捷,下部敍功,加兵部尚書銜。
康熙四年(1665)六月,疏言:“苗蠻罔識禮義,以睚眥相讎殺,故黔記有曰苗家讎九世休,又曰土苗連和,國家之害,土苗讐殺,國家之利。蓋言以苗弱苗也。治之之道,與中土異凡。有嘯聚刦殺,自當發兵剿除,其餘匿山箐中自相讐害者,第令頭目分辯曲直,或願抵命,或願賠償,處置得宜,俾鹹帖服。創懲既立,亦必悔悟自新,漸革舊習,此坐安邊境之策也。”下部議行,尋以裁缺召還。

楊茂勳治理黃河

康熙五年(1666)授河道總督。康熙七年(1668)三月,疏言:“昨歲,河決煙墩大溜南徙,河身淤成平陸計二十里。臣相度形勢,先挑引河分刷水勢,然後下埽堵塞決口,今已全河歸道,舟楫遄行。”疏入得旨:“據奏黃河煙墩決口,閉塞黃淮歸正重運無誤,深慰朕懷。楊茂勳赴工督率速竣,黽勉可嘉”。
下部議,敍加太子少保。五月,疏言:“黃河南徙,由東安入海,元明以來,藉為運道,沙水沸騰,常苦淤決。每年伏秋於危險處,集夫搶捄,名曰歲修。此外近河則築縷堤,稍近則築月堤,稍遠又築遙堤,附郭則築護城堤,猶恐水勢暴橫又築格堤,及減水石壩以泄水勢,前人良法具載紀志。今沿河堤壩年久圮壞,十不存一,請於農隙,責成沿河州縣,量僱民夫按堤修築,庶免臨事張皇。又清口為淮黃交會之所,近因黃水盛漲,越淮二十餘里,清淮返退洪澤湖內,河沙逆上,倒灌運河,必於天妃閘外添築長壩,逼黃東行,引全淮之水出清口,淮黃相抵,沙逐水流歸海自順。又董口既被黃河倒灌,似難復舊,稍右為駱馬湖,向因內無纖道置之,今若築長堤於湖內,則重運無阻,而黃漲稍遠,亦弗患直灌停淤矣”。疏下,工部皆議行,惟駱馬湖堤以工險費繁,寢其事。八月,河決桃源黃家嘴,諭令確勘估築
康熙八年(1669)二月,工成,以病乞休,仍命供職。六月,副都御史馬紹曾疏言:自黃家嘴沖決漕運稽遲,特命遣官相視,雖經修築而勞民傷財,為累滋大,皆楊茂勳不職所致。豈可藉口天行?況其自陳積病至雲手足痿痹,總河奔走河干,必需精明強幹,豈可令此病軀,優遊廢事。是月,巡御史李棠亦言:臣三月間經歷河壖,聞河臣楊茂勳怨聲載道。皇上歲發帑金數十萬,而一夫一柳仍派民間。縱有發價之名,究竟十不得一。又德州以北河水,淺涸輕舟,尚不能行糧運,必致遲滯。乞罷斥楊茂勳,更易幹員,庶於河務有益。並命楊茂勳明白回奏。尋奏言:歲修工程佑計發價,俱遵定例,從未私派累民。下部免議。
九月,詔甄別督撫大臣,吏部列楊茂勳名以有疾,上命楊茂勳原品致仕

楊茂勳南征北戰

康熙十四年(1675)四月,察哈爾布爾尼叛,勅信郡王鄂扎等率師討之。授楊茂勳都統銜,率漢軍隨徵。七月,凱旋。
康熙十五年(1676)五月,王大臣請復設鄖陽撫治,防禦賊寇,上命楊茂勳任之。時叛鎮譚洪等糾賊三千以鉅艦據琵琶灘,背山負險,進逼鄖陽,阻絕餉道。楊茂勳與鎮安將軍噶爾漢、副都統李林隆等議分兵兩道,由江南北岸並進,而以小舟運紅衣大炮,潛伏江汊,擊毀賊船。其屯據山麓賊眾,陸路兵擊之,敗潰,追剿至均州,斬偽總兵三,擒偽副將二,獲賊艦及甲馬甚多,餉道復通。
康熙十七年(1678)二月,與提督佟國瑤會兵進剿叛鎮楊來嘉房縣,楊來嘉及其黨謝泗等萬餘人列陣以拒。清軍三路並進,屢敗之,復房縣,追躡至香耳山,斬馘及墮崖死者無算,復保康縣
康熙十八年(1679)四月,擢四川總督,仍駐鄖陽。疏言均房鎮額兵四千,其餉米向由安陸、鄖陽、德安、襄陽四府協濟,而道路險阻,運費浩繁,莫若折價給兵,較市價量為昂貴,則米販雲集,不煩民力而兵食可足。又八旗勁旅,衝鋒破敵,所向無前,惟山澗陡絕之處,弓馬難施。請多用綠旗步兵俾之攀藤附葛,為大兵前驅不難,直搗賊穴部。議如所請行。十一月,諭責楊茂勳懦怯退縮,不即規復四川
康熙十九年(1680)正月,偕提督徐治都,率師至巫山,偽將軍王鳳岐等以萬餘眾,負險自固,我師奮勇奪隘,大敗賊眾,生擒王鳳岐,斬賊三千餘級,復巫山。復分兵復大昌大寧縣,乘勝取夔州,譚洪率眾降。八月,偽將軍胡國柱等攻佔納溪、瀘州,譚洪等復叛,夔州震動。上以楊茂勳及領兵將軍提鎮等防禦疏怠,飭令分途進剿。十一月,允兵部尚書宋德宜奏以陝西轉餉入蜀,宜歸一人統理。命哈佔川陝總督,楊茂勳管四川提督事,隨大軍進徵雲南。平定後還京。
康熙三十二年(1693)卒。

楊茂勳楊茂勳畫像

佚名 楊茂勳像 立軸 設色絹本
尺寸:畫心194×98cm;題跋40×98cm
詩堂:奉天承運,皇帝制曰:父有令德,子職務在顯揚;臣着賢勞,國典必先推賜。用申新命,以表前休。爾原任平南將軍,固山額真楊麒祥。乃總督河道、提督軍務、兵部尚書兼督察院右副都御史,加一級楊茂勳之父。持身有道,迪子成名,嘉予懋績之臣,實爾克家之嗣,用褒義訓,爰賁恩榮,茲以覃恩。贈爾為光祿大夫、平南將軍、固山額真、錫之誥命。於戲!率行式谷,澤流青史之光,教孝作忠,榮耀紫綸之色。永培祚胤,益庇昌隆。康熙六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説明:詩堂為頒給楊茂勳之父楊麒祥的聖旨原文。本幅《康熙朝一品功臣楊茂勳像》,為設色絹本畫。畫像人物楊茂勳為漢軍鑲紅旗人。康熙五年(1666)年,以貴州總督改任河道總督。康熙十五年(1676)十月復設鄖陽撫治,以楊茂勳任之。恰康熙平定“三藩之亂”,楊茂勳於康熙十五年九月會同駐防鄖陽副都統李林隆、提督佟國瑤等、統領滿漢官兵、奮勇進擊,大敗四川叛軍譚弘於沿江、及陡嶺等地,又疏通運道,使得糧艘並無阻滯。由於平定叛亂功勳卓著,於康熙十八年四月由鄖陽巡撫升任四川總督。本幅詩堂謄寫聖旨應為頒給其父楊麒祥之文,內言“爾原任平南將軍,固山額真楊麒祥,乃總督河道、提督軍務、兵部尚書兼督察院右副都御史,加一級楊茂勳之父。持身有道,迪子成名,嘉予懋績之臣,實爾克家之嗣,用褒義訓,爰賁恩榮,茲以覃恩。贈爾為光祿大夫、平南將軍、固山額真、錫之誥命於戲!”
《太祖本紀》順治十一年春二月,命“以楊麒祥為鑲白旗漢軍固山額真”。五月“命楊麒祥為平南將軍,駐防杭州”。此聖旨頒佈之時,楊茂勳已為兵部尚書,加一級,一品大員。且清朝的總督本身是正二品,但是直隸、兩江、湖廣、兩廣、四川、閩浙、陝甘和雲貴八大總督加兵部尚書、右都御使銜是定製,這樣就成了從一品。
畫像中楊茂勳頭戴冬朝冠,紅寶石帽頂、披領,麒麟補服、內襯朝服。所戴一品冬朝冠,燻貂,檐上仰,上綴朱緯,長出檐,頂鏤金花座,中飾珍珠,上銜紅寶石。補服是明清官員穿在朝服或吉服之外的服裝,因繡有補子而得名,用以“辨尊卑,別上下”,具有鮮明的等級特徵。大體説來,圓形補子為皇族所用外(皇帝賜臣子服用除外,如阿桂服用四團龍補服),使用方形補子的文武大臣以禽和獸來區分等級,以楊茂勳武官為例,一至九品的補子紋樣分別是:一品麒麟、二品獅、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品彪、七品八品犀牛、九品海馬。本幅畫像為麒麟補服,其外以金緣為框,內畫麒麟、海水紋,閃金地藍、黑深淺雲紋,華美異常。內襯石青色冬朝服,因罩於補服之內,只可辨出前有四爪行蟒奪珠,下幅八寶平水。貂絨馬蹄袖端,金蓮花內緣。右手扶膝,大拇指戴象牙扳指。披領貂絨外,內裏硃紅色為。朝珠為108顆琥珀,中綴四顆南紅瑪瑙分珠(佛頭);朝珠兩側,是以左二右一為形式,以石青條串成的瑪瑙小串珠,也是區分男女佩戴朝珠準則。天聰六年(1632年)規定,平常人不準穿靴,其後文武官員着之。清代的官靴都作尖頭狀,唯有着之入朝者為方頭,此應為朝見服飾,所以畫方頭官靴。畫像面部的是以中國畫寫實的技法繪製,其面部肌肉和鬚髮的處理暈染極具“波臣派”特點。以淡墨和淡赭石按面部結構層層渲染出陰影凹凸,立體感極強,其不着痕跡而渾然一體。楊茂勳密髯豐頰,兩眼平視,緊閉雙唇,目露慈光,長鬚密而透,容貌清峻、能征善戰的儒將躍然紙上。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