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舒穆祿·揚古利

鎖定
舒穆祿·揚古利(1572—1637年),清朝開國元勳之一,世居琿春,隸滿洲正黃旗,庫爾喀部首領郎柱之子。娶努爾哈赤女為妻。先後封一等總兵官、超品公世職,地位僅次於貝勒
揚古利曾參與征伐輝發、烏喇、哈達、渥集諸部的戰役,衝鋒陷陣,屢立戰功。先後擒哈達貝勒孟格布祿、蒙古貝勒介賽。從攻瀋陽遼陽,略明關內通州薊州大同宣府等地。崇德元年(1636年)與阿濟格阿巴泰同率師伐明,攻克畿內十二州縣,五十八戰皆捷,俘眾十餘萬而歸。同年跟從皇太極討伐朝鮮王朝,次年一月因遭遇朝鮮伏兵傷重而死,追封為武勳王。康熙帝東巡盛京(今瀋陽)祭祖,親至揚古利墓前奠掃,併為他立碑。
本    名
舒穆祿·揚古利
別    名
楊古利
所處時代
明末(後金)
民族族羣
滿族
出生地
琿春
出生日期
1572年
逝世日期
1637年
主要成就
參與統一女真與攻明的戰役,隨軍討伐朝鮮
追    封
武勳王、一等英誠公
旗    籍
正黃旗

舒穆祿·揚古利人物生平

舒穆祿·揚古利早年時期

揚古利是清初的開國元勳,先世居住在琿春,跟隨其父歸順建州女真。清太祖努爾哈赤十分器重揚古利,他追隨在努爾哈赤左右,日益受信,之後還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他為妻,號為“額駙”。 [1]  揚古利早年還多次跟隨努爾哈赤外出征戰。其後奉命駐守鴨綠江,揚古利警備嚴密,使得明軍不敢進犯。努爾哈赤討伐輝發部的時候大多遇到很堅固的城池,外面有護城河使建州兵不得進入,揚古利不顧己身渡水攻城,眾人跟從他一起渡過了河,逐漸逼近輝發部的城池,立下了很大的戰功。 [2] 
《滿洲實錄》中描繪的揚古利作戰情景 《滿洲實錄》中描繪的揚古利作戰情景
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努爾哈赤攻打朱舍裏部、訥殷部,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又攻打安褚拉庫路,這幾次戰役中揚古利均立下戰功。 [3]  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跟從努爾哈赤攻伐哈達部的時候,揚古利捷足先登,率先擒拿哈達貝勒孟格布祿 [4]  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正月,遷徙蜚悠城的部眾,揚古利與扈爾漢率兵三百人護行,烏喇部以萬餘人的兵力阻住了多條道路。揚古利手持長矛殺入戰陣,殺掉了七個烏喇兵,烏喇兵退卻與建州兵夾河相持,等建州諸貝勒的兵馬齊聚之後,大破烏喇。同年五月,又跟從貝勒巴雅喇等討伐渥集部,攻取赫席黑路的時候,揚古利為前鋒。馬兒古裏村人因為建州兵來了嚇得落荒而逃,逃到了山下,揚古利佔據了山巔,疾馳而下攻擊他們,全殲了馬兒古裏村的男人丁壯,俘獲了女人和孩子回去。九月,又討伐輝發部,越過了輝發部的二重柵欄,是最先攻入城中的,並奪去了輝發部的城池。 [5] 
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七月,揚古利又跟從台吉阿巴泰等討伐渥集部、木倫路,攻克了吳兒瑚麻村,望見林中起了煙火,就馬上疾馳進入,往又攻擊多次,俘獲了很多人。 [6]  萬曆四十年(1612年)九月,揚古利又從討烏喇部,攻打金州城的時候,城中的箭迎面射來,揚古利冒着箭攻克了金州城。 [7]  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正月,再討烏喇部,揚古利又是率先進攻青河,烏喇貝勒布佔泰的軍隊十分悍勇,努爾哈赤用箭傳信令諸將退兵,揚古利堅持不退,率領部眾逼近青河城,挑選薄弱的地方猛攻,最後攻克了青河。 [8] 

舒穆祿·揚古利首敗明軍

天命四年(明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三月,明遼東經略楊鎬發兵攻打後金,總兵杜松等攻打界凡,大貝勒代善等率領軍隊抵禦。後金軍屯駐在吉林崖,明軍駐紮在薩爾滸,兩軍逼近之後,揚古利與貝勒阿巴泰等爭先攻擊明軍,大破杜松的西路軍,杜松等人全部戰死。這一天晚上,明軍北路總兵馬林率領大軍殺來,駐紮在尚間崖。第二天早上,後金軍開始對北路軍發動進攻,努爾哈赤命受傷的人不要參戰,揚古利裹住自己的傷口,率領十牛錄的士兵,在高處向下衝擊,馬林的兵馬被擊潰。同年七月,揚古利又率兵攻打鐵嶺,遇到了蒙古貝勒介賽,揚古利將其擊敗,並且抓獲了介賽。 [9] 
天命六年(明天啓元年,1621年)三月,揚古利跟從努爾哈赤攻打遼東重鎮瀋陽,瀋陽城城高池深,眾人認為非常難攻;揚古利拔刀指揮着本旗的士兵率先登上城頭,奪取了明軍修築的防禦工事,攻克了瀋陽。接着努爾哈赤進攻遼陽,揚古利又率先進攻,攻破了明軍的步卒,奪取了河橋,揚古利與明軍在沙嶺激戰,大敗明軍。遼陽攻取之後,努爾哈赤嘉獎他作戰勇敢,他的地位僅次於八大貝勒,統率左翼兵,被授為一等總兵官。 [10] 
天命十年(明天啓五年,1625年),揚古利駐守耀州,明將毛文龍派遣三百士兵來攻,攻下了城南的蕎麥衝,揚古利率兵追擊毛文龍的軍隊,全殲進犯的三百士兵。不久進三等公。

舒穆祿·揚古利追隨太宗

天聰三年(明崇禎二年,1629年)九月,他同阿山等搜捕逃人,到了雅爾古,遇到了明將毛文龍所部越境採集人蔘的士兵,擊殺了九十六人,俘獲千總三人及其從者十六人之後回京。十月,跟從皇太極攻打明朝京畿地區,逼近京師,在北京城北擊敗滿桂的兵馬,當時炮兵深陷明軍戰陣之中,揚古利率親軍十餘人殺入重圍,全部就出了他們。後金軍撤出之後,揚古利又跟從貝勒阿巴泰等劫掠通州一帶,燒燬了明軍一千餘艘戰船。又攻打薊州,明軍來援之時,皇太極指揮右翼三旗攻擊明援軍的西側,貝勒代善等指揮左翼四旗攻擊明軍東側,右翼兩紅旗的兵馬稍稍退卻,揚古利率正黃旗的兵馬徑直衝擊,明軍不敵敗走。皇太極又命兩紅旗將佐納釒爰指自己彌補戰敗的罪過,並賞賜揚古利,揚古利把賞賜全都分給了自己的將士。 [11] 
天聰六年(明崇禎五年,1632年),皇太極攻打察哈爾蒙古,命貝勒阿巴泰和揚古利留守,明軍來攻,諸貝勒將明軍擊退。在錦州一戰中,明軍抵抗非常激烈,六旗都被擊退,揚古利大怒,自己率本旗的兵馬激戰之後將明軍擊敗。不久又跟從皇太極攻入明朝邊境,劫掠大同宣府一帶,與貝勒阿巴泰等攻克了靈丘,毀壞了王家莊並攻下了它。 [12] 
天聰七年(明崇禎六年,1633年)六月,皇太極徵問諸將的軍事見解,揚古利認為,用兵不可擱置,每年都要出征才是善策。應該先入明朝邊境進行大肆劫掠,消耗明朝的實力,到那時察哈爾朝鮮自然前來歸附。當時諸位貝勒大臣都和揚古利的想法一樣,於是皇太極堅定了討伐明朝的決心。 [13]  天聰八年(明崇禎七年,1634年)五月,皇太極又因為揚古利前前後後所立下的戰功,越級晉封為公爵,地位僅僅低於貝勒,帽頂嵌珠。 [14] 

舒穆祿·揚古利徵朝戰死

崇德元年(明崇禎九年,1636年)五月,皇太極命武英郡王阿濟格、饒餘貝勒阿巴泰及揚古利率領大軍討伐明朝,突入內地攻掠,攻克京師附近十二座城池,五十八戰皆捷,俘獲了明軍總兵巢丕昌等,俘虜十餘萬人。撤出的時候,又擊敗了三屯營山海關的明軍援兵。九月,大軍班師,皇太極盛京十里迎接。親自為他們設宴,親自為揚古利等三位將領斟酒。十一月,因不制止阿濟格不親自為清軍殿後而獲罪。 [15]  十二月,皇太極御駕親征朝鮮,揚古利跟隨皇太極出征。 [16] 
崇德二年(明崇禎十年,1637年)正月,清軍渡過了漢江,駐紮在江岸,朝鮮全羅、忠清二道的兵馬來援,在漢城以南宿營,皇太極命豫親王多鐸和揚古利前去阻擊,當時正值下雪,天氣陰暗,朝鮮的援兵駐紮在水原光教山下,派兵進擊清軍。多鐸吹奏號角,招揚古利到山頂督戰。揚古利將要趕去的時候,朝鮮的伏兵突發鳥槍,揚古利不幸中槍,因傷重而死,時年六十六歲(據朝鮮方面記載,射殺揚古利者為全羅兵使金俊龍麾下裨將樸義)。第二天,多鐸率兵逼近朝鮮大營,朝鮮的兵馬在夜裏就已經撤走了,多鐸將揚古利的屍首帶回了營中。皇太極親臨為之祭奠,賜御用冠服。回京之後命陪葬福陵 [17]  [21] 
同年十一月,皇太極追封揚古利為武勳王。順治年間,清世祖順治帝命將其配享太廟。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清聖祖康熙帝東巡盛京謁陵,親自祭奠揚古利之墓。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又建碑刻文來旌表他的功績。雍正九年(1731年),定世爵為一等英誠公。 [18] 

舒穆祿·揚古利主要成就

舒穆祿·揚古利攻滅哈達

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揚古利參加了古勒山之戰,征伐朱舍裏和納殷兩部之戰,攻打輝發部多壁城之戰等,在每次戰鬥中都表現得十分英勇,受到努爾哈赤的表彰。
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初秋,努爾哈赤率領五千人馬,進軍哈達,揚古利隨同前往。由於哈達城城牆高大,防守嚴密,建州軍一連攻了三天也沒有攻下。不僅傷亡了兩三百人,大將額亦都噶蓋也都負了傷,努爾哈赤十分惱怒。第四天五更,努爾哈赤再次下令攻城。連續兩次攻擊失利後,他命令揚古利率兵五百從東南角再次發動強攻。揚古利身先士卒,直奔城東南角而來,先衝上城頭,生擒哈達貝勒孟格布祿

舒穆祿·揚古利首攻遼瀋

天命六年(明天啓元年,1621年)三月,努爾哈赤出兵瀋陽。揚古利力戰瀋陽城總兵賀世賢,賀世賢不敵欲敗走,被揚古利一箭射中後心,陣亡。三月十三日,後金軍攻下瀋陽城。遼東經略袁應泰自從得知瀋陽失守後,連日來與諸將研究守城策略,把火炮都搬運到城牆上,用五萬兵守三道城壕,五萬兵守城,另五萬兵做後備。袁應泰率三萬軍隊出戰,被努爾哈赤的六萬騎兵擊敗,退回堅守。揚古利放掉了護城河渠之中的深水,讓遼陽城無險可峙,下一步的攻城也就容易得多了。內應在城內放火,大亂,後金軍乘虛而入,遼陽城破。

舒穆祿·揚古利寧錦之戰

天聰元年(明天啓七年,1627年)五月六日,皇太極率六萬大軍自瀋陽出發,進攻錦州。揚古利隨駕出征。錦州城城牆堅固,城樓高聳,易守難攻,連攻十四天,錦州仍在明軍手中。天氣也漸漸炎熱起來,後金軍士氣有所下降。皇太極感到久戰不利,留下兩萬人馬繼續圍困錦州,自統大軍去攻寧遠城,揚古利率部跟隨。守在寧遠的是大名鼎鼎的袁崇煥。他命總兵滿桂調集兩萬人馬在寧遠城東二里佈陣,在城外截殺皇太極。
皇太極命揚古利、阿濟格二人率隊進攻敵營。揚古利縱馬衝下山崗,一陣風似地衝入明軍大營。滿桂急令開炮,立即有許多後金騎兵落馬。揚古利冒着炮火向前猛衝,很快與敵人的騎兵相遇。他揮動大刀,左右衝殺,幾招過去,兩名明軍就落下馬去。明軍見這員老將如猛虎下山,心中有了怯意,不敢靠前。滿桂縱馬搖槍殺了上來。揚古利大戰滿桂。還有一少半明軍沒有進城,只能四散奔逃,被斬殺無數,這一仗金軍大獲全勝。因寧遠城堅炮利,將士損傷眾多,皇太極決定放棄進攻,回師瀋陽。回到瀋陽第三天,皇太極論功行賞,揚古利獲獎最重,晉爵三等公。

舒穆祿·揚古利人物評價

《清史稿》:揚古利初事太祖,凡在行間,率先破敵,衝鋒挫鋭,所向披靡。太宗誡不令臨陣,而遇敵忘軀,奮發不自已。行軍四十餘年,大小百餘戰,功業絕特,而持身尤敬慎。 [19] 

舒穆祿·揚古利軼事典故

揚古利出生的時代,女真社會十分混亂,各個部落互相爭戰,搶奪人口和地盤。兀惹部首領達烏吞設計讓庫爾喀部牛頭寨頭目魯登誘殺了庫爾喀部長郎柱,並聯合了牛頭寨、狼牙寨人馬圍攻庫爾喀城寨。郎柱的福晉納喇金迫不得已帶領部下夜半突圍,投奔建州。揚古利見到額娘得知阿瑪被害,不禁痛哭失聲,發誓要為父親報仇。
揚古利聽説殺父仇敵達烏也來到了建州,不禁怒火中燒,達烏身邊尚有十幾號人,一旦硬碰硬恐怕沒有把握。於是他帶了三名親信,在達烏住的房屋外面守了一夜,終於趁其一個人清晨出房如廁時手刃仇敵,報了不共戴天之仇。此時天已大亮,兀惹部的人聽見聲音跑出門外,見到首領被殺,頓時亂作一團。揚古利大聲喝道:“我只殺達烏,只要你們不反抗,我一個不殺,誰膽敢反抗,我就要他的命。 ”説完,他不慌不忙地將達烏的耳朵、鼻子割了下來,仇恨的力量讓他幾口就吃了下去。兀惹部的人被他的舉動嚇得目瞪口呆,再也沒有人敢上前了。大仇已報,揚古利押着兀惹部的人去見努爾哈赤。努爾哈赤完全理解揚古利復仇的心情,對揚古利的行為並沒有責怪。小小年紀的揚古利,也因此嶄露頭角,被人們稱為少年英雄。

舒穆祿·揚古利家族成員

  • 父親:郎柱,為庫爾喀部長,率先附努爾哈赤。
  • 長子:阿哈旦,以軍功授拖沙喇哈番
  • 次子:塔瞻(?~1647),襲超品公,擢內大臣。崇德六年(1641)八月,清太宗親將御明洪承疇,戰於錦州,敵遁,命塔瞻設伏追擊,斬獲甚營松山,明總兵曹變蛟夜率兵突近御營,塔瞻不能御,降一等公。
  • 孫:愛星阿(?~1664),塔瞻子,順治四年(1647年)襲爵,擒南明永曆帝朱由榔有功,卒諡敬康。 [19] 
  • 曾孫:福善(?~1708),康熙三年(1664)襲爵,卒諡恭懿。
  • 玄孫:海金,康熙四十七年(1708)襲爵。
  • 四世孫:豐盛額,康熙五十九年(1720)襲爵,雍正九年(1731)襲一等英誠公。
  • 五世孫:豐安,乾隆二年(1737)襲爵,乾隆十八年(1753)因事奪爵,乾隆三十九年(1774),以軍功兼一雲騎尉,再準襲一次。
  • 六世孫:阿克東阿,乾隆三十五年(1770)襲爵。
  • 七世孫:富克錦,嘉慶十六年(1811)襲爵。
  • 八世孫:連成,咸豐二年(1852)襲爵。
  • 九世孫:銘勳,連成的繼子,光緒九年(1883)襲爵。
  • 十世孫:扎克丹,光緒三十三年(1907)襲爵。 [20] 

舒穆祿·揚古利史籍記載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六·列傳十三》 [19] 
參考資料
  • 1.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六·列傳十三》:日見信任,妻以女,號為“額駙”。旗制定,隸滿洲正黃旗。
  • 2.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六·列傳十三》:太祖令揚古利守汛鴨綠江,警備嚴密,無敢犯者。伐輝發多璧城,阻水不得進,揚古從之,遂薄城,多所俘馘。
  • 3.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六·列傳十三》:歲癸巳,略朱舍里路、訥殷路,戊戌,略安褚拉利亂流而濟,庫路,皆有功。
  • 4.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六·列傳十三》:歲己亥,從克哈達,揚古利先登,擒貝勒孟格布祿。
  • 5.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六·列傳十三》:歲丁未正月,徙蜚悠城曰:“吾儕平居相謂死?,揚古利與扈爾漢率兵三百護行,烏喇以萬人要諸路。揚古利勵?於疾寧死於敵,此非臨敵時乎?”持矛突陣,殺烏喇兵七,敵稍卻。夾河相持,諸貝勒軍總至,大破之。五月,從貝勒巴雅喇等伐渥集部,取赫席黑路,為前鋒。馬兒古裏村人驚兵至,走負山,因攻據其山巔,馳下擊之,盡殲丁壯,俘子女以歸。九月,伐輝發,越柵二重,先入,奪其城。
  • 6.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六·列傳十三》:歲庚戌七月,從台吉阿巴泰等伐渥集部,略木倫路,克吳兒瑚麻村,望林中煙起,即馳赴之,往復者三,俘獲甚眾。
  • 7.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六·列傳十三》:歲壬子九月,從討烏喇,攻金州城,城中迎射拒,揚古利冒矢攻克之。
  • 8.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六·列傳十三》:歲癸丑正月,再討烏喇,揚古利先眾進戰。攻青河,烏喇貝勒布佔泰兵甚鋭,太祖傳矢命諸將退,揚古利持不可,麾眾迫城,聚一隅疾攻,遂拔之。
  • 9.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六·列傳十三》:天命四年三月,明經略楊鎬大舉來侵,總兵杜松等攻界凡,大貝勒代善等帥師御之。我軍屯吉林崖,明軍屯薩爾滸山,兩軍相薄,揚古利與貝勒阿巴泰等爭先赴敵,破其軍,松等皆戰死。是夕,明總兵馬林以兵至,營於尚間崖。翌旦,移兵往攻,太祖命被創者勿往,揚古利裹創系腕,率十牛錄兵,憑高馳擊,林兵大潰。七月,攻鐵嶺,遇蒙古貝勒介賽兵,擊破之,遂獲介賽。
  • 10.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六·列傳十三》:六年三月,從太祖攻瀋陽,壕深塹堅,眾難之;揚古利拔刀揮本旗兵先登,奪敵所植竹籤以阻軍者,遂克之。進攻遼陽,復先登陷陣,破其步卒,奪河橋,與明兵戰於沙嶺,大敗之。遼陽既拔,太祖嘉其戰多屢受創,命位亞八貝勒,統左翼兵,授一等總兵官,誡勿更臨陣。
  • 11.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六·列傳十三》:天聰三年九月,同阿山等捕逃人,至雅爾古,遇文龍所部越塞採葠者,擊殺九十六人,獲千總三及其從者十六人以還。十月,從伐明,薄明都,擊敗滿桂兵於城北,炮兵陷敵伏中,揚古利率親軍十餘人奪圍入,悉出之。軍還,從貝勒阿巴泰等略通州,焚舟千餘。攻薊州,明軍來援,太宗督右翼三旗攻其西,貝勒代善等督左翼四旗攻其東,右翼兩紅旗兵少卻,揚古利率正黃旗兵直前突陣,敵敗走。太宗命兩紅旗將佐納釒爰自贖,以賜揚古利,揚古利分畀將士,不自私。
  • 12.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六·列傳十三》:六年,太宗伐察哈爾,命貝勒阿巴泰等及揚古利居守,明兵來侵,諸貝勒御之。錦州戰,明兵鋭甚,六旗俱卻,揚古利大怒,獨率本旗兵奮擊破之。旋復從太宗入明邊,攻大同、宣府,與貝勒阿巴泰等拔靈丘,隳王家莊,取之。
  • 13.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六·列傳十三》:七年六月,太宗諮諸將兵事,揚古利言:“用兵不可曠隔,若逾年不用,敵以其時乘間修備,慮誤我再舉。我暇,一年再徵;不暇,亦一年一徵:乃為善策。我今當深入敵境克城堡,貝勒諸將已痘者駐守,未痘者從上還都。不克,則縱兵焚其村聚;民降者編伍,拒者俘以還。各旗獻俘,視牛錄為多寡,兵士所獲聽自取。若此,則人人貪得,不待驅迫,爭出私財買馬,兵氣益揚矣。戍邊,貝勒許番代,他將卒不許番代。不耐勞苦,豈有能拓地成功業者乎?或謂用兵數,且妨農。婦子相隨,且行且獲,何妨農之有?朝鮮、察哈爾宜且置之,山海關外寧遠、錦州亦當緩圖,但深入腹地。腹地既得,朝鮮、察哈爾自來附矣。”時諸大臣所見亦略同,太宗遂定策伐明。
  • 14.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六·列傳十三》:八年五月,復錄揚古利前後戰功,進超品公,位亞貝勒,帽頂嵌珠。
  • 15.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六·列傳十三》:崇德元年五月,命武英郡王阿濟格,饒餘貝勒阿巴泰及揚古利帥師伐明,入邊,克畿內諸州縣凡十二城,五十八戰皆捷,獲總兵巢丕昌等,俘十餘萬。出邊,擊敗三屯營、山海關援兵。九月,師還,太宗出都十里迎勞。獻捷,設宴,親酌卮酒賜三帥。十一月,論伐明諸將違律,阿濟格出邊不親為殿,揚古利坐不諍,罰土黑勒威勒。
  • 16.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六·列傳十三》:十二月,太宗親伐朝鮮,揚古利從。
  • 17.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六·列傳十三》:二年正月,師濟漢江,屯江岸,朝鮮全羅、忠清二道兵來援,營漢城南。是月丁未,太宗命豫親王多鐸及揚古利擊之,值雪,陰晦,敵陣于山下,縱兵進擊,自麓至其巔,多鐸鳴角,招揚古利登山督戰。揚古利將馳赴,朝鮮敗卒伏崖側,竊發鳥槍,中揚古利,創重,遂卒,時年六十六。明日,多鐸率兵逼敵營,朝鮮兵已夜遁,得揚古利屍以歸。太宗親臨哭奠,賜御用冠服以殯。喪還,太宗迎於郊,命陪葬福陵。
  • 18.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六·列傳十三》:追封武勳王,立碑墓道。順治中,世祖命配享太廟。康熙三十七年,聖祖巡盛京謁陵,親奠其墓。三十九年,復建碑為文表績。雍正九年,定世爵為一等英誠公。
  • 19.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六·列傳十三》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5-05-16]
  • 20.    皇朝通志卷二  .中華詩詞網[引用日期2020-02-14]
  • 21.    柳得恭:《古芸堂筆記》卷六:《高敞縣誌》雲:“樸義勇力絕倫,擢武科,除部將。仁廟丙子,為全羅兵使金俊龍裨將,行軍到水原,陳[陣]於光教山,與虜大戰,射殺其將楊古裏。虜購求甚急,義隱不出。後除直洞萬户。”按: 樸義射殺楊古裏,與高麗金允侯射殺蒙古元帥撒禮塔,其事正相類。《統志(大清一統志)》以射殺為中鳥槍傷重而卒者,爽實也。金允侯,處仁城中一頭陀也,以功授上將軍,樸義官不過鎮將,今人罕有知其姓名者,可嘆。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