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杜弼

鎖定
杜弼(490年~559年),字輔玄,中山曲陽(今河北省曲陽縣)人。北齊時期官員,淮南太守杜彥衡的孫子。
杜弼出身寒門,聰敏敏捷,建立軍功後,起家徵虜墨曹參軍,歷任太學博士、曲城縣令,領內正字。投靠大將軍高歡,歷任大行台郎中、潁膠二州刺史,遷中書令。為政清廉,敢言直諫,為高德正所等人的嫉恨。北齊建立後,擔任衞尉卿,冊封長安縣伯,出任海州刺史。
天保十年(559年),受到門客誣陷,坐罪處死,時年六十九歲。天統五年,平反昭雪,獲贈使持節開府儀同三司右僕射、揚州大都督,諡號文肅。 [1] 
輔玄
所處時代
北齊
民族族羣
出生地
中山曲陽(今河北曲陽)
出生日期
490年
逝世日期
559年
主要成就
敢言直諫、任中書令、膠州刺史
主要作品
《注老子道德經》二卷
《新注義苑》和《移梁檄文》
本    名
杜弼
諡    號
文肅
官    職
大行台郎中、中書令、驃騎將軍

杜弼人物生平

杜弼早年經歷

杜弼,字輔玄,中山曲陽人,從小聰明敏捷,家中貧窮買不起書,十三,那年寄住在郡中的學校內讀書。同郡人甄琛任定州刺史,考試學校的生員,對他策問,他對答如流,聲音響亮。甄琛十分驚歎詫異,命自己的兩個兒子甄楷甄寬與他交往。定州刺史任城王高澄聽説後,召見和詢問他,大加歎賞,認為他有輔助天子的才幹。高澄和甄琛到京城洛陽又稱讚他,丞相高陽王元雍等多次推薦,但因為他的父親和祖父官職低微,所以不被徵用。他因建立軍功,才離開家任徵虜府的墨曹參軍,負責記錄文書。善於寫文章,常被世人們推崇。孝昌初年,任太學博士,遷曲城縣令。為政清廉,遠近的百姓都稱讚他。父親在家鄉被賊人害死後,居喪六年。 [2] 

杜弼屢次升遷

居喪結束,以常調除御史,加前軍將軍太中大夫,領內正字。台中彈奏,皆弼所為。諸御史出使所上文簿,委弼覆察,然後施行,遷中軍將軍北豫州司馬,未之官。 [1]  儀同三司竇泰率軍西討,朝廷命杜弼為監軍。竇泰作戰失利自殺,杜弼與下屬六個人逃至陝州。刺史劉貴將他們鎖拿,送至晉陽。神武帝高歡責備他不勸諫竇泰,因房謨勸説,他才免於死罪。 [2]  左遷下灌鎮司馬。元象初,高祖徵弼為大丞相府法曹參軍,署記室事,轉大行台郎中,尋加鎮南將軍 [1]  又被神武帝高歡任用,掌管機密,很被信任和厚待。
高歡破西魏於邙山,命為露布,杜弼手即書絹,曾不起草。以功賜爵定陽縣男,邑二百户,加通直散騎常侍中軍將軍 [1] 

杜弼據典説情

神武帝高歡偶爾疏忽沒有來得及口授,就讓杜弼寫文告,只交給他一張白紙,讓他裝模作樣地宣讀。他找機會勸高歡代魏自立,高歡不同意,拿起棍子將他打走。 [2] 
相府法曹辛子炎諮詢事情説了“取署”兩個字,他把“署”字讀成了“樹”,高歡惱怒他犯了諱,對他進行杖責,杜弼進前解釋説:孔子還把“在”讀成“徵”,辛子炎可以饒恕。高歡罵他説“:明明知道我在發怒,又引經據典。”呵斥他出去。他才走十多步,高歡又將他喊回來,辛子炎也被寬宥。高澄在鄴城聽説後對楊愔説“:父王的身邊有這樣一個人,天下的人都可以得到好處,豈獨我一個人呢。” [2] 

杜弼行潁州事

武定中,南梁遣貞陽侯蕭淵明等入寇彭城,大都督高嶽、行台慕容紹宗率諸軍討之,詔杜弼為軍司,攝台左右。破蕭明於寒山,別與領軍潘樂攻拔梁潼州,又與嶽等撫軍恤民,合境傾賴。
武定六年(547),關中遣儀同王思政據潁州,太尉高嶽等攻之。杜弼行潁州事,攝行台左丞。時大軍在境,調輸多費,弼均其苦樂,公私兼舉,大為州民所稱。潁州之平也。 [2] 

杜弼任中書令

文宣帝高洋任東魏的宰相,杜弼任中書令,仍兼任長史,又晉封爵位為侯。他志在匡扶朝政,所以知道的無所不説,該做的無所不為。

杜弼管理海州

文宣帝接受東魏孝靜帝的禪讓,稱帝建立北齊。杜弼因參與禪讓有功,升任衞尉卿,封為長安縣伯。 [2]  杜弼又以原來的官職任鄭州刺史,沒有出發上任,就被家裏的賓客告發謀反,經過調查沒有實據,過了很久才被釋放回家,因此不再上朝參拜天子。又因二兒子廷尉監杜台卿處理獄案延誤時間,與寺官都被郎中封靜哲所訴訟,被流徙到臨海鎮。這時,楚州人東方白額造反,臨海鎮被賊兵首領張綽、潘天合等人率兵攻打,杜弼率領全鎮人防守,終於使全鎮得以保存。文宣帝嘉獎了他,命他管理海州的政務。後來,任命他為海州刺史。杜弼在所任職的地方,能清靜待民,廉潔自守,被官吏百姓懷念。他喜好探究老莊道家們幽深微妙的義理,註釋了《〈莊子〉惠施篇》和《〈易〉上下系》,合起來稱《新注義苑》,刊行於世。 [2] 

杜弼含冤被殺

他的性格坦誠質直,在高歡專權的情況下對朝政進行很多匡助糾正。高澄任他為宰相,位在羣僚之首。他聽説朝廷有關於禮儀的議論,也表達了自己的看法。文宣帝曾問他“:治理國家當用什麼樣的人?”他答道“:鮮卑人只能任管理車馬的職務,治國應當用中原人。”文宣帝認為是在譏諷自己。高德正身居政要,也不能使他屈從。他還在眾人面前批評高德正。德正內心十分忌恨他,多次説他的壞話。高德正還命主書杜永珍秘密啓奏杜弼任長史時受人囑託,大肆操辦婚嫁,文宣帝也對他懷恨在心。他倚仗同文宣帝的關係,仍不斷陳奏公事。
天保十年(559年)夏天,文宣帝因飲酒過量,積算杜弼的過失,派人到海州將他斬首。不久,皇帝后悔,派人騎快馬追趕詔書,已來不及,時年六十九歲。 [2] 

杜弼身後哀榮

北齊天統五年(569年),平反昭雪,追贈使持節、都督揚郢二州軍事、開府儀同三司、尚書右僕射、揚州刺史,諡號文肅。 [1] 
北齊書 列傳第十六 杜弼 [1]  有記載。

杜弼主要成就

杜弼論為政

朝廷命杜弼任軍司,代理行台左丞。臨出發時,文襄帝高澄賜給他一匹胡馬,説“:這是我馬廄中的第二匹好馬,我常常自己騎,贈給你聊作紀念。”又命他陳述為政中需要注意的地方,杜弼説:“天下最重要的事情,都不超過處罰和獎賞兩種。獎賞一個人可以使天下的人都高興,懲罰一個人可使天下的人都畏服,這兩件事處理得恰當,其他事自然盡善盡美。”高澄聽了很受啓發,高興地説:“話雖然不多,道理卻很重要。”與他握手告辭。 [1] 
西魏派王思政攻佔潁州,朝廷派杜弼到潁州,代理行台左丞,潁州的敵兵被打敗後,高澄讓他你分析王思政失敗的原因。杜弼説:"王思政不察逆順之理,不識大小之形,不度強弱之勢,有此三蔽,宜其俘獲。"世宗曰:"古有逆取順守,大吳困於小越,弱燕能破強齊。卿之三義,何以自立?"弼曰:"王若順而不大,大而不強,強而不順,於義或偏,得如聖旨。今既兼備眾勝,鄙言可以還立。"世宗曰:"凡欲持論,宜有定指,那得廣包眾理,欲以多端自固?"弼曰:"大王威德,事兼眾美,義博故言博,非義外施言。"世宗曰:"若爾,何故週年不下,孤來即拔?"弼曰:"此蓋天意欲顯大王之功。" [1] 

杜弼賢才師座

東魏孝靜帝召集著名僧人在顯陽殿講説佛教義理,命杜弼坐在老師的座位上,沒有人的辯論能使他屈服。孝靜帝感嘆道“:這樣的賢才如果生長在孔子的家門,又會怎麼樣呢! [2] 

杜弼性好名理

魏帝在九龍殿接見他,問:“聽説你精於學問,我問一個問題。佛經中所説的佛性和法性,是一樣還是不一樣?”杜弼答道“:二者原為一理。”魏帝又問:“議論的人妄説,都説法性寬宏,佛性偏狹,這種説法對嗎?”他回答“:該寬的時候就寬,該狹的時候就狹。如果論起這兩者本來的性體,既不寬宏,也不偏狹。”魏帝問:“既然説該寬就寬,該狹就狹,怎麼還會有既不寬宏,又不偏狹的情況?”他回答:“如果必定是寬宏的,則不能成為偏狹;如果必定是偏狹的,也不能成為寬宏。至於既不寬宏又不偏狹,形成的原因雖然不同,但能夠形成的道理卻是一樣的。”魏帝稱讚他回答得很好,領他到保存佛經的府庫,賜給他《地持經》一部,帛一百匹。杜弼喜好名理佛法,探索其中的奧秘,行軍時也常帶着經卷。 [2] 
他常與邢邵一起跟從文宣帝到山東,共同討論分析事物的是非和道理。邢邵認為人死了還會轉生,恐怕是畫蛇添足。杜弼説:“生物沒有產生,本來就沒有。沒有卻能會有,不會產生懷疑,因為前面的孕育了後來的,這有什麼奇怪的呢?”邢邵説:“聖人創設禮儀教義,本來是為了勸勉獎勵世人,所以懼怕死了還會轉生,只希望萬物各隨原來的性情。”杜弼説“:聖人的道德合於天地的規範,符合四時變化的要求,説的話都是經典,做的事則成為法則,而你説聖人拿虛無的説教去衡量萬物,用詭詐的言詞勸勉人們,怎麼能使北斗放射光芒,龍宮裏藴藏着盛寶珠的木匣?既然如你論説的,設教可以陶冶性情,弘揚獎勵風氣,為益之大,沒有別的方法能超過的。這就是真正的教育,為什麼還説不真實具體?”邢邵説“:吳季札説人死了會無所不至,又説死後形體散盡。如果人死了又能聚集成人,不應該説無所不至啊。”杜弼説“:人死了,骨肉埋在土裏,魂靈則無所不至,這便是形體墜毀,魂魄遊動,哪裏都可以到達。因為靈魂存在,所以説人死了還會無所不至。如果説人死了什麼都沒有了,靈魂將會到哪裏去呢?”邢邵説“:靈魂對於人來説,就像燭光對於蠟燭,蠟燭燃盡則光亮就會滅掉,人死了靈魂就會消失。”杜弼“:蠟燭因為有材質才會被點亮,體積越大,光亮也越大。人的靈魂則不繫於身體,身體小而靈魂不小。所以,孔子的智慧一定不比長狄的短淺;曹孟德的雄才大略,遠遠地超過崔琰。” [2] 

杜弼諫除內患

當初,高歡從晉陽率兵東進,為改變爾朱榮貪婪的政風,在行軍路上,不讓士兵入村騷擾,不飲村社中的酒。平定洛陽之後,賄賂取利之風漸漸盛行。杜弼看到在職的文武官員很少有廉潔自守的,把情況告訴了高歡。高歡説:“你往前來,我對你説。天下渾濁動亂,貪取財利的習俗相沿已經很長時間。現在我軍將領們的家屬大多住在關西,黑獺常常用重利招引誘惑,他們考慮着是去是留,情緒不穩定;江東還有一個叫蕭衍的老頭,專門在南梁提倡士大夫的等級和禮儀音樂,中原一帶的士大夫都很嚮往,認為那裏是文化的正統所在。我如果急於嚴肅綱紀法律,恐怕將領都會投奔黑獺,讀書人都去投奔蕭衍,我還靠什麼建立國家?你暫且等一下,我不會忘掉這些的。”沙苑之役開戰之前,杜弼又請求高歡先除掉內部的貪污腐敗分子,再去討伐外來的敵人,指出許多勳貴要員搶掠百姓的事。高歡聽後也不答話,便命軍士們拉開弓,箭上弦,舉起刀,挺起矛,站在道路兩旁,讓杜弼從中間走過,並寬慰他説“:一定不會傷害你。”杜弼戰戰兢兢從中間走過,嚇得汗流浹背。高歡然後勸他説:“箭雖上弦卻不射出,刀雖舉起而不砍下,矛雖然握在手中卻不刺來,你卻嚇得魂飛膽喪。那些在戰場上建立功勳的人身體碰着敵人鋭利的刀刃,百死一生,縱然有貪婪卑鄙的地方,但他們的作用還是很大的。”杜弼點着頭謝罪説:“我這個愚蠢的人不認識這個深刻的道理。” [2] 

杜弼軼事典故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鷸蚌相危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杜弼 《全北齊文.檄梁文》) [3] 

杜弼人物評價

《北史》:“幼聰敏,才華橫溢。以軍功起家,歷任中軍將軍、長史、中書令、驃騎將軍、膠州刺史、定州縣侯等職。長於筆札,為時輩所推。神武破芒山軍命為露布,弼手即書絹,曾不起草。”(《北史本傳》)
杜弼一生,為官清潔仁恕,敢言直諫,深惡貪官污吏 ,遭奸佞嫉恨,北齊天保十年,被枉殺。
杜弼識學甄明,發言讜正,禪代之際,先起異圖。王怒未息,卒蒙顯戮。直言多矣,能無及是者乎? [1] 
《北齊書·列傳第十六》:卬卬輔玄,思極談天,道亡時晦,身沒名全。” [1] 

杜弼親屬成員

杜弼先輩

祖父:杜彥衡,淮南太守。 [1] 
父親:杜慈度,繁峙縣令。 [1] 

杜弼兒子

長子:杜蕤,字子美,北齊大理少卿兼散騎常侍、吏部郎中。隋朝開州刺史。 [1] 
次子:杜台卿,字少山,北齊時擔任奉朝請,歷官司空西閣祭酒、中書黃門侍郎。隋初被召入朝,編著《玉燭寶典》十二卷。 [4] 
四:杜子光,遠徙臨海。 [1] 

杜弼個人作品

《老子注》二卷、《新注義苑》、《檄梁文》 [1]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