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鎖定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拼音:chéngmén shīhuǒ,yāngjí chíyú)是一則來源於寓言故事的複句成語,成語有關典故最早見於東漢應劭《風俗通義》。 [1]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本義是城門着了火,人們用護城河的水救火,水用完了,魚受牽連而死(殃:使受禍害。池:護城河),後比喻因受連累而遭到損失或禍害;該成語一般充當分句或獨立成句,也作定語。 [1]  [7] 
中文名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拼    音
chéngmén shīhuǒ,yāngjí chíyú
近義詞
無妄之災
反義詞
愛屋及烏
出    處
漢·應劭《風俗通義》
語法結構
複句式
成文用法
獨立成句或作分句、定語
同源詞
禍及池魚、池魚殃、城門所殃 [3]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成語出處

城門失火,禍及池魚。舊説:池仲魚,人姓字也,居宋(春秋時國名)城門,城門失火,延及其家,仲魚燒死。又云:宋城門失火,人汲取池中水,以沃灌(澆水、注水)之,池中空竭,魚悉露死。喻惡之滋,並傷良謹也。(《太平廣記》卷四六六引漢應劭《風俗通義》) [1]  [2] 
“城門失火,禍及池魚”後演變為“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成語故事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4張)
關於這個寓言流傳着這樣兩個版本,在其中一個版本里,池仲魚是一個人的姓名,他居住在宋國城門的旁邊,有一天城門突然着火了,火勢隨風蔓延很快就燒到他的家裏,池仲魚的家因為這場火而被燒燬了,而池仲魚在冒火搶救家裏的財物時,不慎也被燒死了。
另外一個版本是這樣的:宋國的都城外有一扇可以關閉的城門。這道城門堅不可摧。每當有外敵入侵時,宋國的軍民將城門一關就可保護城內百姓的安全。城門前有一條護城河圍繞着這座城市,河裏生活着許多魚兒。護城河的水是城裏唯一的水源。
有一天,城門不慎失火,火勢很大,不一會兒城門上就冒起了滾滾濃煙。人們大驚失色,紛紛從城門裏跑出來。由於附近沒有水源,為了救火,人們只好趕緊從護城河裏打水救火。他們有的端木盆,有的挑水桶,來來回回在城門前穿梭着,把手裏的水一點點往城門上潑。這樣一來,護城河裏的那些魚兒可給害苦了。它們不是被人們從河裏舀起同水一同潑進烈火中燒死,就是自己掙扎出來落到地上摔死。後來,護城河的水被救火心切的人提幹了,那些沒被舀進火裏的魚,也難逃一死,旱死在乾涸的河牀上。 [4]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成語寓意

平時,城門和魚看起來沒有任何的聯繫,可是在城門失火的特殊情況下,平靜生活在河裏的魚卻意外遭了殃。這個成語告訴人們,事物的聯繫是複雜的,世界上並不存在與其他事物毫無關聯的東西,也許有的東西看起來是個孤立的個體,但是它的這種狀態僅是暫時的,它可能因為周圍的環境變化而改變自身的存在,也有可能受到一些意外的影響而出現一些無法預料的結果。因此,不能忽視事物間的聯繫,不可孤立地看問題,要從點到面,從局部到整體,全面地進行考察。 [4]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比喻無端受牽連而遭禍害;該成語一般充當分句或獨立成句,也作定語。 [1] 
  • 運用示例
北齊·杜弼檄梁文》:“但恐楚國亡猿,禍延林木,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6]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九回:“他們窮了,又是終年的鬧饑荒,連我養老的幾吊棺材本,只怕從此拉倒了,這才是‘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呢!” [6] 
柯靈《回看血淚相和流》:“假如是個平凡的人,卻不幸生在不平凡的時代,‘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無端惹出許多是非。” [5] 
參考資料
  • 1.    《國學典藏》叢書編委會編著.文字上的中國 成語[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18.01:41-42
  • 2.    吳兆基編譯.中華寓言故事 最新圖文版[M].北京:京華出版社,2002.10:391-392
  • 3.    於石,王光漢,徐志成編著.常用典故辭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3.08:256
  • 4.    田戰省等編. 中國寓言故事[M].西安:陝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04:25
  • 5.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漢典[引用日期2021-08-28]
  • 6.    中國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纂.漢語大詞典 第2卷[M]: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11:1096
  • 7.    周宏溟編著.九用學生成語大詞典[M].上海:學林出版社,1999.0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