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杜建徽

鎖定
杜建徽(863年-950年),字延光,杭州新城(今浙江杭州富陽區)人,唐末五代時期吳越國將領,潤州刺史杜稜之子。
杜建徽少年從軍,隨父歸附錢鏐,累戰有功,在軍中號為虎子 [1]  ,從滅董昌,助平武勇都之亂,又在蘇州之戰中大敗淮南軍,輔佐錢鏐建立吳越國,由武安都都將、兩浙行軍司馬累升至吳越國左丞相。他歷仕武肅王錢鏐、文穆王錢元瓘、忠獻王錢弘佐、忠遜王錢弘倧、忠懿王錢弘俶五代吳越王,官至涇源昭化諸軍節度使、丞相兼中書令,封鄖國公。
乾祐三年(950年),杜建徽病逝,終年八十八歲,追贈太師,諡號威烈。 [2] 
延光
所處時代
唐末五代
出生地
杭州新城
出生日期
863年
逝世日期
950年
本    名
杜建徽
所屬政權
吳越國
官    職
丞相兼中書令→太師(贈)
爵    位
鄖國公
諡    號
威烈

杜建徽人物生平

杜建徽早年經歷

杜建徽的父親杜稜在唐末與董昌、錢鏐等一同訓練杭州諸縣鄉兵,組建杭州八都兵,任新城縣武安都都將。他本與錢鏐同為八都都將,但在錢鏐升任杭州刺史後,認為錢鏐能成大事,遂奉其為主。 [3] 
杜建徽少年時便有“強勇”(指頑強勇敢)之名,從軍之初本無事奉他人之意,及隨父歸附錢鏐,乃傾心事之。他累從征戰,以驍悍著稱,臨敵則單衣入陣,所向有功,軍中號為“虎子”。 [1] 

杜建徽累戰有功

光啓三年(887年),杜稜率軍攻取常州,被錢鏐任命為常州制置使 [4]  當時,杜陵將麾下兵馬交付給三個兒子統領。杜建思負責治內,杜建徽負責御外,杜建孚則“往來經度其間”。兄弟三人皆以武藝著稱。 [5]  後來,杜建徽又接任杜稜的武安都都將一職。他治軍嚴整,對杜稜定下的制度一無所改,因而甚得稱道。 [6] 
龍紀元年(889年),淮南節度使楊行密遣軍襲破常州,擒獲杜稜。 [7]  杜建徽當時曾自新城率部馳援,但尚未到達常州便得知城池已被淮南軍攻破,只得返回新城。 [8]  而杜稜不久便被楊行密釋放,得以返回杭州。 [9] 
乾寧二年(895年),董昌在越州(治今浙江紹興)稱帝,建立大越羅平國。錢鏐遂出兵討伐董昌。杜建徽亦從徵,在戰鬥中被流矢射穿左肩,猶自揮軍力戰。 [10]  錢鏐最終於次年(896年)五月討平董昌,兼併了浙東,不久便被朝廷授為鎮海軍、鎮東軍兩鎮節度使,成為兩浙一帶最大的割據勢力。 [11] 
天覆二年(902年),武勇都左右指揮使徐綰、許再思趁錢鏐出巡衣錦軍,起兵叛亂,攻打杭州內城。 [12]  杜建徽率武安都自新城馳援杭州,並破壞了叛軍焚燬內城北門的計劃,大挫叛軍士氣。錢鏐不久亦由衣錦軍潛入內城,命杜建徽及馬綽、王榮等分屯各門。當時曾有人勸錢鏐放棄杭州,渡江退守越州。杜建徽按劍而起,厲聲呵斥道:“事若不濟,大不了同死於此,豈能棄城東渡。” [13]  後來,錢鏐在杜建徽和顧全武的建議下,向楊行密尋求援助,最終平定了武勇都之亂。 [14] 

杜建徽助建吳越

天覆三年(903年),睦州刺史陳詢叛亂。杜建徽因與陳詢是兒女親家,也受到錢鏐的懷疑,但他卻表示:“陳詢忘恩負義,自取滅亡,我與他既是姻親,理當受到懷疑。我曾多次致書勸告,待破城之日得到我的書信,自能證明我的清白。”不久陳詢的屬吏投奔錢鏐,獻上了杜建徽的書信。錢鏐見信中皆是勸誡之辭,方才消除了疑慮。但杜建徽因與兄長杜建思不和,又被杜建思趁機誣告謀反,稱其私藏兵器。錢鏐疑心又起,派人前去搜查。杜建徽坦然自若,仍憑使者搜查。使者一直搜到內室,結果一無所獲。錢鏐由此對杜建徽愈加信重,以其為浙東營田副使、常州刺史,並在城南為他建造府邸。 [15] 
開平元年(907年),後梁太祖朱温篡唐稱帝。錢鏐向後梁稱臣,被封為吳越王,建立吳越國。朱温為了拉攏錢鏐以牽制淮南勢力(吳國),還讓錢鏐兼任淮南節度使。 [16]  吳國因此出兵兩浙,命周本、呂師造圍攻蘇州。杜建徽於天寶二年(909年)四月與錢鏢、何逢、司馬福等率軍援救蘇州,與蘇州守軍內外合擊,大敗吳軍,擒獲何朗、閭丘直等將領三十餘人,繳獲戰艦二百餘艘,打得周本、呂師造連夜遁逃。他們隨後乘勝追擊,在黃天蕩再次大破吳軍。 [17] 
天寶十六年(923年),錢鏐進封吳越國王,他改府署為朝廷,設置丞相侍郎等百官,一切禮制皆依皇帝規格。杜建徽由兩府行軍司馬被拜為左丞相。 [18]  當時,錢鏐每有朝會,都會盛讚杜建徽:“我今日能居此位,皆是杜丞相的功勞。” [19] 

杜建徽晚年及病逝

杜建徽在錢鏐死後,又歷仕錢元瓘、錢弘佐、錢弘倧、錢弘俶四代吳越王,累官至國子祭酒、涇源昭化諸軍節度使、丞相兼中書令,封鄖國公。 [20]  他在世之時,子弟孫侄多連姻公室(即錢氏一族),高官顯貴更是充溢門庭,被譽為“有國以來,莫比其盛”。 [21] 
乾祐三年(950年),杜建徽病逝,終年八十八歲,追贈太師,諡號威烈。 [2] 

杜建徽主要影響

杜建徽歷仕錢鏐、錢元瓘、錢弘佐、錢弘倧、錢弘俶五代吳越王,為兩浙錢氏割據政權的形成及吳越國政權的建立、發展立下了功勳,主要有:
  • 天覆二年(902年),杜建徽在武勇都之亂中赴援杭州,破壞叛軍焚燬內城北門的計劃,力勸錢鏐堅守杭州,並建議向淮南求援,協助錢鏐最終討平叛亂。 [13]  [14] 
  • 天寶二年(909年),杜建徽與錢鏢、何逢、司馬福等援救蘇州,先後在蘇州城下及黃天蕩兩次大敗淮南軍,擒獲何朗、閭丘直等三十餘員將領,繳獲二百餘艘戰艦,打得淮南名將周本、呂師造連夜遁逃。 [17] 

杜建徽軼事典故

杜建徽少年大志

杜建徽少年時曾在山墅之中私署軍州押牙,被鄉里告知杜稜,遭到杜稜的叱責。他卻道:“大丈夫生於世間,又何止做一軍事押牙。” [22] 

杜建徽老而益壯

杜建徽至老猶能騎射,八十餘歲仍在廣場擊鞠,興酣之際竟有早年所中的箭鏃自臂中飛出,“時人壯之”。 [23] 

杜建徽歷史評價

羅隱:天下之無事也,吾鄉則有河間凌準宗一、濮陽吳降下已、汝南袁不約還樸以文學進;天下之有事也,吾鄉則有太師建徽伯仲及諸將佐以武藝稱。豈文武之柄,倚伏而然也。(《東安鎮新築羅城記碑》) [24] 
錢鏐:今日忝竊一方,杜丞相力也。 [25] 
吳任臣:鄖國出入將相,允文允武,儋圭錫爵,獲躋遐年,非幸也。 [25] 

杜建徽主要作品

全唐詩》收錄有杜建徽詩作一首:《自敍》。 [26] 

杜建徽人際關係

父親:杜稜,官至兩浙諸軍都指揮使、行軍司馬、潤州刺史,後因杜建徽顯貴而追贈太師。 [27] 
女兒:杜氏,嫁忠獻王錢弘佐。 [28] 
孫子:杜昭達,錢弘佐在位時任內牙都監使,後因罪被誅殺。 [29] 

杜建徽史料索引

十國春秋·卷八十四·吳越八》 [25] 
九國志·卷五》 [30] 
吳越備史·卷四》 [31] 

杜建徽影視形象

2006年,電視劇《吳越錢王》中朱漢奇飾杜建徽。 [32] 
參考資料
  • 1.    《十國春秋·卷八十四》:杜建徽字延光,稜之季子也。強勇不與諸昆類。……始從軍,無事人志,及稜歸武肅王,乃以父命盡心於王。少驍悍,臨敵輒單衣入陣,不介馬而馳。累從征伐,所至輒立功,軍中謂之虎子。
  • 2.    《十國春秋·卷八十四》:乾祐三年卒,年八十有八,贈太師,諡曰威烈。
  • 3.    《十國春秋·卷八十四》:唐乾符、廣明間,盜賊充斥,寇掠兩浙,無虛日,杭州練諸縣鄉兵討之。稜時為東安都將,更號武安營,與董昌、徐及、凌文舉等稱杭州八都,推昌為長,而以武肅王副之,武肅王功業日盛,僖宗拜為杭州刺史。稜謂諸子曰:“……成大事者,必此人也。”遂傾心事之。
  • 4.    《十國春秋·卷七十七》:光啓三年五月,鏐遣東安都將杜稜、浙江都將阮結、靖江都將成及等攻常州,取周寶以歸。冬十二月,鏐命杜稜為常州制置使。
  • 5.    《十國春秋·卷八十四》:(錢鏐)奏授稜常州制置使。稜屬其兵於諸子,建思治內,建徽御外,建孚則往來經度其間,皆以武藝稱焉。
  • 6.    《十國春秋·卷八十四》:稜遷常州制置使,建徽代為武安都將。……見建徽軍中嚴整,無改其制,甚稱之。
  • 7.    《十國春秋·卷七十七》:龍紀元年十一月,宣州楊行密遣將田頵、李友等陷常州,執我杜稜而去。
  • 8.    《吳越備史·卷四》:稜在常州,為淮人所逼,徽馳赴父難,不及境而城已拔,徽乃率所部還新登。
  • 9.    《十國春秋·卷八十四》:龍紀元年,宣州將田頵、李友來攻,鑑穿地道,甲兵俱從圖種夜入稜寢室,執稜於卧榻而去,已而縱之歸。
  • 10.    《十國春秋·卷八十四》:乾寧初,隨討董昌,被箭中左肩,建徽猶能軍,無退志。
  • 11.    《十國春秋·卷七十七》:乾寧三年五月乙未,董昌猶據牙城拒我兵,王始雲:“奉詔令大王致仕,歸臨安。”昌乃送牌印,出居清道坊。全武使上武勇都監使吳璋執昌而斬之。冬十月,唐帝敕改越州威勝軍為鎮東軍,授王鎮海、鎮東等軍節度使。
  • 12.    《十國春秋·卷七十七》:天覆二年秋七月,王親巡衣錦城治溝洫。八月丙戌,武勇右都指揮使徐綰謀為不利,……武勇左都指揮使許再思以兵迎綰同叛,將及內城。
  • 13.    《十國春秋·卷八十四》:徐綰、許再思之亂,建徽時為武安都指揮使,自新城入援。賊聚木將焚北門,建徽悉鈎取其木燬焉,賊為氣奪。頃之,武肅王由衣錦城歸,遣建徽及馬綽、王榮等分屯諸門。或有勸王渡江保越州者,建徽按劍叱之曰:“事苟不濟,同死於此。豈可復東渡售命於賊乎!”王奇其言而止。
  • 14.    《十國春秋·卷七十七》:全武上言:“東府不足慮,綰勢急必召田頵,王當以難告楊公。”杜建徽亦言:“楊氏常由王脱孫儒之難,彼丈夫者,豈不能報王!”王遂命全武攜子傳璙求昏於吳。……既而頵遂率徐綰、許再思歸宣州。
  • 15.    《十國春秋·卷八十四》:天覆三年,睦州刺史陳詢叛,詢與建徽兒女姻也,王頗疑其有它志,密命馬綽伺建徽意。建徽曰:“陳氏負恩背義,自貽覆敗,建徽既為姻婭,誼當見疑。然累書敦諭,皇天后土實鑑臨之。惟拔城獲書,庶明此心耳。”已而詢親吏來奔,得建徽抵詢書,皆責以大義,無逆辭,乃知建徽長者,王宿疑頓解,賜錢一百萬緡。建徽兄建思與建徽不相能,至是告變,言建徽私蓄兵仗,亂且不測。武肅王急命親校索之,建徽方具食不顧,聽使者入卧內,絶無所得,王以是益加親重,遷浙東營田副使、常州刺史,為構第城南,親與規畫。
  • 16.    《十國春秋·卷七十七》:天祐四年夏四月,梁王晃稱皇帝,國號梁,改元開平。五月,梁遣金吾衞大將軍安崇隱進封王為吳越王。八月辛亥,梁加王兼淮南節度使、揚州大都督,充淮南四面招討制置使。
  • 17.    《十國春秋·卷七十八》:天寶元年九月,淮南將周本、呂師造等攻蘇州。天寶二年夏四月,淮南兵圍蘇州,守將孫琰拒之甚力。王命弟牙內指揮使鏢、行軍副使杜建徽、江海遊奕都虞候何逢、司馬福等率師救姑蘇,內外夾攻,生擒淮南將何朗、閭丘直等凡三十餘人,獲兵甲生口三十萬,戰船二百餘艘,周本、呂師造等夜遁,又追敗於黃天蕩。
  • 18.    《十國春秋·卷七十八》:天寶十六年春二月,梁遣兵部侍郎崔協、刑部員外郎夏侯昭冊封王為吳越國王。丁卯,王始建國,儀衞名稱多如天子之制,謂所居曰宮殿,府署曰朝廷,教令下統內曰制敕,將吏皆稱表疏,稱吳越國而不言軍。置百官,有丞相、侍郎、郎中、員外郎、客省等使。十二月,王以行軍司馬杜建徽為左丞相。
  • 19.    《十國春秋·卷八十四》:十六年,王建吳越國,如天子制,以建徽為左丞相,每朝會,王必以目送之,曰:“今日忝竊一方,杜丞相力也。”
  • 20.    《十國春秋·卷八十四》:建徽歷仕四王,累官國子祭酒、涇源昭化諸軍節度使、丞相、兼中書令,封鄖國公。
  • 21.    《吳越備史·卷四》:凡子弟孫侄,多連姻公室,朱紫車馬,充溢門庭,有國以來,莫比其盛。
  • 22.    《十國春秋·卷八十四》:常在山墅,私署軍州押牙,紀於棟,鄉里見焉,驚聞稜,稜加督責。建徽對曰:“大丈夫何止一軍事押牙邪!”
  • 23.    《十國春秋·卷八十四》:至老不廢騎射,常擊毬廣場,興酣,有宿中箭鏃自臂中飛出,時人壯之。
  • 24.    全唐文:卷八百九十五  .漢典古籍[引用日期2020-11-08]
  • 25.    [清]吳任臣撰,徐敏霞、周瑩點校.十國春秋:中華書局,1983:1227-1229
  • 26.    全唐詩:卷七百六十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0-09-13]
  • 27.    《十國春秋·卷八十四》:明年,董昌伏誅,改威勝軍曰鎮東,唐拜武肅王鎮海鎮東節度使,進稜兩浙諸軍都指揮使、行軍司馬。……稜累官潤州刺史,卒。後以子建徽貴,贈太師。
  • 28.    《十國春秋·卷八十三》:忠獻王夫人杜氏,內牙都監使杜昭達之姑也。未幾,以病薨。
  • 29.    《十國春秋·卷八十四》:建徽子孫兄弟朱紫盈門,而性尚儉素,導從不過數人,財物多散鄉里親族。忠獻王時,孫昭達為內牙都監使,盛治第宅,強建徽觀之,曰:“乳臭子,不諳事乃爾。”俄昭達果以罪誅。
  • 30.    [宋]路振撰,連人點校.九國志:齊魯書社,2000:50-51
  • 31.    吳越備史:卷四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0-09-13]
  • 32.    電視劇《吳越錢王》片尾字幕 45分0秒  .愛奇藝[引用日期2024-02-07]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