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鹹

鎖定
李鹹(100~175年),字元卓(一字元貞),汝南郡西平(現河南省西平縣)人。東漢時期名臣。
舉孝廉出身,除郎中、光祿茂才,遷衞國公相,授高密令。遷徐州刺史,轉漁陽太守、度遼將軍,遷河南尹,漢桓帝即位,拜尚書令,以公事策免。起為將作大匠、大司農、大鴻臚、太僕卿。漢靈帝建寧四年(171)任太尉,以疾辭官。
熹平四年(175),去世,享年76歲。
本    名
李鹹
元卓
所處時代
漢朝
出生地
汝南郡西平
出生日期
100年
逝世日期
175年

李鹹人物生平

曾任高密令,後遷徐州刺史,又拜漁陽太守,度遼將軍。漢桓帝時,拜將作大匠、大司農、大鴻臚、太僕。漢靈帝建寧四年(171)任太尉之職,漢靈帝熹平二(173)年三月,李鹹被免去太尉之職,熹平四年(175)卒,享年76歲。
范曄後漢書》無李鹹傳,李鹹事蹟零星散見於他人傳記中。後漢大儒蔡邕曾為李鹹作碑文《太尉李鹹碑》(張溥《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蔡中郎集》題作《太尉汝南李公碑》)。

李鹹後漢書

李鹹,字元貞,汝南人。累經州郡,以廉幹知名,在朝清忠,權幸憚之。(《後漢書·張王種陳列傳第四十六》)
建寧四年(171),太僕李鹹為太尉。(《後漢書·孝靈帝紀第八》)
熹平二年(173)三月,太尉李鹹免。(《後漢書·孝靈帝紀第八》)
熹平元年,竇太后崩。太后本遷南宮雲台,宦者積怨竇氏,遂以衣車載後屍,置城南市舍數日。中常侍曹節王甫欲用貴人禮殯,帝曰:“太后親立朕躬,統承大業。《詩》雲:‘無德不報,無言不酬。’豈宜以貴人終乎?”於是發喪成禮。及將葬,節等復欲別葬太后,而以馮貴人配礻付。詔公卿大會朝堂,令中常侍趙忠監議。太尉李鹹時病,乃扶輿而起,搗椒自隨,謂妻子曰:“若皇太后不得配食桓帝,吾不生還矣。”既議,坐者數百人,各瞻望中官,良久莫肯先言。趙忠曰:“議當時定。”怪公卿以下各相顧望。球曰:“皇太后以盛德良家,母臨天下,宜配先帝,是無所疑。”忠笑而言曰:“陳廷尉宜便操筆。”球即下議曰:“皇太后自在椒房,有聰明母儀之德。遭時不造,援立聖明,承繼宗廟,功烈至重。先帝晏駕,因遇大獄,遷居空宮,不幸早世,家雖獲罪,事非太后。今若別葬,誠先天下之望。且馮貴人冢墓被髮,骸骨暴露,與賊並屍,魂靈污染,且無功於國,何宜上配至尊?”忠省球議,作色俯仰,蚩球曰:“陳廷尉建此議甚健!”球曰:“陳、竇既冤,皇太后無故幽閉,臣常痛心,天下憤嘆。今日言之,退而受罪,宿昔之願。”公卿以下,皆從球議。
李鹹始不敢先發,見球辭正,然後大言曰:“臣本謂宜爾,誠與臣意合。”會者皆為之愧。曹節、王甫復爭,以為梁後家犯惡逆,雖葬懿陵武帝黜廢衞後,而以李夫人配食。今竇氏罪深,豈得合葬先帝乎?李鹹乃詣闕上疏曰:“臣伏惟章德竇後虐害恭懷,安思閻後家犯惡逆,而和帝無異葬之議,順朝貶降之文。至於衞後,孝武皇帝身所廢棄,不可以為比。今長樂太后尊號在身,親嘗稱制,坤育天下,且授立聖明,光隆皇祚。太后以陛下為子,陛下豈得不以太后為母?子無黜母,臣無貶君,宜合葬宣陵,一如舊制。”帝省奏,謂曹節等曰:“竇氏雖為不道,而太后有德於朕,不宜降黜。”節等無復言,於是議者乃定。。(《後漢書·張王種陳列傳第四十六》)

李鹹墓誌銘

公諱鹹,字元卓,汝南西平人。蓋秦將李信之後,孝武大將軍李廣之胄也。枝流葉布,家於茲土,文武繼踵,世為著姓。曾祖父,江夏太守。伯父,東郡太守。公受純懿之姿,粹忠清之節,夙夜嚴慄,孝配大舜。敦《詩》、《書》而悦禮樂,觀天文而察地理,明略兼洞,與神合契,(以上二語,本集甚誤,今從《文選·陸機漢高祖功臣頌》注引改。)操邁伯夷,德追孔父。舉孝廉,除郎中,光祿茂才,遷衞國公相,授高密令,勤恤民隱,政成功簡。遷徐州刺史,百司震肅,饕餮風靡,惡直醜正,公事去官。帝念其勳,屢被榮命,拜漁陽太守,還遷度遼將軍。協德魏絳,和戎綏邊。徵河南尹,母憂乞行,服闋奔命。孝桓皇帝時,機密久缺,百寮僉乞,詔拜尚書,歷僕射、令、納言,危行不絀,以公事去,民神憤怒。羣公薦之,帝曰休哉。徵拜將作大匠、大司農、大鴻臚、太僕。公所蒞任,憲天心以教育,激垢濁以揚清,為國有賞,蓋有億兆之心,懿鑠之美,昭登於上,丕顯之化,宣聞於下。及遷台司,位太尉,補袞闕,敍彝倫,天人交格,終始無疵,雖元凱翼虞(舜),周召輔姬(周),未之或逾。功遂身退,以疾自遜,求歸田裏,告老致仕。七十有六,熹平四年薨。海內諮嗟,莫不惻焉。於是故吏潁川太守張温等相與嘆曰:“名莫隆於不朽,德莫盛於萬世,銘勒顯於鍾鼎,清烈光於來裔。”刊石立碑,德載不泯。詞曰:
天垂三台,地建五嶽。降生我公,應鼎之足。弈世載德,名昭圖錄。既文且武,桓桓紹續。外則折衡,內則大麓。惟清惟敏,品物以熙。告老懸車,天人靡欺。曾不百齡,圯我國基。人之雲亡,八極悼思。申德作頌,光寵宣流。鐫紀斯石,鴻烈顯休。(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後漢文·蔡邕(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