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常侍

鎖定
中常侍,西漢時皇帝近臣,給事左右,職掌顧問應對。
西漢前期只有常侍之名,或稱常侍郎,為郎官之一,獲此號者多為皇帝愛幸之臣,武帝時東方朔曾為常侍郎。 [1] 
中文名
中常侍
性    質
官名
出現時期
西漢晚期
人    物
班伯、班稚
職    責
傳達皇帝詔令,掌管文書 [1] 

中常侍名詞解釋

中常侍是西漢時皇帝近臣,給事左右,職掌顧問應對。 [1] 

中常侍歷史沿革

中常侍之名出現於西漢晚期,元帝時有中常侍許嘉,成帝時有中常侍班伯(東漢史學家班彪的大伯、班固的伯祖)、班稚班彪的父親、班固的祖父)。
東漢時中常侍已非加官,而成為有具體職掌的官職。
其秩為千石,後又增為比二千石,本無員數,明帝時定為四人。東漢初改變西漢制度,多以宦者擔任此職,如順帝、章帝、和帝時,曹騰鄭眾蔡倫都從小黃門遷為中常侍。
安帝時,和熹鄧皇后臨朝,中常侍都任用宦官,並授以重任。以傳達詔令和掌理文書,權力極大。
從此以後,居此位的宦官竟可權傾人主,員數也從四人增加到十人,東漢末增加到十二人。

中常侍產生影響

這個官職對東漢末中央政權走向衰亂產生過較大影響。

中常侍廢除時間

以後,中常侍和散騎合併,稱散騎常侍,改為正規官,不再為宦官專職。 [1] 
參考資料
  • 1.    遼寧大學歷史系中國古代史教研室編.中國古代史歷史名詞解釋 上:遼寧大學出版社,1983.07:第19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