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鄭眾

(東漢宦官)

鎖定
鄭眾(?—114年),字季產,南陽郡犨縣人 [1]  ,東漢宦官
漢明帝永平年間,鄭眾侍奉太子劉炟。劉炟(漢章帝)即位後,拜鄭眾為小黃門,不久升遷中常侍 [1]  漢和帝初期加位鈎盾令(皇家園林管理員)鄭眾不依附外戚,一心忠於王室,不與豪強朋黨為伍,因此得到了漢和帝的信任,幫助漢和帝誅滅竇氏外戚奪回權力。 [2] 
劉肇奪回權力後,派鄭眾到皇后所居的長秋宮任職,擔任大長秋,負責宣佈傳達皇后旨意,管理後宮事務,成為孝和陰皇后的近侍。 [2]  [5] 
漢安帝元初元年(114年),鄭眾逝世。 [3] 
中文名
鄭眾
職    業
小黃門→中常侍→鈎盾令→大長秋 [1-2] 
出生地
南陽郡犨縣
季產
爵    位
鄛鄉侯 [3] 

鄭眾人物生平

鄭眾早年經歷

鄭眾為人謹慎機敏有心計。永平年間(58年―75年),鄭眾開始在東宮侍奉太子劉炟。永平十八年(75年),漢明帝劉莊去世,太子劉炟繼位,是為漢章帝,授任鄭眾為小黃門,後升任中常侍 [1] 

鄭眾計破竇氏

章和二年(88年),漢章帝去世,其子漢和帝劉肇繼位。漢和帝繼位初年,鄭眾加位鈎盾令。當時,太后竇氏(章德皇后)秉政,竇太后的哥哥大將軍竇憲等人都竊取威權,朝廷上上下下的官員,沒有不依附他的,只有鄭眾一心向着皇室,不巴結豪黨,得到了漢和帝的信任。
永元四年(92年),竇太后寵臣、竇憲女婿郭舉與竇太后的閨蜜鄧夫人圖謀不軌,漢和帝察覺到此事,便與清河王劉慶共同商議對策。漢和帝讓劉慶借閲《漢書·外戚傳》,並讓劉慶傳話給鄭眾,讓鄭眾在《漢書·外戚傳》中尋找相關案例。 [8] 
鄭眾勸劉肇即刻誅殺竇憲女婿郭舉與竇太后閨蜜鄧夫人,但劉肇認為竇憲領兵在外,恐生兵變,並未採納鄭眾的建議。 [7] 

鄭眾侍奉皇后

漢和帝奪回權力後,鄭眾因功被升任大長秋到皇后所居的長秋宮任職,負責宣佈傳達皇后旨意,管理後宮事務,成為漢和帝皇后陰氏近侍 [5]  漢和帝論功行賞,鄭眾每每辭多受少,因此漢和帝常與他議事。 [2] 

鄭眾晚年生涯

永元十四年(102年),漢和帝廢黜陰皇后,改立鄧綏為後, [6]  念及鄭眾功著,封他為鄛鄉侯,食邑一千五百户。但宦官封侯並非東漢首創,西漢時期呂后就曾給宦官封侯。 [12] 
永初元年(107年),臨朝攝政的太后鄧綏增封他三百户。
元初元年(114年),鄭眾逝世,他的養子鄭閎繼承鄛鄉侯爵位。 [3] 

鄭眾主要影響

漢和帝親政後,鄭眾被升任為大長秋,《後漢書》作者范曄認為東漢“中官用權,自(鄭)眾始焉”。但也有不少學者提出異議,指出和帝時期宦官鄭眾只是與聞政事而已,並無多大權力,鄭眾擔任的大長秋也僅僅是管理後宮事務而已, [10]  鄭眾本人直到永元十四年(102年)才被封為鄲鄉侯,食邑也只有一千五百户。 [9] 
漢和帝誅竇氏時,鄭眾僅僅進言獻策,並未御兵。其後鄭眾在任時期,宦官勢力仍較為弱小,亦不敢妄自奢侈靡費。和帝與鄧後掌權時,政治清明,鄭眾的個人品質也較高,當時宦官整體危害不大。直到漢安帝親政後收捕鄧氏,任用李閏、江京、樊豐等奸佞宦官,宦官之禍始大。 [11] 

鄭眾歷史評價

范曄後漢書》:①“為人謹敏有心幾。”; [4]  ②“中官用權,自眾始焉。”; [4]  ③“故鄭眾得專謀禁中,終除大憝,遂享分土之封,超登宮卿之位。於是中官始盛焉。” [4] 

鄭眾史籍記載

《後漢書·卷七十八·宦者列傳第六十八》 [4] 

鄭眾家庭成員

兒子:鄭宏,鄭眾養子,襲封鄛鄉侯。 [3] 
孫子:鄭安,鄭宏之子,襲封鄛鄉侯。 [3] 
參考資料
  • 1.    《後漢書·卷七十八·宦者列傳第六十八》:鄭眾字季產,南陽犨人也。為人謹敏有心幾。永平中,初給事太子家。肅宗即位,拜小黃門,遷中常侍。
  • 2.    《後漢書·卷七十八·宦者列傳第六十八》:和帝初,加位鈎盾令。時竇太后秉政,後兄大將軍憲等並竊威權,朝臣上下莫不附之,而眾獨一心王室,不事豪黨,帝親信焉。及憲兄弟圖作不軌,眾遂首謀誅之,以功遷大長秋。策勳班賞,每辭多受少。由是常與議事。中官用權,自眾始焉。
  • 3.    《後漢書·卷七十八·宦者列傳第六十八》:十四年,帝念眾功美,封為鄛鄉侯,食邑千五百户。永初元年,和熹皇后益封三百户。元初元年卒,養子閎嗣。閎卒,子安嗣。後國絕。
  • 4.    《後漢書·卷七十八·宦者列傳第六十八》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5-12]
  • 5.    大長秋  .中國知網[引用日期2023-06-26]
  • 6.    《後漢書·本紀·孝和孝殤帝紀》:“(永元)十四年……六月辛卯,廢皇后陰氏,後父特進綱自殺。”
  • 7.    《後漢紀·孝和皇帝紀·上卷·第十三》:“初,憲女婿射聲校尉郭舉、衞尉鄧疊母元出入禁中,謀圖不軌。上漸覺之,與清河王慶圖其事,使慶求外戚傳,因與中官鄭眾密謀之。眾勸上亟行其誅,上曰:“憲在外,恐變生,不可。”是月,憲還京師。眾白太后:“帝當謹護璽綬。”庚申,上幸北宮,詔公卿百官,使執金吾衞南、北宮,詔收憲大將軍印綬,封憲為冠軍侯,篤、景、瑰皆就國。郭舉、鄧疊下獄誅。上以太后故,不欲極其獄,乃守憲等,選能相以逼迫之,憲、篤、景皆自殺,宗族免歸本郡。”
  • 8.    《後漢書·章帝八王列傳》:“帝將誅竇氏,欲得《外戚傳》,懼左右不敢使,乃令慶私從千乘王求,夜獨內之;又令慶傳語中常侍鄭眾求索故事。”
  • 9.    黃銘.陽嘉新制與東漢中期政治研究:湖南師範大學,2013
  • 10.    大長秋  .中國宮廷文化大辭典[引用日期2023-12-23]
  • 11.    張光晗.論東漢宦官勢力的發展:秦漢研究,2020
  • 12.    李蘭芳.制度與權勢——東漢宦官擅權道路上的制度建設[J].史志學刊,2017(06):1-5.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