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義

(三國時期曹魏官員)

鎖定
李義(生卒年不詳),一作李恢,字孝懿,馮翊東縣人,魏國大臣李豐之父。李義與同郡嚴幹皆出身單家,器性重厚,得到郡中甲族賞識。建安年間,被舉為上計掾,歷任平陵令、冗從僕射,後被曹操請為軍祭酒,在魏國擔任尚書左僕射、太僕。曹丕即位後,李義先後擔任諫議大夫、執金吾、衞尉,最終卒於任上。
全    名
李義
別    名
李恢
孝懿
所處時代
三國
最高官職
衞尉
籍    貫
馮翊郡

李義人物生平

李義馮翊單家

李義,一作李恢,字孝懿,與嚴幹都是馮翊東縣的人,兩人皆出身單家,性情厚重。
中平末,李義與嚴幹都二十多歲,嚴幹喜歡擊劍,李義擅長為人辦護喪事。馮翊的望族桓氏、田氏、吉氏、郭氏以及前侍中鄭文信等人都認為他和嚴幹各有器量實才,非常看重他們。三輔大亂後,馮翊人多流亡他鄉,李義和嚴幹堅持不走,他們和各知舊互相扶持,艱難求生,以樵採自給。 [1] 

李義東尋方牀

建安初,通往關中的路重新恢復,朝廷下詔分馮翊西部數縣為左內史郡,郡治在高陵;東部數縣仍為馮翊郡,郡治在臨晉。東縣被分到左內史郡,李義對嚴幹説:“我們無法和西邊小兒們爭座席,如今當共尋卧榻而去。”於是他們互相依附,東往馮翊求職,最終都在郡中擔任要職。司隸徵辟嚴幹,嚴幹未去。年底,郡裏舉嚴幹為孝廉,李義為上計掾。 [1] 

李義歷任顯職

後來,李義留在京師,出任平陵令,又轉任冗從僕射,開始出任顯要之職。魏公國建立時,曹操請李義出任軍祭酒,又做了魏國尚書左僕射、太僕。 [1] 
曹丕即位後,李義歷任諫議大夫、執金吾、衞尉,最終卒於任上。 [1] 

李義親屬成員

李義

李豐,曹魏中書令。 [5] 
李翼,李豐之弟,歷郡守,官至兗州刺史。 [5] 
李偉,李豐之弟,歷郡守,荒於酒,亂新平、扶風二郡。 [5] 

李義

李韜,李豐之子,尚公主。 [5] 
李斌,李翼之子,楊駿外甥。晉惠帝時,擔任河南尹,與楊駿一同身死。 [7] 
李婉,李豐之女,嫁賈充 [8] 

李義軼事典故

李義推誠於人

李義以直誠待人,因此當時陳羣等人都和李義友好,即使李義沒有其他才力,卻也仕途順利無阻。 [6] 

李義孝懿無子

李義、郭智皆與杜畿交好。起初,李義的兒子李豐交結英俊,以才智顯名於天下;郭智之子郭衝有內在實才而無外露名聲,鄉里無人讚譽。杜畿擔任尚書僕射時,李豐、郭衝皆執子孫禮見杜畿。兩人離開後,杜畿嘆道:“孝懿(李義字)無子,非徒無子,殆將無家。君謀(郭智字)為不死也,其子足繼其業。”當時人們都認為杜畿的眼光不對。多年後,李豐全家皆被誅殺,而郭衝擔任代郡太守,承襲父業,世人才佩服杜畿的識人之才。 [4] 

李義姓名爭議

關於李義的姓名,《三國志·裴潛傳》裴松之引《魏略》作“李義”; [1]  《三國志·杜畿傳》裴松之引《傅子》則作“李恢”;裴松之認為,“李義”可能是“李恢”的別名。 [4] 

李義史料記載

魚豢魏略》以徐福(徐庶)、嚴幹、李義、張既遊楚梁習趙儼裴潛韓宣黃朗十人共卷,其中嚴幹、李義為同傳並敍,裴松之在《三國志·裴潛傳》中引用了這段內容。 [2] 
《三國志·卷二十三·魏書二十三·和常楊杜趙裴傳第二十三·裴松之注》 [3] 
參考資料
  • 1.    裴松之注《三國志 卷二十三 魏書二十三 和常楊杜趙裴傳第二十三》:【魏略曰:嚴幹字公仲,李義字孝懿,皆馮翊東縣人也。馮翊東縣舊無冠族,故二人並單家,其器性皆重厚。當中平末,同年二十餘,幹好擊劍,義好辦護喪事。馮翊甲族桓、田、吉、郭及故侍中鄭文信等,頗以其各有器實,共紀識之。會三輔亂,人多流宕,而幹、義不去,與諸知故相浮沈,採樵自活。逮建安初,關中始開。詔分馮翊西數縣為左內史郡,治高陵;以東數縣為本郡,治臨晉。義於縣分當西屬,義謂幹曰:"西縣兒曹,不可與爭坐席,今當共作方牀耳。"遂相附結,皆仕東郡為右職。司隸闢幹,不至。歲終,郡舉幹孝廉,義上計掾。義留京師,為平陵令,遷冗從僕射,遂歷顯職。逮魏封十郡,請義以為軍祭酒,又為魏尚書左僕射。及文帝即位,拜諫議大夫、執金吾衞尉,卒官。義子豐,字宣國,見夏侯玄傳。幹以孝廉拜蒲阪令,病,去官。復舉至孝,為公車司馬令。為州所請,詔拜議郎,還參州事。會以建策捕高幹,又追錄前討郭援功,封武鄉侯,遷弘農太守。及馬超反,幹郡近超,民人分散。超破,為漢陽太守。遷益州刺史,以道不通,黃初中,轉為五官中郎將。明帝時,遷永安太僕,數歲卒。始李義以直道推誠於人,故於時陳羣等與之齊好。雖無他材力,而終仕進不頓躓。幹從破亂之後,更折節學問,特善春秋公羊。司隸鍾繇不好公羊而好左氏,謂左氏為太官,而謂公羊為賣餅家,故數與幹共辯析長短。繇為人機捷,善持論,而幹訥口,臨時屈無以應。繇謂幹曰:"公羊高竟為左丘明服矣。"幹曰:"直故吏為明使君服耳,公羊未肯也。"】
  • 2.    裴松之注《三國志 卷二十三 魏書二十三 和常楊杜趙裴傳第二十三》:【魏略列傳以徐福、嚴幹、李義、張既、遊楚、梁習、趙儼、裴潛、韓宣、黃朗十人共卷,其既、習、儼、潛四人自有傳,徐福事在諸葛亮傳,遊楚事在張既傳。餘幹等四人載之於後。】
  • 3.    卷二十三 魏書二十三 和常楊杜趙裴傳第二十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12-26]
  • 4.    裴松之注《三國志 卷十六 魏書十六 任蘇杜鄭倉傳第十六》:【傅子曰:畿與太僕李恢、東安太守郭智有好。恢子豐交結英俊,以才智顯於天下。智子衝有內實而無外觀,州里弗稱也。畿為尚書僕射,二人各脩子孫禮見畿。既退,畿嘆曰:"孝懿無子;非徒無子,殆將無家。君謀為不死也,其子足繼其業。"時人皆以畿為誤。恢死後,豐為中書令,父子兄弟皆誅;衝為代郡太守,卒繼父業;世乃服畿知人。魏略曰李豐父名義,與此不同,義蓋恢之別名也。】
  • 5.    裴松之注《三國志 卷九 魏書九 諸夏侯曹傳第九》:【魏略曰:豐字安國,故衞尉李義子也。正始中,遷侍中尚書僕射。初,豐子韜以選尚公主,豐雖外辭之,內不甚憚也。豐弟翼及偉,仕數歲間,並歷郡守,豐嘗於人中顯誡二弟。及司馬宣王久病,偉為二千石,荒於酒,亂新平、扶風二郡而豐不召,眾人以為恃寵。】
  • 6.    《裴潛傳》:文章敍錄曰:始李義以直道推誠於人,故於時陳羣等與之齊好。雖無他材力,而終仕進不頓躓。
  • 7.    裴松之注《三國志 卷九 魏書九 諸夏侯曹傳第九》:【翼子斌,楊駿外甥也。晉惠帝初,為河南尹,與駿俱死,見晉書。】
  • 8.    《晉書 卷四十 列傳第十》:初,充前妻李氏淑美有才行,生二女褒、裕,褒一名荃,裕一名浚。父豐誅,李氏坐流徙。後娶城陽太守郭配女,即廣城君也。武帝踐阼,李以大赦得還,帝特詔充置左右夫人,充母亦敕充迎李氏。郭槐怒,攘袂數充曰:"刊定律令,為佐命之功,我有其分。李那得與我並!"充乃答詔,託以謙沖,不敢當兩夫人盛禮,實畏槐也。而荃為齊王攸妃,欲令充遣郭而還其母。時沛國劉含母,及帝舅羽林監王虔前妻,皆毌丘儉孫女。此例既多,質之禮官,俱不能決。雖不遣後妻,多異居私通。充自以宰相為海內準則,乃為李築室於永年裏而不往來。荃、浚每號泣請充,充竟不往。會充當鎮關右,公卿供帳祖道,荃、浚懼充遂去,乃排幔出於坐中,叩頭流血,向充及羣僚陳母應還之意。眾以荃王妃,皆驚起而散。充甚愧愕,遣黃門將宮人扶去。既而郭槐女為皇太子妃,帝乃下詔斷如李比皆不得還,後荃恚憤而薨。初,槐欲省李氏,充曰:"彼有才氣,卿往不如不往。"及女為妃,槐乃盛威儀而去。既入户,李氏出迎,槐不覺腳屈,因遂再拜。自是充每出行,槐輒使人尋之,恐其過李也。初,充母柳見古今重節義,竟不知充與成濟事,以濟不忠,數追罵之。侍者聞之,無不竊笑。及將亡,充問所欲言,柳曰:"我教汝迎李新婦尚不肯,安問他事!"遂無言。及充薨後,李氏二女乃欲令其母祔葬,賈后弗之許也。及後廢,李氏乃得合葬。李氏作《女訓》行於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