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家鈺

(國民革命軍第三十六集團軍總司令)

鎖定
李家鈺(1892年4月25日—1944年5月21日),字其相,四川省成都市蒲江縣大興鎮人,四川陸軍軍官學堂第三期畢業,國民革命軍第三十六集團軍總司令,抗日英烈。 [3]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率國民革命軍第四十七軍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二集團軍出川抗日,轉戰山西、河南抗日前線。1944年5月21日,豫中會戰失敗後撤退途中,奉命率部掩護友軍撤退。行至河南省陝縣秦家坡,所率國民革命軍第三十六集團軍總部遭日軍伏擊,身受重傷,壯烈殉國。這是十四年抗戰中,繼張自忠在第一線督戰、死戰不退後,第二位殉國的集團軍總司令。國民政府追贈陸軍二級上將。 [2] 
1984年5月2日,民政部追認李家鈺為“在抗日戰爭中壯烈犧牲的革命烈士”。 [1] 
2014年9月,李家鈺將軍入選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羣體名錄 [3] 
中文名
李家鈺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四川省蒲江縣大興鄉
出生日期
1892年4月25日
逝世日期
1944年5月21日
畢業院校
四川陸軍軍官學堂
主要功績
參加抗戰,壯烈殉國

李家鈺人物生平

1892年4月25日,李家鈺生於四川省成都市蒲江縣大興鎮。早年入四川陸軍軍官學堂第三期,畢業後加入川軍。歷任川軍第四師排長、連長、營長、團長、旅長及師長。
1933年,任川軍第三路軍總指揮,率部參加對紅四方面軍的“ 六路圍攻” 作戰。後任四川邊防軍總司令。
1936年,任國民革命軍第四十七軍軍長。

李家鈺出川抗日

李家鈺 李家鈺
1937年7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30日,致電南京國民政府請纓出師抗日:“立即下令全國,一致動員,揮師應戰,還我河山”。9月,奉命率所部一萬八千餘人,從西昌出發,沿川陝大道徒步開抵寶雞,改乘火車開赴晉東南抗日前線。12月,抵達晉東南抗日前線,在八路軍和抗日遊擊隊配合下,連續猛攻並收復被日軍侵佔的晉南平陸、芮城、安邑等縣城,斃傷日寇2000餘人。
1938年1月,八路軍第一二九師師長劉伯承外出回部隊途中,曾在長治市第四十七軍軍部留住數日,李家鈺邀請劉伯承為全軍營以上軍官講授抗日遊擊戰術。2月,指揮第一七八師堅守東陽關,打退日軍第十八師團多次進攻,斃敵千餘人。隨後,指揮長治保衞戰予敵以重大殺傷。爾後,率部轉戰絳縣、平陸、運城、安邑等地,多次打擊日軍。
1939年6月,率部襲擊進犯中條山的日軍,將敵軍趕回同蒲路一線。
1939年冬,升任國民革命軍第三十六集團軍總司令,統轄三個軍共七個師兵力。
1940年春,得悉八路軍總司令朱德由武鄉赴洛陽開會途經其駐地時,曾派兵一個連前往迎接並設宴款待。當晚,朱德就團結禦侮抗日及民主等問題,同李家鈺促膝磋談至深夜。當時,第一次反共高潮剛剛過去,朱德舉杯問道:“其相兄,他日你若奉命與我軍兵戎相見,你當如何?”李舉杯道:“我當效晉文公退避三舍再戰。”兩人相視而笑。次晨,朱德一行跨越晉(城)博(愛)公路日軍封鎖線時,李家鈺為安全計,增派一個加強連,掩護朱德順利過境。對八路軍的游擊戰術,李家鈺亦頗賞識,曾多次派遣所部軍官到八路軍遊擊訓練班學習。當時,第三十六集團軍擔負河南陝縣、澠池、靈寶、閿鄉一帶黃河防務,李家鈺曾多次派出部隊配合八路軍及抗日遊擊隊,渡河北擊晉南一帶日軍。 [1] 

李家鈺壯烈殉國

1944年4月,日軍發動“河南會戰”(豫中會戰),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蔣鼎文和副司令長官湯恩伯先行撤逃,李家鈺憂心忡忡,他在師團幹部會議上講話,動情地説:“我們吃了豫西百姓四年飯,現在不能見了日本人就跑。”
5月11日,李家鈺命令所部以一部守備河防,以主力第一〇四師在澠池、新安縣邊界的雲夢山搶佔有利地形,阻擊敵人。12日以後,戰況更為緊急。第三十六集團軍處於人困馬乏、孤軍奮戰的境地,只好邊打邊撤,至17日,進入陝縣李村鄉嶽莊一帶。當時,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八軍軍長鬍伯翰遭到從白浪渡河的日軍襲擊,部隊潰亂,胡隻身逃脱。李家鈺聞訊,即派第一〇四師佔領高地,阻擊日軍。17日晚,李家鈺在陝(縣)、澠(池)邊界的翟延村與西撤的將領劉戡張際鵬、胡伯翰、謝輔三、李宗豫相遇,當即舉行臨時會晤,商討在戰區長官去向不明、羣龍無首的情況下,如何統一行動、統一指揮,將領們一致推舉李家鈺為指揮官。李家鈺認為,西撤部隊人馬相擠,爭先恐後搶路走不是辦法,若遇日軍襲擊,將損失慘重。隨後,畫出兩條行軍道路。由於人數眾多,行動不便,李家鈺遂決定走這兩條道路之間的路,以掩護各部向西轉移。 [1] 
當時,因彈缺糧絕,多日長途跋涉行軍作戰,官兵飢餓,農民僅有的玉米、雜糧、紅薯根等已被前邊撤退的部隊搶吃一空,後來的部隊只能搜尋些野菜、草根煮後充飢。18日,李家鈺命參謀長張仲雷率部趕往陝縣菜園鄉雁翎關籌措糧食。19日晨,因日軍一部已在陝縣會興鎮渡河,靈寶也有日軍駐防。李家鈺一面派出數名偵察兵向陝縣大營、靈寶等處搜索敵情,一面在雁翎關村外召集官兵訓話説:“再飢餓也不能擅入民間搶劫。違犯者,軍法處置!”還當場處決了一個搶劫百姓財物的士兵。
此後,各路大軍分道西行,李家鈺所部擔負起掩護友軍撤退的任務,這時,從晉南平陸茅津渡過黃河的日軍進入陝縣城。20日,李家鈺率部從雁翎關出發,宿營於陝縣張村鎮東窯院村。據友軍情報,日軍千餘人由陝縣南關太陽渡出發,正追擊高樹勳部,已進犯到距東窯院村僅10餘里處。李家鈺判斷日軍來得不會這麼快。同時,鑑於友軍正紛紛向西轉移,掩護任務急需進行到底,即決定按原計劃行軍。 [1] 
21日,李家鈺率集團軍總部人員繼續殿後。在友軍各部相繼撤退之後,於上午10時從東窯院出發,按原計劃向西行目標——南寺院行軍。由於對敵情疏於偵察,情況不明,李家鈺率部到達張家河谷底時,埋伏在安家山上的日軍已居高臨下,對其形成包圍。中午時分,當缺乏戰鬥力的總部人員及家屬剛登上旗杆嶺,早有準備的日軍大隊人馬從山頭上衝下來,李家鈺率部與敵戰鬥,背部和左腋下連中兩槍和一塊彈片,當場壯烈殉國。同時受傷的一個士兵後來回憶説,他跟着李總司令跑,看到李家鈺捱了敵人兩槍及一塊榴彈碎片。李家鈺還掙扎着跑了幾步,終於倒在了旗杆嶺上。同時把鮮血灑在陝縣土地上的抗日將士還有200餘人。擔負殿後任務、跟在總部後邊的第四十七軍第一〇四師聞訊趕來,在南寺院與日軍激戰,懸賞募來五名敢死士兵,衝到旗杆嶺上,將李家鈺的遺體搶回,其遺體旋即被運回四川。 [1] 

李家鈺後世紀念

李家鈺墓
李家鈺墓(2張)
1944年6月上旬,成都各界為李家鈺將軍舉行隆重的公祭和追悼會。四川省政府主席張羣稱:“其相‘賢人君人,肝腦塗中原,膏液潤野草’。”國民政府稱其“器識英毅,優嫺韜略”,“中原抗戰,急赴前鋒,喋血兼旬,以身殉國”。對李家鈺做了蓋棺定論的中肯評價。 [1] 
11日,重慶《新華日報》發表短評:“我們哀悼李家鈺將軍抗戰殉國”“李家鈺將軍在此役中殺敵殉國,是應受到全國尊敬的”。著名社會賢達柳亞子在為李家鈺撰寫的輓詩中有云:“萬里中原轉戰來,前師忽報將星頹。歸元先軫如生面,化碧萇弘動地哀。”
22日,國民政府追贈李家鈺陸軍上將,准入祀忠烈祠,並頒佈對他的褒揚令。嗣後,李家鈺遺體國葬出殯式在成都舉行,其遺體安葬於成都城南紅牌樓,並在成都市北門和蒲江縣為李家鈺各塑建雕像一尊,永葆忠魂。
1984年5月2日,民政部追認李家鈺為“在抗日戰爭中壯烈犧牲的革命烈士”。 [1] 
2014年9月,李家鈺將軍入選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羣體名錄 [3] 

李家鈺人物親屬

妻子
夫人王明德
子女
三子為李克林
李家鈺將軍後人在其雕塑前合影 李家鈺將軍後人在其雕塑前合影
女兒李培源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