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姬傳

鎖定
《李姬傳》是明末清初文學家侯方域創作的一篇散文。此文塑造了明末秦淮歌妓李香的形象,不僅描寫了她擅長歌唱的藝術才能和不同流俗的風度,更突出了她的見識和品格,同時生動地描繪了李香的生活和鬥爭,熱情地讚美了李香的才能、智慧和品德。全文敍次井然,文筆流暢,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無論在思想上或者在藝術上,都有可取之處。
作品名稱
李姬傳
出    處
壯悔堂文集
作    者
侯方域
創作年代
清初
作品體裁
散文

李姬傳作品原文

李姬傳1
李姬者,名香,母曰貞麗2。貞麗有俠氣,嘗一夜博3,輸千金立盡。所交接皆當世豪傑,尤與陽羨陳貞慧善也4。姬為其養女,亦俠而慧,略知書,能辨別士大夫賢否5,張學士溥6、夏吏部允彝急稱之7。少風調皎爽不羣8。十三歲,從吳人周如松9,受歌玉茗堂四傳奇10,皆能盡其音節。尤工琵琶詞11,然不輕發也12
雪苑侯生13,己卯來金陵14,與相識。姬嘗邀侯生為詩,而自歌以償之15。初,皖人阮大鋮者16,以阿附魏忠賢論城旦17,屏居金陵18,為清議所斥19。陽羨陳貞慧、貴池吳應箕實首其事20,持之力21。大鋮不得已,欲侯生為解之22,乃假所善王將軍23,日載酒食與侯生遊。姬曰:“王將軍貧,非結客者24,公子盍叩之25?”侯生三問,將軍乃屏人述大鋮意26。姬私語侯生曰:“妾少從假母識陽羨君27,其人有高義,聞吳君尤錚錚28,今皆與公子善29,奈何以阮公負至交乎!且以公子之世望30,安事阮公31!公子讀萬卷書,所見豈後於賤妾耶32?”侯生大呼稱善,醉而卧。王將軍者殊怏怏33,因辭去,不復通34
未幾,侯生下第35。姬置酒桃葉渡36,歌琵琶詞以送之,曰:“公子才名文藻37,雅不減中郎38。中郎學不補行39,今琵琶所傳詞固妄40,然嘗暱董卓41,不可掩也42。公子豪邁不羈,又失意,此去相見未可期,願終自愛,無忘妾所歌琵琶詞也43!妾亦不復歌矣!”
侯生去後,而故開府田仰者44,以金三百鍰45,邀姬一見。姬固卻之46。開府慚且怒,且有以中傷姬47。姬嘆曰:“田公豈異於阮公乎48?吾向之所贊於侯公子者謂何49?今乃利其金而赴之50,是妾賣公子矣51!”卒不往。 [1] 

李姬傳註釋譯文

李姬傳詞句註釋

1.李姬:李香,明末南京秦淮名妓。
2.貞麗:姓李,字淡如,明末秦淮名妓,李香假母。
3.博:賭博。
4.陽羨:江蘇宜興舊名。陳貞慧:字定生,宜興人,為復社重要成員,明亡不仕,有《皇明語林》。
5.賢否(pǐ):賢與惡。
6.張學士溥:張溥,字天如,江蘇太倉人,進士及第,復社發起人,著有《七錄齋詩文合集》《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
7.夏吏部允彝:夏允彝,字彝仲,華亭(今屬上海)人,崇禎進士,官福建長樂知縣,與陳子龍組織幾社,與復社相呼應。南明弘光朝,官吏部主事。清兵渡江,於家鄉起兵抵抗,兵敗投水死。著有《倖存錄》。
8.風調:風度、格調。皎爽:純潔爽朗。
9.周如松:蘇崑生原名,本河南固始人,精通音律,善歌,為著名崑曲教習。明亡後,流落蘇州。
10.玉茗堂四傳奇:即湯顯祖的《紫釵記》《牡丹亭》《邯鄲記》《南柯記》。玉茗堂是湯顯祖書齋名。
11.琵琶詞:即高明琵琶記》的曲辭。
12.不輕發:不輕易演唱。
13.雪苑侯生:作者自稱。雪苑,漢梁孝王林苑,初名兔園,規模甚大,司馬相如等名士曾為座上客,故著名,也稱梁苑。南朝謝惠連作《雪賦》,描繪梁苑雪景,傳誦極廣,故梁苑亦稱雪苑。故址在今河南商丘東南。侯方域為商丘人,故稱雪苑侯生。
14.己卯:明崇禎十二年(1639),時侯方域二十二歲。
15.償:酬報。
16.皖人阮大鋮:字圓海,安徽省懷寧人。明天啓朝為京官,依附權閹魏忠賢。崇禎初,削職為民,流寓南京,作戲曲,蓄聲伎,結納文士、遊俠。南明弘光朝,依附馬士英,官至兵部尚書。清兵渡江,出降,從清兵南侵,死於仙霞關。作有《春燈謎》《燕子箋》等傳奇。事見《明史·奸臣傳》。
17.論城旦:被定罪判刑。城旦,古代刑罰名。《墨子·號令》:“以令為除死罪二人,城旦四人。”孫詒讓墨子閒詁》引應劭語:“城旦者,旦起行治城,四歲刑也。”後指徒刑或流放。阮大鋮被判處“贖徒為民”,故云。
18.屏(bǐng)居:退居。
19.為清議所斥:指復社陳貞慧、吳應箕等人在南京聯合發佈《留都防亂揭帖》,揭發阮大鋮為閹黨餘孽,蓄意再起。清議,在野士人對時政之評議。
20.吳應箕:字次尾,貴池(今屬安徽)人,復社領導人之一。首其事:首先發起那件事情。
21.持之力:態度堅決。
22.解:排解。
23.假:借,委託。所善:所交好的人。王將軍:事蹟不詳。
24.非結客者:不是有能力廣交賓客的人。
25.盍:何不。叩:詢問。
26.屏人:讓周圍人退避。
27.陽羨君:指陳貞慧。
28.吳君:指吳應箕。錚錚:正直剛強貌。
29.善:交好。
30.世望:家世和名望。侯方域祖執蒲、父恂、叔恪,在明末天啓、崇禎間為朝官,均立身正直,未阿附權閹魏忠賢,屬東林黨人。
31.安:如何。事:為之服務。
32.後於:低於,不如。
33.怏怏:失意貌。
34.不復通:不再交往。通,往來。
35.下第:指侯方域應江南鄉試未中。
36.桃葉渡:在南京秦淮河口,相傳因晉王獻之送其愛妾桃葉於此而得名。
37.文藻:詞彩,文彩,指文章。
38.雅:甚。中郎:《琵琶記》演蔡伯喈趙五娘故事,系據宋元間民間傳説而作成,附會為東漢蔡邕之事。蔡邕字伯喈,官左中郎將,以職稱名中郎。
39.學不補行:謂學問雖富,而品行有缺陷。補,修補,引申為掩蓋。
40.琵琶所傳詞固妄:謂《琵琶記》所寫並非蔡邕實有之事。固,誠然。
41.嘗暱董卓:漢獻帝時,董卓擅政,徵蔡邕為侍中,再拜中郎將,封高陽鄉侯。王允誅董卓,獨蔡邕哭之,坐董卓黨下獄死。事見《後漢書·蔡邕傳》。暱,親近。
42.掩:掩蓋,掩飾。
43.“無忘”句:勿忘所以歌之意,即勉之以蔡中郎為鑑。
44.開府:古代高級官員設立官署,自選僚屬,稱“開府”。明清兩代用以指稱方面大員,如總督、巡撫。田仰:字百源,貴州人,與馬士英有親,弘光朝官淮揚巡撫。
45.鍰(huán):貨幣量詞。《書·呂刑》:“墨闢疑赦,其罰百鍰。”孫星衍尚書今古文註疏》:“一説為六兩,一説為十銖二十五分之十三。”後借用為錢幣數,三百鍰,即三百金。
46.固:堅決。卻:推辭,拒絕。
47.有以:因此。中傷姬:誣陷李香。侯方域有《答田中丞書》,駁斥田仰聲稱李香卻金拒招是受其指使。此所謂“中傷”,當是指田仰羞怒,誣陷李香拒招有復社人物反馬士英、阮大鋮擅政之政治背景。
48.豈異:何異。
49.向:前時。贊:支持。一説規勸。謂何:為了什麼。謂,通“為”。
50.利:貪圖。
51.賣公子:負心於公子。 [1]  [4] 

李姬傳白話譯文

名妓姓李名香,她的母親叫貞麗。貞麗頗有任俠的風度,曾經與他人賭博,一夜之間輸盡千金。她所結交的都是一些才華出眾的人物,跟宜興人陳貞慧特別要好。李香是貞麗的養女,性格也很豪爽,而且聰明伶俐,略讀點書,能辨別那些當官的是否正直賢明,張溥夏允彝都非常稱讚她。李香年少時風度爽朗美好,韻致超羣。十三歲那年,跟蘇州藝人周如松學唱湯顯祖紫釵記》《還魂記》《南柯記》《邯鄲記》四大傳奇,而且能將曲調音節的細微變化盡情地表達出來。她特別擅長《琵琶記》,然而不輕易唱給別人聽。
商丘侯生,於崇禎十二年來到金陵,認識了李香。她曾邀請侯生題詩,然後自己唱曲給他聽作為酬謝。當初安徽人阮大鋮因奉承依附閹黨魏忠賢而被判罪,削職後退居金陵,遭到正直言論的抨擊。實際上首先發難的是宜興陳貞慧、貴池吳應箕,他們堅持得很有力。阮大鋮不得已,想讓侯生從中斡旋,於是假手於好友王將軍,每日送來美酒佳餚,陪同侯生一道遊玩。李香生疑道:“王將軍家境清貧,不是廣交朋友的人,你何不問一問他呢?”經侯生再三詰問,王將軍於是屏退左右,轉述了阮大鋮的用意。李香私下告訴侯生説:“我從小跟隨養母與宜興陳貞慧君相識,他品德高尚,還聽説吳應箕君更是鐵骨錚錚。而今他們跟你都十分友好,你怎能為了阮大鋮而背棄這些親朋密友呢!況且公子你出身於世家,頗負名望,怎能去結交阮大鋮呢!公子讀遍萬卷詩書,你的見識難道會比不上我這樣的婦道人家嗎?”侯公子聽後大聲叫好,從此便故意借醉酒而卧牀不見,王將軍心裏頗不高興,只得辭別而去,不再同侯公子來往。
過了不久,侯生赴考名落孫山。李香在桃葉渡設宴餞行,還特地唱了一曲《琵琶記》送他上路,説:“公子的才華名聲與文章詞采都很美好,和蔡邕中郎不相上下。蔡邕學問雖然不差,但難以彌補他品行上的缺陷。如今《琵琶記》裏所描寫的故事固然虛妄,但蔡邕曾經親附董卓,卻是不可掩蓋的。公子秉性豪爽不受約束,再加上科場失意,從此一別,相會之期實難預料,但願你能始終自愛,別忘了我為你唱的《琵琶記》!從今以後我也再不唱它了。”
侯生離開之後,原淮陽巡撫田仰以三百鍰黃金為聘,邀李香見面,李香斷然予以拒絕。田仰惱羞成怒,便故意製造流言對李香惡意中傷。李香感嘆地説:“田仰難道與阮大鋮有什麼不同嗎?我以往所讚賞侯公子的是什麼?而今如果為貪圖錢財而赴約,那是我背叛了侯公子!”她終於不肯與田仰相見。

李姬傳創作背景

《李姬傳》當作於南明弘光朝滅亡之後。這從文中侯方域並未稱田仰為“故中丞”,而是“故開府”,與其稱王鐸為“故相國”同例,以及在《答田中丞書》中侯方域對侯李愛情慾加以掩飾以免為李香招禍惹災可知。侯方域之所以於弘光朝已亡之後作《李姬傳》,是因為侯方域在弘光朝亡後仍然愛着李香。 [3-4] 

李姬傳作品鑑賞

李姬傳整體賞析

明代文人涉足花叢,在南京秦淮河上選色徵歌,以至與秦淮歌女結下情誼,甚至論及嫁娶,這樣的風月故事可以數出許多樁。而作為復社四公子之一的侯方域李香君之間的兒女之私與悲歡離合,更成了文學史上一段著名的故事。這篇《李姬傳》就是當事人為後世留下的關於秦淮歌妓李香君的第一手史料,而且獨具隻眼地為後世描繪了一個雖淪落風塵,卻依然孤標傲世,不慕榮利,不屈服於權勢,對社會政治的是非清濁保持着清醒認識的歌妓形象,因而彌足珍貴。
這篇別傳共四段,首尾兩段一為前奏,一為尾聲,中間兩段是其主幹。作者寫自己眼中和親密交往中的李姬,這一敍事角度便構成了文章的主線,因此第一段關於李姬的一般性介紹只能成為文章進入主題的前奏,而最後一段寫別後李姬拒絕田仰的邀聘也只是餘波盪漾的尾聲。當然前奏和尾聲都必不可少,且與主幹部分水乳交融,構成全文嚴謹的整體。
第一段,作者先用一句話“李姬者名香”作必要而簡略的交代之後,就掉轉筆頭寫她的假母李貞麗的大“有俠氣”與“所交接皆當世豪傑”,以襯托作為養女的李香大有乃母之風,然後鮮明地點出李香“能辨別士大夫賢否”,曾經得到復社領袖張溥與名士夏允彝的稱道。再寫她“少,風調皎爽不羣”與對音律歌唱所具有的才華,卻無一字道及李香君的美色,不作任何涉及輕薄的側豔之辭,顯示作者為李姬立傳,重德重才而不重色,為全文確立了較高的格調。
於是在主幹部分,作者拋開了與李姬交往中一切深情繾綣和幽期密約,集中筆力記敍李姬生平行狀中值得大書特書的義卻阮大鋮之舉。阮大鋮為天啓朝權傾天下的閹黨魏忠賢餘孽,曾奉魏閹為義父,為陷害東林黨人出過大力。崇禎登位後,閹黨事敗,阮大鋮名列逆案,由光祿寺卿革職為民,匿居南京庫司坊,起造第宅,蓄養聲伎,談兵論劍,企圖死灰復燃,是一個為當時朝野士大夫所不齒、為公正輿論所貶斥的人物。與侯方域同列復社四公子的陽羨陳貞慧與貴池吳應箕主持正義,排阮最力。阮大鋮為此假手王將軍想拉攏侯方域以軟化陳、吳等人,為他的東山再起消除阻力。是否與阮大鋮結交,在當時的政治鬥爭中成了涇清渭濁、是非分明的原則問題。文章寫李姬憑着她對人際關係的敏鋭感覺提醒侯方域,要他摸清“貧非結客者”的王將軍“日載酒食”與之遊的真實意圖,又寫當了解王的真實意圖之後侯方域尚未採取行動,李姬便對他作了一番大義凜然的規勸,使侯“大呼稱善”,與王絕交,得以避免“負至交”、隳聲望的尷尬處境,保全了侯生的清操。值得注意的是這兩處均系李姬而非侯生採取主動,説明李姬的才慧見識與對是非的判斷均勝侯生一籌,而這一讚譽完全通過對比與烘托加以凸出,盡得含蓄藴藉之致。對此,《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深有會心,他在將這一情節移植改造為香君“卻奩”之後,於《桃花扇·鬧榭》一出中,借吳應箕之口,盛讚道:“香君卻奩一事,只怕復社朋友還讓一籌哩。”陳貞慧接口:“已後竟該稱他老社嫂了。”“社嫂”一詞施之於秦淮歌妓李香君,何其光寵乃爾。
第三段寫侯生應舉下第後,李姬於桃葉渡置酒送行。席間李姬“歌琵琶詞以送之”。早在第一段中,作者已經為比埋下了伏筆,説李姬“尤工琵琶詞,然不輕發”。“然不輕發”一語,看似信手拈出,只有讀到桃葉渡送行的記敍時,我們才能體會到以琵琶詞作呼應關合的文意之佳妙和情意之深重。琵琶詞,指的是高明所作《琵琶記》。李姬臨別歌《琵琶記》曲辭,且以蔡伯喈比侯方域,説:“公子才名文藻,雅不減中郎。”然而“中郎學不補行”,才勝於德。《琵琶記》所述情節固然於史無稽,但蔡中郎確實有阿附董卓的劣跡,無以掩飾。“公子豪邁不羈,又失意,此去相見未可期,願終自愛,無忘妾所歌琵琶詞也!”李姬以“從不輕發”而今一發之後再“不復歌”相喻相誓,表達了愛人以德與生死相依的款款深情。作者筆下規箴侯生“終自愛”的李姬,顯示了凜然的風骨和高潔的格調,卻又如此深情綿邈、悽婉動人。這裏在寫情侶臨別贈言時脱出常格,別具一種強毅的倫理道德的美學風采,攝取了發自李姬靈魂深處最為眩目的一次閃光,給讀者以不可磨滅的印象。這既是《李姬傳》取材和運筆的成功,也是侯方域自我反省的成功。侯方域入清之後因軟弱畏禍參加了河南鄉試,僅中副榜,此舉於民族氣節有虧,當時和後世都受人譏彈。但侯方域敢於直陳桃葉渡李姬“願終自愛”的臨別贈言,説明在對蔡中郎媚事董卓一類的問題上自己是否“自愛”,曾經歷過內心反省。包括前文在義卻阮大鋮一事上的自我對照,應當説作者是在一定程度的反省意識支配下寫作《李姬傳》的。中國的文學與文人比較缺乏自我反省意識,侯方域願以自己為參照,暴露主觀的欠缺和客觀的優勝,更覺難能可貴。
最後一段寫侯生去後之事,雖屬全文的尾聲,但對描寫李姬形象仍是不可或缺的一筆。在這以前,李姬的動人光彩主要還是閃爍在她的言論之中,而到這時,她才以侯郎去後堅拒財雄勢大的開府田仰的邀聘,以行動實踐了自己的諾言。田仰的三百金利誘與“有以中傷”的威逼,她都不為所動。李姬的品德和人格至此光芒四射。她最後説:“吾向之所贊於侯公子者謂何?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賣公子矣。”證實了她為人的“風調皎爽不羣”,言出必踐,忠於愛情。
《李姬傳》風格樸質剛健而無綺羅香澤之態;筆致含蓄,頗多有餘不盡之意;選材凝鍊集中,不枝不蔓;行文坦率,具有可貴的自我批評的反省意識,顯示了名家風範。凡此種種,使《李姬傳》這篇別傳為人記誦,成為明清古文中的名篇。後來孔尚任依這篇文章為藍本刻畫《桃花扇》中的李香君形象。李香君的性格及劇中《卻奩》《拒媒》等出的情節均以《李姬傳》所述為主要依據,《李姬傳》也因《桃花扇》得傳大名而著名。 [4] 

李姬傳名家點評

南京師範大學原教授金啓華《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下冊:“本篇以作者的親身經歷,着重刻劃了一位頭腦清醒、是非能辨而又嫵媚多情的歌姬形象。李姬雖出身低賤,但她的品德節操、閲歷見識卻遠遠高出於侯生。李姬熱愛復社文人,反對閹黨餘孽的事蹟,成為後來孔尚任創作《桃花扇》的藍本。本篇敍次井然,文筆流暢,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顯示了作者刻劃人物的功力。”
北京大學教授袁行霈中國文學史》第四卷:“《李姬傳》再現風塵女子李香識大義、辨是非的品德和節操,都‘以小説為古文辭’,提煉細節,揣摩説話,刻畫神情,像《李姬傳》所選的三個典型事件,精擇李香對話組成,切合身份與心境,曲折生動,使人物個性鮮明,堪稱性格化的語言,突破陳規,具有短篇小説的特點。” [1]  [2] 

李姬傳作者簡介

侯方域(1618一1654),明末清初文學家。字朝宗,號雪苑,商丘(今屬河南)人。年青時應試於南京,和張溥陳貞慧復社文人結交。後曾主盟復社,對魏忠賢及其餘阮大鋮馬士英等人進行鬥爭。魏閹垮台後,阮大鋮逃匿南京,想拉攏侯方域以洗刷自己罪名,為侯所拒絕。清兵入關,阮大鋮等迎立福王於南京,開始迫害復社人士。侯方域為避禍而投奔史可法。南明覆亡後,他在故鄉河南被迫應過鄉試,中副榜,並因此抑鬱寡歡,不久病死。侯方域和魏禧汪琬並稱清初散文三大家。他的散文注意學習《史記》、韓、歐,並吸收了傳奇小説的藝術手法,以撰寫人物傳記見長。如《李姬傳》《馬伶傳》等都是他的代表作。曾自編《壯悔堂文集》十卷和《四憶堂詩集》六卷,後人又輯補詩文各一卷。 [5] 
參考資料
  • 1.    金啓華.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下)[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84:257-261
  • 2.    袁行霈.中國文學史(第四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54
  • 3.    楊德春.侯朝宗《李姬傳》考論[J].遼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3):53-57.
  • 4.    陳振鵬 章培恆.古文鑑賞辭典(下)[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7:1802-1806
  • 5.    夏徵農 等.辭海(縮印本).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