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二

(北方紅巾軍首領)

鎖定
李二(生卒不詳),元末北方紅巾軍首領,邳州蕭縣人(今安徽蕭縣)人,因遇災荒之時,家唯有一倉芝麻,盡以賑濟災民,人稱「芝麻李」。 [1] 
1351年,響應劉福通起義,與趙均用、彭二等八人歃血同盟,八月初十四人偽裝成挑河民夫入城,趁夜據城喊殺,城外四人亦喊殺攻城,內外夾擊之下,拿下徐州,天亮之後義旗一樹,拉起上萬人的隊伍,然後「造浮橋四出掠地,奄有徐州近縣及宿州五河、虹縣、豐、沛、靈璧,西並安豐、濠、泗。」這一派系後來出了很多能人,比如席捲山東的毛貴,比如攻克遼陽的遼東紅巾續繼祖 [1] 
1352年秋,蒙元丞相脱脱親率大軍南下,四戰之地徐州首當其衝,脱脱用也速計策,以巨石為炮 [4]  ,晝夜攻之不息,九月辛卯城破,蒙古軍隊屠徐州城, [5]  並把徐州改名「武安州」,芝麻李神秘失蹤,生死不明 [3] 
別    名
芝麻李
所處時代
元末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邳州蕭縣
主要成就
八人攻克徐州
本    名
李二
性    別

李二人物生平

李二(不詳——約1352),元末北方紅巾軍首領,邳州蕭縣人(今安徽蕭縣)人,因遇災荒之時,哀鴻遍野,李二家還有一倉芝麻,全部拿出來給人活命用了,所以人稱其為芝麻李。 [1] 
1351年五月,劉福通以紅巾為號,在潁州率眾起義,迅速攻克潁州城。 旗上一聯雲:「虎賁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龍飛九五,重開大宋之天。」四方羣起而響應。 [1] 
於是芝麻李和趙均用亦謀劃起事,趙均用覺得就他倆肯定不夠,於是告訴芝麻李説城南彭二有膀子力氣,我把他拉過來。過去找彭二説我準備送你一樁富貴,彭二當時就明白了,問趙均用説「有芝麻李嗎?」趙説那還用問!於是找到了八個人,歃血同盟。 [1] 
八月初十,四人偽裝成挑河民夫入城,趁夜據城喊殺,然後城外四人喊殺攻城,內外夾擊之下,拿下徐州,天亮之後義旗一樹,拉起上萬人的隊伍。「造浮橋四出掠地,奄有徐州近縣及宿州五河、虹縣、豐、沛、靈璧,西並安豐、濠、泗。」成為著名的徐州系紅巾軍,後來出了很多能人,比如席捲山東的毛貴,比如攻克遼陽的遼東紅巾續繼祖 [1] 
1352年秋,蒙元丞相脱脱親率大軍南下,四戰之地徐州首當其衝,脱脱用也速計策,以巨石為炮 [4]  ,晝夜攻之不息,義軍困莫能支,南關外城又被也速所攻破,蒙元軍隊攻西門,九月辛卯城破,蒙古軍隊屠徐州城, [5]  並把徐州改名「武安州」。然而芝麻李卻神秘失蹤了。 [3] 

李二生死爭議

《元史·順帝本紀》在記載説脱脱攻陷並屠殺徐州的下一句是「芝麻李等遁走 [5] 
《明史·太祖本紀》説徐州城破的時候「李二走死,彭大、趙均用奔濠」。 [6] 
庚申外史》説脱脱攻佔徐州之後「以得芝麻李奏功」 [2]  ,意思就是脱脱給元廷説自己逮住了芝麻李,但問題是這句話後面又説「月餘始獲芝麻李,梏送京師,脱脱密令人就雄州殺之」。 [2] 
城破的時候説逮住了,結果過了一個多月才逮住,械送大都(今北京)卻又在半道上密令人殺之,一這個看似前後矛盾的記載似乎又可以解釋:徐州城破,芝麻李確實跑了,而脱脱量着芝麻李跑不脱,所以雖然暫時沒抓住他,卻還是上奏説抓住了他。至於械送雄州(今河北保定市雄縣)的路上殺了他,恐怕只是脱脱的掩飾之辭。
但無論如何,芝麻李就此消失,不知存亡。幾百年後他的蕭縣老鄉,在寫《蕭縣誌》的時候想起了這位鄉黨前輩,卻不知該如何為其記載生平,更不知如何書寫這位草莽英雄的下落,查來查去在明朝人楊儀的《壟起雜事》裏找到一段芝麻李的逸事一樁,於是記在縣誌最後的「雜識」裏,算是給他補寫了人生的結局: [7] 
芝麻李既遁,髡髮為頭陀僧。及天下既定,遊徐之永固河,河上有留連亭,李徘徊久之,乃題一筆雲:
憶昔曾為海上豪,胭脂馬上赤連刀。
此地斬分陳總管,彼旴斫斷莫軍曹。
固知今日由天定,方信當年漫自勞。
英雄每每無常在,戰袍着盡又方袍。
三嘆投筆而出,乃有一翁,方且以舟岸,見李發嘆,問其故,李泣下謂日:「我即蕭縣李二也,起兵時自謂天下可得,今乃匿蹤緇流,暫免鋒鏑
,而功名不就,鄉舊何存?是以不能不悲耳!」此翁亦淚流不止,自陳其由,所謂湘鄉賊鄧文元也,避難詭姓名作渡於此。二人沽村酒酌之,話昔日之強梁,傷今日之狼狽,聞者為之感嘆。 [8] 
按這個結局所説,芝麻李逃出徐州後是削髮為僧了。
不過,在徐州芝麻李銷聲匿跡十一年之後,「芝麻李」這個名字再次出現在天統二年(1363年)春,明玉珍派兵攻雲南:
司馬萬勝由界首、司徒鄒興由建昌、指揮芝麻李由八番,三道並進 [9] 
無論是《明氏實錄》,還是《明實錄》、《明史》,這一記載都大同小異,而「芝麻李」在這兒閃現一下之後,再次消失的無影無蹤。徐州芝麻李和明夏芝麻李,是否同一人?不得而知
參考資料
  • 1.    《庚申外史》:五月,潁州潁上紅軍起,號為「香軍」,蓋以燒香禮彌勒佛得此名也。其始出趙州灤城縣韓學究家,已而河、淮、襄、陜之民翕然從之。故荊、漢、許、汝、山東、豐、沛以及兩淮紅軍,皆起應之。潁上者,惟杜遵道為首,陷成皋,據倉粟,從者數十萬。陷汝寧、光息、信陽。蘄、黃者,宗彭瑩玉和尚,又推徐真逸為首,陷德陽、沔陽、安陸、武昌、江陵、江西諸郡。起襄、漢者,推布王三、孟海馬為首。布王三號「北瑣紅軍」,奄有唐、鄧、南陽、嵩、汝、河南府。孟海馬號「南瑣紅軍」,奄有均、房、襄陽、荊門、歸、峽。起豐、沛者,推芝麻李為首。芝麻李者,邳州人也。值歲飢,其家惟有芝麻一倉,盡以賑人,故得此名。賈魯挑黃河,所在廢民業,民心不安。芝麻李與鄰人趙君用謀起事,曰:「朝廷妄興土木之功,百姓貧苦無告,吾聞潁上香軍起,官軍無如之何,當此之時,有真男子,取富貴之秋也。」君用者,趙社長也,曰:「我所知惟某某可用。燕城南彭二,其人勇悍有膽略,不得其人,不可舉大事也,我當為汝致之。」即訪其家,入門,見其人方礪斧斤,謂之曰:「汝礪斧斤,將何為耶?」彭二雲:「州縣雲有賑濟,日日伺之,實誤事。飢無得食,我將伐薪,入城換米吃,可以度日,官府不足信也。」君用曰:「噫!我視汝膂力過人,何處不得一頓飽飯吃耶?」因作色曰:「汝能從我謀事,豈但衣食而已,富貴從汝!」彭二即解其意,應曰:「其中有芝麻李乎?」曰:「有。」「有,我當從之。」遂引見芝麻李,喜得八人,歃血同盟。於是年八月十日,佯為挑河夫,日夜倉皇投徐州城,夜留城中,門卒拒之,則曰:「我挑河夫也,借一宿,何傷?」其半夜因突入,一半在外,一半在內。夜四更,城內四人爇四火,城外四人亦爇四火應之,既而複合為一處。城內吶喊一聲,城外接應,一時城中大亂,四人者遽奪軍器亂殺,外四人因而得入,同聲叫殺。民久不見兵革,一時見亂殺,皆束手從命。天明,又樹大旗募人為軍,從之者亦百餘萬。浮橋四出掠地,亦奄有徐州近縣,及宿州、五河、虹縣、豐、沛、靈壁,西並安豐、濠、泗。
  • 2.    《庚申外史》:脱脱平徐州,以得芝麻李奏功,既而陰構朝旨,令班師。使者六七返,帝始令月怯察兒代之。月餘,始獲芝麻李,械送京師,脱脱密令人就雄州殺之。
  • 3.    《元史·卷一百三十八》:十二年,紅巾有號芝麻李者,據徐州。脱脱請自行討之,以逯魯曾為淮南宣慰使,募鹽丁及城邑趫捷,通二萬人,與所統兵俱發。九月,師次徐州,攻其西門。賊出戰,以鐵翎箭射馬首,脱脱不為動,麾軍奮擊之,大破其眾,入其外郛。明日,大兵四集,亟攻之,賊不能支,城破,芝麻李遁去。獲其黃繖旗鼓,燒其積聚,追擒其偽千户數十人,遂屠其城。帝遣中書平章政事普化等即軍中命脱脱為太師,依前右丞相,趣還朝,而以樞密院同知禿赤等進師平潁、亳。師還,賜上尊、珠衣、白金、寶鞍。皇太子錫燕於私第。詔改徐州為武安州,而立碑以著其績。
  • 4.    《元史·卷一百四十二》:也速,蒙古人,倜儻有能名。由宿衞歷尚乘寺提點,遷宣政院參議。至正十四年,河南賊芝麻李據徐州,也速從太師脱脱南征,徐州城堅不可猝拔,脱脱用也速計,以巨石為砲,晝夜攻之不息,賊困莫能支。也速又攻破其南關外城,賊遂遁走。
  • 5.    《元史·卷四十二》:辛卯,脱脱復徐州,屠其城,芝麻李等遁走。
  • 6.    《明史·本紀第一·太祖一》元兵復徐州,李二走死,彭大、趙均用奔濠,德崖等納之。
  • 7.    《蕭縣志卷之十八·雜識》:芝麻李之遁也,髡髮為僧。天下已定,遊徐之永固湖留連亭畔,題詩云:憶昔曾為海上豪,胭脂馬上赤連刀。 此日斬分陳總管,彼時斫斷莫軍曹。 固知今日由天定,方信當年漫自勞。 英雄每每無常在,戰袍着盡又方袍。 投筆三歎,有一翁以舟艤岸,見李問故,李泣下謂日:「我,蕭縣李二也,起兵時自謂天下可得,今乃匿蹤緇流,暫免鋒謫,為可悲耳!」 翁亦淚流自言「湘賊鄧文元也,避難隱名,作渡於此。」 因沽酒共酌,唏噓不已
  • 8.    《壟起雜事》:芝麻李既遁,髡發為頭陀僧。及天下既定,遊徐之永固河,河上有留連亭,李徘徊久之,乃題一筆雲:「憶昔曾為海上豪,胭脂馬上赤連刀。 此地斬分陳總管,彼旴斫斷莫軍曹。 固知今日由天定,方信當年漫自勞。 英雄每每無常在,戰袍著盡又方袍。 」三歎投筆而出,乃有一翁,方且以舟艤岸,見李發歎,問其故, 李泣下謂日:「我即蕭縣李二也,起兵時自謂天下可得,今乃匿蹤緇流,暫免鋒謫,而功名不就,鄉舊何存?是以不能不悲耳!」此翁亦淚流不止,自陳其由,所謂湘鄉賊鄧文元也,避難詭姓名作渡於此。二人沽村酒酌之,話昔日之強梁,傷今日之狼狽,聞者為之感歎。
  • 9.    《明氏實錄》:天統二年癸卯春,命萬勝領兵十一萬攻雲南,由界首入,司寇鄒興由建昌入,指揮芝麻李由甯番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