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歃血

(漢語詞語)

鎖定
歃血是一個漢語詞彙,指的是古代舉行盟會時,微飲牲血,或含於口中,或塗於口旁,以示信守誓言的誠意的行為。出自《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1] 
中文名
歃血
拼    音
shà xuè
釋    義
微飲牲血,或含於口中,或塗於口旁,以示信守誓言的誠意的行為
出    處
《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近義詞
啑血、唼血
注    音
ㄕㄚˋ ㄒㄩㄝˋ

目錄

歃血解釋

歃,形聲,從欠,殺聲。表示與口、出氣有關。本義:飲,微吸。古代舉行盟會時,微飲牲血,或含於口中,或塗於口旁,以示信守誓言的誠意。

歃血示例

説不定國王還要歃血為盟呢,珠盤玉敦的準備也是不可少的。(郭沫若《屈原》第二幕)
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毛遂謂楚王之左右曰:‘取雞狗馬之血來。’毛遂奉銅盤而跪進之楚王,曰:‘王當歃血而定從,次者吾君,次者遂。’”
東周列國志》第五回:“莊公正欲與齊相結,遂赴石門之約。二君相見,歃血訂盟,約為兄弟,有事相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