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朱道存

鎖定
朱道存,揚州人,其曾祖是宋朝叛臣朱煥。 [1]  [12]  北庭元順帝妥懽帖睦爾皇帝為郎主 [16-17]  ,朱道存已憑父蔭官至江陰知州 [1] 龍鳳二年(1356年,張士誠大周天祐三年) [15]  二月,高郵張士誠進兵攻打佔據江南的蒙古貴族等勢力, [28]  其別將黃傳至江陰,朱道存獻城投降,受張士誠户部主事之職。其後到揚州傳命,被蒙古貴族抓到淮安處死。 [1]  [5-6]  [8] 
所處時代
元末明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揚州
最高官職
户部主事

朱道存人物生平

朱道存的曾祖,是宋德祐皇帝朝廷的淮東制置副使朱煥。 [1]  [12] 
德祐元年(1275年),蒙古貴族入侵宋朝之際,七月十三日,在北庭居於郎主之位的元世祖忽必烈皇帝遣使招誘擔任宋淮安安撫使的朱煥。 [2]  [23-24]  其招降朱煥的詔旨曰:“上天眷命大元皇帝聖旨:諭淮安州安撫朱煥,據陳楚客奏‘臣與朱安撫同年,又有通家之好,自戊午歸順之後,不相見者十有八載。今王師吊伐,諸道並進,數內一路,領漣河清河將士,攻取淮東未附州郡。切恐城陷之日,玉石俱焚。臣於故人情分,不容緘默。且彼所以嬰在自守者,無他,原其本心,但未知趨向之方,初無執迷抗拒之意。今大江南北,西至全蜀,悉入版圖。若蒙聖慈,特發使命,宣示德音,開其生路,彼亦識時達變之士也,寧不以數萬生靈為念乎?臣昧死上言,伏候搬旨。’准奏。今遣使特旨前去,宣佈大信。若能識時達變,可保富貴。應在城守禦將帥同謀歸順者,意不殊此。故茲詔示,想宜知悉。至元十二年七月日。” [1]  七月二十四日,宋德祐皇帝朝廷任命夏貴為淮東制置使揚州知州,朱煥為淮西制置使、廬州知州。 [11]  [25]  十月二十六日,張全、尹玉麻士龍支援常州,麻士龍於虞橋戰死,張全奔五牧。朱煥到了廬州,夏貴不肯將城池交接給他。 [25]  朱煥回去後,朝廷復以朱煥為淮東制置副使。 [12] 
德祐二年(1276年 [18]  六月二十九日,蒙古貴族從北庭發出詔書招誘宋揚州制置李庭芝以下軍官,及通州、泰州、真州、滁州、高郵大小官員。 [24]  [3]  又詔陳宜中張世傑蘇劉義劉師勇等使降。宋端宗以少保、左丞相召李庭芝,李庭芝留朱煥守揚州,與姜才率步騎五千向東入海,韃靼北庭“宿衞”長官出身的阿術 [26-27]  督右丞阿里海牙、萬户劉國傑分道追到泰州西,殺步兵千人,李庭芝等僅得入城,遂築長圍塹而守城,阿術自帶一路駐於東南面,斷其李庭芝突圍之路。 [3]  [13]  七月十二日,宋揚州守臣朱煥獻城投降蒙古貴族, [1]  [4]  並於九月二日驅趕李庭芝等將士的妻子至泰州城下,導致陴將孫貴、胡惟孝等開門投降。李庭芝聞變,赴蓮池投池自殺未及死,被抓至揚州,朱煥勸説蒙古貴族:“揚州自用兵以來,屍骨滿野,這都是李庭芝與姜才抵抗造成的,不殺了等什麼!”於是,九月二十二日,蒙古貴族將李庭芝處斬。李庭芝身死之日,揚州民眾淚下。 [13]  後階中奉大夫福建道宣慰司宣慰使。 [10] 
朱煥之子朱霽,初襲父官為淮東大都督、揚州知州,德祐三年(1277年), [18]  [20-21]  蒙古貴族從北庭發出詔書改其都督府為揚州路總管府 [9]  [24]  命朱霽為揚州路總管兼府尹,散官中順大夫,佩金虎符。九年之後(1286年),改任吉州路總管,德祐皇帝嗣位十四年(1288年 [18]  ,受北庭任命,遷少中大夫,起為平江路總管。 [9]  二十一年(1295年 [18]  ,北庭元成宗鐵穆耳皇帝初立之際, [19]  [24]  進階太中大夫,轉台州路總管,二十六年(1300年 [18]  ,轉信州路總管。三十二年(1306年 [18]  ,遷嘉議大夫衢州路總管。四十二年(1316年 [18]  ,元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皇帝為郎主時, [22] 通議大夫,改徽州路總管,德祐皇帝嗣位四十六年(1320年 [18]  夏四月九日,病逝於其官舍,享年六十二歲,凡七為總管,唯吉州因丁外艱不果赴。因朱煥定居揚州,子孫為揚州人。 [9]  [8] 
朱煥兒子七人,其一朱德輝,承父蔭,官至漢陽同知。 [1]  [10] 
朱德輝之子朱道存,承父蔭,官江陰州知州。 [1]  龍鳳二年(1356年 [15]  正月初一,江陰大亂,高郵張士誠派遣其弟張士德率領其“周軍”進兵江南, [28]  朱道存之妻攜子隨其父返上海。 [7]  二月,張士誠的將領黃傳至江陰,朱道存獻城投降, [1]  [5-6]  朱道存歸降張士誠後,任户部主事。 [1] 
二月二十四日,效忠蒙古貴族的苗帥楊完者帳下元帥蕭亮、員成等,率苗軍突至松江府王與敬兵不能敵,遂敗出通波塘而去,投降張士誠,子女玉帛悉為苗軍所有,苗軍肆意抄掠,截人耳鼻。城中婦女,多被苗軍淫污。房舍間有存者,都被苗軍焚燬,靡有孑遺。朱道存之妻費氏寧死不屈,朱氏與費氏兩家相繼死於兵。 [7]  [8]  四月初十日,張士誠部將王與敬與史文炳一部兵馬,自湖泖入古浦塘,舳艫相銜,旗幟蔽日,苗軍潰散而去。 [7] 
其後,朱道存受張士誠派遣到揚州路傳命,被蒙古貴族抓到淮安處死。 [1] 

朱道存親屬成員

曾祖父
朱煥
宋準安安撫使,德祐二年(1276年)以揚州叛宋,降於北庭元世祖忽必烈皇帝, [1]  [24]  累官中奉大夫、福建道宣慰司宣慰使。妻高氏 [1]  [10] 
曾祖母
高氏
[10] 
祖父
朱霽
號自齋,初襲父官為淮東大都督,揚州知州,德祐三年(1277年 [21]  以後在北庭蒙古貴族手下七次被委派為總管(只有受命任吉州總管那次,因為丁外艱而未到任), [9]  [24]  德祐皇帝嗣位四十六年(1320年 [18]  時病死,年六十二歲。朱霽原配趙氏早死,續娶宋朝叛臣原江州都統制管如德之女(管如德於德祐元年以城投降蒙古貴族,後為江西行省左丞。其與朱霽之父朱煥俱是宋朝叛臣,且叛宋後曾助蒙古貴族寇揚州,因此朱煥叛宋後兩家得以往來)。 [8]  子男七人:德懋、德輝、德容、德成、德潤、德明、德寬。女兒七人,嫁同知攸州事許謙、葉珍、陸鉉、安州知州敬自強、謝庭芝、管若鑑、吳某,俱官宦之家也。孫男十三人,道生、道寧、道安、道興、道定、道清、道存、道全、道通、道常、道泰、道元、道堅,孫女二十人。曾重刊《爾雅翼 [1]  [8]  [9] 
伯父
朱德懋,
溧陽州判官 [9] 
朱德潤
江淮營田提舉 [9] 
朱德輝
漢陽同知 [1] 
費元琇
費氏祖籍湖州長興,在宋代並非顯達之家,費㮤入贅嘉興劉氏,後娶姜氏、宋氏,費氏因費㮤任“浙西兵馬鈐轄、權提舉上海市舶司”,始僑居上海,後佔籍為松江上海人。費㮤之子費拱辰娶陸氏,生費雄,費雄娶趙孟頫之女,襲父職為海道都漕運萬户府萬户,生二女,一為元珍,贅婿陶宗儀;一為元琇,嫁朱道存。龍鳳二年(1356年 [15]  二月死於苗軍之亂。 [1]  [7] 
朱文博 [7] 

朱文禮
字彥則,王逢門生,隨母反上海,住了沒多久,苗軍大掠,祖母、母親與舅舅、族弟相繼死於兵,文禮與兄文博被擄走,後重見父於常州,後父死於客死,文禮亦短命死。 [7]  [14] 
參考資料
  • 1.    《南村輟耕錄卷二十一》:至元丙子秋八月,宋揚州守臣朱煥以城降,後以煥之孫道存家,欽睹世祖招諭詔旨,其文曰:「上天眷命大元皇帝聖旨:諭淮安州安撫朱煥,據陳楚客奏『臣與朱安撫同年,又有通家之好,自戊午歸順之後,不相見者十有八載。今王師弔伐,諸道並進,數內一路,領漣河清河將士,攻取淮東未附州郡。切恐城陷之日,玉石俱焚。臣於故人情分,不容緘默。且彼所以嬰在自守者,無他,原其本心,但未知趨向之方,初無執迷抗拒之意。今大江南北,西至全蜀,悉入版圖。若蒙聖慈,特發使命,宣示德音,開其生路,彼亦識時達變之士也,寧不以數萬生靈為念乎?臣昧死上言,伏候搬旨。』准奏。今遣使特旨前去,宣佈大信。若能識時達變,可保富貴。應在城守禦將帥同謀歸順者,意不殊此。故茲詔示,想宜知悉。至元十二年七月日。」白麻正書,北方謂之漢兒字聖旨。此詔歲月在城未降一載先,則煥之來歸必先有所期矣。煥之子德輝,承父蔭,仕至漢陽同知。道存,德輝之子也,亦以父蔭仕至江陰知事。既而復受偽周户部主事之職,將命揚州,被執至淮安,殺之。弟兄子侄客居上海,又悉死於苗獠之劫掠,煥之宗族,所遺殆無噍類。夫煥既不能盡忠於前,而道存又不能盡忠於後。被執遭戮之地,適在揚州淮安。天之報施,固其宜也。謾書於此,以為叛逆之勸。
  • 2.    《元史·卷八》:壬午,遣使招宋淮安安撫使朱煥。
  • 3.    《元史·卷九》》:壬辰,下詔招諭宋揚州制置李庭芝以次軍官,及通、泰、真、滁、高郵大小官員。又詔諭陳宜中、張世傑、蘇劉義、劉師勇等使降。李庭芝留朱煥守揚州,與姜才率步騎五千東走,阿術親率百餘騎馳去,督右丞阿里、萬户劉國傑分道追及泰州西,殺步卒千人,庭芝等僅得入,遂築長圍塹而守之,阿術獨當東南面,斷其走路。
  • 4.    《元史·卷九》:乙巳,朱煥以揚州降。
  • 5.    《(正德)江陰縣志卷第十四·大事記》:偽周伐元入州,知事朱道存以州降。 羅志雲:至正七年,沿江兵起,兩淮運司宋文讚言於元主曰:江陰為通泰江海之門户,國初設萬户鎮之,今戍將非人,致賊艘來往無常,宜急選智勇以圖後功,不然則東南財賦恐非國家有矣。不聽。後十年,州人諸定、諸英一、陳賢五、汪宗三等作亂,英一、賢五先誅定,就招安為州判,宗三將殺之,僚佐無如之何,遂誣定謀反,江浙江浙行省命元帥觀孫討之,觀孫壓境,利其資,逗留不進,定乘間挈家逸去江北,求救於偽周張士誠,仍質妻子,借兵復讎,士誠猶豫,定盛陳江南土地之饒,金穀子女玉帛之富,士誠乃遣其弟士德率高郵賊眾渡江,攻破常熟,用遣其別將來擊江陰,州知事朱道存遂以城降,果如宋文讚所言,時至正丙申二月也。 此説亦雜出《元史》、《輟耕錄》等書。
  • 6.    《(正德)江陰縣志卷第一·大事記》:偽周將據江陰州(元季四方兵起,至正十一年州西盜破城邑,官民廬舍蕩盡,省命萬户觀孫率義兵捕平之,十六年偽周張士誠遣其將黃傳據州,見《大事記》)
  • 7.    袁贇.從王逢詩歌《朱夫人》看“松江之變”——苗軍駐守松江期間的殘暴行徑[J].美與時代(下),2014(12):110-112.
  • 8.    杭素婧. 元代江南家族通婚研究[D].南京大學,2021.22-24
  • 9.    蘇天爵《滋溪文稿卷十七·元故通議大夫徽州路總管兼管內勸農事朱公神道碑》:世祖皇帝既一四海,思欲休息吾民,命選良二千石以牧養之,成宗皇帝恪遵祖憲,天下宴然,一時守臣多才能清慎之士,若朱公者,蓋其人哉!公諱霽,字景周,泰安新泰人也,初襲父官為淮東大都督,知揚州,至元十四年詔改都督府為總管府,命公為揚州路總管兼府尹,官中順大夫,佩金虎符。二十三年改吉州路總管,二十五年遷少中大夫,起為平江路總管,元貞改元進階太中,轉台州路,大德四年轉信州路,十年遷嘉議大夫、總管衢州路,延祐三年進通議,改徽州路,七年夏四月戊午以疾終於宮舍,春秋六十有二,凡七為郡守,唯吉州丁外艱不果赴,其他皆有政績可紀。公初為楊州,時甫弱冠,已能習知民事,治以簡靜,民便安之,平江力賦繁夥,素號難治,公寬其法制而民亦理,或告嘉定富室王氏謀為不軌,羣議調兵捕之,公曰是必奸人利其財爾,遽從其言,民將重足而立不得喘息矣,且人孰不畏死?奈何以罪懼之,乃命邑令及千夫長一人潛伺虛實,遂正誣告者罪,會大兵航海徵爪哇,省檄郡給軍餉十萬餘石,而風濤之險,折閲之害,吏民鹹以為懼,公曰郡民朱張二氏歲漕米海道,可俾就輸,充其常賦之數,則公私皆利,眾鹹服焉。公遇事敏給類此,台州土不宜桑,官歲徵絲纊於民,民轉市於他所,公請止,輸其直,民甚便之。或言郡產白金,可以充貢,行省命公行視,公曰此作俑以害民者也,力言無有議,遂寢其他,若賦役之苛鹹鹺之擾,纖悉委曲,公皆為條約以釐正之,台人至今以為德。黃巖歲飢,公惻然曰:救災恤民,守臣職也,俟報而發,民無餘矣,吾寧忍獲罪,不忍坐視其民饑而死也。
  • 10.    蘇天爵《滋溪文稿卷十七·元故通議大夫徽州路總管兼管內勸農事朱公神道碑》:公曾祖某,祖森,藴德弗耀,父煥累官中奉大夫、福建道宣慰使,母夫人高氏,配趙氏,先公卒,次管氏,江西行省左丞如德之女,俱有婦行,閨門以為則,趙氏未嫁,有足疾,父母辭焉,公卒行親迎之禮,子男七人:德懋、德輝、德容、德成、德潤、德明、德寬,皆以學行聞於時,德懋,溧陽州判官;德潤,江淮營田提舉。女七人,適許謙、葉珍、陸鉉、敬自強、謝庭芝、管若鑒、吳某,俱宦族也。謙,同知攸州事;自強,安州知州。孫男十三人,道生、道寧、道安、道興、道定、道清、道存、道全、道通、道常、道泰、道元、道堅,女二十人。
  • 11.    《宋史·本紀第四十七》:癸巳,以夏貴知揚州,朱煥知廬州。
  • 12.    《宋史·本紀第四十七》:癸亥,張全、尹玉、麻士龍援常州,士龍戰虞橋死,全奔五牧。朱煥至廬州,貴不內。煥歸,復以為淮東制置副使。
  • 13.    《宋史·列傳第一百八十》:是月,益王遣使以少保、左丞相召庭芝,庭芝以朱煥守揚,與姜才將兵七千人東入海,至泰州,阿術將兵追圍之。朱煥既以城降,驅庭芝將士妻子至泰州城下,陴將孫貴、胡惟孝等開門降。庭芝聞變,赴蓮池,水淺不得死。被執至揚州,朱煥請曰:「揚自用兵以來,積骸滿野,皆庭芝與才所為,不殺之何俟?」於是斬之。死之日,揚之民皆泣下。
  • 14.    《梧溪集卷四·哭門生朱文禮》:文禮,字彥則,徽州目齋公之曾孫也,父道存,長江陰,幕首延予西第。禮於兄弟間,風裁清邁,言往往如老成,會紅巾亂,舉家還上海,居無何,上海陷既,苗帥復地大掠,祖妣縣君與母氏諸父季弟相枕兵死,禮同兄被擄,得不菹醢以逃,重見父於中吳,而父復旅死,兄弟相吊,人多念者不幸,禮又短命死,哀哉!前是,上海巨姓有女許倩,其弟弟歿,欲遂倩,禮重賂媒,善説之,且遣家僮盛致儀物器玩,禮一無動心,並謝曰昔者孔圉以姞繼妻,太叔疾之弟;唐太宗、玄宗率納弟妃,斁倫遺臭莫甚焉。禮奉教於君子稔矣,奚忍為此議!乃寢。嗚呼!使禮生國初,時膺爵位,建法令,則水草畜牧之野,其肯聽依本俗婚醮,陷大有為之君於不義乎!翹楚秀苕,風雨奄瘁,天其為哉!禮素性孝友,多可稱者。予因錄其尤哭之。
  • 15.    [美]陳學霖.史林漫識.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2001年4月:416-435
  • 16.    夏燮.明通鑑 第一冊.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5月:222-223
  • 17.    權衡《庚申外史●捲上》:至正九年……上在椶毛殿,召入,正色問曰:「我使汝侍親甘州,誰召汝來耶?」祁後為之失色。脱脱徐曰:「郎主使奴婢侍親,今日幸親終服闋,故來爾。」上遽起抱脱脱,相與泣慰之。翌日,遂有再相之命。
  • 18.    王堯.南宋少帝趙顯遺事考辨[J].西藏研究,1981,(00):65-76.
  • 19.    《元史·卷十八·成宗一》:成宗欽明廣孝皇帝,諱鐵穆耳,世祖之孫,裕宗真金第三子也。母曰徽仁裕聖皇后,弘吉烈氏。至元二年九月庚子生。二十四年,諸王乃顏反,世祖自將討平之。其後合丹復叛,命帝往徵之,合丹敗亡。三十年六月乙巳,受皇太子寶,撫軍於北邊。三十一年春正月,世祖崩,親王、諸大臣遣使告哀軍中。夏四月壬午,帝至上都,左右部諸王畢會。先是,御史中丞崔彧得玉璽於故臣之家,其文曰「受命天於,既壽永昌」,上之徽仁裕聖皇后。至是手授於帝。甲午,既皇帝位。
  • 20.    鄭思肖《鐵函心史》:維大宋德佑甲甲甲甲甲甲甲甲甲甲之癸未歲三月二十六日庚辰孤臣三山所南鄭思肖敬盟
  • 21.    鄭思肖《鐵函心史》:德佑六年太歲庚辰二月十一日太皇太后崩於北狩行宮。
  • 22.    《卷二十四》:仁宗聖文欽孝皇帝,諱愛育黎拔力八達,順宗次子,武宗之弟也。母曰興聖太后,弘吉剌氏。至元二十二年三月丙子生。大德九年冬十月,成宗不豫,中宮秉政,詔帝與太后出居懷州……(武宗至大四年三月)庚寅,即皇帝位於大明殿,受諸王百官朝賀。
  • 23.    權衡《庚申外史●捲上》:至正九年……上在椶毛殿,召入,正色問曰:「我使汝侍親甘州,誰召汝來耶?」祁後為之失色。脱脱徐曰:「郎主使奴婢侍親,今日幸親終服闋,故來爾。」上遽起抱脱脱,相與泣慰之。翌日,遂有再相之命。
  • 24.    張建松.宋元時期的另類“北庭”與“北庭人”[J].南陽理工學院學報,2014,6(05):72-75+82.DOI:10.16827/j.cnki.41-1404/z.2014.05.017
  • 25.    《宋季三朝政要卷五》:夏貴淮東制置、知揚州,朱煥淮西制置、知廬州,召李庭芝赴行在。夏貴不受代,李庭芝閉門自守。
  • 26.    《元史卷一百二十一 》:兀良合台,初事太祖。時憲宗為皇孫,尚幼,以兀良合台世為功臣家,使護育之。憲宗在潛邸,遂分掌宿衞。
  • 27.    《元史卷一百二十八》:阿術,兀良氏,都帥兀良合台子也。沉幾有智略,臨陣勇決,氣蓋萬人。憲宗時,從其父徵西南夷,率精兵為候騎,所向摧陷,莫敢當其鋒。至平大理,克諸部,降交趾,無不在行。事見《兀良合台傳》。憲宗嘗勞之曰:「阿術未有名位,挺身奉國,特賜黃金三百兩,以勉將來。」世祖即位,留典宿衞。
  • 28.    《國初羣雄事略 卷六》:乙未,淮東飢,張士誠留兵守高郵,由通州渡江入福山港,陷常熟。江陰羣寇互相吞啖,汪宗三、朱英分黨戕殺。宗三將入城殺英,時英就招安為判官,州之僚佐無如之何,遂申白江浙行省雲:「朱英謀反。」省差元帥觀孫壓境。觀孫利其貨賂,逗遛不進。英因乘間挈家逃去,過江求救於張士誠,仍質妻子借兵復仇。士誠初亦疑惑,弗聽。英盛陳江南土地之廣,錢糧之多,子女玉帛之富。於是遣士德率高郵賊眾擊橫坍,渡鏑山。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