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本傑明·哈里森

(美國第23任總統)

鎖定
本傑明·哈里森(英語:Benjamin Harrison,1833年8月20日-1901年3月13日),生於美國俄亥俄州,美國政治家、軍人,第23任美國總統(1889年3月4日-1893年3月3日)。為與其祖父威廉·亨利·哈里森區別,也被簡稱為“小哈里森” [5]  [4] 
哈里森出身政治世家哈里森家族,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畢業於邁阿密大學,畢業後操律師業,並參加共和黨的活動。南北戰爭期間參加聯邦軍,獲將軍銜。歷任印第安納州賠償法院仲裁員、州共和黨中央委員會秘書、州最高法院書記員 [5] 南北戰爭期間參加聯邦軍,隸屬於第70志願軍,獲陸軍准將軍銜 [6]  。1881年成為參議員。1888年被共和黨提名總統候選人並在競選中獲勝。任期期滿之後,哈里森謀求連任失敗,返回印第安那州重操律師業並開始寫作。1898年至1899年,幫助委內瑞拉解決了與英國關於英屬圭亞那的邊界紛爭 [5]  [7]  [14]  。1901年逝世。 [1] 
哈里森就職總統時,美國工業化臻於完成,經濟結構發生了歷史性變革。哈里森順應潮流,制定了旨在穩定局勢、防止社會動盪的《謝爾曼反托拉斯法》。對外,哈里森積極擴大美國影響,組織召開了第一屆泛美會議,成立泛美聯盟。哈里森政府還與許多國家簽訂了貿易互惠協定 [1]  。在1962年曆史學家的投票排名中,哈里森名列31位總統中第20名,也是12位“普通”總統中的第9名 [3] 
全    名
本傑明·哈里森(英文:Benjamin Harrison)
別    名
羔皮手套哈里森(Kid Gloves Harrison) [5] 
小本(Little Ben) [5] 
所處時代
19至20世紀初
民族族羣
美利堅民族
出生地
美國-俄亥俄州-北本德
出生日期
1833年8月20日
逝世日期
1901年3月13日
逝世地
美國-印第安納州-印第安納波利斯
安葬地
美國-印第安納州-印第安納波利斯-克朗山公墓
前    任
格羅弗·克利夫蘭
繼    任
格羅弗·克利夫蘭
主要成就
當選美國第23任總統
頒佈《謝爾曼反托拉斯法》
組織召開第一屆泛美會議,成立泛美聯盟
主要作品
《我們的國家》
《前任總統的觀點》
畢業院校
邁阿密大學牛津分校
信    仰
長老教會
政    黨
美國共和黨
總統任期
1889年3月4日-1893年3月3日

本傑明·哈里森人物生平

本傑明·哈里森顯赫家世

1833年8月20日,本傑明·哈里森(“哈里森”在清末被譯“哈利順” [17]  )生於俄亥俄州北本德附近的威廉·亨利·哈里森農莊。 [4]  他的祖先是英格蘭人,出身美國政治世家哈里森家族:曾祖父本傑明·哈里森是美國開國元勳之一,曾任大陸會議代表,還是《獨立宣言》的簽署人;祖父威廉·亨利·哈里森在1840年當選為美國第9任總統;父親約翰·斯科特·哈里森則是國會議員。哈里森是約翰·斯科特·哈里森與第二位妻子伊麗莎白·歐文的第二個孩子。 [14] 

本傑明·哈里森求學生涯

哈里森幼年時歡快、執拗而熱情,喜愛捕魚和游泳,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 [7]  [14] 
哈里森14歲時,進入俄亥俄州辛辛那提的卡里斯學院。1850年秋,進入奧克斯福德市、號稱“西部耶魯”的邁阿密大學牛津分校學習。他努力學習拉丁語希臘語和自然科學,成績優秀。在校期間,哈里森一面學習一面在該校辯論社團任職。1851年加入長老會。1852年6月以優異的成績畢業,邁阿密大學給予他第一名優等生的榮譽,曾引起內閣的注意。 [14] 

本傑明·哈里森涉足法界

1852年,哈里森大學畢業,獲得文學學士學位 [5]  。同年起到1854年,哈里森在一個有威望的辛辛那提律師事務所學習法律,並通過了律師考試。 [14] 
1853年10月20日,哈里森同在卡里斯學院時的同學卡羅琳·拉維尼婭·斯科特結婚。她後來成為“美國革命婦女會”第一任主席。新婚夫婦移居到印第安納波利斯 [7]  [14] 
1854年,哈里森偕妻遷至印第安納波利斯執律師業務。翌年,他應威廉·沃利斯(前印第安納州州長戴維·沃利斯之子)的邀請,合夥組成一個律師事務所。沃利斯和哈里森事務所在當地有相當好的聲譽,到南北戰爭爆發後停辦。1855年,哈里森被任命為印第安納州賠償法院仲裁員,這時他已成為該州首府著名的律師之一。 [14] 
1856年,哈里森由於對奴隸制的反感而加入共和黨。曾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約翰·查爾斯·弗裏蒙特競選。1857年,哈里森當選為印第安納波利斯市的檢察官。1858年任印第安納州共和黨中央委員會秘書。1860年又被選為印第安納州最高法院的書記官。 [14] 

本傑明·哈里森戰鬥英雄

1861年,美國南北戰爭爆發。哈里森於1862年7月參加作戰,初任中尉,後升為上尉,年底又擢升為印第安納州第七十志願軍步兵團上校團長。由於他身高僅5.5英尺,部下稱他為“小本”。 [14] 
哈里森所訓練的部隊紀律嚴明,第七十步兵團早在亞特蘭大戰役前已經揚名。由於他在裏薩卡·克里克和紐·霍普·丘奇等戰役中英勇善戰,很受約瑟夫·胡克將軍賞識,亞伯拉罕·林肯總統於1865年1月提升他為陸軍准將。哈里森在納什維爾作戰之後整編了指揮部,並向卡羅來納和弗吉尼亞州進軍。 [14] 

本傑明·哈里森走向白宮

  • 參與競選
1865年6月內戰結束後,哈里森作為一名戰鬥英雄退役。他回到印第安納波利斯,重任印第安納州最高法院書記官,並於1867年恢復律師業務。他贊同激進共和黨人的觀點,反對“綠背鈔票”運動。他還參加一些慈善事業和宗教活動。 [14] 
1876年哈里森競選印第納州州長失敗,可是他的競選卻有助於拉瑟福德·伯查德·海斯當選為第十九任總統。1877年共和黨參議員奧利弗·莫頓死後,哈里森成為印第安納州共和黨的領袖。同年全國鐵路工人罷工期間,哈里森主持印第安納波利斯罷工調解委員會的工作,並負責指揮該市的民兵。1878年他是印第安納州議會共和黨領袖。1879年6月,海斯總統任命他主持密西西比河委員會(1879年至1881年)。1880年他率領印第安納州代表團參加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期間,對於提名詹姆斯·艾伯拉姆·加菲爾德為總統候選人起過重要作用,但他沒有進入加菲爾德內閣,因為這時他已當選為參議員 [14] 
哈里森1881年至1887年任參議員期間,由於擅長演説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而聞名全國。他贊同改革文官制度,保障黑人權利,制定有關鐵路和反托拉斯的聯邦條例,以及為保護美國工業而採取高關税政策。他由於嚴厲地批評了格羅弗·克利夫蘭總統否決退伍軍人養老金法案,因而被人們譽為“士兵之友”,並獲得“共和國大軍”(南北戰爭時期退伍軍人的組織)政治上的支持。但在1887年,因民主黨控制了印第安納州議會,他僅以一票之差而未能重新當選參議員。 [14] 
身為長老會的前教長,哈里森設法置身於醜聞之外。這對於一個“鍍金時代”的政治家來説,是難能可貴的。1888年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在約翰·謝爾曼沃爾特·昆廷·格雷沙姆之間取捨總統候選人時陷入僵局,哈里森則成為政治交易產生的候選人。哈里森認為克利夫蘭不堪一擊,因此決定在自己的家鄉印第安納波利斯開始前沿競選活動,而一些政黨領導人從那些大公司爭取到贊助費,將數以百萬計的美鈔安排在趕赴那些決定選情的關鍵搖擺州的行程上。因為克利夫蘭將較低的關税提高了,美國企業界都憎恨他,因此只樂意支持哈里森。 [5]  [8] 
  • “一百週年紀念”總統
哈里森的總統就職儀式 哈里森的總統就職儀式
1888年,哈里森被共和黨正式提名為總統候選人。在競選運動中,哈里森運用獨特的方式,即向近30萬到印第安納州的來訪者,作了80次即席演説。他強調應實行“高關税”,而其對手克利夫蘭則主張“低關税”,甚至提倡自由貿易。選舉結果,哈里森比克利夫蘭少得9萬多張普選票。但後來他得到印第安納、紐約和一些持觀望態度的州的支持,終於以223對168張選舉人票的結果戰勝克利夫蘭而當選為總統。 [14] 
本傑明·哈里森於1889年就任總統時正值紀念華盛頓總統就職一百週年,因而人們稱他為“一百週年紀念”總統。 [14]  他把自己的獲勝吹噓為“天命”的賜予。 [12] 
哈里森政府[內閣]成員
職位
人物
任期
總統
本傑明·哈里森
1889-1993
副總統
利瓦伊·帕森斯·莫頓
1889-1993
國務卿
1889-1892
威廉·沃頓(兩次代理)
1892,1893
1892-1893
財政部長
1889-1891
1891-1893
陸軍部長(戰爭部長)
雷德菲爾德·普羅克特
1889-1891
斯蒂芬·B.埃爾金斯
1891-1893
司法部長
威廉·H.H.米勒
1889-1893
郵政局長
1889-1893
海軍部長
本傑明·F.特雷西
1889-1893
內政部長
約翰·W.諾布爾
1889-1893
農業部長
傑裏邁亞·M.臘斯克
1889-1893
以上內容來源 [10] 
本傑明·哈里森
本傑明·哈里森(2張)
哈里森當選總統後,對在競選中出力最大的一些人委以郵政部長等職務,與此同時,他還吸收了六名律師和兩名企業家入閣。 [14] 
克利夫蘭曾經反對向老兵提供津貼,因為他擔心虛假材料的風險會過大。國會向哈里森提交了這些議案,而他很樂意地將這些議案寫進了法律。於是,內戰津貼很快成為聯邦預算中花錢最多的一塊。 [5] 
國會從未迎合哈里森,對於他的政策鮮有支持。哈里森贊成發展文官考試製度,但反對這樣做的壓力頗大。一年之中,他的郵政部長約翰·沃納梅克根據“政黨分肥制”,將郵政局的職位授給了3萬個有功的共和黨人。 [7]  在控制經濟穩定上,啥裏森也遇到了重重困難,當銀價下降後,他難以避免兩次全國性的恐慌。1890年,美國國會通過簽署大幅度提高進口關税的《麥金萊關税法》,付清了其在商業界的欠款。 [5]  但這導致了財政赤字,到了啥裏森任期的末尾,赤字已經到了危險的邊緣。 [6] 
此外,啥裏森強化了海軍和商船隊,保護國家的海外利益,擴張貿易格局。他支持1880年加菲爾關於建立泛美聯盟的想法,提升美國和拉丁美洲的聯繫。 [6]  哈里森還同其他國家解決了一些長期爭端。如在薩摩亞的控制權問題上同英國和德國達成了妥協;在白令海的海狗問題上同英國達成了協議。 [14] 

本傑明·哈里森卸任之後

在1890年的中期選舉中,美國人民讓民主黨人控制了國會兩院。 [5] 
1892年,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再次提名哈里森競選總統,並選擇前駐法國大使和《紐約先驅論壇報》編輯懷特勞·裏德作為副總統候選人。民主黨方面再一次提名克利夫蘭為該黨總統候選人,阿德萊·尤因·史蒂文森為副總統候選人;人民黨總統候選人為韋弗。 [14] 
哈里森執政期間實行的政策對大企業的發展極為有利,但造成物價高漲的局面,使一般市民和農民甚為不滿,特別是共和黨政府鎮壓霍姆斯特鋼鐵工人的罷工,使哈里森失去了民心。美國部分資產階級為了擺脱共和黨政府執行《麥金萊關税法案》所造成的美國工業品在世界市場上滯銷和國內工業產品過剩的困境,也轉而支持主張實行低關税率的民主黨。民主黨人加緊抨擊共和黨的政策,並把人民黨的某些主張也列入自己的競選綱領以爭奪選票。競選結果,克利夫蘭所得選民票超過哈里森35萬張。在選舉人的投票中,克利夫蘭又以277票對145票領先。於是在1892年,克利夫蘭再度當選為總統。 [5]  [14] 
在競選期間,哈里森由於其原配病重(並在選舉前兩週死去),故未作競選演説。克利夫蘭考慮到對手的個人處境,也未作競選演説。 [14] 
謀求連任失敗後,哈里森回到印第安納波利斯,繼續重操律師業,並繼續從事黨內活動和進行寫作。 [5]  [14] 
1896年,哈里森與卡羅琳·拉維尼婭·斯科特侄女、孀居的瑪莉·迪米克結婚。 [1] 
1898年至1899年,哈里森作為首席律師赴歐洲,代表委內瑞拉同英國談判英屬圭亞那問題。他在談判中有力地維護了委內瑞拉的利益。 [14] 
1901年3月13日,哈里森在印第安納州的印第安納波利斯因流感併發症逝世,享年67歲。 [4]  [6] 

本傑明·哈里森為政舉措

本傑明·哈里森政治

哈里森上台後,有意推行文官考試製度,但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在官職分贓問題(參見詞條政黨分贓制)上,哈里森政府報復了民主黨人。他在一年之中撤除了3萬名民主黨人的官職,將其授給了有功的共和黨人。 [12]  [7] 

本傑明·哈里森經濟

哈里森 哈里森 [4]
在改革運動的強大壓力下,哈里森政府對日趨尖鋭的社會爭端作出反應,由此產生了1890年關於托拉斯、貨幣和關税的三項妥協性立法。 [12] 
1、穩定白銀市場
19世紀末,美國的白銀開採總值高達5700萬美元,造成了銀價下跌,當時美國西部許多州的州議會通過了要求無限制地鑄造銀幣的決議。西部各州為此向聯邦政府施壓。鑑於貨幣問題能影響全國政治,共和黨力圖拉住西部新加入聯邦的6個州(即1889至1890年間建立的懷俄明、愛達荷、北達科他、南達科他、蒙大拿和華盛頓等州)。這些州盛產白銀,銀幣派勢力相當大。同時,還要保持共和黨的中下層基礎,因西部農場主和北部中小企業主債務較重,亦傾向銀幣派。哈里森政府決定在貨幣問題上稍作讓步,於1890年7月14日在國會中通過《謝爾曼購銀法》。 [12]  規定:由聯邦政府財政部每月購買白銀450萬盎司,以穩定銀價,並且發行可以兑換金銀的紙幣。不過,銀幣派並未達到自由鑄造銀幣的目的。 [12] 
2、提高關税税率
1890年10月6日,哈里森在通過《謝爾曼購銀法》後,借用共和黨銀幣派的力量來保證《麥金萊關税法》的通過。規定:將進口税率平均提高到貨值的百分之五十,並授權聯邦政府在其他國家對美國商品徵收高額進口税時,美國也對其若干商品提高進口税率。這筆立法交易給大企業帶來了實惠。 [12] 
3、限制壟斷組織
哈里森內閣 哈里森內閣 [4]
為了緩和當時美國人民對於托拉斯組織的不滿情緒,1890年7月2日,哈里森政府實行《謝爾曼反托拉斯法》,規定:任何契約、任何企業的合併均不得以托拉斯或其他類似形式的組織出現,如果有任何限制各州之間貿易或商品流通的計劃,均為非法行為。這項立法含糊不清、缺乏強制性,只是平息輿論的產物,無損於托拉斯的真正利益。 [12] 

本傑明·哈里森軍事

哈里森支持建設兩洋(即太平洋大西洋)海軍的建設,並建立了一支高效率的海運商船隊。 [14] 

本傑明·哈里森社會

  • 撫卹
為了緩和第一次克利夫蘭政府所實行的低補助政策所帶來的社會矛盾,安撫美國南北戰爭時期退伍軍人的情緒,1890年6月27日,哈里森政府實行《養卹金法案》,規定:養卹金的費用將從1889年的8800萬美元增加到1893年的1.59億美元。 [14] 
  • 種族
哈里森政府公開縱容南部民主黨實行剝奪黑人權利的種族壓迫政策,使得參議員亨利·洛奇在1890年提出通過聯邦監督來控制南部選舉程序、防止訛騙黑人選票的“強制法案”被國會擱置。 [12] 
1890年,哈里斯將內布拉斯加州的邊境擴張到了達科塔地區,並頒佈法律,稱進入這一地區的印第安人都會被驅逐。政府強迫許多部落遷移至他們無法再生存下去的居留地。 [6] 
1892年5月5日,哈里森批准將《排華法案》有效期延長十年。政府還制定了比以前更苛刻的法令,規定除外交官及其隨行人員外,中國人都不得入境或重返美國。已在美國境內的華人居民,須於一年內辦理登記,否則驅逐出境。 [14] 
  • 郵政
哈里森還提出了鄉村免費投遞郵件的主張。 [7] 

本傑明·哈里森外交

  • 召開泛美會議
由於國務卿詹姆斯·吉萊斯皮·布萊恩經常生病,哈里森一直親自過問外交事務。 [14]  在他的參與下,1889年第一屆泛美會議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召開,會上作出決定,成立一個新聞機構,即後來的“泛美聯盟”。 [7]  這一措施為美國和拉美國家之間加強聯繫鋪平了道路。 [14] 
哈里森畫像 哈里森畫像
1893年1月,駐守夏威夷羣島的美軍唆使夏威夷王國的反對派發動政變,推翻了夏威夷王后利留卡拉尼的統治,同時成立親美的夏威夷共和國,隨後,哈里森政府宣佈夏威夷為美國的保護國,1893年2月15日,哈里森政府將《夏威夷合併條約》送交美國國會參議院審議,但是由於哈里森在總統大選中沒有獲得連任,所以這一條約被繼任的克利夫蘭撤銷了。 [7] 
1891年初,智利發生內戰,親英國的議會黨發動政變,把得到美國支持的何塞·曼努埃爾·巴爾馬塞達·費爾南德斯總統趕下台。不久,議會黨政府派遣的輪船“伊塔塔號”在聖迭戈裝運軍火時為美所扣留;當該船逃出港口駛返智利時,又被美國軍艦截獲。這一事件,連同美國駐智利公使館允許巴爾馬塞達人員政治避難事件,使掌權的議會黨宣佈美國駐智利公使為不受歡迎的人。10月,又發生美國“巴爾的摩”號在智利度假的海員遭到襲擊的事件,結果兩名美國海員被害,17人受重傷,另有多人遭到智利警察的拘禁。對於美國海員遭到襲擊的事件,哈里森宣佈:智利的“這種侮辱,對美國海員是一貫的。”他要求智利立即賠償美國的損失,並以戰爭相威脅。智利開始時拒絕了美國的要求,但在實力對比和國際形勢都對美國有利的形勢下,只得於1892年1月26日被迫為“巴爾的摩”號事件向美國道歉,給美國受傷海員和死者家屬賠償75000美元。這場糾紛加深了智利對美國的仇恨。 [12] 
哈里森支持布萊恩所主張的美國在薩摩亞的擁有權,以及在海地獲得一個港口的要求,但後者並未成功。 [7] 

本傑明·哈里森歷史評價

紀念哈里森的郵票 紀念哈里森的郵票
在1962年曆史學家的投票排名中,哈里森名列美國31位總統(其中2人因任期短暫而不計入排名)中的第20名,在12位“普通”的總統中排名第9。 [3] 
作家卡特·史密斯:“作為一位退役士兵和終身忠於北方的共和黨人,本傑明擔任總統唯一明顯的資格應該歸功於他身為威廉·亨利·哈里森的孫子的身份。” [5] 

本傑明·哈里森軼事典故

本傑明·哈里森個人名言

  • 偉大的生命不會消失,只會變得永恆。 [6] 
  • 當我開始執政的時候,我發現權力全部都被黨派的領導人所掌控。我不能組建自己的內閣。他們賣出了每一個內閣職位以籌得競選的經費。 [5] 

本傑明·哈里森外號來歷

本傑明·哈里森的祖父威廉·亨利·哈里森總統 本傑明·哈里森的祖父威廉·亨利·哈里森總統
哈里森由於對人一貫冷冰冰的,所以,人們就給他送了一個綽號:“白宮冰人(山)”;民主黨則送給他這樣一個綽號“小本子”(因為他只有5英尺6英寸高) [5]  。共和黨人則回答説,他夠大的了,都能戴他祖父“老蒂普卡努”(威廉·亨利·哈里森的掉號)的帽子了。諷刺漫畫家把他畫成一個壓在一頂巨大的猴皮帽子下的小個兒 [7]  ;而哈里森本人自稱是“百年紀念總統”(因為從華盛頓執政以來至當時剛好是100年),他是美國總統中首屈一指的演説家。還有綽號為“羔皮手套哈里森(Kid Gloves Harrison)” [5]  。因維護退伍軍人權益,而獲“軍人之友”美稱 [9] 

本傑明·哈里森飼養寵物

哈里森給自己的孫輩準備了一隻名為“威斯克”的山羊做寵物,經常用撬拉着他們。有一天,威斯克衝出了白宮大門,直追着哈里森而去。此外,哈里森還有兩隻寵物負鼠,分別叫“互惠先生”和“保護先生”。 [6] 

本傑明·哈里森另類的演説家

哈里森是一個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公眾演説家,他能以其雄辯打動人民大眾。儘管在面對面相遇時,他的做法讓人厭煩。在成為總統幾年前的一個下午,他將要離開印第安那波利斯去另一個印第安那城市作一次競選演講,他的朋友約翰·C.紐到火車站為他送行。“現在,本,”分別時紐説,“我知道你會用你的演講贏得他們,但是看在上帝的分上在那裏一定要有點人情味,會議後和那些年輕人呆一會兒。”幾天後當兩人再見面時,哈里森坦言:“約翰,我試過了,但失敗了。我再也不會做這樣的努力了。我必須做我自己。”但是“做他自己”給哈里森的競選活動人員製造了困難。在伊利諾伊州的一次鐵路競選運動中,哈里森作了一系列演講,成功激起了聽眾的極大熱情。然而,在每次會後接見的握手環節,大家都領教到他的沉默和垂頭喪氣,就會走開。在注意到這個問題後,哈里森的一名支持者開始在他一結束演講就拉響汽笛,讓火車再次啓程。當他受到指責用這種方式將哈里森匆忙帶離每個城市,他解釋道:“不要跟我講。我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本傑明·哈里森讓人羣沸騰了。我不想讓他用他的握手來讓他們冷卻下去。” [13] 
有時哈里森的沉着冷靜讓他的朋友和合作者們吃驚和困惑。在1888年11月的選舉前夜,當來自紐約的早期選舉公告顯示不利時,他們對他那種看起來漫不經心的樣子深有感觸。哈里森對他們説:“大家都振作起來”,“這並不是一件你死我活的事情。我在印第安那波利斯很快樂,如果我沒有被選上,我會繼續快樂下去。家鄉是個很好的地方。”他似乎只對印第安那州感興趣,以極大的注意力觀察着來自每個印第安那州的選舉公告。當印第安那州的競選結果宣佈時已經是晚上11點鐘了,哈里森在此之前早已上牀睡覺了。第二天上午,一個夜裏給他打過祝賀電話的朋友問他為什麼睡這麼早。哈里森解釋説:“熬夜並不能改變結果。如果我當選,我知道我前面的路會很難走。所以不管怎麼説,休息好不失為是明智的選擇。” [13] 

本傑明·哈里森可鄙的誘惑

在哈里森決定任命堪薩斯州的大衞·J.布魯爾法官擔任聯邦最高法院法官不久後,或許尚不知情的堪薩斯州籍參議員普雷斯頓·B.普拉姆到白宮,以頗具挑釁的態度“建議”讓布魯爾擔任這一職位。普拉姆在地板上踱着步子,使用強硬的語言,甚至還威脅説,如果達不成自己的意願,他就要在參議院進行報復。普拉姆的舉動極大冒犯了哈里森,最終,哈里森讓他退出辦公室而沒給出明確答覆。但是在普拉姆走後,哈里森在任命書上寫下最後一筆,將其送往參議院。後來,哈里森回憶道:“我認為,……我一生中最偉大的一次精神勝利是在普拉姆走後,我將那封委任狀放回到書桌上,戰勝想將其撕碎扔進廢紙簍裏去的可鄙誘惑那個時候。” [11] 

本傑明·哈里森人際關係

主詞條:哈里森家族
關係
姓名及生卒年
簡介
曾祖父
本傑明·哈里森(1726-1791)
美國開國元勳之一,曾任大陸會議代表,《獨立宣言》簽署人之一,弗吉尼亞州第五任州長。
祖父
美國第9任總統(1841.3.4-4.4)。
父親
農民、政治家。曾在國會任兩屆議員。
母親
伊麗莎白·拉姆齊·歐文·哈里森(1810-1850)
——
原配
卡羅琳·拉維尼婭·斯克特(1832-1892)
於1853年10月20日與哈里森在俄亥俄州的牛津村結婚。
繼室
瑪麗·斯克特·迪米克·哈里森(1858-1948)
卡羅琳的侄女,與哈里森於1896年結婚。
子女
哈里森與卡羅琳的長子。商人、工程師、政治家、律師。曾任印地安那州立法會成員、司法委員會主席。
哈里森與卡羅琳的第二個孩子,也是他們唯一的女兒。嫁給詹姆斯·羅伯特·麥基。
哈里森與瑪麗唯一的孩子。律師、作家、商人、電台主持人。嫁給詹姆斯·布萊恩·沃克。是美國婦女解放運動的先驅。
以上內容來源 [6]  [16] 

本傑明·哈里森主要作品

  • 《我們的國家》 [5]  (1897年出版 [14] 
  • 《前任總統的觀點》 [5]  (在哈里森去世後由夫人瑪麗整理出版 [14] 

本傑明·哈里森後世紀念

位於印第安納波利斯的本傑明·哈里森之墓 位於印第安納波利斯的本傑明·哈里森之墓
本傑明·哈里森墓位於印第安納州印第安納波利斯的克朗山公墓。 [5] 
美國曾發行紀念哈里森的紀念幣和紀念章。 [15] 
參考資料
  • 1.    美國曆屆總統簡介:本傑明·哈里森  .新浪新聞.2003-11-21[引用日期2016-03-29]
  • 2.    Benjamin Harrison  .The White House[引用日期2023-03-14]
  • 3.    [美]威謙·A·德格雷戈裏(DeGregorio,William A) 主編;夏伯銘 譯.美國總統大全: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10:702-703
  • 4.    Benjamin Harrison Facts  .Britannica[引用日期2023-03-14]
  • 5.    [美]卡特·史密斯 著.圖説美國總統: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7-06:106-108
  • 6.    [美]南希·J·海捷斯基 著;三言 譯.美國總統圖傳:電腦報電子音像出版社,2013-03:74-75
  • 7.    [美]弗蘭克·弗雷德爾 著;劉慶雲,高學餘 譯.美國曆屆總統小傳:新華出版社,1982-06:120-123
  • 8.    [美]克拉克,C.詹 著.凋謝的榮耀 美國下野總統生活軼事:黃山書社,1990-08:119-120
  • 9.    秦德君 著.領袖形象的政治藝術: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03:159
  • 10.    楊生茂,張友倫 主編.美國曆史百科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4-02:502
  • 11.    [美]小保羅·F. 鮑伊勒 著;姜棟,張欣 譯.美國總統軼事 修訂版:當代世界出版社,2007-01:163
  • 12.    丁則民 主編.美國內戰與鍍金時代:1861-19世紀末:人民出版社,2002-03(再版):192-193,361-362
  • 13.    [美]小保羅·F. 鮑伊勒(Paul F. Boller,Jr.) 著;姜棟,張欣 譯.美國總統軼事 修訂版:當代世界出版社,2007-01:161-162
  • 14.    梅人 主編.美國曆任總統:時事出版社,1997-07:213-219
  • 15.    王宗舜 著.錢幣上的軍事文化 上:中國商業出版社,2015-08:118
  • 16.    孫小金 主編.名人後代大追蹤 第5卷:中國古籍出版社,2009-09:1977-1978
  • 17.    胡曉進.中國公使筆下的美國總統[J].書屋,2022(11):84-89.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