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陸會議

鎖定
大陸會議(Continental Congress)是1774年至1781年 [1]  英屬北美殖民地(十三州)以及後來美利堅合眾國的立法機構和臨時政府 [1]  ,相當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代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職權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和代行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國務院職權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的作用 [5]  ,一共舉辦了兩屆。
中文名
大陸會議
外文名
Continental Congress
存在時期
1774年至1781年 [1] 
類    別
立法機構、臨時政府
共    舉
兩屆

大陸會議第一屆大陸會議

大陸會議會議背景

1603-1733年,英國陸續在北美大西洋沿岸至阿帕拉契亞山脈之間建立了十三個殖民地。英屬北美殖民地社會的居民是來自英國和歐洲其它國家的移民。這些移民的大多數是下層勞動羣眾,且多為新教徒。由於早期的移民多數來自英國,他們不僅帶來了英國的先進生產技術,而且具有民主意識。這些為殖民地資本主義經濟的形成和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由於地理條件的差異,在英屬北美殖民地中存在着多種經濟成分。北部4個殖民地合稱新英格蘭(馬薩諸塞、羅德島、新罕布什爾和康涅狄格),是資本主義工商業最發達的地區。中部4個殖民地(賓夕法尼亞、紐約、新澤西和特拉華)土地肥沃,農業發達,有“麪包殖民地”之稱。半封建的租佃制在這裏大量存在。南部5個殖民地(弗吉尼亞、馬里蘭、北卡羅來納、南卡羅來納和佐治亞)盛行種植園奴隸制,從非洲輸入了大量的黑人奴隸。種植園奴隸制實質上屬於商品經濟的範疇,是資本主義的孿生物。英屬北美三類殖民地的經濟各有特點,其共同之處是它們的商品生產與商品交換都有較高程度的發展。這就為正在形成的美利堅民族擺脱英國的殖民統治、走上獨立發展的資本主義的道路奠定了物質基礎。
英國設立貿易局,派駐北美總督及官員統治和管理北美殖民地。按照英國控制的程度,其北美殖民地可分成三類:第一類由英王派的總督直接統治,是王家殖民地;第二類由殖民地業主任命總督再經英王批准,為業主殖民地。第三類由殖民地有產者選出總督再由英王批准,稱自治殖民地。
與歐洲和西屬拉美殖民地相比,在英屬北美殖民地的社會政治結構中逐漸成長起了較多的民主因素:(1)擁有一個比較民主化的議會;(2)經濟生活中也有一定程度的民主;(3)不存在封建特權和等級制度;(4)盛行地方自治。這些民主因素削弱了英國在北美統治的基礎,為北美獨立戰爭鋪平了道路。
資本主義的發展使英屬北美殖民地之間的聯繫日益加強。許多居民都有共同生存和發展的願望。他們一般都不固守其原來民族的習俗,彼此之間自由通婚和融洽聚居,逐漸融為一體。各殖民地之間商品貿易發達,文化交流頻繁,驛站通郵,報紙傳遞已成常事。人們共同使用英語。在13個沒有隸屬關係的殖民地之間,逐漸形成了統一的市場,滋生出了許多共同的心態與常識。這種共同的經濟文化生活和遭受英國殖民壓迫、剝削的處境,使得北美殖民地內部的民族凝聚力日益加強。一個新的美利堅民族開始形成。這是後來殖民地人民追求獨立的根基。
英國一直把北美殖民地作為其商品市場、原料供應地和税收的來源之一。為此,它頒佈多項條例對殖民地的工業實行嚴格限制,不允許殖民地形成與宗主國競爭的能力。經過七年戰爭,英國排除了在北美的主要對手法國後,加強了對北美殖民地的剝削和壓迫。1763年,英國政府明令禁止13個殖民地的人向阿帕拉契亞山以西移民和開墾土地。1765年它頒佈《印花税法案》;1767年頒佈《唐森條例》,還增派了軍隊。1770年,英軍制造了“波士頓慘案”。
唐森德條例》規定之一是殖民地必須繳納特別税以供養殖民地英軍開支。英國對北美殖民地的經濟壓榨與政治統治,激起當地人民強烈反抗。
弗吉尼亞議會在傑斐遜領導下呼籲各殖民地聯合起來共同鬥爭,建議召開由各殖民地代表參加的會議,共同“商討各殖民地的不幸的現狀”。
英軍的倒行逆施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強烈反抗。在以反印花税為中心的羣眾運動中,湧現出“自由之子”和“自由之女”等一些革命團體。“波士頓慘案”發生後,殖民地人民的反抗鬥爭進一步高漲。1773年,“通訊委員會”成立,它在各殖民地間互通情況,協調抗英鬥爭,表現出了一種聯合的趨勢。12月16日“波士頓傾茶事件”發生後,英國於1774年3月頒佈五項強制性法令。殖民地人民將這些法令稱為“不可容忍法案”,不少地方開始組建民兵。北美殖民地人民的反英鬥爭進入高潮。 [2] 
他們紛紛舉行抗議集會、罷工、罷市,並針鋒相對地訓練民兵、籌備軍火,準備為爭取民族獨立而進行武裝鬥爭。 [3] 

大陸會議會議起源

北美的獨立運動有兩個原因:新英格蘭商人要求對外貿易的自由,和以弗吉尼亞為首的南方種植園主對西部的土地要求。
大陸會議召開 大陸會議召開
最初的反抗源於新英格蘭商人們反對英國國會的無端加税,英國殖民當局對此處理不當,最後不得不駐軍波士頓。到了1774年,駐軍達十一個團。這時幕後指揮波士頓人民反抗英國殖民當局的塞繆爾·亞當斯,覺得單靠波士頓和馬薩諸塞的力量已無法應付了,有必要召開北美所有殖民地參加的會議來討論當前的局勢。
弗吉尼亞自治領的英國總督,反對民選議會,解散了弗吉尼亞議會。被解散的弗吉尼亞議會在威廉斯堡開會。 [2]  第一個通訊委員會於1773年3月4日在弗吉尼亞成立。戴布尼·卡爾、帕特里克·亨利理查德·亨利·李弗朗西斯·萊特富特·李托馬斯·傑斐遜在羅利酒館會面,討論弗吉尼亞和其他殖民地湧入的其他新聞的影響。 [1]  5月27日,通過了召開有十三個殖民地參加的會議的決議。
在塞繆爾·亞當斯的倡議下,馬薩諸塞議會通過決議,決定召開北美各殖民地的代表大會,並由議會的通訊委員會出面通知各殖民地議會。決議在6月17日通過後,馬薩諸塞的英國總督蓋奇解散了議會。

大陸會議會議內容

1774年9月5日到10月26日,在費城召開了殖民地聯合會議(Continental Congress of the United Colonies [1]  ),史稱“第一屆大陸會議”。除佐治亞缺席外,其他12個殖民地的55名代表都參加了會議。大陸會議圍繞民族獨立問題展開了激烈的爭論,民主派主張殖民地完全與宗主國決裂並立即開始軍事行動,保守派則主張與英國永久聯合。在大陸會議期間,北美各地人民到處舉行集會,通過決議,表明對時局的態度。
大陸會議 大陸會議
1774年10月20日,大陸會議通過了《聯盟條例》(Articles ofAssociation,又稱《權利宣言》),條約的提出由此創立了“大陸會議聯盟”(Continental Congress Association)。該決議旨在捍衞北美的權利,團結殖民地,直接回應英國的脅迫和不可容忍的行為。《聯盟條例》由14條法律組成,其內容如下 [1]  :要求英國政府取消對殖民地的各種經濟限制和5項高壓法令;重申不經殖民地人民同意不得向殖民地徵税,要求殖民地實行自治,撤走英國駐軍。如果英國不接受這些要求,北美殖民地將於12月1日起抵制英貨,同時禁止將任何商品輸往英國。
大陸會議同時還向英王呈遞了《和平請願書》(《橄欖枝請願書》),表示殖民地仍對英王“效忠”。儘管這次大陸會議沒有提出獨立問題,但它是殖民地形成自己的政權的重要步驟,它表明,北美人民已經聯合起來,共同反對英國的殖民統治。 [3] 
這是一次美國革命的羣英會。馬薩諸塞的代表有塞繆爾·亞當斯,塞繆爾的堂弟美國政治學的奠基人第二任總統約翰·亞當斯,代表團長約翰·漢考克等人。弗吉尼亞派出了喬治·華盛頓帕特里克·亨利理查德·亨利·李、和代表團長佩頓·倫道夫等人。佩頓·倫道夫當選為會議主席,約翰·亞當斯在會上最活躍,是會議的靈魂人物。

大陸會議會議影響

1774年9—10月,12個殖民地(佐治亞未派人)的代表在費城召開第一屆大陸會議,實現了大聯合。會議通過決議,與英國斷絕一切輸入、輸出與消費的關係(稱“三斷”決議案),支持抵制英貨活動。第一屆大陸會議成員雖有不成熟性和妥協性的一面,但它作為各殖民地55名正式代表的第一次聯合會議表現出了首創精神,為後來在統一旗幟下進行的獨立戰爭奠定了基礎。 [2] 

大陸會議第二屆大陸會議

大陸會議會議背景

第一屆大陸會議之後,英王變本加厲地對殖民地採取鎮壓措施,引起1775年4月19日列剋星敦康科德的武裝衝突(萊剋星頓的槍聲)。

大陸會議會議內容

五人小組向大陸會議提交《獨立宣言》 五人小組向大陸會議提交《獨立宣言》 [4]
在人民反英武裝鬥爭和高漲的革命情緒推動下,1775年5月10日,第二屆大陸會議費城召開。與會代表66人,新代表中有本傑明·富蘭克林托馬斯·傑斐遜。在佩頓·倫道夫被召回離職後,波士頓富商約翰·漢考克被選為會議主席。 [1]  在反英革命戰爭業已開始的情況下,大陸會議在性質上來説,已發展為國家政權組織,開始起着常設的中央政府的作用。會議於1775年 6月15日通過組織大陸軍和任命華盛頓為總司令的決議。
《獨立宣言》 《獨立宣言》
1776年7月4日,通過傑斐遜起草的《獨立宣言》。該宣言宣稱“人生而平等”,肯定人民追求自由和幸福的權利,正式宣佈北美13個殖民地斷絕與英國的隸屬關係,成立“美利堅合眾國”。後來費城為了紀念1776年美國獨立宣言在此簽訂宣佈,把一支籃球隊起名為“76人”,這就是NBA中的“費城76人隊”名字的由來。
宣佈獨立後,大陸會議的性質由聯合殖民地大陸會議(Continental Congress of the United Colonies)轉變為合眾國大陸會議(Continental Congress of the United States)。 [1] 
10月,大陸會議開始組織一支海軍。11月建立海軍陸戰隊。12月,在大陸海軍“阿爾弗雷德”號艦艇上第一次升起一面用13條橫道-標誌13個殖民地聯合的旗幟,這是美國國旗的雛形。
1777年11月15日第二屆大陸會議通過《邦聯條例》,1781年3月1日獲各州批准,開始生效。據此成立的邦聯國會(Congress Assembled [1]  )代替大陸會議,成為直到1789年3月為止的美國立法機構。

大陸會議會議影響

會議通過並且發佈了《獨立宣言》,正式宣佈北美13個殖民地斷絕與英國的隸屬關係,成立“美利堅合眾國”。在北美殖民地宣佈獨立後尚沒有一個正式中央政府期間,大陸會議起到了臨時政府的作用。
美國正式成為一個邦聯國家後,大陸會議改稱邦聯國會,在邦聯憲法的基礎上,行使中央政府的權力。直到1789年新憲法誕生,大陸會議被主權分立的美國聯邦政府所代替。 [3] 

大陸會議大陸會議歷任主席

性質
屆別
姓名 Name
任期
中文
英文
開始
結束
殖民地聯合大陸會議主席(Continental Congress of the United ColoniesPresidents)
Peyton Randolph
1774年9月5日
1774年10月22日
Henry Middleton
1774年10月22日
1774年10月26日
佩頓·倫道夫
Peyton Randolph
1775年5月20日
1775年5月24日
John Hancock
1775年5月25日
1776年7月1日
合眾國大陸會議主席(Continental Congress of the United StatesPresidents)
1776年7月2日《獨立宣言》表決通過
1776年7月2日
1777年10月29日
Henry Laurens
1777年11月7日
1778年12月9日
John Jay
1778年12月10日
1779年9月28日
Samuel Huntington
1779年9月29日
1781年2月28日
1781年3月1日《邦聯條例》生效,大陸會議轉為邦聯國會(Congress Assembled)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