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柬友

鎖定
《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柬友》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的詞作。此詞假託一個為情所傷的女子和傷害她的男子堅決分手的情景,借用班婕妤被棄以及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的典故,通過“秋扇”“驪山語”“雨霖鈴”“比翼連枝”這些意象,營造了一種幽怨、悽楚、悲涼的意境,抒寫了被拋棄的幽怨之情。全詞格調悽婉,語言流暢,富有哲思。
作品名稱
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柬友
作品別名
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
玉樓春·擬古決絕詞
木蘭詞·擬古決絕詞柬友
作    者
納蘭性德
創作年代
清代
作品出處
《納蘭詞》
文學體裁

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柬友作品原文

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⑸,淚雨霖鈴終不怨。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1] 

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柬友註釋譯文

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柬友詞句註釋

⑴木蘭花:原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名。此詞雙調五十六字。
⑵擬古決絕詞:古辭《白頭吟》有“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元稹有《古決絕詞》三章,故詞題有“擬古”二字。柬:給……信札。
⑶“何事”句:用漢朝班婕妤被棄的典故。班婕妤為漢成帝妃,被趙飛燕讒害,退居冷宮,後有詩《怨歌行》,以秋扇閒置為喻抒發被棄之怨情。南北朝梁劉孝綽《班婕妤怨》詩又點明“妾身似秋扇”,後常用“秋風團扇”意象比喻婦人因年老色衰而見棄。這裏是説本應當相親相愛,但卻成了相離相棄。
⑷“卻道”句:看似白話,實為用典,語出南朝齊謝朓《同王主簿怨情》後兩句“故人心尚永,故心人不見”。汪元治本《納蘭詞》誤刻後句“故心人”為“故人心”,這一錯誤常被現代選本沿襲。
⑸“驪(lí)山”句:用唐明皇與楊玉環的愛情典故。《太真外傳》載,唐明皇與楊玉環曾於七月七日夜,在驪山華清宮長生殿裏盟誓,願世世為夫妻。後安史亂起,明皇入蜀,於馬嵬坡賜死楊玉環。楊死前雲:“妾誠負國恩,死無恨矣!”又,明皇此後於途中聞雨聲、鈴聲而悲傷,遂作《雨霖鈴》曲以寄哀思。
⑹“淚雨”句:安史亂起,唐玄宗入蜀,於馬嵬坡賜死楊玉環,相傳途中因在雨中聞鈴聲而思念楊貴妃,故作《雨霖鈴》曲。
⑺薄倖:薄情。錦衣郎:此處指唐玄宗。
⑻“比翼”句:唐白居易長恨歌》載,唐玄宗和楊貴妃曾在驪山華清宮長生殿定情盟誓:“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作連理枝。” [1]  [2]  [3]  [4]  [5] 

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柬友白話譯文

與意中人相處如果只是像剛剛相識的時候那樣地甜蜜,那樣地温馨,那樣地深情和快樂,又為什麼會出現團扇害怕秋風到來的情況呢?本應相親相愛的卻為何成了今日的相離相棄?而今你輕易地變心,卻推諉説情人間本來就容易變心。
當年唐明皇與楊貴妃曾於清靜的夜晚在驪山山盟海誓,即使二人最終訣別,明皇只聽得令人斷腸的《雨霖鈴》聲亦無怨無悔。而你又怎比得上薄倖的唐明皇呢?起碼他當日還與楊貴妃許過“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的誓言呢。 [4] 

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柬友創作背景

這首《木蘭花》是模仿古樂府的一闋決絕詞,詞題“擬古決絕詞柬友”,另作“擬古決絕詞”,因此常被當成愛情詩來讀,而據清道光十二年(1832)結鐵網齋刻本《納蘭詞》裏的詞題“擬古決絕詞柬友”,這首詞是模仿古樂府的決絕詞,寫給一位友人的。通常認為這個朋友是指納蘭容若的知己,即當時另一位詩詞大家顧貞觀
對於此詞的主旨,向來有兩種説法。一種是論交友之道當始終不渝。友情的始終如一與愛情的始終不渝,兩者確實有相同之處,但柬友”之“友”,並非一定要理解為友情,恐怕理解為友人更為恰當。那也就是説,這首詞可能是用來勸慰友人的,如勸慰他在某些方面,諸如愛情等問題上不可過於執拗。另一種説法認為是在以女子的口吻駁斥薄情郎,從詞中所用典故及詞意來看,似乎亦無不可。但作者説他是“擬《古決絕詞》”,非“擬《決絕詞》”或“擬古”。這兩者意思剛好相反。古辭《白頭吟》是因為變心而提出分手;元稹的《古決絕詞》,則是相思難耐,無法承受,恨不得決絕來求得解脱,所謂“有此迢遞期,不如死生別。天公隔是妒相憐,何不便教相決絕”。這顯然是一種遁詞,終究是以極端的方式表達他們的執著了。納蘭所模擬的,從各方面來看,似乎是後者。 [1]  [2]  [3] 

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柬友作品鑑賞

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柬友整體賞析

詞題説這是一首擬古之作,其所擬之《決絕詞》本是古詩中的一種,是以女子的口吻控訴男子的薄情,從而表態與之決絕。如古辭《白頭吟》、唐元稹《古決絕詞三首》等。納蘭性德的這首擬作是借用漢唐典故而抒發“閨怨”之情。
用“決絕”這個標題,很可能就是寫與初戀情人的絕交這樣一個場景的。這首詞確實也是模擬被拋棄的女性的口吻來寫的。第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見”是整首詞裏最平淡又是感情最強烈的一句,一段感情,如果在人的心裏分量足夠重的話,那麼無論他以後經歷了哪些變故,初見的一剎那,永遠是清晰難以忘懷的。而這個初見,詞情一下子就拽回到初戀的美好記憶中去了。
“何事秋風悲畫扇”一句用漢朝班婕妤被棄的典故。扇子是夏天用來趨走炎熱,到了秋天就沒人理睬了,古典詩詞多用扇子的來比喻被冷落的女性。這裏是説本應當相親相愛,但卻成了相離相棄。又將詞情從美好的回憶一下子拽到了殘酷的現實當中。
“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二句:因為此詞是模擬女性的口吻寫的,所以從這兩句寫出了主人公深深地自責與悔恨。納蘭不是一個負心漢,只是當時十多歲的少年還沒主宰自己的命運。其實像李隆基這樣的大唐皇帝都保不住心愛的戀人,更何況是納蘭。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二句用唐明皇與楊玉環的愛情典故。七夕的時候,唐楊二人在華清宮裏山盟海誓。山盟海誓言猶在,馬嵬坡事變一爆發,楊貴妃就成了政治鬥爭的犧牲品。據説後來唐明皇從四川回長安的路上,在棧道上聽到雨中的鈴聲,又勾起了他對楊貴妃的思戀,就寫了著名的曲子《雨霖鈴》。這裏借用此典説即使是最後作決絕之別,也不生怨。
“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二句化用唐李商隱馬嵬》詩句“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承接前二句句意,從另一面説明主人公情感之堅貞。
全詞假託失戀女子的口吻,抒寫了被男子拋棄的幽怨之情。詞情哀怨悽婉,曲折纏綿,富有哲思。“秋風悲畫扇”即是悲嘆自己遭棄的命運,“驪山”之語暗指原來濃情蜜意的時刻,“淚雨霖鈴”寫像唐玄宗和楊貴妃那樣的親密愛人也最終腸斷馬嵬坡,“比翼連枝”出自《長恨歌》詩句,寫曾經的愛情誓言已成為遙遠的過去。而這“閨怨”的背後,似乎更有着深層的痛楚,“閨怨”只是一種假託。故有人認為此篇別有隱情,詞人是用男女間的愛情為喻,説明與朋友也應該始終如一,生死不渝。 [1]  [4] 

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柬友名家點評

上海古籍出版社編審於在春《清詞百首》:“題目寫明:模仿古代的《決絕詞》,那是女方恨男方薄情,斷絕關係的堅決表態。這裏用漢成帝女官班婕妤和唐玄宗妃子楊玉環的典故來擬寫古詞。雖説意在‘決絕’,還是一腔怨情,這就更加深婉動人。”
中華書局副編審盛冬鈴《納蘭性德詞選》:“決絕意謂決裂,指男女情變,斷絕關係。唐元稹曾用樂府歌行體,摹擬一女子的口吻,作《古決絕詞》。容若此作題為‘擬古決絕詞柬友’,也以女子的聲口出之。其意是用男女間的愛情為喻,説明交友之道也應該始終如一,生死不渝。” [3] 

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柬友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像 納蘭性德像
納蘭性德(1655—1685),清代詞人,與朱彝尊陳維崧並稱“清詞三大家”。字容若,號楞伽山人,大學士明珠長子。出生於滿州正黃旗。原名成德,因避皇太子胤礽(小名保成)之諱,改名性德。康熙十五年(1676)進士,官一等侍衞。隨扈出巡南北,並曾出使梭龍(黑龍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擾東北情況。善騎射,好讀書。詞以小令見長,多感傷情調,間有雄渾之作,後人對其詞評價很高。也能詩。有《通志堂集》,詞集名《納蘭詞》。又與徐乾學編刻唐以來説經諸書為《通志堂經解》。 [6] 
參考資料
  • 1.    徐宇編著.納蘭詞.南京: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20:97-99
  • 2.    納蘭性德著 石濤圖.納蘭詞(上).西安:三秦出版社,2018:224-225
  • 3.    閔澤平編著.納蘭詞全集.武漢:崇文書局,2015:268-270
  • 4.    徐燕婷 朱惠國.納蘭詞評註.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18:215-217
  • 5.    桑妮編著.納蘭詞:一尺華麗,三寸憂傷.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9:2-4
  • 6.    夏徵農 等.辭海(縮印本).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1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