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維崧

(明末清初詞人、駢文家)

鎖定
陳維崧(1625年-1682年),字其年,號迦陵,南直隸常州府宜興縣(今江蘇宜興)人,“明末四公子”之一陳貞慧之子。明末清初詞人、駢文家, [15] 江左三鳳凰”之一。 [16] 
陳維崧幼時便有文名,明亡後,科舉不第。清順治三年(1646年),其幼弟陳宗石入贅於商丘侯方域家,陳維崧亦寓居商丘。順治十五年(1658年)十一月,陳維崧訪冒襄,在水繪庵中的深翠房讀書。康熙元年(1662年),陳維崧至揚州與王士禎張養重修禊紅橋。康熙十八年(1679年),舉博學鴻詞科,授官翰林院檢討,任《明史》纂修官。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陳維崧卒於任上,享年五十八歲。 [16] 
陳維崧工駢文,氣脈雄厚,紀昀稱其“才力富健,風骨渾成”,汪琬謂唐開元、天寶後無與抗。詩雄麗沉鬱,為吳偉業派,徐乾學稱其“近體似玉溪,歌行之運筆頓挫,婉轉豐縟,前少陵而後香山”。詞最工,一生所作,有一千六百二十九闋之多,古今詞家所未有。為陽羨派的開山,與浙派詞首領朱彝尊並稱,曾合刊《朱陳村詞》。其關心民瘼,以杜詩和元、白樂府精神為詞,並有大量反映明末清初國事之作,尤足稱“詞史”。雖導源辛棄疾,但自拓疆宇,所以為大手筆,著有《湖海樓全集》等。 [17] 
(概述圖陳維崧像取自《清代學者像傳》第一集,清葉衍蘭輯摹,黃小泉繪 [3]  [10] 
全    名
陳維崧
其年
迦陵
所處時代
明末清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南直隸常州府宜興縣(今江蘇宜興)
出生日期
1625年
逝世日期
1682年
主要作品
《湖海樓全集》《明史》

陳維崧人物生平

陳維崧着色像 陳維崧着色像 [11]
明天啓五年(1625年),陳維崧出生。少年的時候便擁有了才名,作文敏捷,詞采瑰瑋。其冠而多須,浸淫及顴準,陳髯之名滿天下。嘗客如皋冒氏水繪園,主人愛其才,進聲伎適其意。
崇禎十七年(1644年),明朝滅亡,陳維崧入清後雖補為諸生,但長期未曾得到官職,身世飄零,遊食四方,接觸社會面較廣。又因早有文名,一時名流如吳偉業冒襄龔鼎孳姜宸英王士禛邵長蘅彭孫遹等,都與他交往,其中與朱彝尊尤其接近,兩人在京師時切磋詞學,併合刊過《朱陳村詞》。侯方域將女兒許配給陳維崧的弟弟陳宗石後,陳宗石入贅於商丘侯方域家,陳維崧亦寓居商丘,與弟同居。 [1] 
清順治十年(1653)三月三日,慎交社與同聲社在蘇州虎丘舉行所謂“十郡大會”, 約有近千人與會。會上,推吳偉業為盟主。吳兆騫分得詩題,搖筆先成,又與吳偉業即席唱和。陳維崧同彭師度即席賦《上巳篇》。期間,吳偉業譽陳維崧、彭師度與吳兆騫為“江左三鳳凰”。 [3] 
順治十五年(1658年)冬到康熙四年(1665年)春,陳維崧在如皋冒襄家的水繪園度過了八個年頭。期間,陳維崧參加了幾次清朝的科考,但屢試不第。 [3] 
康熙十七年(1679年),召試鴻詞科,由諸生授檢討,纂修《明史》。 [1] 
康熙二十一年五月初七日(1682年6月12日),陳維崧病逝於北京宣武門外租居的一間舊屋內,時年五十八歲。其身後極為蕭條,全靠當年的座師馮溥、友人宋德宜等出資共助“含殮治喪”,並由友人徐乾學等議立其侄陳履端為嗣,使扶柩南下,歸葬陽羨。 [3] 

陳維崧主要影響

陳維崧

陳維崧的詞風格豪邁奔放,接近宋代的蘇、辛派。陳維崧以豪放為主,兼有清真嫺雅之作,是為事實。更難得的是陳維崧各體詞都寫得很出色。《湖海樓詞》最為可貴的,是能注意反映社會現實,如《賀新郎·縴夫詞》,寫清兵徵發10萬民夫替戰船拉縴,"列郡風馳雨驟",使得"閭左騷然雞狗",還寫到一民夫與"草間病婦"的"臨歧訣絕",情狀悽慘。《南鄉子·江南雜詠》揭露官府對勞苦人民敲骨吸髓的罪惡:"户派門攤",使賣屋納税的農民"獨宿牛車滴秋雨",而官吏的兇惡卻"如鬼"。
此外多寫自己的懷才不遇及國家興亡之感,如《點絳唇·夜宿臨洺驛》《醉落魄·詠鷹》《夜遊宮·秋懷四首》《夏初臨·本意》〔沁園春〕《贈別芝麓先生,即用其題〈烏絲詞〉韻》等,傷時感物,豪放蒼涼。〔沁園春〕《題徐渭文〈鐘山梅花圖〉同雲臣、南耕、京少賦》詞,則把歷史故實、眼前新事、畫面景色,作者胸臆全都攝納詞中,陳維崧能將不同風格冶於一爐,而能抒寫自如。此外,《念奴嬌·讀屈翁山詩有作》,雄奇壯闊,兼富情趣,《唐多令·春暮半塘小泊》信手拈來,口語入詞;也顯示出他能運用多種藝術手法的特點。〔望江南〕、〔南鄉子〕等組詞,以清新筆調,寫江南、河南的風光和社會生活;〔蝶戀花〕《六月詞》寫農民入城的情態,這些詞又顯示出陳維崧詞題材廣闊的特點。陳維崧詞的缺點是有時傾瀉過甚,一發無餘,便缺餘藴。稍嫌輕率。
風格
陳維崧詞作的風格。自宋代以來,詞的風格分類不外乎兩種,即婉約與豪放,陳的詞是明顯屬於後一種的。陳維崧的詞不但延續了蘇軾辛棄疾二人的寫作格調,還增加了一種霸悍之氣,更加咄咄逼人。這種霸悍之氣主要表現在抒情的爆發力上。
滄海桑田的變化淡化了陳維崧的老莊思想,心理的重創和身世的磨難,已經自覺或不自覺地衝刷了他温柔敦厚的觀念,他的悲愴心緒,他的無可排解的憤悶化作了“剗然嘯空”之音。壓抑的情懷在詞中得以激射出來,因而使他的詞中有一種獨異的霸悍之氣和巨大的衝擊力。這霸悍二字,應當這樣理解,從藝術風格的概念來説,是骨力勁挺,氣勢渾茫磅礴,神思飛揚騰躍,情致酣暢淋漓。這種氣勢,一是他在詞的寫作藝術上達到了自由超越的程度,以往的觀念難以再作束縛;另一方面,又由於他精通曆史,有史才,同時將歌行和賦等筆法充分運用到了他的詞中,縱橫議論,洞照古今的手法使他的詞在抒情的空間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寬。所以,主客觀等多方面的因素促使他的詞能夠另拓疆域,自闢門徑,發揮了蘇、辛的短處,成就了非凡的造詣。
藝術特點
陳維崧是位比較全面的詞人,他不僅擅長寫長調,寫豪放一類的詞,而且也兼擅小令和慢詞,且藝術性都比較高。但如果從他才力展現的角度來看,長調則是最能體現他的才情和駕馭能力的。而且在長高調中,豪放類的詞居於主要地位,這就構成了他的詞的主要風格。要總結他的詞的特點的話,應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他精於用典。這和他熟讀史事關係很大,他往往一首詞中參雜着十幾個典故,如果不熟悉這些典故的話,就很難理解詞中所含的深意。我在此舉一首詞為例。陳維崧曾寫過一組汴京懷古的詞,調子用的是滿江紅,共十首。這十首詞,結合地理、歷史、人物等,用了大量的典故。

陳維崧

陳維崧早年學詩主要傾向於盛唐,效法明朝前後“七子”,他的這種詩學傾向主要還是承淵於雲間派。陳維崧的恩師李雯陳子龍兩人都是當時雲間派的重要代表,“雲間派”以“復古”為旗幟,承七子之衣缽。陳子龍的“文當規摹兩漢,詩必宗趣開元”的詩學主張與明七子“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格調如出一轍。雲間派這種復古傾向對從小學詩的陳維崧產生了很大影響,他對盛唐諸多著名詩人讚譽有佳,亦步追承。
陳維崧學詩,雖從追隨七子,取法盛唐開始。但相比較雲間派而言,他的取法範圍更為廣泛,而不限於盛唐,上溯至初、盛唐以至漢魏,下至晚唐、宋、元,無所不學,無所不入,稱得上轉益多師,融煉各家。
此外,不管是漢魏、初、盛唐還是當時很多詩派、作家極力摒棄的宋調,陳維崧都學習。如他的七律,就時雜宋調,學杜甫沉鬱之調,以古體之氣運之;他的七古,愛用險韻,尤富散文韻味。 [9] 

陳維崧歷史評價

其弟陳宗石序其詞集:方伯兄少時,值家門鼎盛,意氣橫逸,謝郎捉鼻,麈尾時揮,不無聲華裙屐之好,故其詞多作旖旎語。迨中更顛沛,飢驅四方;或驢背清霜,孤篷夜雨;或河梁送別,千里懷人;或酒旗歌板,鬚髯奮張;或月榭風廊,肝腸掩抑;一切詼諧狂嘯,細泣幽吟,無不寓之於詞。甚至里語巷談,一經點化,居然典雅,真有意到筆隨,春風物化之妙。蓋伯兄中年始學為詩餘,晚歲尤好不厭,或一日得數十首,或一韻至十餘闋,統計小令、中調、長調共得四百一十六調,共詞一千六百二十九闋。先是京少有《天藜閣迦陵詞刻》,猶屬未備,今乃盡付梓人。自唐、宋、元、明以來,從事倚聲者,未有如吾伯兄之富且工也。 [12] 
近人朱祖謀題雲:迦陵韻,哀樂過人多。跋扈頗參青兕意,清揚恰稱紫雲歌,不管秀師訶。(《彊村語業》卷三) [13] 
蔣景祁:讀先生之詞者,以為蘇、辛可,以為周、秦可,以為温、韋可,以為《左》《國》《史》《漢》、唐、宋諸家之文亦可。蓋既具什伯眾人之才,而又篤志好古,取裁非一體,造就非一詣,豪情豔趍,觸緒紛起,而要皆含咀醖釀而後出,以故履其閾,賞心洞目,接應不暇;探其奧,乃不覺晦明風雨之真移我情。噫,其至矣。(《陳檢討詞鈔序》) [18] 
譚獻:錫鬯、其年出,而本朝詞派始成;顧朱傷於碎,陳厭其率,流弊亦百年而漸變。錫鬯情深,其年筆重,固後人所難到;嘉慶以前,為二家牢籠者十居七八。(《篋中詞》二) [19] 
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三:國初詞家,斷以迦陵為巨擘。後人每好揚朱而抑陳,以為竹垞獨得南宋真脈。嗚呼!彼豈真知有南宋哉?迦陵詞氣魄絕大,骨力絕跡,填詞之富,古今無兩。只是一發無餘,不及稼軒之渾厚沉鬱。然在或初諸老中,不得不推為大手筆。迦陵詞沉雄後爽,論其氣魄,古今無敵手。若能加以渾厚沉鬱,便可突過蘇、辛,獨步千古,惜哉!蹈揚湖海,一發無餘,是其年短處;然其長處亦在此。蓋偏至之詣,至於絕後空前,亦令人望而卻走,其年亦人傑矣哉!其年諸短調,波瀾壯闊,氣象萬千,是何神勇! [2] 白雨齋詞話》評為:“情詞兼勝,骨韻都高,幾合蘇、辛、周、姜為一手。”
清末民初學者劉師培:大凡文之音節皆生於空。清代汪容甫之文篇篇可誦,繹其所法,亦不過任昉、陳壽數家而已。又陳維崧之文取法雖低,而有音節。(《中國中古文學史講義》) [5] 
龍榆生:維崧詞具有創作天才,固宜其不為前人所囿矣。(《近三百年名家詞選》) [14] 
古典文學家葉嘉瑩:①陳維崧編有一本詞集《今詞苑》,還編有《婦人集》。他自己的創作則有一千數百多首,古今的詞人要論創作數量之多,陳維崧可説是無人能比的。②他的詞氣魄大,筆力遒,可惜微欠沉鬱。(《清代名家詞選講》) [4] 
毛先舒為其作序,評為:“具龍跳虎卧之奇”,“得歌行頓挫之致”;毛際可作序,評為“言情則歌泣忽生,敍事則本末皆見。至於路盡思窮,忽開一境,如鑿山,如墜壑……”。

陳維崧人際關係

關係
姓名
簡介
祖父
明朝左都御史、東林黨的中堅人物。
父親
與商丘的侯方域交善,二人為“明末四公子”之一,曾因反對“閹黨”,同罹阮大鋮之禍。
(以上參考資料) [1] 

陳維崧軼事典故

斷袖餘桃
據野史筆記載,陳維崧對徐紫雲一見神移,當時正值梅花盛開,他就天天“攜紫雲徘徊於暗香疏影間”,從此開始了兩人長期的形影相隨的同性戀生活。陳維崧為徐紫雲寫作了大量的詩詞。其中《惆悵詞二十首·別雲郎》中滿是如“旅愁若少雲郎伴,海角寒更倍許長”“獨坐待君歸未歸,不歸獨坐到天明”“檢點行裝,淚滴珍珠,疊滿箱”之類的濃濃痴語。陳維崧還請名畫師為徐紫雲作肖像,其中僅《紫雲出浴圖卷》就有名士七十四人題詩一百五十三首、詞一首,卷中充斥着諸如“莫怪君王勤割袖,漫同羅倚浣春紗”“江南紅豆相思苦,歲歲花前一憶君”等纏綿詩句。 [8] 
陳維崧家有妻妾子女,徐紫雲成年也要娶親,在徐紫雲洞房花燭夜時,陳維崧以一首《賀新郎》相贈:“六年孤館相偎傍。最難忘,紅蕤枕畔,淚花輕颺。了爾一生花燭事,宛轉婦隨夫唱。只我羅衾寒似鐵,擁桃笙難得紗窗亮。休為我,再惆悵。”之後二人仍親密來往,後陳維崧攜徐紫雲歸宜興老家居住。徐紫雲病逝後,陳維崧又寫了大量動情懷念的感傷詩句,句句悽婉,讀之令人傷感不已。 [7] 

陳維崧主要作品

陳維崧的詞,數量很多,現存《湖海樓詞》尚有1600多首。陳維崧亦能詩,但成就不如其詞與駢體文。著作有《湖海樓詩文詞全集》54卷。此外,還與朱彝尊合刊了《朱陳村詞》。 [6]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經陳宗石的努力,包括詩、詞、文三種文體在內的《陳迦陵文集》刻成問世,這是陳維崧全集的最早刊本 [3] 

陳維崧史料索引

清《河南通志·卷六十九》:方域避亂陽羨以女許維崧弟宗石後,宗石入贅,遂為宋人,維崧亦寓宋,與弟同居。維崧為文長於排偶。長洲汪琬稱為七百年一人,後以博學宏詞徴除翰林檢討,纂修《明史》,卒於官。 [1] 
參考資料
  • 1.    清《河南通志 卷六十九》:“皇清陳維崧字其年宜興人祖於庭前明左都御史父貞慧與商丘侯方域交善,同罹阮大鋮之禍。方域避亂陽羨以女許字維崧弟宗石後,宗石入贅,遂為宋人,維崧亦寓宋,與弟同居。維崧為文長於排偶。長洲汪琬稱為七百年一人,後以博學宏詞徴除翰林檢討,纂修《明史》,卒於官。”
  • 2.    維崧傳  .龍榆生先生詞學著作選
  • 3.    江左鳳凰:陳維崧和吳兆騫  .無錫新傳媒網[引用日期2021-08-15]
  • 4.    葉嘉瑩著.清詞選講: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6.05:第65-66頁
  • 5.    劉師培撰;程千帆等導讀.中國中古文學史講義: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12:第135頁
  • 6.    王志軍.南嶽道教文學思想概論:湘潭大學出版社,2016.12:第206頁
  • 7.    凌洛妍著.人生若只如初見 納蘭容若詞傳: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11.05:第106-107頁
  • 8.    雲根著.中國曆代文化名人詩傳:吉林文史出版社,2020.05:第234-235頁
  • 9.    劉飛. 陳維崧詩歌研究[D]. 湘潭大學, 2010.第16-19頁.
  • 10.    陳維崧  .名人圖像[引用日期2023-05-16]
  • 11.    陳維崧  .中國曆代名人圖像多圖概覽[引用日期2023-05-16]
  • 12.    上強村民,張爾田,羅仲鼎.詞莂校注: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9.03:第20頁
  • 13.    唐富齡編著.高等學校文科教材 明清文學史 清代卷:武漢大學出版社,1991.12:第351頁
  • 14.    黃霖主編;曹辛華著.20世紀中國古代文學研究史 詞學卷:東方出版中心,2006.01:第269頁
  • 15.    陳維崧  .中國大百科全書[引用日期2023-06-15]
  • 16.    江左鳳凰:陳維崧和吳兆騫  .無錫新傳媒[引用日期2023-06-15]
  • 17.    錢仲聯,傅璇琮,王運熙等總主編.中國文學大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7.第1122頁
  • 18.    明末清初詞人社集與詞風嬗變.王雨容著:貴州人民出版社,2015.08:第157頁
  • 19.    龍榆生著.中國韻文史:古吳軒出版社,2020.04:第182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