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普顯宏

鎖定
普顯宏,筆名:石紅、石言、冼紅、普洱雲鄉、石子等,彝族 1963年生,雲南牟定縣人,1983年畢業於楚雄衞校,1993年畢業於雲師大漢語言文學專業,現在雲南楚雄州南華縣龍川社區衞生服務中心工作,基層副主任技師 [1]  ,楚雄州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 [2]  ,“南華縣地方誌專家庫”專家 [3]  ,南華縣政協委員 [4]  ,楚雄州網絡意見人士 [5]  ,網絡作家 [6]  ,南華縣作協副主席 [7]  。自幼熱愛文學,18歲在《金沙江文藝》發表短篇小説《我愛家鄉的山和水》。1982年加入楚雄州文學藝術界聯合會,1984年創辦《煤海文學社》任社長,《星星》文學社刊主編(鉛印),曾任過文學編輯,1989年加入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雲南省報告文學學會會員 [350]  ,1999年曾在《楚雄日報》週末特刊部任記者。多年來業餘從事小説、散文、故事、雜文、政論和醫學科普文章寫作。
中文名
普顯宏
別    名
石紅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彝族
出生日期
1963年
主要成就
獲“馬纓花文藝創作獎”一、二等獎,抗戰勝利70週年徵文鼓勵獎 [8] 
南華“鄭和研究”引學術界關注,與鄭和一起被擄的姚安人 [9] 
主要成就
砷中毒及其預防,“農民肺”的危害及預防 [10] 
出生地
雲南牟定縣
代表作品
嘴巴的節日,吃死的記憶,祭蕎神,美食如玉,雲南南華為航海家鄭和故里考,靈魂棲居的地方 [11] 

普顯宏普顯宏創作簡歷

作品發表在《作品與爭鳴》、《山西文學》、《食品與生活》、《中國民族》、《中國烹飪》、《中外文化交流》、《絲綢之路》、《科學與文化》、《四川烹飪》、《幽默與笑話》《時代風采》、《自學》、《家庭醫學》、《人民日報》、《工人日報》、《科技日報》、《健康報》《中國煤炭報》《雲南日報》、《雲南科技報》、《雲南農業》、上海《採風》等數十家報刊。至2009年1月已發表各類作品2660餘篇,計340萬字。作品曾獲全國第五屆、第六屆、第十一屆科技報優秀作品二、三等獎,《雲南日報》第五屆、第六屆、第八屆優秀作品二、三等獎,雲南省第六屆維護消費者權益新聞獎(二等獎),楚雄州第三屆、第四屆優秀文學作品一、三等獎。2004年出版中短篇小説集《一位血癌病患少女的日記》,2006年出版散文集《美食如玉》,並榮獲楚雄州“馬櫻花文學獎”三等獎。2019年出版反映南華彝族歷史文化長卷紀實作品《咪依嚕風情谷——楚雄彝族自治州南華縣小岔河村》(由《民族出版社》出版,李天永、普顯宏、普金華三人合著) [12]  。2021年出版《中國鄉愁文化書系·南華》沙橋卷:《絲路鳳山·沙橋》 [309]  。著有《嘴巴的節日》《人生天地間》《相見不如懷念》《磨刀石》《批評中長大》《烏鴉嘴》《〈鎮南雜詠〉評註》《榮枯一生》《雞零集》《狗碎集》《放言五年》《普作家札記》(上下集)《普醫生手記》《治未病》等17部 [337]  。創作簡歷收錄於《中國少數民族作家辭典》、《中國當代學者風采錄》、《楚雄彝族文學簡史》等。
在紀念鄭和下西洋614週年座談會發言 在紀念鄭和下西洋614週年座談會發言

普顯宏普顯宏主要作品

中短篇小説集:《一位血癌病患少女的日記》,2004年《作家出版社》出版。
普顯宏 普顯宏
內容提要:普顯宏這部以小説為主的集子,選取了中短篇小説10篇,微型小説23篇。作品貼近百姓,關注當下農民和工人的生存命運。作者用獨特的筆觸,刻畫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故事性強,好看耐讀。所選散文、詩歌文筆優美,用語樸實,。政論和雜文能達到藝術性和思想性較好的結合,讀之頗受啓發。
美食散文集:《美食如玉》,2006年《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出版。獲楚雄州第二屆“馬櫻花”文學獎。
普顯宏 普顯宏
內容提要: 《美食如玉》是本有思想、有感悟的飲食文化散文,作者思想超前,感悟深刻,視角獨特,看待事物辯證且客觀。
該書敍事狀物充滿了生活情趣,文思順暢且有幾分激情,通俗易懂,説事有點意思。
作品言語清澈流暢如山澗溪水,不僅言之有物,且言之有理,無虛情假意、文過飾非、無病呻吟、媚俗附庸之詬病。
温柔的語言中,閃現着作者的人文情懷,獨立思想和科學精神,且不乏批判意識。
歷史文化散文:《絲路鳳山.沙橋》,2021年雲南人民出版社出版,94千字,ISBN:978-7-222-19891-3。
絲路鳳山.沙橋 絲路鳳山.沙橋
內容提要:本書分古道風情、歲月回聲、人傑地靈三部分,具體包括:《沙橋三絕》《美麗的毛板橋草甸》《阿咪期苴》《沙街調》《南泉寺》《於棲麼蘿蔔節》《古道悠悠歲月長》《英雄滇緬路》《楊升庵《垂柳篇》尋蹤》《賀龍元帥夜宿沙橋》《郭沫若寫沙橋的一首詩》《名人與沙橋》《民族英雄傳奇》《翰園之魁夏育荷》《從炮兵到人民功臣》共17篇。 [347] 

普顯宏普顯宏獲獎記錄

  1. 探秘鄭和故里》獲楚雄州第四屆“馬纓花文藝創作獎”一等獎 [13] 
  2. 松茸童話》獲“品味楚雄名品”有獎徵文二等獎 [14] 
  3. 《探秘鄭和故里》獲第四屆全國曆史題材電視系列類節目二等獎 [15] 
  4. 《幸福的蠶豆》獲楚雄州第四屆“馬纓花文藝創作獎”二等獎 [13] 
  5. 《血染黃河流千秋》獲中國人民抗戰勝利70週年徵文鼓勵獎 [8] 
  6. 《建起機場迎客來》獲“中國夢·大理情”建州60週年徵文優秀獎 [16] 
  7. 獲《金色時光》2018—2019 年度“養生經”徵文三等獎 [17] 
  8. 《靈魂棲居的地方》獲楚雄州第六屆“馬纓花文藝創作獎”二等獎 [18] 
  9. 《黨員父親普啓興》獲黨建學會“慶祝建黨90週年”徵文三等獎 [19] 
獲“品味楚雄名品”有獎徵文二等獎 獲“品味楚雄名品”有獎徵文二等獎 [14]
10.榮獲中國文藝評論新媒體2020年度達人 [290] 
11.《注意艾滋病在家庭中的傳播》獲雲南省(2005-2007)禁毒防艾人民戰爭好作品二等獎 [337] 
12.《“艾”與被愛,連着紅絲帶》獲2015年限時限題博客大賽全國第一名 [337] 
獲第四屆“馬纓花文藝創作獎”二等獎 獲第四屆“馬纓花文藝創作獎”二等獎 [13]
13.散文《故鄉的年味》獲楚雄州第三屆“馬櫻花文藝創作獎” [348] 

普顯宏普顯宏相關報道

  1. 我知道哪些該説不該説,要怎麼説。 普顯宏先生是喜歡網上發聲、對很多現象不吐不快的一名活躍人物,已納入新媒體從業人員和網絡意見人士範圍。他説:“我就是喜歡説話,喜歡發聲……話我還是要説,我知道哪些不該説,要怎麼説,這個就請你們放心。 [20] 
  2. 南華縣政協開展捐款義診等活動 “我近3年來下鄉為65歲以上農村老人免費體檢,有的老人向我提出既然查出了病,那應該還要發藥給他們治病。今天義診發藥,他們很高興呢。”坐在回城的班車上,南華縣政協委員、龍川社區衞生院醫生普顯宏感慨地説。 [21] 
  3. 南華縣文學創作成績喜人 2019年,本土作家普顯宏創作的文藝評論《一座連接各民族的連心橋——評長篇小説〈彩虹橋〉》和《靈魂永生不朽——評普飛新著〈靈魂鳥〉》,分別刊載於《中國民族報》(文化週刊·綜合)、《邊疆文學·文藝評論》。李天永、普顯宏、普金華創作,反映南華彝族歷史文化長卷紀實作品《咪依嚕風情谷——楚雄彝族自治州南華縣小岔河村》由民族出版社公開出版發行,為繁榮全縣社會主義文藝事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22] 
《探秘鄭和故里》紀錄片採訪截圖 《探秘鄭和故里》紀錄片採訪截圖 [13]
4. 州文聯謀篇網絡文學新局
一批網絡寫手、作家成為新形勢下雲南邊疆文學隊伍中不容忽視的新生力量,在促進地方文藝繁榮發展和社會團結和諧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湧現出了帕男、李建林、普顯宏、普天意、梁東昇等一批網絡作家 [23] 
5.楚雄:訂贈《中國統一戰線》雜誌架起統一戰線“連心橋”
南華縣普顯宏在博客中説:“從門衞室取回快遞,拆開一看,是州委統戰部贈閲的《中國統一戰線》雜誌。翻開內頁,銅版紙精美的印刷圖文並茂,散發着墨香,是我喜歡的那種高端大氣的時政雜誌。” [24] 
6.楚雄文學界何以成為“攢動的羣山”
“楚雄作家羣”這個概念自提出以後,經過了多年的發育,得到了全省、全國文學界的關注和認可。就我的閲讀視野所及,相關楚雄的文學評論文章很多,參與的作者面也很廣。然而對楚雄文學有深入理解和紮實批評還是本土的芮增瑞、馬曠源、陳九彬、周能漢、饒雲華、劉存榮、普顯宏、楊繼淵、李長平、楊淑美、楊榮昌等評論家。從楚雄文學健康持久發展的內在需求出發,楚雄文學在吸引外來評論家關注的同時,尤其還需要本土的學者與批評家的繼續努力。 [25] 
7.《探秘鄭和故里》將在楚雄電視台開播
楚雄電視台《文化大觀》欄目組施為民導演,攝像師李毅、助理鄧倫一行在南華縣文聯主席李天永,縣文學創作協會副主席普顯宏陪同下,深入南華天申堂五尺道、天子廟、滇緬公路舊址、靈官橋石門山鄭和故里崖摩石刻、鸚鵡山公園“鄭和故里碑”等名勝古蹟,拍攝電視紀錄片《探秘鄭和故里》。該紀錄片以南華三塊百年“鄭和故里碑”為主線,講述鄭和與南華的歷史淵源。分《李根源留下的一個懸案》《有道老人真有道 深情贈我一 枝春》《古人不見今時月  今月曾經照古人》三集。將於2013年5月1日晚22: 30首播第一集。 [26] 
在《探秘鄭和故里》中再現愛國將領李根源的形象 在《探秘鄭和故里》中再現愛國將領李根源的形象
8、省白族學會調研組到雨露鄉調研
2020年7月11日,省白族學會廖德廣、楊新旗、奚壽鼎、張霞、李宇飛一行到雨露鄉調研白族文化傳承保護工作。縣政府副縣長章玲,民宗局調研員何桂康,文聯主席李天永,縣作協副主席普顯宏、普金華參加調研。 [27] 
9.南華縣聘請地方誌專家建強人才隊伍
2020年6月15日,縣誌辦黨組會議研究決定,聘任周建林、羅成亮、普發來、楊厚雄、普顯宏、張開德、劉錫海、羅宗賢、楊育慧、竇正旺10人進入“南華縣地方誌專家庫”。在10月12日召開的南華縣地方誌工作會議暨《南華縣脱貧攻堅志》編纂會議上,縣誌辦主任王開壽宣讀聘任通知,與會領導頒發地方誌專家聘任榮譽證書。 [3] 
美名系列——南華截圖 美名系列——南華截圖 [3]
10.文藝創作成果獲楚雄州“馬櫻花文藝創作獎”
楚雄州第六屆“馬櫻花文藝創作獎”評選揭曉,我縣6項文學藝術成果分別獲文學類、民間文藝類、音樂類獎項。一等獎:李天永,組詩《風吹開季節的縫隙》(文學類)。甘付洪,木雕《古道雄關》(民間文藝類)。二等獎:普顯宏,散文《靈魂棲居的地方》(文學類)。三等獎:中共南華縣委宣傳部、南華縣文聯,歌曲《南華情深》(音樂類)。徐社川,組詩《魅力南華拾鄉鎮》(文學類);郭志安,組詩《潮水往事》(文學類) [28] 
11.“媽媽留給我的美食”徵文活動
經過本刊邀請的著名作家、國家級烹調大師和食品專家等組成的評委會認真評選,王媛媛、孔明珠、程爾曼、普顯宏、金文泉、李運英、錢巍等12人分獲一二三等獎(《食品與生活》2008年第4期)。 [29] 
12.加強文化建設 提升野菌品牌
縣政協委員、文聯副主席普顯宏牽頭開展加強野生菌文化建設調研。通過調研,普顯宏建議:野生菌文化要立足全國,牢牢把握話語權,提升野生菌生態文化、農耕文化、產業文化、美食文化、養生文化、安全文化等在內的“野生菌文化戰略”,讓南華的“野生菌文化建設”與“野生菌研究”領先於全國。在龍泉廣場建“詩歌牆”,把來南華的詩人寫的“菌子詩”刻在詩歌牆上。建設“中國野生菌美術館”和“中國野生菌博物館”。每年組織國內外科研機構、企業來南華進行一至二次交流、交易。 [289] 
13.《中國鄉愁文化書系·南華》文化叢書出版發行
《中國鄉愁文化書系·南華》用講故事,大散文筆法,反映出一個時代的鄉情與鄉愁,再現南華10個鄉鎮的山川歷史和民俗風情。該書小24開,圖文並茂,由10位南華作家寫作,雲南出版集團出版。鄉愁文化叢書10卷為《龍川春水·龍川》(李天永著)《絲路鳳山·沙橋》(普顯宏著)《雨露燈語·雨露》(普金華著)《松茸聽香·五街》(周建蘭著)《黑泥温泉·一街》(卞育能著)《橘香羅武·羅武莊》(郭志安著)《六祖密語·紅土坡》(徐社川著)《哀牢回鄉·五頂山》(王開壽著)《百鳥朝鳳·馬街》(施翼著)《月下半坡·兔街》(周漢德著)。 [309] 
14.楚雄神筆——普顯宏
普顯宏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湧現出的彝族作家,早期以小説創作為主,代表作有《一個血癌病患少女的日記》《鴉祭》《屋緣》《抽水站的故事》等。十年來在全國發表160多篇美食散文,對彝族文化的研究視野寬廣,感悟和體會深刻,形成了自己清新淳樸、情趣盎然、詼諧幽默的特色。《注意艾滋病在家庭中的傳播》獲雲南省(2005-2007)禁毒防艾人民戰爭好作品二等獎,《“艾”與被愛,連着紅絲帶》獲2015年限時限題博客大賽全國第一名。著有《嘴巴的節日》《人生天地間》《相見不如懷念》《磨刀石》《批評中長大》《烏鴉嘴》《〈鎮南雜詠〉評註》《榮枯一生》《雞零集》《狗碎集》《放言五年》《普作家札記》(上下集)《普醫生手記》《治未病》等17部。
普顯宏熱衷於歷史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研究,特別是對南華鄭和故里、艾蕪第二次南行的研究。文學評論也是普顯宏的拿手好菜,南華縣的作家每出版一本書,他都要寫一篇評論,已評論普飛、基默熱闊、李天永、劉天良、起雲金、和金星、張承德、羅宗賢、周丕福、周漢德、徐社川、楊愛萍、陸文虎等十餘人的作品。評論家楊榮昌評價説:普顯宏的文學批評具有直率、辛辣、快人快語的風格。他對80年代楚雄文壇的系列回憶文章,以一己之感受,復活那段激情四射的文學歲月,再現意氣風發的楚雄文學歷史,為後來者重温歷史提供一份可資借鑑的文學參照。同時,他對楚雄本土作家劉天良幾部小説持續的跟蹤評論,對楚雄文學現象和動態的及時報道,對促進楚雄文學融入主流文學陣營之中做出了有效嘗試。總體來説,普顯宏是個雜家,他四十年來的寫作涉獵範圍廣泛。 [337] 
             在天申堂苴力鋪楊升庵折柳處情景再現 在天申堂苴力鋪楊升庵折柳處情景再現

普顯宏普顯宏發表記錄

1、小河淌水清悠悠,《民族音樂》2018年第1期 [30] 
2、靈魂棲居的地方,《北方作家》2018年第3期 [31] 
3、艾蕪第二次南行追尋記,《文存閲刊》2018年第3期 [32] 
4、雲南南華為航海家鄭和故里考,《鄭和研究》2013年 第1期 [33] 
5、天邊彩雲風情谷,《金沙江文藝》2016年第6期 [34] 
6、我的下鄉體檢見聞,《人民政協報》2016-05-09期5版 [35] 
7、一名艾滋病檢測師的責任與智慧, 《人民政協報》2015-11-30期7版 [36] 
8、一個鄉村食品衞生監督員的無奈和尷尬,《人民政協報》2007-12-24期7版 [37] 
9、不負梅花一片心,《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2014-05-08 [38] 
10、親親麥子似我娘,《中國民族報》2015-06-02日 [39] 
11、文學是月光,不是梯子,《南方週末》2013-04-06 [40] 
12、楚雄新時期文學發展研討會綜述,《金沙江文藝》2017年第8期 [41] 
13、“鄂湘聯中”在南華的日子,《雲南檔案》2014年第11期 [42] 
14、彝族1300年前的美麗服飾——火草領褂,《人與自然》2014年第7期 [43] 
15、奇異的彝族舞蹈:小豹子笙,《尋根》2012年第1期 [44] 
16、“農民肺”的危害及預防,《農村新技術》2010年第21期 [45] 
17、彝族十月新年,《椰城》2010年第9期 [46] 
18、月亮照在姑娘房上,《金沙江文藝》2017年第5期 [47] 
19、吃死的記憶,《食品與生活》2005年第6期 [48] 
20、野生菌食趣,《四川烹飪》2006年第5期 [49] 
21、祭蕎神,《食品與生活》2006年第4期 [50] 
22、幸福的糯米酒,《中國保健營養》2007年第12期 [51] 
23、美食如玉,《烹調知識》2004年第10期 [52] 
24、食蟲有道,《食品與生活》2008年第7期 [53] 
25、彝人虎舞,《文明》2010年第02期 [54] 
26、高鐵鋪到家門口,《雲南日報》2018年6月10日 [55] 
27、只許男人上場的燈會,《神州民俗》2018年第2期 [56] 
28、彝族哭嫁歌與謝廚歌,《民族音樂》2016年第6期 [57] 
29、在“不害羞”的河邊洗一次澡是什麼體驗,《神州民俗》2018年第4期 [58] 
30、國宴第一菜:松茸,《烹調知識》2017年第11期 [59] 
31、瀕臨失傳的彝族樂器——三胡,《民族音樂》2015年第6期 [60] 
32、被遺忘的南華紅軍無名烈士,《雲南檔案》2016年第3期 [61] 
33、伴隨爺爺一生的雀嘴茶,《廣東茶業》2015年第4期 [62] 
34、血染黃河 壯志千秋——憶南華抗日烈士潘爾伯,《雲南檔案》2015年第10期 [63] 
35、彝山百菌香,《雲南林業》2015年第5期 [64] 
36、黑井灰豆腐,《飲食科學》2015年第3期 [65] 
37、《楚雄州2014年優秀文學作品選》讀後感,《金沙江文藝》2015年第2期 [66] 
38、彝山第一鍋:羊湯鍋,《烹調知識》2015年第8期 [67] 
39、故鄉的牛尾山藥,《現代養生》2015年第21期 [68] 
40、南華——航海家鄭和第二故里考略(上),《雲南檔案》2014年第8期 [69] 
41、南華——航海家鄭和第二故里考略(中),《雲南檔案》2014年第9期 [70] 
42、南華——航海家鄭和第二故里考略(下),《雲南檔案》2014年第10期 [71] 
43、流浪文豪筆下的鎮南人——紀念艾蕪誕辰110週年,《金沙江文藝》2014年第3期 [72] 
44、茶罐飄香,《廣東茶業》2012年第6期 [73] 
45、不新鮮的醃肉吃不得,《新農村》2011年第2期 [74] 
46、她吃了一萬包頭痛粉,《新農村》2010年第1期 [75] 
47、故鄉的年味,《中國民族》2009年第3期 [76] 
48、外出打工要防職業病,《雲南農業》2009年第5期 [77] 
49、彝山羊餚,《上海調味品》2008年第6期 [78] 
50、砷中毒及其預防,《勞動保護》2007年第5期 [10] 
51、小身材·大味道,《上海調味品》2007年第5期 [79] 
52、抽水站的故事,《時代風采》2005年第3期 [80] 
53、雞奇事,《雲南林業》2004年第1期 [81] 
54、我被人賣了,《時代風采》1995年第3期 [82] 
55、砍柴與拿山(外一篇),《金沙江文藝》2013年第1期 [83] 
56、沙橋三絕,《飲食科學》2013年第7期 [84] 
57、火草製作新衣裳 姑娘出嫁作嫁妝,《神州民俗》2013年第6期 [85] 
58、嘴巴的節日,《食品與生活》2009年第6期 [11] 
59、吃天下第一毒菜,《食品與生活》2009年第8期 [86] 
60、醖釀芬芳,《食品與生活》2009年第7期 [87] 
61、充電·搗蛋·保命,《飲食科學》2009年第8期 [88] 
62、閒話竹蟲,《四川烹飪》2009年第12期 [89] 
63、節日放歌莫縱酒,《食品與生活》2009年第1期 [90] 
64、家中美味鹽第一,《食品與生活》2010年第2期 [91] 
65、年飯八大碗,《四川烹飪》2010年第2期 [92] 
66、有趣的滇中彝族年俗,《絲綢之路》2010年第3期 [93] 
67、誰謂荼苦,其甘如薺,《茶博覽》2010年第11期 [94] 
68、滇中的谷花魚,《四川烹飪》2010年第11期 [95] 
69、驚豔世界的舞蹈:老虎笙,《絲綢之路》2011年第7期 [96] 
70、黨員父親普啓興,《椰城》2011年第8期 [97] 
71、人神共舞:大鑼笙,《神州民俗》2011年第7期 [98] 
72、濫用激素造成失明,《健康博覽》2005年第11期 [99] 
73、彝家美食粉腸,《食品與生活》2005年第2期 [100] 
74、臉盆,《食品與生活》2005年第4期 [101] 
75、想起了以瓜代飯的歲月,《食品與生活》2005年第5期 [102] 
76、百姓如何吃? 《食品與生活》2006年第5期 [103] 
77、禽獸不如,《食品與生活》2005年第7期 [104] 
78、營養斷想,《食品與生活》2005年第8期 [105] 
79、吃飯,《食品與生活》2005年第11期 [106] 
80、廚師莫成下毒之人,《食品與生活》2005年第12期 [107] 
81、殺豬飯,《食品與生活》2006年第1期 [108] 
82、春天吃綠,《食品與生活》2006年第3期 [109] 
83、野菌飄香的季節,《食品與生活》2006年第6期 [110] 
84、螞蚱,《四川烹飪》2006年第9期 [111] 
85、吃肉者鄙,《食品與生活》2006年第9期 [112] 
86、快樂蠶豆,《食品與生活》2006年第11期 [113] 
87、吃得比我好 死得比我早,《食品與生活》2006年第12期 [114] 
88、窮歡樂,《山西文學》2006年第6期 [115] 
89、家鄉的糯米酒,《食品與生活》2007年第1期 [116] 
90、彝族年俗食趣,《四川烹飪》2007年第2期 [117] 
91、春天吃花,《食品與生活》2007年第4期 [118] 
92、人間至味野生菌,《食品與生活》2007年第5期 [119] 
93、“感冒通”要了他的命,《家庭醫學》2007年第5期 [120] 
94、怪味雲南,《四川烹飪》2007年第7期 [121] 
95、吃,需要點常識,《食品與生活》2007年第7期 [122] 
96、嘗新的日子,《食品與生活》2007年第8期 [123] 
97、回憶故鄉的新米節,《四川烹飪》2007年第9期 [124] 
98、美食如玉,《東方食療與保健》2007年第11期 [125] 
99、科普也要打假,《科學與文化》2007年第11期 [126] 
100、吃雞,《四川烹飪》2007年第10期 [127] 
101、雜説豆花,《四川烹飪》2007年第11期 [128] 
102、少吃豬肉改變膳食結構,《食品與生活》2007年第10期 [129] 
103、彝家酸螞蟻,《食品與生活》2007年第11期 [130] 
104、彝山酒歌,《食品與生活》2007年第12期 [131] 
105、咪依嚕風情谷的參天古樹,《楚雄日報》2015-01-29 [132] 
106、愛是天下最美的味道,《食品與生活》2008年第1期 [133] 
107、羊年,《食品與生活》2008年第02期 [134] 
108、青菜叫苦菜,一點也不怪,《食品與生活》2008年第3期 [135] 
109、中風之後防抑鬱,《祝您健康》2008年第4期 [136] 
110、彝家人的羊餚,《四川烹飪》2008年第12期 [137] 
111、建起機場迎客來,《大理日報》洱海副刊2016-10-24 [138] 
112、警惕痔瘡掩蓋下的腸癌,《家庭醫學》2008年第4期 [139] 
113、垃圾豬,《食品與生活》2008年第6期 [140] 
114、格吃飯了?《食品與生活》2004年第9期 [141] 
115、繼母綠茶雞蛋飯,《食品與生活》2004年第11期 [142] 
116、故鄉的“轉轉酒”,《食品與生活》1996年第5期 [143] 
117、雞(土從)奇事,《美食》2004年第3期 [144] 
118、遊“鎮南古城”,《楚雄日報》2016-08-08 [145] 
119、美麗的毛板橋草甸,《楚雄日報》2016-06-06 [146] 
120、家鄉的牛肝菌,《楚雄日報》2014-11-21 [147] 
121、農民朋友栽秧時穿雙鞋好,雲南科技報2005/04/21 [148] 
122、盛夏要防產後中暑,雲南科技報2002-07-08 [149] 
123、氣管炎應加強預防,雲南科技報2002-12-09 [150] 
124、謹防高血壓停藥綜合徵,雲南科技報2002-09-09 [151] 
125、春天又見蠶豆病,雲南科技報2003/04/07 [152] 
126、慎吃“毒藥”,雲南科技報2003/04/24 [153] 
127、當心慶大黴素的耳腎毒性,雲南科技報2005/05/16 [154] 
128、應加強防範高致病性禽流感雲南科技報2005-01-03 [155] 
129、鋅——夫妻性愛的和諧素,雲南科技報2002-02-28 [156] 
130、腹瀉病的自我防治,雲南科技報2002-07-01 [157] 
131、松茸的童話,《楚雄日報》2014-11-04 [158] 
132、彝族阿老表,《楚雄日報》2018-01-05 [159] 
133、裝進白大褂的那一篩子核桃,《楚雄日報》2018-12-28 [160] 
134、大姚曇華山上的彝族十八月曆碑與彝族“太陽曆”,《楚雄日報》2015-07-16 [161] 
135、世界體壇的楚雄驕傲,《楚雄日報》2018-01-02 [162] 
136、江迤三鄉,《農民日報》2017-06-26 [163] 
137、抗日英雄王樹雲傳奇,《楚雄日報》2015-08-31 [164] 
138、南華抗日烈士血染中條山,《楚雄日報》2015-09-14 [165] 
139、紅軍與南華紅土地,《楚雄日報》2015-07-21 [166] 
140、咪依嚕風情谷的參天古樹,《楚雄日報》2015-01-29 [167] 
141、英雄滇緬路,《楚雄日報》2015-10-20 [168] 
142、瞻仰太乙村紅軍烈士陵園,《楚雄日報》2015-07-10 [169] 
143、彝山羊湯鍋,《楚雄日報》2015-04-20 [170] 
144、家鄉的年飯八大碗,《楚雄日報》2015-03-07 [171] 
145、索瑪花吉祥,《楚雄日報》2015-08-17 [172] 
146、新米節之憶,《雲南日報》2010-08-06 [173] 
147、美味腐乳,《楚雄日報》2016-11-19 [174] 
148、尋找鮑家巷,《雲南政協報》2017-12-15 [175] 
149、蓋在父親身上的黨旗,《中國警察網》2011-05-12 [176] 
150、南華雨露燈會,《楚雄日報》2018-05-16 [177] 
151、黨員感悟之“一切要為人民打算”,《中國警察網》2011-05-17 [178] 
152、鎮南月琴,《楚雄日報》2015-02-28 [179] 
153、南華河硐罐罐茶,《楚雄日報》2017-09-12 [180] 
154、非理性釀造苦酒,《上海證券報》2009-03-02 [181] 
155、貸款買基金虧了一大半,《中國證券報》2009-03-07 [182] 
156、我的基金這樣解套,《中國證券報》2010-01-08 [183] 
157、基金分紅讓人笑掉大牙 專家詳解投資者分紅誤區,《中國證券報》2007-12-27 [184] 
158、難忘家鄉幹板菜,《新民晚報》2012-02-23 [185] 
159、農家盛宴,《新民晚報》2012-01-19 [186] 
160、選基金有多難,《中國證券報》2007-12-15 [187] 
161、雜鍋菜,《新民晚報》2011-09-01 [188] 
162、詩人艾蕪的第二次南行,《名人傳記》2018年 第12期 [189] 
163、孩子為何長不壯?《食品指南》2010年第6期 [190] 
163、蛋炒飯 綠茶 繼母,《家庭健康》2004年第4期 [191] 
164、故鄉的谷花魚,《中國烹飪》2009年第7期  [192] 
165、彝山羊餚,《餐飲世界》2008年 第10期 [193] 
167、搗蛋、充電、保命,《藥物與人》2014年5期 [194] 
168、"農民肺"的危害及預防,《雲南農村經濟》2012年第4期 [195] 
169、雞zōng奇事,《美食》2004年第3期 [196] 
170、公路曬糧危害多,《雲南日報》2004年11月03日 [197] 
171、今晚,我要飛往銀河系,《台灣好報》2016-09-15 [198] 
172、一座連接各民族的連心橋—— 評長篇小説《彩虹橋》,《中國民族報》2019年11月15日 [199] 
173、小河淌水清悠悠(外一篇),《金沙江文藝》2018年第5期 [200] 
174、美食如玉,《食品與生活》2004年第8期 [201] 
175、雞土從奇事,《食品與生活》2004年第3期 [202] 
176、豆渣粑粑,《人民政協報》2010-08-18 [203] 
177、與鄭和一起被擄的姚安人,《從高原湖走向世界海》2016-04-01 [9] 
178、李根源與“鄭和故里碑”,《從高原湖走向世界海》2016-04-01 [9] 
179、南華“鄭和研究”引學術界關注,《從高原湖走向世界海》2016-04-01 [204] 
180、《探秘鄭和故里》拍攝散記,《從高原湖走向世界海》2016-04-01 [204] 
181、雞上市共嚐鮮,《從高原湖走向世界海》2016-04-01 [204] 
182、《鄭和故里南華.作品集》出版進行時,《從高原湖走向世界海》2016-04-01 [204] 
183、彝山羊餚,《絲綢之路》2009年第7期 [205] 
184、奇異的彝族舞蹈:小豹子笙,《絲綢之路》2011年第13期 [206] 
185、嘴巴的節日,《絲綢之路》2010年第21期 [207] 
186、 靈魂永生不朽——評普飛新著《靈魂鳥》,《邊疆文學·文藝評論》2019年第2期 [208] 
187、誰謂荼苦,其甘如薺,《飲食科學》2010年第12期 [209] 
188、伴隨父親一生的雀茶,《茶博覽》2010年第6期 [210] 
189、彝族樂器——三胡,《神州民俗》2015年 第15期 [211] 
190、望天坡上抬菜舞 ,《中國民族報》2019年12月6日 [212] 
191、故鄉的谷花魚,《食品指南》2009年第8期 [213] 
192、殺豬祭詩魂,《勞動時報》2017年1月2日 [214] 
193、甜在心頭的餈粑,《民族時報》2020-01-08 [215] 
195、記住這曲洞房悲歌,《健康報》2007-12-24 [216] 
196、跟着88歲老人學養生,《金色時光》2018年第3期 [217] 
197、虎鄉行吟,雙柏縣人民政府2013-11-11 [7] 
198、著名作家、《第二次握手》作者張揚姚安行,姚安縣人民政府2016-07-23 [218] 
199、戰毒疫(外一首),澎湃新聞2020-02-11 [219] 
200、隊友上前線,澎湃新聞2020-02-11 [220] 
201、彝家年飯八大碗,《食品指南》2011年 第2期 [221] 
202、大鍋藥,《春城晚報》2020-03-13 [222] 
203、南華城北,中國作家網2020-03-16 [223] 
204、人語驛邊橋,中國作家網2019-10-29 [224] 
205、梨花燦爛期如許,中國作家網2019-10-19 [225] 
206、兩棵樹——致雙柏,中國作家網2019-10-18 [226] 
207、李根源三塊“鄭和故里”碑始末,《文存閲刊》2019年 第5期 [227] 
208、像詩一樣活着——評李天永詩集《彩雲朝》,中國作家網2020-04-01 [228] 
209、禮社江的美味,《楚雄日報》2020-04-18 [229] 
210、鄖落的黑鷹 ——紀念彝族作家基默熱闊,中國作家網2020-04-01 [230] 
211、文化是民族的血脈,中國作家網2020-05-09 [231] 
212、鳳凰之歌,《橫瀝》2020-06-15 [232] 
213、民間文學的生命力——評周丕福《紅土情韻》,中國作家網2020-05-29 [233] 
214、腹有詩書氣自華 ——《曉仁詩書續集》讀後,中國作家網2020-05-29 [234] 
215、人羊同年,《雲南日報》2015-02-18 [235] 
216、松茸塔,中國作家網2020-06-23 [236] 
217、警惕痔瘡掩蓋腸癌,《健康報》2007-12-24 [237] 
218、彝族茶文化:茶罐飄香的“雷鳴茶”,《楚雄日報》2014-03-03 [238] 
219、東瓜衞校記憶,中國作家網2020-06-30 [239] 
220、月亮有了蕎餅的味道,《橫瀝》2020-06-15 [240] 
221、小松鼠偷雞蛋,中國作家網2020-07-15 [241] 
222、家鄉的牛肝菌,《橫瀝》2020-07-13 [242] 
223、豆腐腦,中國作家網2020-07-15 [243] 
225、親親的阿老表,《金沙江文藝》2020第6期 [244] 
226、普飛走了,中國作家網2020-08-02 [2] 
227、我的同齡文友,《方山》2018年第1期 [245] 
228、憶段崇潤,《方山》2018年第1期 [246] 
229、天不老,情難絕——悼念南華人呂品,《人生天地間》 [247] 
230、懷念楊繼忠先生,《楚雄文藝》2019年第2期 [248] 
231、悼念作家程乃珊,《人生天地間》 [249] 
232、哲思飛揚的詩行——評詩集《風聲蟲語》,《金沙江文藝》2020年第7期 [250] 
233、 龍頭弦子的傳説,“南華美”叢書《情韻南華》卷 [251] 
234、哭泣的節日也美麗,《雲南民族》2015年第6期 [252] 
235、南華清末畫家徐久野 ,《馬纓花》2018年第2期 [253] 
236、聖潔的彝族姑娘房,《楚雄民族風采》2017年第1期 [254] 
237、一片冰心在玉壺 ——作家黃曉萍近況,《人生天地間》 [255] 
238、沈詩化雨白燭台——紀念彌渡詩人沈闊,《中國作家網》 [256] 
239、艾蕪與楚雄——紀念艾蕪誕辰114週年, 《龍鄉文藝》2019年第1期 [257] 
240、平橋煙柳顯靈官,《楚雄社科論壇》2017年第8期 [258] 
241、有趣的閲讀,《巴渝人文》2020年第8期 [259] 
242、遠去的農耕文明,《楚州今古》2016年第1期 [260] 
245、鯉魚‘孕’羊,《食品與生活》2006年第7期 [261] 
246.清明食事,《食品與生活》2007年第4期 [262] 
247.葫蘆蜂,《食品與生活》2005年10期 [263] 
248.到五街找松茸,《四川烹飪》2015年第10期 [264] 
249.我出生在腐乳之鄉,《舌尖上的鄉愁》文集 [265] 
250.吃白食,《雲南老年報》2017-08-07“家園” [266] 
251.醃菌子,《楚雄日報》“馬纓花”2020-10-16 [267] 
252.心中的“老地方” ,《燕趙晚報》2016年3月7日 [268] 
253.書店賣出我的一本書,《燕趙晚報》2016年3月11日 [269] 
254.老父親三次建房,《楚雄日報》2017年10月2日 [270] 
255.眼睛的節日,《馬纓花》2011年第2期 [271] 
256.一朵菌子兩個英雄——評南華今年出版的三本書,中國作家網2020-10-27 [272] 
257.鎮南古城楹聯選 ,中國作家網2020-10-27 [273] 
258.《黑鷹》:南華第一部長篇小説,中國作家網2020-10-27 [274] 
259.鎮南古城四城門,《雲南日報》“文史哲”2020-10-24 [275] 
260.野生菌是南華最亮的星星,中國作家網2020-10-27 [276] 
261.花潮賞花——《雲南日報》“花潮”楚雄散文評析,中國作家網2020-10-30 [277] 
262.遠去的臧當燈班,中國作家網2020-10-31 [278] 
263.新時期彝族文學回顧與反思——以楚雄彝族自治州為例,中國作家網2020-10-30 [279] 
264.自戀式文集的張狂與悲哀,中國作家網2020-12-06 [280] 
265.百歲老嫗的養生秘訣,《金色時光》2020年第10期 [281] 
266.弘揚新時代的鄭和精神,楚雄統一戰線網 [282] 
267.最好的紀念是回憶,中國作家網2021-01-27 [283] 
268.文學的力量在於轉化為生產力,中國作家網2021-01-26 [284] 
269.鍊鋼廠憶事,中國作家網2021-02-07 [285] 
270.彝家火塘永不滅,中國作家網2021-02-19 [286] 
271.不可小視腹瀉病,《農業知識》2007年 第8期 [287] 
272.金牛味道:撒苤,中國作家網2021-02-21 [288] 
273.讀書有癮,中國作家網2021-03-18 [291] 
274.節約是幸福的左手 [292]  ,中國作家網2021-03-18
275.眺望窗外,中國作家網2021-03-18 [293] 
276.春訪靈官橋,中國作家網2021-03-18 [294] 
277.藥補不如食補 藥養不如食養,新浪網上海頻道 [295] 
278.雙 喜,中國作家網2021-03-23 [296] 
279.夢財,中國作家網2021-03-23 [297] 
280.鴉 祭,中國作家網2021-03-23 [298] 
281.河邊,中國作家網2021-03-23 [299] 
282.苴力鋪裏尋詩蹤,《文存閲刊》2021年 第1期 [300] 
283.紅軍與烈士永遠活在南華人民心中,《文苑》 [301] 
284.我出生在腐乳之鄉 ,中國作家網2021-04-08 [302] 
285.紫溪山上採蕨菜,中國作家網2021-04-08 [303] 
286.“走夷方”與“哭喪會”,《艾蕪紀念文集》天地出版社2014.5 [304] 
287.悔,中國作家網2021-05-08 [305] 
288.生男生女的秘密,中國作家網2021-05-08 [306] 
289.買 兒,中國作家網2021-05-08 [307] 
290.臨 產,中國作家網2021-05-08 [308] 
291.參加全州統一戰線“華山論劍”隨感,楚雄統一戰線 [310] 
292.彝族歌舞的藝術展現——評大型彝族歌劇《古微魯》,彝族人網 [311] 
293.菌兒與古道,中國作家網2021-05-19 [312] 
294.美麗沙橋 ,中國作家網2021-05-19 [313] 
295.張狂的春天,中國作家網2021-05-18 [314] 
296.鄉愁瀰漫的古村落,中國作家網2021-05-18 [315] 
297.火草領褂,中國作家網2021-05-16 [316] 
298.阿咪期苴,中國作家網2021-05-16 [317] 
299.一車烤煙煤,中國作家網2021-05-20 [318] 
300.老父親三次建房,中國作家網2021-05-20 [319] 
301.南華第三屆“錦繡迎新”跑,《楚雄日報》2021-01-11 [320] 
302.行車·摩托車·小轎車,中國作家網2021-06-02 [321] 
303.龍鬚虎掌菜, 中國作家網2021-06-06 [322] 
304.《中國鄉愁文化書系·南華》出版,《楚雄日報》2021-05-28 [324] 
305.文學之光照亮礦山,中國作家網2021-06-06 [323] 
306.粽子飄香的記憶,中國作家網2021-06-06 [325] 
307.讓閲讀豐富我們的作文教學,中國作家網2021-06-06 [326] 
308.文學寫作二十年感懷,中國作家網2021-06-06 [327] 
309.雲上鄉愁書院,《橫瀝》2021-06-01 [328] 
310.果樂楊家祠堂,中國作家網2021-06-16 [329] 
311. 羅摩石,中國作家網2021-06-16 [330] 
312.小河淌水清悠悠(外一篇),《金沙江文藝》2018年第5期 [331] 
313.長壽橋,中國作家網2021-06-16 [332] 
314.美麗的楊芳村,中國作家網2021-06-16 [333] 
315.門朝着天開的墓葬,中國作家網2021-06-16 [334] 
316.梅花凋落香如故 ——憶王雲梅與南華書協, 中國作家網2021-07-22 [335] 
317.滇池死了,《美食如玉》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6-06 [336] 
318.草木有心知雨露,,中國作家網2021-09-20 [338] 
319.野菌生南華,《文化楚雄·南華》,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2017.12 [339] 
320.天下最紅最美的花,中國作家網2021-09-25 [340] 
321.高寒山區致富路——於棲麼蘿蔔,《雲南農業》2021年第9期 [341] 
322.沙橋三絕,《楚雄日報》2014-10-20 [342] 
323.南華縣首次發現外來入侵物種——加拿大一枝黃花,《雲南農業》 2022年第1期 [343] 
324.寫簡單明白的詩——文芳聰《那些年走過滇東》評析,中國作家網 [344] 
325.警惕!南華首現外來入侵物種“加拿大一枝黃花”,《楚雄日報》2021-12-09 [345] 
326.雨露八景,南華縣人民政府,2022-04-11 [346] 
327.嘴巴的節日,楚雄州人民政府,2016-09-02 [349] 
328.飛往銀河系,中國詩歌網 2022-09-16
329.神舟11今日發,中國詩歌網 2022-09-16
330.牟定腐乳賦,中國詩歌網 2022-09-16
331.夢 想,中國詩歌網 2022-09-02
332.造火巨人,中國詩歌網 2022-09-02
333.神山,中國作家網2022-09-24 [351] 
334.沙橋八景,楚雄日報2022-09-24 [352] 
335.臘梅獨放香自溢,都市時報2023-11-10 [353] 
336.郭燮熙:蠟梅獨放香自溢,雲南法制報2023-11-21 [354] 
337.講好鄭和故事擦亮雲南海外統戰名片,雲南政協報2023-12-19 [355] 
338.臘月草根甜,楚雄日報2024-01-20 [356] 
339.春日梨花詩會,楚雄日報2024-03-31 [357] 
340.中道逢嘉友——我的四次投稿經歷,雲嶺先鋒網2022-10-11 [358]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