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鎮南月琴

鎖定
月琴雲南少數民族叫做“弦子”,是成年男子必備之物。雲南月琴種類很多,以“鎮南月琴 [1]  最著名。“鎮南月琴”製作精細,歷史悠久,音色清脆。鎮南就是現在楚雄彝族自治州南華縣 [2]  “鎮南月琴”有圓形和橢圓形兩種。
中文名
鎮南月琴
類    型
樂器

鎮南月琴藝術簡介

品位音階琵琶大致相同,一般為四弦,也有兩弦的。琴身多揪木板做成,也有用閃片板(薄松木材)的,講究的還有用楠木做的。琴頭大都雕成一個龍頭飾以龍鬚。琴的正面板上雕龍刻鳳,有的還在琴面正中鑲上一面小圓鏡。小夥子們抱琴彈奏時,龍鬚上下點動,圓鏡閃閃發光,龍飛鳳舞,活靈活現。 [1] 

鎮南月琴特點

月琴既是兄弟民族疊腳跳歌時不可缺少的伴奏樂器,又是小夥子抒發自己情思的特殊工具。由於它音色清脆悦耳,節奏鮮明,輕輕彈動,有如絲絲細雨;急促撥弄,猶如萬馬奔騰。小夥子們常常用優美的琴聲,引來自己心愛的人。在恬靜的月夜裏,姑娘們踏着琴聲,走到山寨邊的樹林裏,跟自己情人相會,互相傾訴愛情。彝家人稱道:“響篾是姑娘的心聲,弦子是小夥子的夥伴”。 [3] 

鎮南月琴藝術特色

月琴可用於獨奏、器樂合奏和為歌舞戲曲説唱音樂伴奏。它是京劇、評劇、豫劇、楚劇錫劇桂劇和台灣歌仔戲等戲劇的伴奏樂器。在京劇文場中,月琴和京胡、京二胡合稱三大件。豫劇使用大八角無品月琴伴奏,它和二絃、三絃合稱三大件。月琴也用於説唱音樂四川清音伴奏,這種曲藝形式是清乾隆民歌小調發展而成的,深為四川人民喜聞樂見,以前,藝人多在茶館坐唱或在街頭即地做場演唱,用琵琶月琴伴奏,故有“琵琶”或“ 月琴”之説。 [3] 

鎮南月琴發展

20世紀50年代後,四川清音不斷豐富提高,伴奏樂器還增添了胡琴碗琴檀板竹鼓等。在彝族地區,月琴是民間歌舞的主要伴奏樂器,它還為50年代誕生的彝劇伴奏。在廣西隆林,苗族常用月琴演奏器樂合奏曲或獨奏曲。在素有“音樂之鄉”譽稱的湖南通道,侗族常用月琴與蘆笙等樂器一起合奏。在雲南大理,月琴是僅次於白族龍頭三絃的弦鳴樂器,還用於白劇伴奏。月琴在彝族哈尼族苗族等少數民族人民的音樂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常用於男女青年的社交和戀愛生活中。在各民族的傳統節日和喜慶的“跳歌”、“跳坡”等活動中,它更是不可缺少的、用於傳情達意的樂器。彈琴者一人或數人邊彈邊跳,眾人則隨後圍圈踏節而舞。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