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歌舞

(邊歌邊舞的藝術形式)

鎖定
歌舞,是指綜合音樂舞蹈詩歌等藝術手段,邊歌邊舞的藝術形式。歌舞既能抒情又能敍事,聲情並茂,通俗易懂,能表達比較細緻複雜的思想感情和廣泛的生活內容,具有較強的藝術表現力。
世界上許多國家和民族都有這種表演形式,中國漢族民間舞蹈花燈、採茶燈、打花鼓打蓮湘唱春牛、地花鼓、二人台、二人轉,藏族的弦子舞等均屬歌舞一類。
中文名
歌舞
外文名
song and dance
拼    音
gē wǔ
手    段
綜合音樂、舞蹈、詩歌
特    點
聲情並茂,通俗易懂
意    義
歌唱和舞蹈

歌舞詞語解釋

歌舞 歌舞
【詞目】歌舞
【拼音】gē wǔ
【釋義】
(1).歌唱和舞蹈。
《詩·小雅·車舝》:“雖無德與女,式歌且舞。”
鄭玄 箋:“雖無其德,我與女用是歌舞相樂,喜之至也。”
宋 林升 《題臨安邸》詩:“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東周列國志》第七十九回:“定公與季斯新得女樂,各自受用,日則歌舞,夜則枕蓆,一連三日,不去視朝聽政。”
魯迅 《集外集·贈日本歌人》:“莫向遙天望歌舞,《西遊》演了是《封神》。”
(2).謂且歌且舞予以頌揚。
《左傳·昭公二十六年》:“陳氏之施,民歌舞之矣。”
【英文】song-dance

歌舞民間歌舞

歌舞地方文藝

滎陽民間歌舞形式繁多,饒有風趣。有的舞而不歌,如獅子、龍燈、竹馬、跑驢、棒棒鞭、二鬼摔跤、秧歌、腰鼓、花棍、花籃、抬花轎、水族舞、大頭舞、張公背張婆等,都無定型樂曲伴奏,而是隨着幾種樂器的音樂旋律或鑼鼓節奏,翩翩起舞;有的配以歌曲小調,載歌載舞,別具特色。尤其獅舞在滎陽比較普遍,全縣有10個鄉、鎮,24個自然村,都組織有獅子舞隊。特別是蔣頭獅舞隊,已有百餘年曆史,套路嫺熟,動作靈巧,舞姿輕快,形象逼真。
1953年成皋縣春節文藝匯演時,他們在高空表演的上老杆、沿平繩等特技,驚險奇異引人入神,《河南日報》拍照發表。1980年以來,王村村,汜水鎮等地的獅舞更有後來居上之勢,“羣獅鬧春”、“高空摩雲”、“晃板滾球”、“鋼索騰翻”等等高難度技巧表演,層出不窮。王村村獅舞團多次應邀到北京演出。

歌舞笑傘

笑傘,別名秧歌,傳説源於隋末。當時,瓦崗軍攻打滎陽,屢戰不克,他們乘正月十六玩花燈之機,巧扮民間舞蹈藝人,邊唱邊舞進入城內,裏應外合,一舉取勝,“笑傘”就是義軍當時表演的節目,其中主角由程咬金扮演。
笑傘演出由5個演員配合,1個老人着長衫、執花傘,4個青年着俠士裝,男擊手鼓,女敲小銅鑼,載歌載舞,形式古樸,節奏明快,在滎陽代代流傳,深受人們喜愛。

歌舞棒棒鞭

棒棒鞭也叫“鞭子”、“霸王鞭”。此種藝術形式歷史悠久,深受羣眾歡迎,演出時,男演員1人飾“相公”,手執扇子,女演員2人飾小姐,各執象徵性“竹鞭”,邊歌邊舞,輕鬆幽默。
曲調有《渭調》、《下河》、《雙疊翠》、《剪剪花變新》、《剪剪花帶垛子》、《銀扭絲》等,樂器有鼓板、四弦、敲琴、細碟、笛子(或簫)、碰鈴等。舊唱詞多為男女調情嬉戲,也有勸夫、勸世內容,女角多為男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