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普安鎮

(四川省達州市開江縣普安鎮)

鎖定
普安鎮屬四川達州開江縣,位於開江縣城西郊,是達州市三大古鎮之一,是四川省小城鎮建設試點鄉鎮之一,亦是川東地區和達州商賈雲集、繁榮興旺的商業重鎮之一,擁有開江縣唯一的工業園區1個。境內有市級重點旅遊景區“金山寺”、明朝建築“寶泉塔”、“牛山寺森林公園”等多處景點。
2019年12月1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達州市調整通川區等5個縣(區)部分鄉鎮行政區劃的批覆(川府民政〔2019〕21號):撤銷騎龍鄉,將原騎龍鄉永興鎮石堰口村和回龍鎮趙家坪村所屬行政區域劃歸普安鎮管轄。調整後,普安鎮騎龍鄉和富康社區、鑫源社區、羅家院村、仙耳巖村、青堆子村、筒車鋪村、寶塔壩村、譚家嘴村、新場村、馬溪溝村、東嶽村、玉皇觀村、界牌溝村、水口廟村、羅山槽村、勝利村、新河村、楊家壩村、天星壩村、羅家坡村、石堰口村、趙家坪村所屬行政區域,普安鎮人民政府駐紫荊路1號。 [1] 
中文名
普安鎮
外文名
Pu'an Town
別    名
普安場
行政區類別
建制鎮
所屬地區
四川省達州開江縣
地理位置
開江縣城區西郊
面    積
68.01 km² [2] 
下轄地區
2個社區,21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普安鎮紫荊路1號
電話區號
0818
郵政編碼
636251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人口數量
49813人(2017) [2] 
著名景點
金山寺
寶泉塔
牛山寺森林公園
機    場
達州金埡機場、達州河市機場
火車站
達州站開江火車站(在任市鎮,距離約37.5km)
車牌代碼
川S

普安鎮歷史沿革

名稱來歷因明末在此地修關帝廟時,挖出一尊菩薩名普安祖師和一塊記載普安祖師的碑文而得名。
地理位置地處開江縣城西部,東依新寧鎮,西連達縣檀木鄉、花紅鄉,南接達縣安仁鄉,北鄰永興鎮、回龍鎮、騎龍鄉。人民政府駐普安社區十字街22號,電話區號0818,郵政編碼636251,距縣城2.5千米。
古稱普安場。
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改場為普安鄉。
1916年,為鄉公所。
1932年,更名普安鎮。
1950年1月,開江縣成立,設普安區。
1992年9月,撤區並鄉建鎮,新寧鄉(原紅巖公社)併入。
2003年7月,楊柳、寶塔壩2鄉併入 [9] 
普安鎮原名普安場,是因明末在此地修關帝廟時挖出一尊菩薩名“普安祖師”和一塊記載普安祖師的碑文而得名。 [5] 
建制於明代末期,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改場為鄉,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改鄉為鎮,1952年3月批准普安鎮建制。1958年改大隊,1961年恢復鎮,1992年12月撤區強鄉建鎮時,新寧鄉併入。2003年7月鄉鎮建制調整時,楊柳鄉、寶塔鄉整體併入。 [5] 

普安鎮行政區劃

普安鎮轄3個居委會、16個村委會:富康社區、鑫源社區、騎龍社區、羅家坡村、青堆子村、新河村、天星壩村、仙耳巖村、新場村、玉皇觀村、界牌溝村、東嶽村、寶塔壩村、筒車鋪村、水口廟村、勝利村、趙家坪村、石堰口村、沙河村、新店子村。普安鎮人民政府駐紫荊路1號。 [10-11] 

普安鎮人口

2011年末,轄區總人口67843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4259人,城鎮化率21%。另有流動人口12000人。總人口中,男性35685人,佔52.6%;女性32158人,佔47.4%;14歲以下10719人,佔15.8%;15~64歲49526人,佔73%;65歲以上7598人,佔11.2%。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67791人,佔99.9%;有苗、壯、土家、布依、侗、藏、彝7個少數民族,共52人,佔0.1%。2011年,人口出生率7.8%0,人口死亡率2.3%,人口自然增長率5.5%o。轄區總面積67.1平方千米。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011人。 [9] 

普安鎮自然條件

普安鎮地形

地勢略為南高、西低、東高北低。地形分為平壩和丘陵,以平壩為主。主要山脈有紅山、北頂山。

普安鎮氣候

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其特色是四季分明,春秋氣候温和,夏季炎熱,多東西風,雨水集中,冬季乾燥較寒,多偏西風,全年雨水充足。多年平均氣温16.8℃。1月平均氣温7.2℃;7月平均氣温29.3℃。生長期年平均268天,無霜期年平均245天,最長達267天,最短為224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213.5小時,年總輻射118.7千米/平方釐米。年平均降水量1210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數為118.7天,降雨集中在每年的5~9日,9月最多。

普安鎮水文

境內最大的河道為新寧河,從東向西流經境內天星壩村、觀音寨村、新河村、青堆子村,簡車鋪村、寶塔壩村,長4.2千米,流域面積13.8平方千米,年均流量0.3立方米。

普安鎮自然災害

主要自然災害有洪澇、旱災等。最嚴重的一次洪澇災害發生在2004年9月3日。

普安鎮經濟概況

普安鎮農業

耕地面積29198畝。2011年,農業總產值6.4億元,農業增加值佔全鎮地區生產總值的31.4%。
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26100噸,其中水稻14500噸。
畜牧業主要以飼養生豬、羊、牛、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6.3萬頭,年末存欄5.4萬頭;羊飼養量11800只,年末存欄9600只;家禽飼養量13.8萬羽,出欄家禽8.6萬羽;牛飼養量9800頭,年末存欄7300頭。2011年,畜牧業總產值14250萬元。
截至2011年末,森林面積2738畝,林木覆蓋率34.8%。2011年,水果種植面積4000畝,產量4300噸,主要品種有柑橘,梨等。
2011年,農民人均純收入5368元。

普安鎮工業

初步形成了以電子、機械、食品加工、建材、五金工具為主的工業體系。2011年,工業總產值9.8億元,比上年增長11.2%,工業增加值佔全鎮地區生產總值的57.4%。

普安鎮財政金融

2011年,財政總收入4300萬元,比上年增長27%。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700萬元,比上年增長31%。
2011年末,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5.3億元。

普安鎮交通運輸

2011年,202省道過境。

普安鎮社會事業

普安鎮教育事業

2011年末,幼兒園25所,在園幼兒2688人,專任教師70人;小學4所,在校生5422人,專任教師27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3所,在校生3600人,專任教師195人,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861人,專任教師35人。
2011年,教育經費達2309萬元。
普安鎮轄區內有學校(完小以上)6所,其中高完中1所、初級中學1所、中心完小4所、村級小學12所、民辦小學4所、民辦幼兒園17所,中心衞生院1所,山參堂連鎖藥房4處,私人藥房30餘家,居民就醫、子女入學非常方便。
有光纖電視3000餘户,程控電話、手機寬帶用户逐年上升。有供電所2個,變電站一個,電力供應充足,自來水和天然氣管網設施齊全配套,全部開通使用。 [5] 

普安鎮文化事業

1995年開通有線電視。2011年末,有線電視用户1328户,電視綜合覆蓋率85.4%。
2011年末,文化藝術團體2個,影劇院1座,座位3400個,每萬人擁有500個,電影隊1個,年放映340場次。

普安鎮醫療衞生

2011年末,各級各類醫療衞生機構85個,其中門診部(所)77個;病牀250張,固定資產總值5100萬元。專業衞生人員40人,其中執業醫師30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7600人次。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84.7%,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100%。

普安鎮社會保障

2011年,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859户,人數1029人,支出191.4萬元,月人均155元;城市醫療救助357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086人次,共支出9.4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2907户,人數3066人,支出250.2萬元,月人均68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243人,支出43.7萬元;農村醫療救助359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3066人次,共支出15.3萬元;農村臨時救濟591人次,支出13.6萬元。

普安鎮基礎設施

  • 郵政電信
2011年末,郵政網點1個,投遞點5個,鄉村通郵率100%。固定電話用户5300户,移動電話用户.6400户,寬帶接入用户1400户。

普安鎮傳説

20世紀30年代,普安場曾經顯赫一時,它與巴中恩陽、渠縣三匯、宣漢南壩並稱為綏定(達州)府“四大名鎮”。
其實,早年間,並沒有普安這一稱謂,當時人們都叫它“蒲安”。
農耕時代的蒲安,因為有肥沃富饒的寶塔壩、楊家壩、糖坊壩等出產的大米、油菜、小麥的滋潤,已初具集市雛形,糶米的有米行,販騾的有騾市。不僅如此,在靠近集市邊緣的山坡上,建起了被稱作“普光寺”的寺廟,供商人們祈福。
這天,來自屏山(今牛山寺)腳下的村民蒲安,在集市上賣完時鮮蔬菜,走進了普光寺。他一眼發現了寺廟裏供奉的“普庵祖師”佛像,心裏一動。這個自幼讀過私塾,對佛學知識有一定了解的佛教徒,知道從宋代起即被人供奉的普庵祖師在世之際佛學功底深厚。
此後,蒲安常利用勞動的間隙,去廟裏燒香叩拜。那是一個秋日黃昏,蒲安跪拜完站起身,寺廟外已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他在寺廟門邊正不知如何是好,長老叫住了他。蒲安隨着長老走進禪房,長老掏出親手臨摹的一帖“普庵咒”送給他,並囑咐他回家後堅持每天默誦,就能與佛心靈相通,佛就能保全家平安,做事不但順利而且有成。
正如長老所言,自誦帖以來,蒲安早出晚歸,精耕細作,每做一件事都很順利。20年後,他已成了當地有名的富户,擁有數百畝田產和成羣的牛羊。不僅如此,他還辦起了大米、大豆、榨油、屠宰等小作坊。後來,他將這些作坊遷入集市,逐漸形成了有一定規模的經商門鋪。隨着時間推移,這些作坊規模愈來愈龐大,分工愈來愈細化,前來交易的南來北往的客人愈來愈多。日久天長,外地的來客,本地的鄉鄰,就將蒲家這些作坊及門鋪稱作“蒲安場”。
但明末的戰亂,卻給了它毀滅性的打擊。張獻忠的兵士在洗劫完金山寺後,又鑽進了普光寺。他們一番搶劫後,點燃了火,普光寺成了一片廢墟。
許多年後,淡忘了的蒲安場居民想起了那座寺廟。於是,一些熱心腸準備在普光寺原址重新修建一座關帝廟。然而,就在施工者揮舞着鋤頭挖掘時,他們聽到了鐵器撞擊木頭髮出的梆梆聲。他們停止挖掘,改用手刨。後來,五六個人掏出了一尊實木菩薩塑像和一塊碑刻。菩薩栩栩如生,碑刻上刻着碩大的“普安”二字。
蒲安場的人得知挖出了菩薩、碑刻,都擁向施工現場。他們一見“普安”二字,想起了先前的普光寺,想起了那場大火。於是,關帝廟竣工之日,在眾多老者的倡議下,“蒲安場”改為“普安場”,希冀蒲安乃至天下,普遍太平安然。普安的名字由此而沿用至今。
普安沒有辜負人們的期望,逐漸成為川東北名鎮和富甲一方之地,更孕育了開江歷史上眾多傑出人物。如反袁鬥士靖國軍師長顏德基,曾任新寧知事後創辦眾多商號堪稱開江首富的黃惠生,曾創辦女子小學堂(今縣實驗小學)、開創女子教育先例的孫鑑光,還有古典文學造詣深厚且擅長書法的新寧文化界知名人士王月秋……他們就像一顆顆耀眼的星辰,閃爍在歷史的蒼穹;又像一棵棵參天大樹,讓後人時時仰慕。普安因他們而顯得厚重,普安因他們而重現着歷史的輝煌。 [3] 

普安鎮地理環境

普安鎮位置境域

圖1:開江縣普安鎮行政區域圖 圖1:開江縣普安鎮行政區域圖 [4]
普安鎮位於開江縣城西部,東經107°49′,北緯31°05′,距縣城2.5公里,東依新寧鎮,西連達縣檀木鄉、花紅鄉、開江長田鄉,南接達縣安仁鄉,北鄰永興鎮、回龍鎮、騎龍鄉。全鎮幅員面積68.01平方千米,耕地面積2182公頃,其中田1700公頃。 [5] 
開江縣普安鎮是一座歷史悠久的達州名鎮,亦是川東地區和達州商賈雲集、繁榮興旺的商業重鎮之一。位於開江縣城西郊,與縣城由一條長2.5公里寬36米的直線大道相連,是達州市三大古鎮之一,是四川省小城鎮建設試點鄉鎮之一。全鎮轄21個行政村,1個社區委員會,面積68.01平方千米,人口49813人(2017)。
現有中小型企業693家,生態農業示範科技園1個,全縣唯一的工業園區1個,萬畝無公害蔬菜基地1個,萬畝油橄欖基地1個,萬畝中藥材基地1個。 [6-7] 

普安鎮地形地貌

普安鎮地勢南北高,中部低,南部、北部以深丘山地為主,中部以平壩為主,鎮區位於鎮域東部,年平均氣温16.8℃,年降水量1210毫米,屬亞熱帶氣候,氣候温和,雨量充沛,屬寶石水庫灌區,水利資源豐富,排灌方便。農業基礎雄厚,雛鴨鵝銷住省內外30多個縣市。農膜、豬料保鮮袋、漁網、雞鴨網暢銷省內外100多個縣市,其中豬草保鮮袋2001年獲亞洲新產品發明金獎,全鎮農副產口加工發展潛力巨大。 [5] 

普安鎮經濟

普安氣候温和,物產富饒。農業基礎雄厚,建國以來縣內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大部分在普安鎮實施,是全縣水稻、油菜、水禽、生豬、蔬菜中藥材的盛鄉之地,白鵝、麻鴨品種優良,孵抱技術規格高,雛形鴨鵝銷往省內外30多個縣市。油橄欖種植規模居全省鄉鎮前茅。
2003年,央視7套“金土地”欄目進行了專題播放,鎮內五金工具暢銷20多個國家和地區,農膜、豬帶保鮮袋,漁網、雞鴨網暢銷省內外100多個縣市,其中豬草保鮮袋2001年獲亞洲新產品發明金獎,全鎮農副產品加工發展潛力巨大。 [7] 

普安鎮歷史文化

普安歷史悠久,山川秀美。境內有市級重點旅遊景區“金山寺”、明朝建築“寶泉塔”、正在修建的“牛山寺森林公園”、譚家嘴農業綜合開發等多處景點。普安民族文藝演出聞名,農民健身活動蓬勃開展,是全省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鄉鎮。 [7] 

普安鎮人口民族

普安鎮人口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26209
男:13489
女:12720
家庭户户數:7071
家庭户總人口(總):26050
家庭户男:13401
家庭户女:12649
0-14歲(總):7128
0-14歲男:3914
0-14歲女:3214
15-64歲(總):17299
15-64歲男:8748
15-64歲女:8551
65歲及以上(總):1782
65歲及以上男:827
65歲及以上女:955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23679 [8] 
2006年底,普安鎮總人口62763人,總户數19880户,其中農業人口56355人,農業户數17125户,全鎮勞動力34118個。全年出生人口560人,死亡人口230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2‰,計劃生育率為88%。 [5] 
總人口49813人(2017)。

普安鎮民族

民族構成:漢族62743人、苗族7人、布依族4人、侗族3人、壯族3人、藏族1人、彝族1人、土家族1人。 [5] 

普安鎮交通

普安周邊的各區(縣)有達州火車站河市機場,以及重慶的梁平機場萬州港口,開(江)宣(漢)公路和麻(柳)開(江)公路橫穿境內,是縣內7個鄉鎮進縣城的必經之路。全鎮村村通公路,90%的社通公路,程控電話、移動通信和電視光纖通往全鎮各社。小城鎮新區建設日漸繁華。 [7] 

普安鎮市政建設

2006年開始,普安鎮小城鎮建設日新月異。基礎設施建設投資350萬元,硬化南北主幹道400米,埋排污管道1300米,投資90萬元,打通南北幹道至南街口子,使新區舊城聯成一體。投資1500多萬元,修建經濟適用房“富康花園”、“學林雅苑”兩處28000平方米。
引入商住户173户,120户已建成入住。普安中學新區廣場佔地7.5畝,已建成中心轉盤一個。鎮區內基礎設施完備,有農貿市場2個,攤位1300餘個,工商户371户,工商大户17户。
鎮內農貿市場規劃整齊,商店林立,是普安轄區經濟貿易中心。鎮政府成立城鎮管理辦公室,負責場鎮五大秩序管理,和垃圾的清運。使普安場鎮五大秩序有了明顯的起色 [5] 
轄區內有液化氣供氣站3個,年供氣量達12萬立方米,加油站5個,為來往車輛加油提供了方便。
自2006年開始,普安鎮依託金山大道和峨城大道加快了融入縣城的步代。如今佔地20多畝的開中新校區,開江縣法院佔地5畝,辦公大樓和宿舍均已建成。 [5] 
楊柳灣村修建環村水泥路8公里,譚家嘴村鐵東路、譚寶路修建的泥結碎石路4公里,均已建成使用。
投資15萬元對團結水庫進行了整治,已完工投入了使用。在譚家嘴村、馬溪溝村、東嶽村、玉皇觀村共投資400萬元進行了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項目,已全面竣工並通過了檢查驗收。全鎮紅層找水打機井779口。 [5]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