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春日

(唐代温庭筠詩作)

鎖定
《春日》是唐代詩人温庭筠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此詩共十二句,可分為兩部分。前六句為第一部分,是對相思對象一方“所思”情形的設想,且點明瞭時間、地點;後六句為第二部分是自述,點明地點“吳山”的同時,自述羌笛悲涼,並説明了以賞春排解愁緒的原因。此詩筆墨揮灑,色彩趨於清淡,構建了清逸淡遠的詩歌意境。
作品名稱
春日
作    者
温庭筠
創作年代
唐代
作品出處
全唐詩
作品體裁
五言古詩

春日作品原文

春日
問君何所思,迢遞豔陽時
門靜人歸晚,牆高蝶過遲。
一雙青瑣燕,千萬綠楊絲。
屏上吳山遠,樓中朔管悲
寶書無寄處,香轂有來期
草色將林彩,相添入黛眉 [1] 

春日註釋譯文

春日詞句註釋

⑴迢遞(tiáo dì):天高氣清的樣子。
⑵青瑣燕:這裏指落在窗前的紫燕。
⑶屏:指屏風。吳山:吳地的山,指屏風上畫的南方山。
⑷朔管:指羌笛,亦泛指北方地區流行的管樂器。
⑸寶書:珍貴的書信。
⑹香轂(gǔ):古人乘坐的車。
⑺將:連詞,與、和之意。彩:一作“影”。
⑻相:遞相,先後。添:一作“將”。黛眉:特指女子之眉。 [2-3] 

春日白話譯文

問您在何處懷念,豔麗明媚春之時。
門口安靜人回晚,牆高蝴蝶過緩遲。
一對宮廷中的燕,千萬條綠楊柳枝。
條幅上的吳山遠,樓中羌笛聲悲悽。
書信沒有寄送處,香車有來的日期。
草景與樹林色彩,一同增添到眉際。 [4] 

春日創作背景

據“無寄處”並不知李程去處的情形判斷,此詩約創作於寶曆三年(827年)春李程罷相以後,是作者為抒發相思之情而創作的詠春詩。 [4] 

春日作品鑑賞

春日整體賞析

此詩首兩句,出句開門見山以“所思”設問。對句據之而答在“豔陽時”。藴有薛濤春望詞》中“欲問相思處,花開花落時。”之意。三、四句以“人歸晚”“蝶過遲”描述人與昆蟲各自在春天裏所持行為。人回來的晚是被春景所吸引,蝴蝶過慢是因為花粉沉重。從而間接體現了春天的特徵。五、六句描寫室外景,燕子雙飛,千萬條柳枝低垂,以此意象象徵對心上人的思念。七、八句描寫室內景,條幅上畫着吳山,樓內羌笛悲涼。九、十句承上解答“朔管悲”的原因是,書信無寄處。最後兩句顯示,要把這春天的草景與樹林的色彩,一併映入眼簾,即以賞春排解愁緒。
綜上,從描寫對象上看,前六句是對相思對象一方“所思”情形的設想。其時間是在“豔陽時”,地點在“青瑣”。後六句自述,點明地點“吳山”的同時,自述“朔管悲”。其原因是“寶書無寄處”,故乘香車將“林彩”“添入黛眉”。這種舉動與其《春郊遊眺寄孫處士》、《謁巫山廟》的精神排解法是相同的。 [4] 

春日名家點評

宋·佚名《雪浪齋日記》:温庭筠小詩尤工,如“牆高蝶過遲”,又“蝶翎朝粉重,鴉背夕陽多”,又《過蘇武廟》:“歸日樓台非甲帳,去時冠劍是丁年”,皆工句也。 [3] 
江蘇省作家協會會員青黎、現代作家雲葭《一本書讀完最美古詩詞》:我素愛温庭筠的文字,以花間詞著稱的他,筆墨揮灑出的《春日》,有着與閨中女子毫無二致的柔情。 [5] 

春日作者簡介

温庭筠(約812~約866年),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縣(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故有“温八叉”“温八吟”之稱。然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取憎於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精通音律,詩詞兼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温李”。其詩辭藻華麗。其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並稱“温韋”。現存詩三百多首,詞七十餘首。後人輯有《温飛卿集箋註》《金奩集》等。 [6] 
參考資料
  • 1.    周振甫.唐詩宋詞元曲全集 全唐詩 第11冊:黃山書社,1999年01月:4382
  • 2.    王啓興.校編全唐詩 中: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01:2885
  • 3.    周蒙,馮宇.全唐詩廣選新注集評 9:遼寧人民出版社,1994.08:77
  • 4.    董鄉哲.“温庭筠”詩集譯意:三秦出版社,2010.07:427
  • 5.    雲葭,青黎.一本書讀完最美古詩詞:中國華僑出版社,2012.09:476
  • 6.    周揚 等.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文學(第Ⅱ卷).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6年11月: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