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程

(唐朝宗室、大臣)

鎖定
李程(766-842年),字表臣,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人。唐朝時期宗室、宰相,唐太祖李虎七世孫,滁州刺史李鷫的兒子。
出任大鄭王房,勤奮好學。貞元十二年(796年),考中狀元。通過博學宏辭科考試,出任節度使幕僚,累遷司勳員外郎、翰林學士。品性懶散,故有“八磚學士”之稱。唐憲宗即位,歷任益州司馬、兵部郎中、知制誥,遷京兆尹、檢校禮部侍郎唐敬宗即位,拜吏部侍郎、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成為宰相,冊封彭原郡公,出任河中節度使。唐文宗即位,授右僕射,出任檢校司徒、山南東道節度使。
唐武宗時期,遷檢校右僕射、東都留守。會昌二年(842年),李程去世,時年七十七,獲贈太保,諡號為“繆”。
本    名
李程
別    名
李表臣
李繆公
表臣
所處時代
唐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日期
766年
逝世日期
842年
主要成就
規諫敬宗
祖    籍
隴西成紀
官    職
東都留守
爵    位
彭原郡公
追    贈
太保
諡    號
典    故
八磚學士

李程人物生平

李程狀元及第

李程出身宗室疏支,為唐高祖李淵堂弟、襄邑恭王李神符的五世孫。 [1]  唐德宗貞元十二年(796年),李程中丙子科進士第一,以狀元及第。不久後,考中博學宏辭科,歷任地方節度使府的幕僚。 [2] 

李程屢領要職

貞元二十年(804年),李程入朝任監察御史。同年秋,充任翰林學士 [3] 
貞元二十一年(805年),唐順宗李誦即位,親信王叔文掌權,打擊李程,免去其翰林學士之職。經屢次調遷,任員外郎 [4] 
唐憲宗元和(806年-820年)初年,李程出任劍南西川節度行軍司馬 [5] 
元和十年(815年),李程再次入朝,拜兵部郎中,旋即兼任知制誥 [6]  此前,宣武軍節度使韓弘於淮西削藩戰爭期間出任淮西諸軍行營都統,憲宗曾讓李程銜命對其宣諭。 [7] 
元和十一年(816年),李程被授為中書舍人,並權知京兆尹事。次年,又權知禮部貢舉事宜。 [8] 
元和十三年(818年)四月,改為禮部侍郎。六月,出任鄂州刺史、鄂嶽觀察使。之後,入為吏部侍郎,封渭源縣男 [9]  食邑三百户。 [10] 

李程拜相進爵

長慶四年(824年)五月,唐敬宗李湛命李程以吏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出任宰相。 [9]  十二月,加中書侍郎,進封彭原郡公,食邑增至三千户。 [11-12] 

李程出入中外

寶曆二年(826年)九月,李程被罷相,外放為檢校兵部尚書同平章事、太原尹、北京留守、河東節度使 [13-14] 
太和四年(830年)三月,改任檢校尚書左僕射、同平章事、河中尹、河中晉絳節度使(河中節度使)。 [15-16] 
太和六年(832年),在河中節度使任上獲加檢校司空官。七月,被徵入朝拜尚書左僕射 [17-18] 
太和七年(833年)六月,李程被授為檢校司空,外任汴州刺史、宣武軍節度使。 [19-20] 
太和九年(835年),第二次任河中晉絳節度使,並加檢校司徒 [21-22] 
開成元年(836年)五月,再入朝任尚書右僕射舊唐書·文宗本紀》作左僕射),兼判太常寺事。十一月,兼判吏部尚書銓事舊唐書·文宗本紀》作兼吏部尚書)。 [23-24] 
開成二年(837年)三月,加官檢校司徒,出授襄州刺史、山南東道節度使 [25-26] 
唐武宗即位後,李程任東都留守。 [27]  據《舊唐書·武宗紀》載,李程在會昌元年(841年),正月曾以“右僕射”之銜為權宦仇士良撰寫紀功碑。 [28] 

李程逝世及贈諡

會昌二年(842年),李程去世,享年七十七歲。朝廷追贈太保,諡號為“繆”。 [29-30] 

李程人物評價

劉昫:(李)程不持士範,歿獲醜名。君子操修,豈宜容易! [31] 《舊唐書》
宋祁:李程和柔,在位無所發明。 [32] 新唐書

李程親屬成員

七世祖:李虎 [33]  ,西魏太尉,追封唐太祖。
六世祖:李亮,鄭孝王(追封)。
五世祖:李神符,襄邑郡王。
高祖:李文暕,魏國公、幽州總管。
曾祖:李挺。
祖父:李柏,字康幹,太僕卿
父親:李鷫,滁州刺史
兒子:
李廓,武寧節度使
李廡,太子通事舍人
李慶。太子中允。
李庇,華陽縣令
李庠,秘書郎。

李程個人作品

李程著有表狀一卷(《新唐書·藝文志》),今已佚失。
全唐文》錄有其文:《漢章帝白虎殿觀諸儒講五經賦》、《鳳巢阿閣賦》、《華清宮望幸賦》、《揠苗賦》、《漢文帝罷露台賦》、《黃目樽賦》、《迎長日賦》、《石鏡賦》、《太常釋奠觀古樂賦》、《大合樂賦》、《披沙揀金賦》、《金受礪賦》、《蒙泉賦》、《青出於藍賦》、《破鏡飛上天賦》、《眾星拱北賦》(其一、其二)、《攻堅木賦》、《刻桐為魚扣石鼓賦》、《故鍾於宮賦》、《日五色賦》、《匏賦》、《竹箭有筠賦》、《衣錦褧衣賦》、《月照寒泉賦》、《河東節度使太原尹贈太尉李光顏神道碑》。 [34]  另據記載,李程還曾為權宦仇士良、侍中李載義撰寫紀功碑。 [28]  [35] 
全唐詩》錄有其詩五首:《春台晴望》、《玉壺冰(一作詠冰壺)》、《賦得竹箭有筠》、《觀慶雲圖》、《贈毛仙翁》。 [36] 

李程軼事典故

李程學識精深,但為人放縱,不講究禮儀,詼諧擅戲,故而他任尚書左僕射(尚書省實際最高長官)時,遭到當時輿論的輕鄙。 [18] 
李程在唐德宗貞元十二年(796年)參加試舉,寫《日五色賦》,被批落榜。出考場後,正碰到從尚書省值宿完畢,準備回家的名臣楊於陵。楊於陵問李程他考試情況,李程從靴筒裏掏出手稿給楊於陵看。開頭詞是:“德動天鑑,祥開日華。”楊於陵看完對李程説:“你如今應該做狀元。”第二天,考試雜文,李程並未上榜。楊於陵深感不平,便在舊試題集的後面寫了李程的文章,但沒署名,拿去見主考官,騙他説:“你這次考賦,怎麼出舊題目?”主考説“並沒有此事”,楊於陵説:“不僅題目是舊的,而且有人寫過,連韻腳都一樣。”主考官吃了一驚。楊於陵就把李程的賦拿出來,主考官看後,非常讚賞。楊於陵説:“如果這次考試中有人寫出了這樣的賦,侍郎(指考官)你怎麼辦?”主考説:“沒有則罷,有的話,非得讓他中狀元不可。”楊於陵説:“這樣的話,侍郎你已經遺漏賢才了,這是李程寫的。”主考立即讓人把李程的卷子拿來對照,一字不差。主考當面致謝,並同楊於陵商量,將李程擢升為狀元,前榜便不再收了(一説出榜重收)。李程後來仕途通達,出鎮宣武軍。聽説有一個叫浩虛舟的人去參加博學宏詞科的考試,也考這個題目。他擔心浩虛舟的文章超過自己,專門派了一個僕人把這人的文章取來。拆封前,他還感到憂慮,等到讀到浩虛舟的破題:“麗日輝煌,中含瑞光。”李程大喜道:“李程在裏。”認為浩虛舟這破題解的意思,並未超越自己所解的範疇。 [37] 

李程史料記載

舊唐書·卷一百六十七·列傳第一百一十七》 [31] 
新唐書·卷一百三十一·列傳第五十六》 [32] 
參考資料
  • 1.    《新唐書·卷一百三十一·列傳第五十六》:李程,字表臣,襄邑恭王神符五世孫也。
  • 2.    《舊唐書·卷一百六十七·列傳第一百一十七》:程,貞元十二年進士擢第,又登宏辭科,累闢使府。
  • 3.    《舊唐書·卷一百六十七·列傳第一百一十七》:二十年,入朝為監察御史。其年秋,召充翰林學士。
  • 4.    《舊唐書·卷一百六十七·列傳第一百一十七》:順宗即位,為王叔文所排,罷學士。三遷為員外郎。
  • 5.    《舊唐書·卷一百六十七·列傳第一百一十七》:元和中,出為劍南西川節度行軍司馬。
  • 6.    《舊唐書·卷十五·本紀第十五》:(元和十年)三月……己卯,以劍南西川節度行軍司馬李程為兵部郎中、知制誥。
  • 7.    《舊唐書·卷一百六十七·列傳第一百一十七》:十年,入為兵部郎中,尋知制誥。韓弘為淮西都統,詔程銜命宣諭。
  • 8.    《舊唐書·卷一百六十七·列傳第一百一十七》:明年,拜中書舍人,權知京兆尹事。十二年,權知禮部貢舉。
  • 9.    《舊唐書·卷十七上·本紀第十七上》:(長慶四年)五月己酉朔。乙卯,制以正議大夫、尚書吏部侍郎、上柱國、渭源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户、賜紫金魚袋李程守本官、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 10.    《舊唐書·卷一百六十七·列傳第一百一十七》:十三年四月,拜禮部侍郎。六月,出為鄂州刺史、鄂嶽觀察使。入為吏部侍郎,封渭源男,食邑三百户。
  • 11.    《舊唐書·卷一百六十七·列傳第一百一十七》:敬宗即位之五月,以本官同平章事。……尋加中書侍郎,進封彭原郡公。
  • 12.    《舊唐書·卷十七上·本紀第十七上》:(長慶四年)十二月……丁酉,宰相牛僧孺進封奇章郡公,李程彭原郡公,竇易直晉陽郡公,並食邑三千户。
  • 13.    《舊唐書·卷一百六十七·列傳第一百一十七》:寶曆二年,罷相,檢校兵部尚書、同平章事、太原尹、北京留守、河東節度使。
  • 14.    《舊唐書·卷十七上·本紀第十七上》:(寶曆二年)九月……壬申,宰相李程為北都留守、河東節度使。
  • 15.    《舊唐書·卷一百六十七·列傳第一百一十七》:太和四年三月,檢校尚書左僕射、平章事、河中尹、河中晉絳節度使。
  • 16.    《舊唐書·卷十七下·本紀第十七下》:大和四年……三月乙亥,以河東節度使李程檢校左僕射、同平章事,兼河中尹、晉絳慈隰等州節度使,以刑部尚書柳公綽檢校左僕射、太原尹、北都留守、河東節度使。
  • 17.    《舊唐書·卷十七下·本紀第十七下》:(太和六年)秋七月……己未,以河中節度使李程為左僕射;以户部尚書、判度支王起檢校吏部尚書,充河中晉、慈、隰節度使;以御史中丞、兼刑部侍郎宇文鼎為户部侍郎、判度支。
  • 18.    《舊唐書·卷一百六十七·列傳第一百一十七》:六年,就加檢校司空。七月,徵為左僕射。程藝學優深,然性放蕩,不修儀檢,滑稽好戲,而居師長之地,物議輕之。
  • 19.    《舊唐書·卷一百六十七·列傳第一百一十七》:七年六月,檢校司空、汴州刺史、宣武軍節度使。
  • 20.    《舊唐書·卷十七下·本紀第十七下》:(太和七年)秋七月丙戌朔。……癸丑,以左僕射李程檢校司空,兼汴州刺史、宣武軍節度使。
  • 21.    《舊唐書·卷一百六十七·列傳第一百一十七》:九年,復為河中晉絳節度使,就加檢校司徒。
  • 22.    《舊唐書·卷十七下·本紀第十七下》:(太和九年)六月乙亥朔,西市火。以前宣武軍節度使李程為河中節度使。
  • 23.    《舊唐書·卷一百六十七·列傳第一百一十七》:開成元年五月,復入為右僕射,兼判太常卿事。十一月,兼判吏部尚書銓事。
  • 24.    《舊唐書·卷十七下·本紀第十七下》:開成元年……閏五月己巳朔。甲申,以河中節度使李程為左僕射、判太常卿事。……十一月……甲申,以左僕射李程兼吏部尚書。
  • 25.    《舊唐書·卷一百六十七·列傳第一百一十七》:二年三月,檢校司徒,出為襄州刺史、山南東道節度使。
  • 26.    《舊唐書·卷十七下·本紀第十七下》:(開成二年三月)甲戌,以左僕射李程為山南東道節度使。
  • 27.    《新唐書·卷一百三十一·列傳第五十六》:武宗立,為東都留守。
  • 28.    《舊唐書·卷十八上·本紀第十八上》:會昌元年……二月……賜仇士良紀功碑,詔右僕射李程為其文。
  • 29.    《舊唐書·卷一百六十七·列傳第一百一十七》:卒,有司諡曰繆。
  • 30.    《新唐書·卷一百三十一·列傳第五十六》:卒,年七十七,贈太保,諡曰繆。
  • 31.    《舊唐書·卷一百六十七·列傳第一百一十七》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8-06-01]
  • 32.    《新唐書·卷一百三十一·列傳第五十六》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8-06-02]
  • 33.    新唐書 卷七十 表第十 大鄭王房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0-11-08]
  • 34.    《全唐文·卷六百三十二》  .漢典古籍[引用日期2018-06-01]
  • 35.    《新唐書·卷二百一十二·列傳第一百三十七》:進兼侍中。會吏下請立碑紀功,詔李程為之辭,未有字。帝詔曰:“《周書》‘凡厥正人,既富方谷。’卿宜當之,以方谷為字。”其寵待如此。
  • 36.    《全唐詩·卷三百六十八》  .漢典古籍[引用日期2018-06-01]
  • 37.    《太平廣記·卷一百八十·貢舉三》引《唐摭言》:李程貞元中試日五色賦,先榜落矣。初出試,楊於陵省宿歸第,遇程於省門,詢之所試。程探靴靿中得賦稿,示之。其破題曰:“德動天鑑,祥天日華。”於陵覽之,謂程曰:“公今須作狀元。”翌日,雜文無名。於陵深不平。乃於故冊子末(“末”原作“未”,據唐摭言改)繕寫,而斥其名氏,攜之以詣主文。從容紿之曰:“侍郎今者新賦試。奈何用舊題?”主文辭以“非也”。於陵曰:“不止題目,向有人賦此,韻腳亦同。”主文大驚。於陵乃出程賦示之。主文歎賞不已。於陵曰:“當今場中若有此賦,侍郎何以待之?”主文曰:“無則已,有即非狀無不可也。”於陵曰:“苟如此,侍郎已遺賢矣,此乃李程所作。”亟命取程所納而對,不差一字。主文因而致謝,謀之於陵,於是擢為狀元,前榜不復收矣。(或雲出榜重收。)程後出鎮大梁,聞浩虛舟應宏詞,復賦此題,頗慮浩愈於己,馳一介取原本。既至,將啓緘,尚有憂色。及覩浩破題曰:“麗日焜煌,中含瑞光。”程喜曰:“李程在裹。”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