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春日

(宋代朱熹詩作)

鎖定
《春日》是宋代思想家、教育家朱熹的詩作。此詩表面上看似一首寫景詩,描繪了春日美好的景緻;實際上是一首哲理詩,表達了詩人於亂世中追求聖人之道的美好願望。全詩寓理趣於形象之中,構思運筆堪稱奇妙。
作品名稱
春日
出    處
千家詩
作    者
朱熹
創作年代
南宋
作品體裁
七言絕句

春日作品原文

春 日
勝日尋芳泗水濱 ,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1] 

春日註釋譯文

春日詞句註釋

⑴勝日:原指節日或親朋相聚之日,此指晴日。尋芳:遊春,踏青。泗水:河名,在山東省。濱:水邊。
⑵光景:風光風景。新:既是春回大地、萬象更新的新,也是出郊遊賞、耳目一新的新。
⑶等閒:輕易,尋常,隨便。東風面:借指春天。東風,春風。
⑷萬紫千紅:形容百花爭豔的春景,也用以比喻物豐富多彩,繁榮興旺的景象。 [1]  [2-3] 

春日白話譯文

風和日麗之時遊覽在泗水之濱,無邊無際的風光讓人耳目一新。
誰都可以看出春的面貌,萬紫千紅,到處都是百花開放的春景。

春日創作背景

這首詩從字面意思看來,是作者春天郊遊時所寫的遊春觀感,王相注《千家詩》,就認為這是遊春踏青之作。而根據作者生活年代可知這首詩所寫的泗水遊春不是實事,而是一種虛擬。
宋高宗紹興十一年(1141),宋金簽訂了《紹興和議》,一項宋金領土以淮水為界。隆興元年(1163),張浚北伐,又敗於符離。從此,主和派得勢,抗戰派銷聲。宋孝宗以還,南宋朝廷稍稍安穩,偏安於東南,而金人亦得暫時息兵於淮北。終朱熹一生,南宋沒有很大的邊防軍隊,而朱熹本人更無從渡淮而至魯境,不可能北上到達泗水之地。作者從未到過泗水之地,而此詩卻寫到泗水,其原因是朱熹潛心理學,心儀孔聖,嚮往於當年孔子居洙泗之上,絃歌講誦,傳道授業的勝事,於是託意於神遊尋芳。因此此詩其實是借泗水這個孔門聖地來説理的。 [3]  [4] 

春日作品鑑賞

春日整體賞析

人們一般認為這是一首詠春詩。從詩中所寫的景物來看,也很像是這樣。首句“勝日尋芳泗水濱”:“勝日”,點明天時;“泗水濱”點明地點;“尋芳”,點明主題。一句中分三層敍説,特別是以“泗水濱”結穴,是作者的有意安排。“尋”字不僅寫出作者逸興,也給詩歌添了不少情趣。
次句“無邊光景一時新”,描寫觀賞春景中獲得的初步印象。“無邊光景”逆承首句“勝日尋芳”,説尋芳的結果。用“無邊”形容視線所及的全部風光景物。“一時新”,既寫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煥然一新,也寫出了作者郊遊時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覺。這裏不做細碎描寫,不在一草一木一石上做剪貼,而是從極廣大的空間落筆。
後兩句用形象的語言,具體描繪了光景之新,抒寫了尋芳所得。“等閒識得東風面”,句中的“識”字承首句中的“尋”字。“等閒識得”是説春天的面容與特徵是很容易辨認的。意謂勝日尋芳,本不期望有無邊光景的所得,今既有如此新鮮感受,不禁歡欣雀躍。“東風面”,把春氣、春景形象化了,擬人化了,把“識”字落到實處。
末句“萬紫千紅總是春”,是説這萬紫千紅的景象全是由春光點染而成的,人們從這萬紫千紅中認識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這就具體解答了為什麼能“等閒識得東風面”。而此句的“萬紫千紅”近承“東風面”,遠承“無邊光景”,對偶修辭,意象色彩強烈。詩以“總是春”收綰,逗落到“春日”上。
從字面上看,這首詩好像是寫遊春觀感,但細究尋芳的地點是泗水之濱,而此地在宋南渡時早被金人侵佔。朱熹未曾北上,當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濱遊春吟賞。其實詩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門,因為春秋時孔子曾在洙、泗之間絃歌講學,教授弟子。因此所謂“尋芳”即是指求聖人之道。“無邊光景”所示空間極其廣大,就透露了詩人膜求聖道的本意。“東風”暗喻教化,“萬紫千紅”喻孔學的豐富多彩。詩人將聖人之道比作催發生機、點燃萬物的春風。這其實是一首寓理趣於形象之中的哲理詩。哲理詩而不露説理的痕跡,這是朱熹的高明之處。 [4] 

春日名家點評

華東師範大學古籍研究所教授黃珅:“《春日》詩形象更加鮮明,情景更加生動,描寫更加自然,讀了但覺春光滿眼,如身遊其間,竟不知是在説理,則其構思運筆之妙,尤勝於《觀書有感》。”(《宋詩鑑賞辭典》) [5] 

春日作者簡介

朱熹像 朱熹像
朱熹(1130—1200),南宋思想家、哲學家和教育家,閩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朱子。字元晦,一字仲晦,又號晦翁,別稱紫陽。祖籍婺源,生於尤溪,長於建州。紹興十八年(1148)進士。任泉州同安縣主簿。淳熙時知南康軍,改提舉浙東茶鹽公事。宋光宗時,歷知漳州、秘閣修撰等職。宋寧宗時任煥章閣待制。卒諡“文”。他廣注典籍,對經學、史學、文學、樂律乃至自然科學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貢獻。有《四書章句集註》《周易本義》《詩集傳》《楚辭集註》等,後人輯有《朱文公文集》《朱子語類》。 [6] 
參考資料
  • 1.    王相 顧農.千家詩注評[M].南京:鳳凰出版社,2006:84-85
  • 2.    李一華 呂德申.漢語成語詞典[M].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1985:857
  • 3.    黃珅 譯註.朱熹詩文選譯[M].成都:巴蜀書社,1990:79-80
  • 4.    蒙萬夫 等.千家詩鑑賞辭典[M].西安:世界圖書出版西安公司,2006:3-5
  • 5.    繆鉞 等.宋詩鑑賞辭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1116-1117
  • 6.    繆鉞 等.宋詩鑑賞辭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1479-1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