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日本通史

(2012年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日本通史》是2012年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馮瑋。2015年2月,該作品被列入“2015年度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 [1] 
書    名
日本通史
作    者
馮瑋
出版社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2年4月
頁    數
694 頁
定    價
89.8 元
開    本
16 開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552000160 [3] 
副標題
日本通史
叢    書
世界歷史文化叢書

日本通史內容簡介

《世界歷史文化叢書:日本通史》系《世界歷史文化叢書》之一種書。《世界歷史文化叢書:日本通史》講述了日本列島和日本人的形成以及“日本”的由來,剖析了日本獨特的“攝關政治”的形成、構成日本二元政治的“武家政權”的建立,敍述了從織田信長天下布武”到德川將軍“元和偃武”的日本統一,描述了傳承至今的神道教、物語、和歌、俳句、浮世繪、猿樂、屏障畫等獨特的日本文化,展現了明治維新後日本風雲激盪的現代化進程,論述了中日戰爭的爆發和逐步擴大以至太平洋戰爭的最終爆發,陳述了“東京審判”的歷史史實,分析了日本戰後政治“55年體制”的解體,追蹤了日本戰後從經濟大國走向政治大國的足跡。

日本通史作者簡介

馮瑋,男,上海市人,1986年考入復旦大學歷史系世界史專業攻讀碩士學位,1989年免試提前攻讀博士學位,並作為首屆中日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赴日本京都大學,師從日本著名學者山室信一教授,1993年獲歷史學博士學位。1995年至1997年作為訪問學者赴日本神奈川大學從事教學和研究工作兩年。 2000年至2001年作為韓國高等教育財團“國際學術交流支援項目”的首批學者赴韓國高麗大學從事研究工作一年。現任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日本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韓國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 [2] 

日本通史圖書目錄

序言
第一章史前時代
一、日本列島的形成和日本人的起源
二、先土器時代
三、“我國的黎明期——繩文時代”
四、“文政十一年彌生十日”
作者點評
第二章古墳·大和時代
一、倭人·邪馬台國·古墳
二、“大和朝廷”的建立和倭的初步統一
三、“國家制法自滋始焉”
四、“興隆三寶”和“飛鳥文化”
五、“大化改新”在刀光劍影下進行
六、律令制國家在“同室操戈”中建立
七、“因為日出東方,故稱我國為日本”
八、白鳳文化
作者點評
第三章奈良時代
一、“和同開彌和平城京是律令國家的象徵”
二、奈良時代:“政情不安和混迷的時代”
三、“日本”版圖的迅速擴大
四、“遣隋、遣唐使的波及效應”
五、“文字的普及和個性的誕生”
作者點評
第四章平安時代
一、遷都平安·鞏固皇權
二、“虛弱的天皇和幼帝接連登基”
——“攝關政治”的前提
三、“由上皇或法皇在院廳主理國政”
四、唐風文化與國風文化“共存共榮”
五、佛教文化的繁榮
作者點評
第五章鎌倉時代
一、“源平爭亂”
二、鎌倉:武家政權的發祥地
三、執權治世的時代
四、“莊園制”和“御家人制”
五、忽必烈征伐:“文永、弘安之役”
六、鎌倉時代的“紋化”
七、“鎌倉新佛教”
作者點評
第六章室町時代
一、“一天兩帝南北京”
二、“南北一統”和室町鼎盛
三、“亂”:從“禪秀之亂”到“應仁之亂”
四、“中世紀是‘一揆’的時代”
五、日明覆交和“勘合貿易”
六、神與佛的“共生”
七、“傳承至今的日本獨特的文化”
作者點評
第七章戰國時代
一、“應仁之亂”:日本歷史的里程碑
二、“天下布武”
三、“天下布武路線的轉換”
四、“從統一天下到侵略朝鮮”
五、“吉利支丹時代”的興衰
六、“安土·桃山文化”和“南蠻文化”
——東西文化並行格局的形成
作者點評
第八章江户時代
一、“元和偃武”:走向近世社會
二、幕藩體制的建立和享保改革
三、田沼政治和寬政改革
四、“大鹽之亂”和“天保改革”
五、“鎖國”和“開國”
六、尊王攘夷:明治維新的前奏
七、從“公武合體”到“大政奉還”
八、儒學的全盛和“諸學”的並行
九、並行不悖的“外來文化”和“本土文化
作者點評
第九章明治時代
一、定製·改元·遷都·變法
二、殖產興業·文明開化·富國強兵
三、“外徵論”和“安內論”的衝突
四、“大久保體制的三大歷史遺產”
五、超然主義·政黨內閣·桂圓體制
六、修改條約:明治政府的首要外交課題
七、改變東亞秩序的“甲午戰爭
八、日英同盟條約:日俄戰爭和日韓合併的“通行證”
作者點評
第十章大正時代
一、“大正政變
二、邁上“真正的政黨內閣”的“台階”
三、“平民首相”原敬
四、“護憲三派內閣”
五、從“小村外交”到“幣原外交”
六、“大正民主”的政治思潮
作者點評
第十一章昭和時代(戰前)
一、“改朝換代”:裕仁登基·田中登台
二、從“皇姑屯事件”到“九一八事變”
三、“九一八事變”和“十月事變”
四、衝破“華盛頓體制”
五、“盧溝橋事變”·“北支事變”·“支那事變”
六、“支那事變”的擴大
七、構築“大東亞共榮圈”
八、南進——“日本刀”直逼“山姆叔”
九、“攀登新高山·1208”
作者點評
第十二章昭和時代(戰後)
一、“和平”在蘑菇煙雲中升起
二、“戰後處理”和“戰後改革”
三、“東京審判”
四、戰後復興和“舊金山體制”的建立
五、50年代:日本政治、經濟、外交的分水嶺
六、60年代:創造“東方奇蹟”
七、70年代:“兩次尼克松衝擊”和“石油衝擊”
八、80年代:昭和時代在內政外交的劇變中謝幕
作者點評
未了章:平成時代
一、“象徵天皇制”的延續
二、“泡沫經濟”的崩潰和“55年體制”的終結
後記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