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方君璧

鎖定
方君璧(1898年—1986年),女,福建閩侯人。中國二十世紀初為數不多的女性畫家之一。出生於名門望族,曾經留學法國,在巴黎期間其作品《吹笛女》作為第一位中國女性畫家的作品入選“巴黎美術展覽會”。1984年巴黎博物館為她舉辦了“方君璧從藝六十年回顧展”,給予這位在巴黎起步的東方女畫家的業績以充分的肯定。被譽為“東方傑出的女畫家”“女性藝術家的優秀典範”(王進玉評) [4]  。代表作品《吹笛女》《拈花凝思》等。 [1-2] 
中文名
方君璧
外文名
Fan Tchunpi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898年
逝世日期
1986年
畢業院校
國立巴黎高等美術學校
職    業
畫家
主要成就
被譽為“東方傑出的女畫家”
出生地
福建福州
代表作品
《吹笛女》
《拈花凝思》

方君璧家庭背景

方君璧,福建閩侯人。出生於名門望族,方家啓蒙得先,家長送君璧的六兄聲濤、七兄聲洞、七姐君瑛、四嫂曾醒四人留學日本。
君璧誕生那年,戊戌變法失敗,兩年後,八國聯軍攻陷北京,古老的中國在風暴中進入二十世紀。在這生死存亡之際,方家姐弟毅然投身革命,加入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方君瑛25歲,為人正直,深受孫中山器重,被選任同盟會暗殺部部長。辛亥年(1911年)三月,方聲洞參加革命黨人的廣州起義,事敗,聲洞率隊衝鋒,中彈身亡,葬於黃花崗,為七十二烈士之一。過半年,武昌起義,各省紛紛響應,清帝被迫退位,民國成立。革命成功之後,方君瑛、曾醒無意當官,申請官費前往法國留學。曾醒遂帶其十弟仲鳴、君瑛帶其十一妹君璧同行。時1912年,曾仲鳴16歲,方君璧14歲,到法國留學。
二十年代的中國,在社會上嶄露頭角的女性畫家真是微乎其微,方君璧是當時極少數(僅有關紫蘭蔡威廉潘玉良等幾位)之一。 [1] 

方君璧人物經歷

1920年方君璧作為第一個中國女生考入國立巴黎高等美術學校。 [1]  曾仲鳴里昂大學文學博士。
曾仲鳴和方君璧 曾仲鳴和方君璧
於1922年他們在法國安納湖畔結為夫妻。
1924年方君璧的作品《吹笛女》作為第一位中國女性的作品入選巴黎美術展覽會,當時巴黎各報競相刊登她的照片和作品,被譽為“東方傑出的女畫家”,同一時期的代表作品有《拈花凝思》。
1925年回國在廣東大學執教,其藝術極為嶺南藝術界所推重,國民政府以巨金購得她的作品,掛於中山紀念堂
1926年方君璧重遊法國,在國立高等美術學校校長勃納爾畫室進修兩年。
1933年與丈夫曾仲鳴回國,除油畫外,她還開始畫國畫。抗日勝利後,方君璧舉辦了轟動上海灘的大規模個人畫展。
1949年去了法國,後移居美國。
1972年回國,周恩來總理接見了她。 [3] 
1978年她作為第一個海外的中國畫家被邀請在美術館舉辦畫展。
1984年巴黎博物館為她舉辦了“方君璧從畫六十年回顧展”,給予這位在巴黎起步的東方女畫家的業績以充分的肯定。

方君璧作品簡介

方君璧《吹笛女》 方君璧《吹笛女》
方君璧《吹笛女》
1924年 布面油畫 73x1475px 簽名:Fantchunpi 君璧 1924
此作品是中國藝術市場中出現的、方君璧創作年代最早、同時也是方君璧藝術生涯中最重要的一件作品,是中國藝術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
《吹笛女》作為方君璧最富盛名和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在眾多的藝術史書籍中被收錄,同時也多次在博物館主題展和其回顧展中亮相。1978年,香港大學為慶祝藝術系的成立而舉辦“方君璧作品精選展”,《吹笛女》在其中,並在展覽名單中排列第一的位置。此畫亦在1984年法國賽努奇博物館舉辦的“方君璧從畫六十年回顧展”中展出,並收錄在展覽畫冊中。2011年9月,參加由巴黎博物館協會和賽努奇博物館主辦的、全面展示在法國活躍的中國藝術家的大展“巴黎的華人藝術家”中,《吹笛女》再次與大眾見面。

方君璧相關出版

1. 《巴黎美術雜誌》封面,1924年
2. 《方君璧作品回顧展》,香港大學藝術系香港藝術中心,1978年,P2
3. 《方君璧》,出版商:Les Presses Artistiques,1984年,P6
4. 《頡頏樓:方君璧夫婦藏傳統及現代中國繪畫和書法集》,2002年,出版商:Collections Baur, Geneve,P56
5. 《華人藝術家與巴黎》,賽努奇博物館,2011年

方君璧相關展覽

1.“巴黎春季藝術沙龍”,法國巴黎,1924年
2.“方君璧作品回顧展”,香港藝術中心包兆龍畫廊,香港大學馮平山博物館,1978年11月4日-27日
3. “方君璧從畫六十年回顧展”,賽努奇博物館,法國巴黎,1984年1月21日-3月11日
4.“華人藝術家與巴黎”,賽努奇博物館,法國巴黎,2011年9月

方君璧人物評價

一九三零年方君璧再次歸國,她追從以西畫技法改革國畫的嶺南派大師高劍父高奇峯,同遊祖國山川切磋繪畫,並於一九三二年開始嘗試用中國筆墨繪畫。
在其後的藝術創作生涯中,方君璧不承襲臨摹傳統的學習途徑,始終堅持寫生,在油畫創作方面,她取透視及素描技法,輔以近水彩透明的薄色調,取材於中國的山川人物,營造一種恬靜幽深的詩趣,建立了深具個性的繪畫風格。她對於中西畫法的表現方式,與其説是對國畫和西畫的迴歸與叛逆,不如説是對於兩者的反哺和迴應,與其説是折中妥協,不如説是融合和消化。她曾説過:“我是想把西畫解剖學透視學等原理,融合到國畫裏來, 改正國畫種種不合科學定律處,能否成功,我亦不計。”由此可以看出她在藝術上的無怨無悔和探索精神。
方君壁在藝術探索之路上,經歷了自然與傳統的融合,她創作了大量的繪畫作品,形成了閨秀之門裏獨樹一幟的女性藝術家,在中國歷史上可謂難得。她的藝術的特色表現在三個方面:一,純真質樸的表現出大自然的生機與活力。三,娟秀的藝術氣質具有深厚的感染力。三,嚴謹的輪廓與傳統繪畫寫意的自然結合。方君璧嘗試用稀釋的顏料在絹上畫油畫,強調輪廓線固有色,強調勾線平塗,在工具材料和技法語言上融合中西,創造民族的新美術,在藝術語言與材料上推陳除新,大膽開拓。雖沒有發表如徐悲鴻關於中國畫改良的宏論,也沒有發表像林風眠關於中西調和的理論,但方君璧的作品展現給我們的是中西藝術的一種探索與追尋。正如巴黎“沙龍”之後的評價:“其畫能合東西兩方特長,西畫重逼真,劣者則流為苦澀無味,東畫主神韻,劣者則必至虛無不肖,今方女士拾短取長,故正為可觀”。
在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五一年之間,方君璧的繪畫兩次在法國再次展出,她的”中西融合“的嶄新的風格,遂深得巴黎東方博物院(Cernuschi Musee)院長(Rene Grousset )的賞識。定居美國波士頓後,紐約畫派抽象表現主義正是高峯,但是這都沒有影響方君壁的繪畫風格,方君壁一直保持着一個穩定、探索的獨特風格。他的風格並不是傳統的國畫,也沒有完全走寫實的西畫之路。她的畫不是抽象也不是純寫實。她的作品沒有粗俗,也無甜巧之忌。繪畫作品充滿了耐人尋味、充滿人間温暖的抒情味道。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