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藝術市場

(概念)

鎖定
從狹義上看,藝術市場是藝術品以商品形式進行交換和流通的交易場所;從廣義上看,藝術市場是特定的社會經濟領域,包含了藝術品交換的總和。因此,藝術市場是指具備商品屬性的藝術品進行流通、消費的空間和場所,它是現代市場體系中的一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是以商品交換的形式向社會提供藝術產品和服務的空間、場所的總和,是藝術商品流通的主要通道。具有現代意義的藝術市場出現於17世紀的荷蘭,從較早的藝術市場到現代藝術市場的不斷髮展推動了藝術商品的廣泛交流,當下的藝術市場是由一系列分支系統構成,包括了國際、國內和區域的市場,還包括了不同藝術門類的市場,在藝術商品的生產、傳播、銷售中呈現出更為複雜的架構。 [1] 
中文名
藝術市場
外文名
Art market

藝術市場藝術市場的歷史

最早的藝術市場是一種在公共場所進行販賣的形式,由一批羅馬人組織,他們販賣的是一些戰利品,其中也包括一些藝術作品。通常人們會在開展販賣活動的地方插一支名為阿斯達的長矛,以此向大家展示這個市場是受公眾監督的有保障的市場。藝術市場的定義與藝術品貿易並不一樣,但兩者都和收藏這一現象有緊密的聯繫。後來,羅馬帝國的消亡以及蠻族的入侵(5世紀)使得這個市場陷入了危機,僅在拜占庭帝國和東方國家倖存下來。
14世紀的經濟繁榮得益於拍賣市場的恢復以及大眾對藝術品的大量購買。在這種開放集市的旁邊誕生了另一種更文雅的藝術市場形式,基於訂畫者與畫家之間關係的一個文藝復興時期的收藏品市場:因為這個市場的普及,很快就出現了藝術市場經紀人,負責市場的價格管理、收藏者之間的藝術品交易以及相關的藝術品投機。
佳士得拍賣 佳士得拍賣
17世紀,因為藝術品的公開展覽,大眾對於“藝術品”貿易市場變得格外感興趣,它們首次在巴黎美術學院展出,而後又在其他歐洲學院進行了展示。在18世紀的倫敦,一些古董商在固定的場地開辦了拍賣行(米林頓拍賣行、佳士得拍賣行、蘇富比拍賣行)定期舉辦一些售賣活動。
到了19世紀80年代,藝術市場開始出現在一些私人畫廊中,而畫廊本身也漸漸成為主要的展示和出售藝術品的地方。後來誕生了一種新的職業人羣,這類人羣致力對資助者和美術館館長的藝術和商業選擇提供參考,但對於他們來説,擁有善於發現的天賦和對新趨勢的把握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2] 

藝術市場藝術市場的分類和構成

當下的藝術市場遠非僅為藝術品以商品形式進行交換和流通的交易場所,它是各種要素參與、互動、博弈的共同場域。藝術市場的綜合性使其可以依據不同的屬性予以分類,按照歷史特徵分為古代藝術市場、現代藝術市場、當代藝術市場;按照地理特徵分為國際藝術市場、國內藝術市場、區域藝術市場;按照市場結構特徵分為完全競爭藝術市場、壟斷競爭藝術市場、寡頭壟斷藝術市場;按照分配特徵分為一級藝術市場級藝術市場;按照交換對象特徵分為藝術商品市場、藝術勞務市場等。 [3] 
如今,藝術市場從業者運用轉化、嫁接等經濟活動手段對不同藝術門類間的融匯和打通促成藝術衍生品市場的形成。藝術衍生品市場中的授權複製,運用藝術設計元素生產衍生產品使消費者獲得體驗滿足,其多維體驗產品,諸如廣告、網遊、展示設計、包裝設計、動畫設計等作為藝術市場附加產品,與其製作生產的廣告、設計、傳媒等文化藝術企業也是廣義藝術市場的組成部分。總體來看,當下的藝術市場遠非僅為藝術品以商品形式進行交換和流通的交易場所,它是各種要素參與、互動、博弈的共同場域,正如美國《財富》雜誌所言:不知不覺中,藝術從一個無名的、混亂的、生僻的市場轉變成了一個組織良好的、高度成熟的市場。藝術品已經成為準金融工具,因為藝術市場本身已經成為金融市場了。 [4] 

藝術市場藝術市場生態系統

尤里·布朗芬布倫納(Urie Bronfenbrenner)提出的兩個生態系統理論的概念:
(一)微觀系統(microsystems),指對藝術家發展具有最直觀和直接影響的機構和羣體,包括藝術院校、博物館機構、收藏家、評論家、畫廊和同行。
(二)宏觀系統(macrosystems),描繪了藝木家生活於其中的文化。文化語境包括髮展中和發達國家、社會經濟地位、政治環境以及技術進步的水平。
我們可以將當代藝術市場定義為一個國際生態系統(全球當代藝術市場)由國家、地區和地方商圈這些子集組成。每個國家或地區的藝術生態系統會有不同的結構、多樣性和複雜性,這取決於局部藝術市場的成熟性(程度)。相對於西方當代藝術市場生態系統(美國和歐洲),印度、中東和中國等區域的藝術市場生態系統相對不那麼成熟。
西方藝術市場(Western art market)生態體系是由不同的風尚引領人羣構成的,大致可以分為如下幾類:
生產者(藝術家)
教育工作者(藝術院校、學者)
媒體和評論家(藝術批評家和書評人、藝術雜誌、大眾媒體、博客)
市場中介機構(拍賣行、經銷商和藝術顧問)
文化中介機構(博物館、藝術館、雙年展)
代理商和推銷者(商業畫廊、藝術家自營空間(artist- run spaces)
闡釋者(藝術史家、策展人、藝術批評家)
消費者(私人買家和收藏家、企業收藏和公共機構) [5] 

藝術市場中國藝術市場的發展

在唐代,中國藝術市場已經形成。到了清代還開拓了中國藝術品的國際市場。但中國藝術市場到了20世紀中葉由於眾多的社會原因,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消失了。
在20世紀80年代,隨着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人民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和政通人和、百業俱興的社會環境的形成,以及傳統文化和精神文明的發展,這些為當代藝術市場的產生創造了前提和條件。
20世紀90年代的藝術市場有了飛躍,商品經濟的發展使得藝術家的熱門話題轉向了藝術市場方面。藝術不再以陽春白雪的面貌迴避着市場,而是坦然地尋求着進入市場,並爭取市場認可的機會。也就是説,藝術開始探索在以市場經濟為基礎的社會中尋求生存和發展的道路,商品化的概念在短短几年中已深入人心。各種商業性運作的展覽和拍賣以及比較規範的畫廊開始出現,這標誌着藝術品市場的形成。
2000年之後,中國藝術市場的發展又邁出了重要一步。一是各類藝術網絡的興起,包括網上交易、展覽、拍賣等的出現和發展。二是藝術市場與國際接軌和文物藝術品迴歸。例如,以商業行為的藝術博覽會和文物藝術品迴流的現象越來越多。三是藝術品拍賣機構和藝術品拍賣總成交額快速發展和遞增。四是修改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拍賣法》和完善了有關法律法規,使文物藝術品交易和拍賣趨於程序化和合法化。 [6] 
參考資料
  • 1.    田川流主編:《藝術管理學概論 第2版》,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21年,第221頁。
  • 2.    (意)伊瑪·萊諾:《繪畫鑑賞方法》,北京:北京美術攝影出版社,2016年,第130頁。
  • 3.    田川流主編:《藝術管理學概論 第2版》,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21年,第222頁。
  • 4.    詹姆斯·海爾布倫,查爾斯·M·格雷:《藝術文化經濟學 第2版》,詹正茂等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2007年,第169頁。
  • 5.    (英)安娜·M.鄧普斯特編著:《藝術世界的風險與不確定性》,徐進毅譯,瀋陽: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 , 2018年,第53-54頁。
  • 6.    林日葵:《藝術經濟學》,杭州:浙江工商大學出版社 , 2009年,第138-13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