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潘玉良

(中國近現代畫家、雕塑家、美術教育家)

鎖定
潘玉良(1895年6月14日—1977年7月22日),出生於江蘇揚州,安徽桐城人,原名陳秀 [2]  ,又名張玉良,字世秀,中國近現代畫家、雕塑家、美術教育家 [10]  ,其主要繪畫作品有《花卉》《菊花和女人體》《浴女》《瓶花》《月夜琴聲》《躺在沙發上的女人》《持扇女人》《雙人袖舞》等。 [1]  [9] 
潘玉良於1918年考進上海圖畫美術院;1921年,考取官費赴法國留學,入讀於中法大學;1923年,入讀於巴黎國立藝術學院;1925年,進入羅馬國立美術專門學校學習油畫和雕塑;1928年,返回中國,任上海美術專科學校西畫系主任,並在上海舉辦了“中國第一個女西畫家畫展”;1932年,在上海舉辦第二次個人畫展;1934年4月,《潘玉良油畫集》出版發行,12月,當選為中國美術會第一屆理事會理事;1935年5月,在南京舉辦個人展覽會,7月,離開國立中央大學 [18]  ;1937年,旅居法國巴黎 [1]  ;1939年,參加法國國家美術大宮舉辦的第53屆畫展,另參加獨立沙龍畫展;1949年,參加“旅法中國畫家潘玉良、蕭林召、常玉趙無極展覽”;1958年,獲得比利時銀獎,8月,在巴黎舉辦“中國畫家潘玉良夫人美術作品展覽會”,參展作品有雕塑《張大千頭像》《礦工》《王義胸像》《中國女詩人》,仙畫《塞納河畔》水彩畫《浴後》等 [14]  [19]  ;1959年,獲得巴黎市“多爾烈獎”,參加秋季沙龍畫展;1967年,獲得比利時金質獎章、法國一級教育勳章;1973年,參加“紫羅蘭第6屆國家沙龍”展覽 [20]  ;1977年7月22日,在法國巴黎逝世,享年82歲。 [1]  [8] 
中文名
潘玉良
別    名
張玉良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江蘇揚州
出生日期
1895年6月14日
逝世日期
1977年7月22日
畢業院校
巴黎國立藝術學院
羅馬國立美術專門學校
職    業
畫家、雕塑家
代表作品
《雙人袖舞》《持扇女人》《浴女》《酒仙》《羅馬殘跡》
原    名
陳秀

潘玉良人物生平

1895年6月14日,潘玉良出生於江蘇揚州。 [2] 
1918年,考進上海圖畫美術院(後改為上海美術專科學校)。
1921年,考取官費赴法國留學,入讀於中法大學
1923年,入讀於巴黎國立藝術學院。
1925年,進入羅馬國立美術專門學校學習油畫和雕塑。
1928年,返回中國,任上海美術專科學校西畫系主任;並在上海舉辦了“中國第一個女西畫家畫展”。
1932年,在上海舉辦第二次個人畫展。
1934年4月,《潘玉良油畫集》出版發行;12月,當選為中國美術會第一屆理事會理事。
1935年5月,在南京舉辦個人展覽會;7月,離開國立中央大學 [18] 
1936年,舉辦第五次個人畫展,大型油畫《人力壯士》參展。 [13] 
1937年,旅居法國巴黎 [1] 
1939年,參加法國國家美術大宮舉辦的第53屆畫展,另參加獨立沙龍畫展。
1944年,參加第55屆獨立沙龍畫展,參加秋季沙龍畫展,並當選為中國留法藝術學會會長,參加賽魯希博物館的“中國現代畫展”,參加聯合國組織在現代美術館舉辦的中國畫展覽,參加第56屆“獨立沙龍畫展及秋李沙龍畫展”,另榮獲法國國家金質獎章。
1946年,油畫作品《裸女》參加法國“秋季沙龍展”,參加第62屆女畫家和雕塑家聯合會舉辦的畫展,參加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舉辦的“現代藝術國際展覽會”。
1947年,參加第58屆獨立沙龍畫展,參加第63屆女畫家和雕塑家聯合會舉辦的畫展。
1949年,參加“旅法中國畫家潘玉良、蕭林召、常玉、趙無極展覽”。
1952年,參加法國藝術家協會、法國海外藝術協會、法國國家美術協會聯合舉辦的第165屆美術展覽會。
1953年,應歐亞出版社、多爾賽畫廊邀請,舉辦個人畫展,在英國倫敦辦個人畫展。
1956年,赴希臘舉辦個人畫展。
1957年,再次應歐亞出版社邀請,於多爾賽畫廊舉行巡迴畫展。
1958年,獲得比利時銀獎;8月,在巴黎舉辦“中國畫家潘玉良夫人美術作品展覽會”,參展作品有雕塑《張大千頭像》《礦工》《王義胸像》《中國女詩入》,仙畫《塞納河畔》,水彩畫《浴後》等。 [14]  [19] 
1959年,獲得巴黎市“多爾烈獎”,參加秋季沙龍畫展。
1962年,參加第78屆女畫家、雕塑家、版畫家、室內裝飾家聯合會沙龍展覽。
1963年,先後在美國紐約、舊金山等城市舉辦個人畫展。
1964年,參加在威爾遜總統大街舉辦的自由藝術國際沙龍展覽。
1965年,獲得法國“自由藝術協會國際沙龍”銀質獎。
1966年,獲得法國文化教育一級勳章。
1967年,獲得比利時金質獎章、法國一級教育勳章。
1968年,參加“白由藝術國際沙龍展覽”。
1969年,獲得“從鼓勵到進步協會”授予的榮譽證書,獲得“法國藝術家協會鼓勵獎”。
1971年,參加“自由藝術國際沙龍展覽”,獲得“法國藝術家協會鼓勵獎”。
1973年,參加“紫羅蘭第6屆國家沙龍”展覽。 [20] 
1977年7月22日,在法國巴黎逝世,享年82歲。 [1]  [8] 

潘玉良個人生活

  • 家世背景
潘玉良出生在揚州一個貧民家裏。一歲時喪父,兩歲時姐姐死了,到了8歲時母親也不幸離開了人世,失卻了生存支柱,孤苦伶仃,被舅舅收養。在潘玉良13歲那年,好賭成性的舅舅為償還賭債把她騙到蕪湖,賣給了縣城的妓院怡春院,當了雛妓 [3]  。她拒絕接客,逃跑10餘次,毀容上吊數回,終於當了一位賣藝的歌女 [4]  [23]  。幸虧遇到蕪湖鹽督潘贊化相救贖身,後改名潘玉良。 [6] 
  • 婚姻家庭
1913年,潘玉良和潘贊化結婚 [4]  ,潘玉良繼子的名字是潘牟。 [15]  [21] 
  • 留洋生活
1937年,潘玉良離開中國,再次去了巴黎。這一次,她在那裏生活了40多年,一直到死。回到法國以後,她有了一個綽號,叫“三不女士”,她堅持,不加入外國國籍;不戀愛;保持獨立,不和任何畫商合作。由於她的“三不原則”,她在巴黎生活得並不富裕。她住在一個常年漏雨的小閣樓上,生活清苦,留着短髮,大聲説話。她一天到晚在家作畫,或是在塞納河邊和一羣藝術家在一起喝酒 [4]  。潘玉良臨終前,她囑咐朋友,她在巴黎的作品將來一定要運回中國去 [5] 
  • 同門友誼
由於她的三不原則,潘玉良在法國的晚年生活過得很拮据。在她有限的生活圈子裏,王守義以他幾十年如一日的真誠成為她極少數的好朋友之一。王守義是早期來法勤工儉學的學生,與潘玉良是先後勤工儉學的同學。他為人善良,富有同情心,後來在巴黎聖·米歇街開了一間中餐館,取名叫東方飯店。他工作之餘,經常去看望這位清貧的老同學。有時候早上去看望潘玉良,陪她到公園散步,中午一起到他的餐館用餐。有一年潘玉良的畫室漏雨,不能作畫,也是王守義去買材料修理裝修。無論是輝煌的時刻,還是落魄的歲月,王守義總是默默地陪伴和接濟幫助這位老畫家,給她帶來一絲温暖 [24] 

潘玉良主要作品

  • 繪畫作品
創作時間
作品名稱
作品類型
作品規格
1925年
白菊》 [10] 
油畫

1931年
《我的家庭》 [15] 
油畫

1934年
《寺廟》 [16] 

53cm×44cm
1937年
《夫子廟》 [16] 

73cm×56cm
1937年
《側卧女人背體》 [17] 
白描
26cm×46cm
1939年
《執扇自畫像》 [2] 
油畫

1942年
《白丁香》 [16] 
彩墨
69cm×55cm
1946年
《窗邊裸女》 [10] 


1949年
《自畫像》 [2] 
油畫

1954年
《照鏡女》 [16] 
彩墨
90cm×64cm
1957年
《三人扇舞》 [2] 
彩墨

1957年
《孩童餘提籃》 [16] 


1957年
《玩撲克的女人》 [17] 
彩墨
68m×53cm
1959年
《白菊花》 [17] 
彩墨
63cm×49cm
1960年
《紅芍藥》 [16] 
彩墨
132cm×65cm
1960年
《坐着披花毛巾女人體》 [17] 
彩墨
80cm×64cm
1961年
《梳妝女》 [17] 
彩墨
91cm×64cm
1963年
《坐着撫頭女人體》 [16] 
彩墨
80cm×65cm
1964年
《觀貓女人體》 [16] 
彩墨
64cm×90cm

《港灣泊舟》 [16] 

73cm×56cm

《桐廬待發》 [16] 

73cm×56cm

《九龍橋之風景》 [16] 

54cm×46cm

《豢貓》 [16] 
彩墨
122cm×50cm

《俯首背女人體》 [17] 
白描
45cm×27cm

潘玉良創作特點

潘玉良藝術綜述

潘玉良的作品融中西畫之長,又賦於自己的個性色彩。她的素描具有中國書法的筆致,以生動的線條來形容實體的柔和與自在。她的油畫含有中國水墨畫技法,用清雅的色凋點染畫面,色彩的深淺疏密與線條相互依存,很自然地顯露出遠近、明暗、虛實,色韻生動。 [1] 

潘玉良油畫特點

潘玉良的畫風基本以印象派的外光技法為基礎,再融合自己的感受才情,作畫不嫵媚,不纖柔,反而有點“狠”。用筆乾脆俐落,用色主觀大膽。她對各種美術形式都有所涉及,且造詣很深:風景、人物、靜物、雕塑、版畫、國畫,傳統寫實、近代印象派和現代畫派乃至於傾向中國風的中西融合。其中印象派技術和東方藝術情調是她繪畫演變的兩大根基,由此及彼形成了她藝術發展的軌跡。 [1] 
潘玉良早期油畫受到西方印象派之後的繪畫影響,雖不追求變形、抽象,卻也新穎生動,始終保持不似學院派式的寫實主義。從選材到圖式,都有自己的一套方式。她畫中的人物,無論女性或男性,均不涉及紛繁的社會現實。她關注人物微妙的身體感和情態感,追求畫面的唯美效果,作品都貫穿着她的生命體驗和理解,帶有個人情緒。 [2] 

潘玉良肖像作品

潘玉良在對西洋繪畫的學習中,不斷更新、改組認知結構,從而完成了對油畫的吸收過程。描繪了眾多生動傳神的人物形象,或臨摹,或寫生,或創作,汲取印象派野獸派元素,強調對主觀感受的突顯和守護。畫面經由唯美化、抒情化處理,介乎寫實與表現之間,自成“一種類型”。
她的人物肖像,無論油畫還是彩墨,既借鑑了西方繪畫的風格,又融入中國線描的手法,構圖大膽,造型奔放,色彩絢爛,一方面豐富了西畫的表現手法,另一方面藴藉中國藝術的韻律和詩意。 [2] 

潘玉良彩墨作品

潘玉良的彩墨人物發揮了西畫背景烘染和後印象派的點彩手法,又吸收了中國民間藝術質樸沉靜的氣韻,將中國的筆墨精神和西畫的實體質感融合在一起,呈現出既秀美靈逸又堅實飽滿的審美情趣。她的一系列中國題材作品,幾乎是傳統民間年畫的場景。她以一個畫家的執着實踐,在流派紛呈、交替更迭的西方現代畫壇中堅守陣地,始終沒有丟棄寫實主義的畫風,踐行着中西融合的理想。 [2] 

潘玉良人體作品

潘玉良的創作題材中,女性人體始終佔有重要的位置。從素描版畫,從油畫色粉畫水墨畫,從學院派古典寫實手法一直到“閤中西於一冶”的融合求變,女性人體繪畫貫穿於她一生的藝術之路。她的人體繪畫,彰顯自然本真,充分激發出內心深處的情感認知。她善於將藝術形象中的女性角色感知帶入自我觀照之中,使之成為最能體現創作個性與藝術思想的繪畫表達方式。 [2] 
潘玉良在白描、彩墨人體畫中,多選用毛筆和宣紙,是她後期“中西變法”、“引西潤中”創新性的應運產物。以傳統書畫筆法描繪女性人體時生動傳神,書寫描摹中剛柔並濟,既表現物象的客觀與真實,又反映自己對於生活的現實思考,從而塑造出獨有的繪畫標籤。疏密有致的線條,曲折舒緩,又不失果敢凝練,刻畫中雖暫緩對體積的塑造,卻又是一種變相的進階與揚棄。粗細穿插間飽含遒勁的力量,入木三分,又有龍蛇飛動的淋漓氣勢,極富古典的東方神韻。 [2] 

潘玉良風景靜物

潘玉良受到西方現代主義藝術的薰陶,嚮往田園牧歌般的生活,常以真情實感傾注於筆尖,將印象派的色彩氣息與中國的情趣意味相結合。能展露創作者內心世界的風景與靜物畫,成了她風格轉型、藝術腔調平穩過渡的重要題材。油畫作品無論中國河山還是歐陸風情,無論名勝古蹟還是田園風光,潘玉良多以自己獨到的藝術語言與女性特有的感官視角相融合來表現創作主題。她的作品強調環境對光線的影響,也注重畫面色彩呈現與所見自然對象之間的協調關係,普遍帶有人間煙火味的温暖情懷。 [2] 
油畫對於風景畫,潘玉良認為,畫家首先需要有最基礎的色彩理論知識,瞭解最基本的色彩搭配與色調、色相構成方法,進而才可以創新求變,充分調動視覺元素對畫面中千變萬化的顏色進行調配;要藉助光感的效果來合理打造藝術氛圍,不能過於盲從,亦不能過於主觀。 [2] 
潘玉良在油畫靜物中運用線條塑造法、在彩墨靜物畫中運用油畫技法,創作了具有中、西結合風格的靜物畫,其一是塞尚式的色彩體塊塑造,其二是梵高式的色彩線條塑造。她善於利用典型的表現主義主觀性色彩來粉飾客觀對象,而使並不十分搭調的物品統一於一個和諧的氛圍與色彩關係之中,色調支配上完整規範。 [2] 

潘玉良獲獎記錄

獲獎記錄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1959年
多爾烈獎 [5] 
法國巴黎大學
1965年
法國“自由藝術協會國際沙龍”銀質獎 [20] 

1966年
法國文化教育一級勳章 [20] 

1967年
比利時金質獎章 [20] 

1967年
法國一級教育勳章 [20] 

潘玉良人物評價

“潘玉良是20世紀中國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川觀新聞評) [5] 
“潘玉良是中國在民國初年少有的接受了現代美術教育的女性之一,也是致力於中西藝術融合並取得突出成就、享有國際聲譽的藝術家。她是中國現代藝術的先行者之一。”(時任浙江美術館館長馬鋒輝評) [7] 
“潘玉良具有驚人的毅力,勤奮的治學精神,是一位對現代藝術發展做出豐富貢獻的藝術家,是中國現代美術史上成就最突出的女畫家之一。”(《雲南日報》評) [9] 
“潘玉良是20世紀知名藝術家和美術教育家,是中國現代女性繪畫事業的先行者之一,是活躍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畫壇並在中國近代油畫史和美術教育史佔有一定地位的前輩藝術家。”(澎湃新聞評) [10] 
“潘玉良是中國美術史上‘20世紀前期最為突兀,也最具代表性的女性藝術家’。”(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水天中評) [10] 
“女性藝術家的優秀典範。”(藝術評論家王進玉評) [22] 
“潘玉良是洋畫運動中最有影響力、最具代表性的女畫家,她致力於中西藝術融合並取得突出成就,是中國現代藝術的先行者之一。在20世紀的中國美術史上,她是一位傳奇的人物,因其繪畫天分與實力在早期西畫運動中被譽為‘中國西洋畫家中第一流人物’。她始終保有一顆堅韌純粹的初心,作為東方女性在國際舞台上綻放着優雅的光芒。”南京博物院評) [18] 
“宋人最重寫生,體會物情物理,傳神寫照,栩栩如生。元明以來,但從紙上討生活,是以每況愈下,有清三百年更無進者。今觀玉良大家寫其所豢貓,温婉如生,用筆用墨的為國畫正派,大可佩也。”(中國近現代國畫家張大千評) [20] 
“夫窮奇履險,以探詢造物之至美,乃三百年來作畫之士大夫所為不能者也,士大夫無得,而得於巾幗英雄潘玉良夫人。”(中國現代畫家、美術教育家徐悲鴻評) [20] 
“潘玉良的作品,內容健康,技法嫺熟,筆力道勁,而不失靈動之氣,無女畫家纖柔的缺陷,在同輩西畫家中是第一流的人物。”(中國近現代中國畫家、油畫家劉海粟評) [20] 

潘玉良後世紀念

  • 影視原型
電影《畫魂》是以旅法女畫家潘玉良為原型,描述了她被賣、被贖、學畫直到最後成為藝術家的傳奇經歷。1992年8月19日,《畫魂》正式開機拍攝。 [11] 
31集電視劇《畫魂》是由香港導演關錦鵬執導,李嘉欣胡軍劉燁伊能靜等聯袂出演,《畫魂》全程再現潘玉良的人生軌跡,截取了潘玉良最絢麗、最動人的十幾年,講述她從歌女到小妾再到名畫家的人生際遇,尤其她與丈夫潘贊化的知遇之情,與情人田守信的激情,與紅顏知己奧米的心意相通等。 [1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