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採蓮曲

(王勃詩作)

鎖定
《採蓮曲》是唐代詩人王勃創作的一首七言古詩。這首詩襲用樂府舊題,通過對江南水鄉採蓮姑娘的描寫來展現採蓮姑娘堅貞秀美的內心世界和對征夫的深摯的思念,同時表現出初唐統治者擴邊政策給勞動人民帶來的痛苦。這首詩運用七言,篇幅宏大,抒情性較強。詩中多用蟬聯和復沓的形式,使詩流轉圓美,情韻婉揚。
作品名稱
採蓮曲
作    者
王勃
創作年代
唐代
作品出處
《全唐詩》
文學體裁
七言古詩

採蓮曲作品原文

採蓮曲
採蓮歸,綠水芙蓉衣1
秋風起浪鳧雁飛2
桂棹蘭橈下長浦3,羅裙玉腕輕搖櫓4
葉嶼花潭極望平5,江謳越吹相思苦6
相思苦,佳期不可駐7
塞外征夫猶未還,江南採蓮今已暮。
今已暮,採蓮花。
渠今那必盡娼家8
官道城南把桑葉9,何如江上採蓮花。
蓮花復蓮花,花葉何稠疊10
葉翠本羞眉11,花紅強如頰12
佳人不在茲13,悵望別離時。
牽花憐共蒂14,折藕愛連絲15
故情無處所16,新物從華滋17
不惜西津交佩解18,還羞北海雁書遲19
採蓮歌有節20,採蓮夜未歇。
正逢浩蕩江上風,又值徘徊江上月21
徘徊蓮浦夜相逢,吳姬越女何丰茸22
共問寒江千里外,徵客關山路幾重23 [1] 

採蓮曲註釋譯文

採蓮曲詞句註釋

  1. “綠水”句:意謂綠水上面長滿了蓮花。
  2. 鳧(fú):野鴨
  3. 桂棹(zhào)蘭橈(ráo):桂蘭均為船槳,此處均指船。下長浦(pǔ):沿着水邊向下游去。
  4. 羅裙:絲羅制的裙子。多泛指婦女衣裙。玉腕(wàn):潔白温潤的手腕。櫓(lǔ):撥水使船前進的工具,置於船邊,比槳長,用於搖動。這裏可理解為船槳。
  5. 葉嶼花潭:嶼潭之間滿是荷葉荷花。嶼,水中洲渚。潭,水邊深處。
  6. 江謳(ōu)越吹:泛指南方民歌。謳,徒歌。吹,有樂器伴奏的歌。
  7. 佳期:這裏指採蓮女和征夫約會的時光。駐:停留。
  8. 渠:伊,她。娼(chāng)家:樂妓之家。
  9. 官道:大道。把:採。
  10. 稠疊:稠密重迭。
  11. “葉翠”句:謂雙眉凝翠,荷葉因之而羞愧。
  12. “花紅”句:謂雙頰透紅,荷花難比此嬌豔。
  13. 佳人:這裏指所思念的人。茲:這裏。
  14. 共蒂:即並頭蓮,一莖有紅白兩花。古人常用以比喻好夫妻。
  15. 絲:諧“思”,喻情思相連。
  16. 故情:舊日的歡情。無處所:無所尋覓。
  17. 新物:花和藕。華滋:長得很茂盛。
  18. 西津:這裏作“南津”解,同“南浦”,分別之地。交佩解:解佩贈與對方以表愛慕。
  19. 羞:此處意為憂,怕。北海雁書:指塞外征夫寄來的書信。
  20. 節:節拍。
  21. 徘徊:指月影慢慢移動。
  22. 吳姬越女:泛指江南一帶的採蓮女,丰茸(róng):茂密的樣子,指人多。
  23. 關山:關隘山嶺。 [2-3] 

採蓮曲白話譯文

採蓮歸去,荷花茂盛得像衣服一樣蓋滿綠水,秋風吹起浪,野鴨大雁飛。划起蓮舟到岸邊,穿着絲羅裙,玉腕輕搖船槳。遠遠望去,小島和深潭之間都是荷葉和蓮花,傳來江南民歌,更添相思之苦。相思苦,相會的日子留不住。塞外征夫仍然沒有回來,江南採蓮現在又已日暮。現在已經日暮,採摘蓮花,她們未必全是娼家女。城南大道採摘桑葉,哪比得上江上採蓮花?蓮花,有一片蓮花,花葉是多麼茂密重疊。荷葉雖然翠綠,但比起雙眉卻為之羞澀失色,紅豔的荷花勉強比得上美麗的雙頰。思念的人不在這裏,悵望別離的時候。牽動了花,愛憐其兩花共蒂;折斷了藕,愛憐其藕絲不斷。往日歡情無處尋找,眼前的荷花徒然茂盛。不在乎西津解佩以贈,還憂愁北海雁書太晚。採蓮歌有節拍,採蓮整夜沒有停歇。正碰到江風浩蕩,又正值江月徘徊。月影慢慢移動,蓮浦夜中相逢,吳姬越女如此之多。互相問寒江千里之外,關山的路程、征夫的消息。

採蓮曲創作背景

此詩是作者於唐高宗上元二年(675)或三年(676),前往交趾探望父親王福畤,途經江南時所寫。 [1]  [4] 

採蓮曲作品鑑賞

採蓮曲文學賞析

王勃的這首詩,雖是擬樂府舊題,但在內容和形式上都有較大的創新,代表着初唐時期詩歌創作的風氣。
詩寫一位採蓮女子懷念征夫的感情。詩人選擇了傍晚同分採蓮歸來的特定背景來打寫。一開始,詩即寫女子採蓮歸來、綠水盪漾,沾濕了她的衣裳,又雜和着荷花的清香。這是女子經過一番採蓮勞動的形象。這時,秋風吹起浪濤,野鴨和大雁受驚而高飛,也觸動了採蓮女的內心情感。這句寫景有“興”的意味。下面四句,接寫這位年青漂亮,服飾華麗的女子,輕輕地搖着精美的畫舫隨波而下,極目眺望無邊無際覆蓋着綠葉的島嶼和開放着荷花的水潭,耳中聽着遠處傳來的江上漁歌、吳越小曲。這些所見所聞,都惹起了她的相思苦恨,“相思”二字就是全詩的旨意。接着又用四句點明相思的由來,是因為歲月流逝,而出塞的征夫至今尚未歸來,思婦在水上採蓮,消磨時光,感到孤獨寂寞;現在到了傍晚時分,她獨自歸來。觸景生情,因而心中產生了思遠的情懷。“今已暮”三宇,呼應首句的“歸”字,表明這首詩所寫的是採蓮女子日暮歸來時的相思之情。繼而詩又探入一層,寫思婦的品質。儘管傍晚採蓮歸來,獨宿空牀的生活令人難以煎熬,但採蓮女還是忠貞於她們的愛情,堅持自已的操守,“那必盡娼家”,用反問句式,謂女子並沒有都淪落為娼女,意即她自己決不會因為親人遠戍而變心。不僅不會變心,相反,比別人還要堅定。“官道”二句以疑問的口氣,將採蓮女和採桑女加以比較對照,認為前者比後者在愛情上更加忠誠,這其實是詩中思婦的自我表白。“城南把桑”系用漢樂府典故,《陌上桑》裏的女子羅敷,是一個忠實於愛情的典型形象。此詩裏的採蓮女自雲對丈夫的感情超過羅敷,可見,她對愛情是多麼執着。
從“蓮花復蓮花”到“還羞北海雁書遲”,主要是詠物寫人,抒發思婦的離愁別恨。江上蓮花朵朵,蓮葉田田,花葉紛披,十分稠密。荷葉的翠綠色,比不上女於的禪娟蛾眉;鮮紅嬌豔的荷花,也只能差可與女子紅潤的臉龐相比美。這幾句由純為寫物轉到以物比人,着重突出女子的年青貌美,從而喚起她的離恨。“佳人不在茲,帳望別離時。”儘管江上環境很優美,自己也是韶華容顏,但因為征夫遠在塞外,她惆悵地遙望那別離的地方,回憶當初難分難捨的情景,心中充滿了悲作之感,轉而詠物。“牽花憐共蒂,折藕愛連絲”。牽動荷花,喜愛它們並蒂開放;折斷蓮藕,喜愛它們絲絲相連的纏綿形象。這兩句寓情於物,借白藕的絲絲相連,荷花的同根並蒂,表達思婦征夫的柔情蜜意。今天,當日的兩情依依己經無處可以尋找了。雖然物態還如同過去一樣,但在思婦看來,它們只不過是一片生長得很茂盛的荷花荷葉而已,想到這裏,不禁無限傷情。自己為愛情付出了極大的代價,而到頭來則長期為離愁別恨所折磨。“西津交佩解”,用晉葛洪神仙傳》記載的鄭交甫在江邊遇到兩位神女,十分愛慕她們,神女解下玉佩以相贈的故事。這句意謂採蓮女過去曾與征夫以身相許,而毫無悔恨。“北海雁書”,用漢班固漢書·李廣蘇武傳》中蘇武北海牧羊,雁足傳書的典故。此句則謂征夫在邊塞上,久無書信,不免使女子產生擔心和懷疑。這種憶昔傷今之情,歸結到底,表現了採蓮女深沉的相思情懷。這一節從時間和空間上反反覆覆地交錯寫來,對於女子的“相思苦”確實寫得很深刻,富有感染力。
從“採蓮歌有節”到篇末,詩情再作轉換和深化。本來,採蓮女己經在日暮時分歸來了,這裏則寫她夜間又到江上採蓮。她一邊採蓮,一邊有節奏地唱着採蓮曲。夜間江上的景象和白天大不一樣。傍晚,吹起了秋風,此時更是涼風蕭瑟。高遠的天空裏,一輪明月伴隨着採蓮女來往徘徊,清淡的光輝照耀着江水,閃動着粼粼波光。江風冷月,傳達出了採蓮女深沉的棖觸,再一次表達了她的“相思苦”的情懷。這裏完全是寓情於景,沒有從正面寫情語。它與上文寫其“採蓮歸”來時的情感,對照起來加以體會,頗得詳略映襯之妙。採蓮女在江上來往採蓮,遇到了其他夜間出來採蓮的吳娃越女,她們都打扮得很嬌豔美麗。姐妹們相見,互致問候,都探問從這條寒江到達征夫所在的關山千里的邊塞,究竟是山兒重,水幾重。可見,飽受着別離的煎熬、相思的苦恨的女子,不是一個採蓮女,而是許許多多日夜辛勤勞動的採蓮婦女。這就在前文寫採蓮女“相思苦”的基礎上,描寫了廣大勞動婦女在愛情婚姻上的不幸,將征夫思婦的普通題材,提高升華為一個富有廣泛社會意義的主題,寫得非常深刻,是十分可貴的。
梁、陳以來,《採蓮曲》是詩人常用的樂府舊題,大多或摹寫水容物態,或描繪採蓮女的容貌服飾。特別是在風格上,他們的作品比較浮豔綺靡。王勃的這首詩,雖然抒情主人公同樣是採蓮女,自然景物的描繪乃至遣詞造語,也都明顯地受到南朝詩人的影響,但所塑造的傷離恨別,刻骨相思的女子形象,尤其是思婦征夫的主題揭示出了廣泛而深刻的社會意義和思想價值,則是南朝詩人所無法相比的。王勃在理論上對六朝餘風深致不滿,而在創作實踐上又未能擺脱其影響。這首詩就是一個例證。它在一定程度上表現了初唐詩歌從六朝餘風向唐詩剛健爽朗的風格變化發展的軌跡。
王勃以前的詩人擬寫此題,都是五言短章,此詩則運用七言,篇幅也比較宏大,表現出初唐七古崇尚鋪陳賦寫的一般傾向。不過,此詩在“四傑體”七古中抒情性較強,很注意將人物的感情寄寓在客觀景物的描寫刻畫之中,具有強烈抒情效果。詩以七言為基本句式,大量運用五言句,又靈活地參用“三五七”、“三三七”句式,學習、模仿樂府民歌的結體方式,也加強了詩的抒情性。詩中多用蟬聯和復沓的形式,更使詩流轉圓美,情韻婉揚。詩中“採蓮”、“蓮葉”、“蓮花”、“花”、“葉”等字詞多次出現,造成重迭復沓的形式,顯然具有南朝民歌《西洲曲》的風味。並且重迭復沓的形式還往往與蟬聯方式交織運用,節奏鏗鏘,音韻和婉。總之,雖然此詩具有敍事詩的骨髓,但它藝術上的成功之處乃在於抒情。此詩中幾個主要表現方法,都對加強其抒情性具有很大的作用。 [1]  [4] 

採蓮曲名家評價

明·顧璘《批點唐音》:繁詞急節,收盡前意。
明·周珽《唐詩選脈會通評林》:詩意亦君子採芳懷遠之詞,是即“涉江採芙蓉”之意也。宛轉相生,探篁引翠。又曰:情之所到,興之所會,便為格調。如朝雲暮霞,有何定質,時變化自在。解此,方可讀子安此等什。
清·賀裳《載酒園詩話又編》:駱好徵事,故多滯響;王工寫景,遂饒秀色。······《採蓮曲》末敍暮歸曰:“正逢浩蕩江上風,又值徘徊江上月。徘徊蓮浦夜相逢,吳姬越女何丰茸?共問寒光千里外,徵客關山路幾重?”不特迷離婉約,態度撩人,結處尤得性情之正。 [5] 

採蓮曲作者簡介

王勃(649~676),唐代詩人,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麟德初應舉及第,曾任虢州參軍。後往海南探父,因溺水,受驚而死。少時即顯露才華,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以文辭齊名,並稱“初唐四傑”。他和盧照鄰等皆企圖改變當時“爭構纖微,競為雕刻”的詩風(見楊炯《王子安集序》)。其詩偏於描寫個人生活,也有少數抒發政治感慨、隱寓對豪門世族不滿之作,風格較為清新,但有些詩篇流於華豔。其散文《滕王閣序》頗有名。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輯有《王子安集》。 [6] 
參考資料
  • 1.    周嘯天.唐詩鑑賞辭典補編:四川文藝出版社,1990:30-33
  • 2.    宮雲維.情詩三百首辭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6:161-163
  • 3.    俞曉紅.大學生必讀的中華經典詩歌100首:安徽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51-52
  • 4.    黃嶽洲.中國古代文學名篇鑑賞辭典(上卷):華語教學出版社,2013:13-14
  • 5.    陳伯海.唐詩匯評(上):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96
  • 6.    蕭滌非.唐詩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399-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