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顧璘

鎖定
顧璘(1476年-1545年),字華玉,號東橋居士,世稱“東橋先生”,長洲(今江蘇省吳縣)人,寓居上元(今江蘇省南京市)。 [1]  明代政治家、文學家。
顧璘於明孝宗弘治九年(1496年)登進士第,歷任廣平知縣、開封知府、全州知州、台州知府、浙江布政使。其間參與平定劉六、劉七起義,政績顯著。嘉靖十六年(1537年)再度被啓用為湖廣巡撫,後升至工部尚書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以南京刑部尚書之職致仕歸裏,建成息園,時常與賓客置酒高會、詩文唱和。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去世,享年七十歲。
顧璘少有才名,以詩著稱於時,與劉元瑞徐禎卿並稱“江東三才”,與陳沂王韋朱應登並稱“金陵四大家”, [1]  顧璘亦是弘治十才子之一。著有《浮湘集》《山中集》《息園詩文稿》等。又曾評註楊士弘唐音》。
(概述圖取自清代顧沅輯,道光九年刻本《吳郡名賢圖傳贊》,清孔繼堯繪) [2] 
本    名
顧璘
別    名
東橋先生
華玉
東橋居士
所處時代
明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長洲(今江蘇省吳縣)
出生日期
1476年
逝世日期
1545年
主要作品
《顧華玉集》
《浮湘集》
《息園詩文稿》
《緩慟集》等

顧璘人物生平

顧璘年少得意

顧璘與夫人像
顧璘與夫人像(2張)
顧璘生於明憲宗成化十二年(1476年)。顧家世居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顧璘的高祖父顧通在洪武年間入徵宮廷工匠,籍貫遂由蘇州遷至上元(今江蘇南京)。顧璘年輕時頗負聲名,與“前七子”中的何景明李夢陽不相上下。 [3] 
弘治八年(1495年),年僅二十歲的的顧璘參加鄉試,次年登進士第,入户部見習政務。 [1]  這次登第是他人生仕途的開端。 [4]  由於身體原因,顧璘不久便迴歸金陵,在京師與諸位好友的相交相識,對顧璘的仕途以及文學創作,都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 [1] 
弘治十二年(1499年),病癒的顧璘出任廣平(今河北省廣平縣)知縣。當時顧璘年紀尚輕,然而他在政務上梳理有致,處理要事果斷堅決,一改廣平風氣。顧璘因為政績突出,於弘治十七年(1504年)升任南京吏部驗封清吏司主事,後再升稽勳清吏司郎中南曹向來是清閒之地,政務率簡, [5]  [6]  顧璘的文學活動時間便更加充裕,在此期間他交遊廣泛,與蘇州徐禎卿、湖州劉麟等人相交甚密,人稱“江東三才”。 [4] 

顧璘仕途波折

正德五年(1510年),顧璘出任開封府知府。開封是中原重鎮,顧璘面對紛繁複雜的時局,需要處理的行政事務也日益繁多。 [5]  此時恰逢河北、河南一帶盜賊橫行,劉六劉七在河北霸安舉旗起義,流轉於各地,屢敗官兵。顧璘一面疏散百姓,穩定民心;一面演練兵馬,籌措糧餉,積極應戰,與時任河南按察使彭澤合力將局勢穩定下來。 [4]  [7] 
顧璘半身像 顧璘半身像 [8]
河南鎮守太監廖堂仗着有司禮監掌印太監劉瑾庇護,魚肉百姓,氣焰囂張,多數官員避之不及,唯獨顧璘為民請願,不願屈身而就。劉瑾和廖堂東窗事發後,繼任者王宏更加囂張,竟然要求顧璘行跪拜之禮。顧璘寧死不屈,王宏自恃有時任錦衣衞指揮使錢寧為其撐腰, [3]  誣陷顧璘欺辱、怠慢鎮守太監,羅織罪狀,賄賂錦衣衞將其押送至京師。當時他的舊時好友無一敢相助,唯恐遭受牽連 [9]  ,顧璘並沒有因此而屈服,而是據理力爭,反駁錢寧, [3]  幸好得到時任右都御史的彭澤的幫助,才免於一死。 [4] 
正德八年(1513年),顧璘被貶為全州知州。在此期間他不斷反思,將憂饞畏譏的情感注入其詩。此時全州的文化教育事業停滯不前,顧璘便全身心投入全州的文教事業。他遂拜謁夫子廟,旋即面見全州的文教官員以及師生調查情況,並大力重修全州學堂,重整學風。 [5]  此外,顧璘還重建清湘書院 [4]  在全州任官期間,顧璘常遊于山水之間,於風景佳處設立亭宇,如露勝亭、瑞芝亭、思柳亭、王樓山亭、合江亭等,此外還疏浚泉水、重建翔鳳樓。 [5] 

顧璘官運顯達

正德十一年(1516年),顧璘升至台州知府。台州地處東南,官員大多中飽私囊,民心不齊,難以治理。顧璘親力親為,諸事考察利弊,整治官民亂象,重修城牆、疏浚河道、興修水利、治理鹽業、整治軍餉供給等,無一不加大力度予以規範,使得官吏奸民無處遁形,百姓安居樂業,官民和諧一心。 [10]  [11]  除了治理社會亂象,顧璘也不忘興教文化,《大清一統志》記載,顧璘“為政持大體,雖官冗不廢學”。《名山藏》記載,顧璘離開台州的時候,大街小巷哭聲不斷,由此可見顧璘台州為官期間深得民心,為政有聲。 [4]  因為執政有功,正德十六年(1521年),顧璘升為浙江左參政 [1]  [12] 
嘉靖元年(1522年),明世宗即位,顧璘奉表入賀,進京途中升山西按察使。顧璘以奉養父親為由請辭,不久因病免歸。 [1] 
嘉靖六年(1528年),顧璘賦閒在家六年後,再度被起用江西按察使,未行升浙江右布政使,轉左布政使。 [1]  再次居官杭州。這一時期顧璘積極施政,除弊革新,處理以前諸任都避而遠之的賦税、官吏選調等問題,整治吏風,制定章程,根除宿弊。顧璘在杭州期間致力於對吏風的整治,從根本上矯正弊端,加以清肅,使官場的風氣大有好轉。 [5] 
嘉靖九年(1530年),明世宗下詔任命顧璘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山西巡撫,但他以希望辭官歸家、終養親人為由推辭,觸逆明世宗,最終以山西布政使之職致仕。 [1]  [5] 

顧璘再度起官

嘉靖十六年(1537年),六十二歲的顧璘再次被起用,任都察院副都御史,不久出任湖廣巡撫 [1]  湖廣地域遼闊,顧璘長途跋涉,不畏險阻,謝絕藩臬守臣相隨的好意,輕車簡從,遍遊湖廣,瞭解民情,興利除弊。 [1]  他在湖廣任上僅一年多,卻頗有建樹,並屢次向朝廷建言, [4]  如:湖廣兩地土地貧瘠、民眾睏乏,朝廷駐軍兵餉入不敷出,藩王隱患無法消除;湖廣二省事關邊境安危,地廣而事繁,御史頻繁更換對落實政策不利,希望朝廷加派御史。 [10]  顧璘提出的十幾件事,都切中時局要害,但因湖廣地方問題積重難返,故而無濟於事。 [1] 
從湖廣巡撫卸任之後,顧璘在嘉靖十七年(1539年)又升刑部右侍郎,不久改任吏部給事中,嘉靖帝之父朱祐杬顯陵開始建造時,顧璘改工部左侍郎,晉升工部尚書 [13]  [4]  。但不久由於得罪嚴嵩, [14]  顯陵竣工後改任南京刑部尚書 [15]  直到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顧璘再次遭遇小人誹謗,被罷職。 [5] 
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顧璘與世長辭,享年七十歲。 [4] 

顧璘主要影響

顧璘綜述

顧璘工於詩文,與同裏陳沂王韋極為友善,人稱 “金陵三俊”。其後寶應(今江蘇省寶應縣,位高郵縣西北)朱應登繼起,稱四大家,亦是十才子之一。無論官位顯隆,聲望之高和詩文的造詣都以顧璘為最。 [1] 
顧璘的一生經歷了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個朝代,其漫長的一生可以分為三個時期,即從弘治九年(1496年)到正德五年(1510年)為初露鋒芒時期,這一時期顧璘經歷較為單純,主要活動在南京,有相當多的時間從事文學活動,文學思想開始初步形成。 [5]  正德五年(1510年)到嘉靖元年(1521年)為宦海浮沉時期,他奔波在外、忙於治政,文學活動相應有所減少。由於自身經歷、社會因素等原因。其文學思想也有所轉變。 [5]  從嘉靖元年(1521年)到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為文壇耆宿時期,這一時期顧璘先閒居鄉里,後官至南京刑部尚書,仕宦生涯達到頂點。這一時期顧璘有較長時間從事文學活動,作品可觀。同時其長居金陵,聲譽日隆,影響亦大,文學生涯也達到一個至高點,其文學思想也最終確立。 [5]  這三個階段涵蓋了顧璘一生的經歷。從最初滿懷壯志進而一躍成名,嶄露頭角;到官場失意,經歷磨難;最後終成一代文壇魁首。 [1] 

顧璘政治

弘治十二年(1499年),顧璘出任廣平縣。初令廣平,顧璘便以精幹聞名,融朗闊達,精於吏理,斷案敏利,如同老吏。即使公務繁忙也不忘進行文學創作,有古代循吏的風範。 [3] 
正德五年(1510年),顧璘又進為開封府知府,在任期間悉心治理,練兵飾甲,籌措糧餉等無一不周,協助地方長官彭澤平定起義,頗有謀略。 [1]  《國朝武功紀勝通考》肯定了顧璘在平亂中的作用和功績:“澤之平賊河南,不可謂非璘有以成之也。”動亂平息後,隨着社會日趨穩定,顧璘的行政事務也開始步上正軌,他積極辦理前任遺留和製造的冤案舊案, [4]  作為以文章聞名的士大夫,他對地方上的文化教育事業予以足夠的關注。《開封府志》記載:顧璘常去學宮,和學生一起討論儒家經典著作,竟日而歸,除與諸生講習經典外,顧璘還專門與諸生談論文藝,推動文學的發展,期以對整個社會的教化、風俗有所助益。他還另外開闢學齋進行講學,強調經義、文章並重。 [5] 
正德八年(1513年),顧璘被貶至荒僻的全州。當顧璘經過數月來到州治清湘,一路所見盡是窮鄉僻壤、民眾顛沛流離,為了改善百姓處境,顧璘恪盡職守,改革落後的政治和經濟,並積極興辦文化教育事業,使得民風安然,風氣一正,全州百姓安居,士興於學。 [3] 
正德十一年(1516年),顧璘出任台州知府。台州瀕海臨江,長年遭受水患,而當地的鹽民們因為賣鹽過程迂道轉輸,更是遭受各方層層盤剝和漁利。顧璘就任後大力興修水利,減少賣鹽的銷售環節,薄減税收,讓鄉民直接受益,而國家的税收也因為地方政府直接管理而有所增加。嘉靖改元,朝廷內的鬥爭更加激烈。在最初的十餘年中,朝廷先後下旨任顧璘為山西按察使、江西按察使、浙江右布政使、山西巡撫,他一次次以養病為由而推託,最終於嘉靖九年(1530年)致仕,歸居南京故里。 [3] 
嘉靖十六年(1537年),顧璘再次出仕,任湖廣巡撫。在湖南,他忠職勤政,莫不臨往。所至則勸農振業,均平徭役,免除賦税。而且觀察細緻,整治嚴格,民用安集。在巡視中發現問題,隨時陳奏。 [3] 
嘉靖十八年(1539年),顯陵開始建造時,顧璘任工部左侍郎。在負責顯陵工程中,他既長於省料,又能節約人工費用,一切調發有序。只要是他經營的項目,工料的損耗率都只有百分之十五,並且進度還是預計的幾倍。 [3] 

顧璘文學

散文
金陵四家中,顧璘的文章留存最多,成就較高。其作品形式多樣,有祭文行狀策問等,體裁非常豐富。 [16] 
  • 內容
顧璘的散文在內容上十分強調對道德的推崇。顧璘標舉道德之範,表現在政治上,是對循吏的推崇。其《送朱延平循良屬望詩序》雲:“夫長民莫先於道德,道德衰而後有教誨,教誨衰而後有法制,法制衰而後有刑罰。刑罰者,末也。”“循者,道德之歸也。”認為治國要以道德為先,其《贈安慶太守陸君鈳入覲序》中稱賞陸鈳為循吏,“仁哉陸君,心無遺力,政無遺惠,默然誕敷,不顯其光,古所謂循吏,斯其然歟?”
  • 體裁
顧璘為人作序時,常常突出所寫之人的道德風範。如其《王履吉(王寵)集序》雲:“人皆曰履吉之才不可再得也,餘獨曰履吉之德不可再得也。”顧璘對道德的提倡,在他的序中多有表現,如《送蔣汝正入京序》《贈呂涇野先生序》《壽攝泉隱君序》《壽張翁序》等。不僅如此,就連詩文聚會,顧璘也會歸因於道德,如《春江遊燕詩序》論曰:“夫詩生於情,情生於慕,慕生於德。蔣子一税駕間,慕者之眾如此,真令德之風也乎。” [16] 
  • 特點
顧璘散文的特點就在於推重道德高尚之人的同時,對社會上無德小人及各種醜惡現象也給予了沉重批判。如其《送藍本和掌教遂昌序》批判了趨炎附勢之人,《贈李元任序》揭露了豺狼、牙儈的醜惡嘴臉,《送蔣汝正入京序》則對科舉導致士人斤斤於得失榮辱,無暇顧及德行而進行反思。 [16]  顧璘在文中樹立道德的典範,對非道德之人,或有損道德的現象進行批判,這些都顯示了顧強烈的政治責任感和道德意識。可以説,其提倡道德,標舉世範,意義深遠,正如鄧繼曾論其文章雲:“道藴之發也,此世教之一振也。”“道藴之發也,使好誕者見之必知所以反其真,好漫者見之必知所以止於義,學道言者見之必求明諸心而不徒拘於文。” [17] 
詩歌
  • 綜述
顧璘一生詩歌創作頗為豐富,據《顧華玉集》統計,顧璘的詩歌創作高達1909首,其中涉及了各種體裁,如五古、七古、五律、七律、無絕、七絕,可謂眾體兼備,而且題材也十分豐富,閒適詩、遊覽詩、贈答詩等,風格各異,各有特點。在數量上,顧璘的近體詩是高於古體詩的,雖樂府詩也有一定的規模,但終難與近體詩匹敵。《明史》稱顧璘詩歌“矩矱唐人,以風調勝”對顧璘是詩歌面貌做了一番概括。 [1]  [4] 
  • 特色
作為在明代中期較有影響的詩人,顧璘對於詩歌的喜好,是以盛唐為最。故其詩歌主要向盛唐學習,且其所學絕非一家,而是諸家兼學並重。且學中尤重保持自己獨特風格。如其在學習李白的豪放飄逸之際,注意克服過分的狂放不羈,而止於儒家之傳統禮義。在學習杜甫之沉鬱頓挫時,便少卻了杜甫過分的悲涼愁苦情緒。他將自己樂觀豪爽、熱情奔放的性格融入到其所作詩歌之中,使其詩多具風格俊朗之色。此亦正與時彥所評其詩“以風調勝”相契合。在俊朗風格之中,如《初至全州》《至灌陽平賦作》《吊宋剌史柳仲塗書院廢址》《粵西曲》,風格俊朗與情感充沛匯合,構成了顧璘詩歌別具一格和最為重要的詩歌特色。 [18] 
其所作詩歌大多嚴格按唐詩格律標準而為。且大多數詩中,對仗句子俯拾即是。如“懷賢慰遐想,弔古積幽思”“空潭激哀流,古木墮餘翠”“玉髓墮陰滴, 蓮花抱煙長”“野草搖眾色,寒花淨孤芳”“江山面面因亭勝,物色年年賴酒酬”等等。這些詩句不僅助其詩歌結構更為工整,還平添不少魅力。 [18] 
少負才名的顧璘,還有着與李白相似的豐富想象力。如詩句“江橫羣水合,野闊萬峯開”,其由一條橫流小江便想象到羣水聚合的景象,看到山峯便想到千萬座在開闊原野上如同門户一樣的山嶺。正如黃德甫雲: “顧詩……忽有所觸,一振其響,清映林樾,頓洗俗聽…… ‘江橫羣水合,野闊萬峯開’,描寫江山, 超於凡想。” [19]  其他如詩句“石壁倒千仞,洪濤漱中廣”“恍疑一片月,掛向林樹間”“蒼梧亙千里,萬壑秋陰哀”“把酒高台畔,青峯落案前”“少年意氣幹雲起,中路摧藏乃如此”“西瞻蒼梧吊虞舜,滿江淚竹湘靈愁”“欲行更止魂惕慄,聲動河漢驚牽牛” 等等, 均屬此類。其想象之力似可追李白。文徵明雲:“華玉……詩尤雋永,雖矩鑊唐人,而剷除陳爛,時出奇峭……” [19]  對顧璘豐富想象力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18] 
顧璘所作詩,語言大多清新自然,了無造作之感。 其用了大量的諸如黑波、蠻煙、 寒煙、毒霧、雪浪、孤嶂、青嶂等前人罕用之詞, 使其詩呈現出與眾不同的語言風貌。此外,還善於運用擬人手法,賦於其所描景物以人類的思想情懷, 使其詩歌語言呈現出通靈飛動之色彩。如 “玉髓墮陰滴, 蓮花抱煙長”,此二句詩賦予了 “玉髓”與 “蓮花” 以人類的可人特質, 讓人心生愛憐。 又如 “空潭激哀流, 古木墮餘翠”, 將流水與落葉賦予了人類的喜怒哀樂之情, 讓人頗生新奇之感, 且不認為其所作之謬。 對其詩所用之語,《明史稿·列傳》 評為 “宛麗多致”。《國雅》評其語言為 “足使文通變色、彥升失步。” [18] 
妙於化用也是顧璘詩的一個重要藝術特點,如“噬膚遂及髓,割肉救瘡瘍”化用了唐人聶夷中的《詠田家》 中之“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句;“披霧凌絕頂,飄遙御虯龍”句化用杜甫詩《望嶽》中之“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句;“蒼崖積鐵古,中空若天開”化用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中之“洞中石扇,訇然中開”句;“開軒曉起試三爵,頓洗百斛胸中塵”化用孟浩然《過故人莊》 中之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句;“秋原雙淚苦,春草寸心傾”化用孟郊遊子吟》中之“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句;“絕憐雅興耽詩律,滿紙瓊瑤愧不如” 化用杜甫詩《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 中之“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句;“招邀白鷺翩翩舞,孤負黃鸝恰恰啼”化用杜甫《江畔獨步尋花》中之“留連戲蝶翩翩舞,自在嬌鶯恰恰啼”句。雖為化用,但由於顧璘學力深厚,大都能將前人詩句化用得恰到好處,契合當時意境和情感之表達,故並無給人陳腐堆砌之感。如“留連戲蝶翩翩舞,自在嬌鶯恰恰啼”是杜甫心情暢快之際,表現春光無限美好之佳句。而顧璘的“招邀白鷺翩翩舞,孤負黃鸝恰恰啼”則是作者心情低落之時,表達自己貶謫遠地辜負大好春光的幽怨情思。 [18] 
  • 體裁
顧璘的律詩或蒼鬱雄渾,或高華清麗,情韻悠長,寄託遙深。從風格方面來講,其律詩有蒼鬱雄渾與高華清麗兩種風貌。 [20] 
一種是蒼鬱雄渾、沉着勁健之美。在《顧華玉集》中,不乏氣格遒勁、蒼鬱雄渾的律詩作品。《庚辰元日》即是此種風格的代表。 [21]  正德十四年(1519年)六月,寧王朱宸濠舉兵造反。雖然王守仁等己經控制局勢,但武宗仍以此為由親自南征,趁機南巡遊玩,而不回京師郊祭。此詩即詩人在京師等待朝賀時針對此事的諷喻之作。詩歌開篇氣象闊大,次聯暗指武宗戀外不歸,後兩聯含有臣子盼歸之意,且結尾莊嚴鄭重,雄渾高邁。 [20]  五律《宿白水渡》亦是勁健雄渾之作。 [22]  此詩為顧璘貶於全州時所作。寒秋的時候,在渡口留宿,作者首聯即為全詩定下了蒼鬱的基調。在這樣一個蕭瑟的環境下,他又聯想到了自己遭,只好輕拂寶劍來慰藉抑鬱之志氣。詩歌雖然有些傷感的氣息,但仍給人一股鬱勃之感,有沉鬱頓挫之致。 [20] 
一種是高華清麗之美。顧璘確有一些律詩風格類似何景明,有高華清麗、清幽俊逸之美。如《口占,次鄭時明國學梅花詩韻二首》其二, [23]  描寫的是水邊寒梅,作者側重寫梅花傲雪盛開的不俗之姿和招引東風而不爭功的高雅品質。用語典雅,格調超塵脱俗,畫面淡雅清新,讀後令人有滌神蕩氣之感。《登清涼寺後西塞山亭四首》為作者與友人在金陵西塞山亭遊玩時寫的組詩, [24]  有青翠的遠山映入眼簾、丹楓落葉縈繞衣畔。作品有比較多的顏色意象和詞語包含在裏面,這形成了詩歌清麗的美感,也營造了濃郁的韻味和優美的意境。 [20] 
另外,顧璘的律詩還有情韻悠長、寄託遙深的特點。如《卧病四首寄諸兄弟》其四“十日春陰榭葉齊,午窗吟坐到雞棲。歸期漫阻桃花水,客淚重沾燕子泥。萬里弟兄空夢寐,百年岐路尚東西。請看舍側垂楊樹,己映東橋舊釣溪。”以故鄉屋舍旁邊的垂楊來表達作者的思鄉之情,可謂善於因情造文者。 [20] 
顧璘的絕句以盛唐名家為習法對象,其作品清婉自然而又富有韻味,取得了很高的藝術成就。具有精巧的藝術構思和高度的藝術表現力和含蓄藴藉的藝術效果。 [20] 

顧璘歷史評價

顧璘史書評價

四庫全書總目》:顧璘詩遠握晉安之波, 近駿信陽之乘,在正、 嘉間固不失為第二流之首也。 [19] 
明史》:①璘少負才名,與何、李相上下。虛己好士,如恐不及。在浙,慕孫太初一元不可得見。②初,璘與同裏陳沂王韋,號“金陵三俊”。其後寶應朱應登繼起,稱四大家。璘詩,矩矱唐人,以風調勝。韋婉麗多致,頗失纖弱。沂與韋同調。應登才思泉湧,落筆千言。然璘、應登羽翼李夢陽,而韋、沂則頗持異論。三人者,仕宦皆不及璘。 [25]  ③南都自洪、永初,風雅未暢。徐霖、陳鐸金琮、謝璿輩談藝正德時,稍稍振起。自顧璘主詞壇,士大夫希風附影塵,厥道大彰。許榖、陳鳳、璿子少南,金大車、大輿(金大輿)、金鑾盛時泰陳芹之屬,並從之遊,榖等皆里人,鑾僑居客也,儀真蔣山卿、江都趙鶴亦與璘遙相應和。巖及未造,風流未歇也。 [25] 
名山藏》:①(顧璘)體貌修異,聲響清逸,舉進士方弱冠。敏膽嗜學,多交名侶,遇士大夫,曲躬卑敬,人人得其歡。②璘居恆言:“士大夫當以心術為本根,以倫理為植幹,以學問為菑畬,以事業為結實,以文章為花萼。”其詩篇清麗,文詞雅質,多傳於世。 [26] 

顧璘歷代評價

文徵明:①關決敏利,撻伏若神,拊循道利,靖而不不凡政治才能煩,而飾以文學,有古循良之風。②及官南曹,曹事甚簡,益淬厲精,進居六年而學益有聞。自是出入中外,所雅游若李崆峒獻吉(李夢陽)、若何大復仲黙(何景明)、若朱升之(朱應登)、徐昌榖(徐禎卿),皆海內名流。一時詩名震迭,不啻李杜,復出而公頡頏其間,不知其孰為高下也。 [27]  ③顧璘為文不事險刻,而鑄詞發藻,必古人為師。見諸論著作,雄深爾雅,足自名家。詩尤雋永,雖矩鑊唐人,而刻荃陳爛,時出奇峭。樂府歌詞,不失漢、魏風格。文學深博,既有資地,而才敏氣充,足以發之。(《故資善大夫南京刑部尚書顧公墓誌銘》)
錢謙益:華玉少負才名, 舉進士, 即自免歸, 與陳侍講沂、 王太僕韋, 肆力為詩文, 時稱“金陵三俊”。 官留曹六年, 學益有聞, 所遇有若李獻吉、 何大復、徐昌谷, 相與頡頏上下, 聲名籍甚。 詩矩鑊唐人, 才情燦然, 格不必盡古, 而以風調勝……議論英發, 音吐如鍾, 每一發端, 聽者傾座, 鹹以為一代之偉人。 處承平全盛之世,享園林鐘鼓之樂, 江左風流,今猶推為領袖也。 [28]  (《列朝詩集小傳》)
穆敬甫:顧公吳中才子,有知人鑑,為當時風雅主盟。 [29] 
鄧繼曾:先生之文無意於學古,而立旨命辭與古合,序、事、記、實、贈、生、志、歿,卓具史裁,而箴、議、辯、解、《近言》之類,則互發經旨。 [17] 
焦竑:①公負天下重望,高視闊步,遇權貴或傲然不為,意而與山林文學行誼士,乃講均敵禮,孳孳獎進之,惟恐不給坐。是忌者側目,雖晚躋大位,卒困於讒,以沒惜哉!②為文不事險刻,雄深爾雅。詩尤雋永,時出奇峭,樂府歌辭,居然漢魏風格。自少已有名世,志舉進士,即自免歸,與陳侍講魯南王太僕,欽佩及從弟憲副英玉相麗澤,聲望奕然。出入所雅游,若李獻吉、何仲默、朱升之、徐昌谷,皆海內名流,而公頡頏其間,不知具孰高孰下也!(《南京刑部尚書顧公璘傳》 [30] 
蔣一葵:顧東橋才華在鄭少谷(鄭善夫)之上,有知人鑑,為當時風雅主盟。 [31] 
金鉷:才質朗快,然政在平恕,尤以興賢育才為首務。重建柳侯祠,增置亭宇,俾士子游息,風俗日興。 [32] 
《詩話》:華玉與劉瑞、 徐昌谷, 號稱“江東三才”; 又與陳魯南、 王欽佩, 稱“金陵三俊”, 當李獻吉、 何仲默詩名未盛時, 藉其弘獎。 [19]  [18] 
顧起元:東橋先生顧華玉,識者謂其碩德眾望,有出征入輔之材,司寇(指時任南京刑部尚書的顧璘)負天下重望,崇道義,輕爵祿,與北地李公、濟南邊公以文賦擅天下,又與劉司空、徐迪功稱江東三才子,概其所著,真玄黃之精英,鄉國之葫藻也,書法奄有晉採執流,遒拔清舉,望之可想其獨立物表之致。 [3]  [33] 
何宗美:顧璘是金陵社集最初的領袖。 [34]  (《明代南京文人社集與文學流變》)

顧璘軼事典故

慧眼識人
顧璘蘇州石刻像 顧璘蘇州石刻像 [35]
明代政治家張居正五歲入學讀書,十歲通六藝大經,在荊州府頗有些名氣,幼年應童子試被人稱為“江陵神童”。嘉靖十六年(1537年)鄉試才十三歲。在當時,單憑他的年齡和聲威,原有中舉的希望,可是他落榜了。當時的湖廣巡撫顧璘認為一個人十三歲就中舉,以後便會自滿,反而把上進的志氣打消了,這不利於張居正的發展。因此,他主張給張居正一些挫折。他跟監試的馮御使説:“張居正是個大才,早些發達,原也沒什麼不可,不過,最好是讓他遲幾年,等到才具老練了,將來的發展更是沒有限量。這是御使的事情,一切請斟酌吧。”而張居正的考卷很受湖廣按僉事陳束的欣賞。他極力主張錄取張居正。御使因為顧璘的吩咐,竭力拒絕,張居正終於落榜。張居正知道這件事情,給他一個很深的印象。他對顧璘始終感激,“在我年輕的時候,怎麼想得到這麼周全,我打心底裏感激恩公的知遇,恩公對我的恩情我從未忘卻,我以死相報都在所不辭。” [36] 
嘉靖十九年(1540年),張居正十六歲中舉。恰巧這年顧璘在安陸督工,張居正到安陸進見。顧璘很高興,還把自己的犀帶贈給他説:“古人都説大器晚成,這是為中材説法罷了。當然你不是一箇中材。上次我對馮御使的囑咐,耽誤了你三年的時間,這是我的錯誤。但是,我希望你要有大的抱負,要做伊尹,做顏淵,不要做少年成名的秀才。”其實,顧璘對於張居正十六歲中舉的事情,竟還以為太早。顧璘的見解就是孟子“天將降大任於斯人”的觀點。張居正在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入京會試後再殿試中了二甲進士,被選為庶吉士,最終在明神宗朝成為內閣首輔,主持變法。 [36] 

顧璘人際關係

顧璘家族成員

輩分
關係
姓名
簡介
家世
高祖
顧通
生卒年不詳,宮廷工匠 [1] 
祖父
顧海
生卒年不詳,為人樂善好施 [1]  [37]  ,贈資善大夫兼南京刑部尚書 [38] 
祖母
陸氏 [38] 
贈夫人 [38] 
父親
顧紋
字廷秀,號愚逸。封承德郎兼南京吏部主事,加贈資善大夫兼南京刑部尚書
母親
楊氏
贈夫人 [38] 
妻妾
妻子
莊氏
封夫人 [38] 
平輩
弟弟
字英玉,正德九年(1514年)進士,授南京工部主事,以河南副使歸,著《寒松齋集》四卷。 [39-40]  為人“孤介”。 [13]  [25] 
子輩
兒子
顧嶼
字懋涵,貢生,文譽騰踴,應蕭鳴鳳作《鳳台春眺詩》、《唐初四子贊》, [40]  有詩才,累試不中。 [1]  子男三人;娶羅氏峙,娶陳氏又次峻 [38]  [41] 
顧巖
字懋石,號杞源。嘉靖十四年(1535年)貢生,丁酉(1537年)中式京兆。後授京衞武學司鐸,升新樂縣教諭。 [1] 
女兒
顧敬
字靜媛,嫁為惠州知府俞公勉誠季子璉之妻,四十歲卒。 [1] 
孫輩
孫子
字孝符,亦有詩才 [1]  [42] 
顧璘先世本為江蘇吳縣人,國初高祖隸匠籍,遂為金陵人。顧璘徙居南京是從高祖開始的。 [1]  顧璘“女二人適俞璉趙念。孫男八人履祥蔭為國子生,次賓祥、元祥、耆祥、應祥、楚祥、餘紉。孫女二人,曾孫男三人,履祥等。” [13] 

顧璘好友

綜述
顧璘一生豐富的人生經歷為顧璘的文學以及人際關係奠定了一定的基礎。他廣結天下好友,在金陵與“四家”中其他成員唱和;在吳中與文徵明等友人詩畫切磋;顧璘北上後與“前七子”的領軍人物李夢陽同在一處供職,所以平素就有往來,為兩人的深厚情誼奠下了基礎。與李夢陽熟稔後遂與“前七子”的其他諸位也常有詩歌往來。無論在學識上還是精神上,他們都給了顧璘莫大的幫助。 [1] 
姓名
身份
交遊
戲曲作家
顧璘曾為快園作《晚靜閣記》,有詩歌《月夜飲九峯山人快園二首》。顧璘多有唱和,如《和徐子仁除夕》《次韻寄答九峯徵君》《和徐子仁遊虎丘四首》等詩。徐霖死後,顧璘撰《隱君徐子仁霖墓誌銘》。 [42]  [43] 
書畫家
弘治八年(1495年)結識,兩人傾心二十餘年,顧璘被貶全州時,徵明《送開封守顧君左遷全州敍》;顧璘為浙江布政司時,徵明作《顧華玉以書邀予為西湖之遊病不能赴詩以謝之》。 [1] 
文學家
顧璘對徐禎卿讚賞不已。徐禎卿曾寫《寄華玉》一詩,顧璘亦有《答徐昌榖博士》。 [1] 
書法家
《雅宜集》十卷中有十二首詩歌贈予顧璘。顧璘在《息園存稿文》中收有《祭王履吉》一文,文中顧氏反覆強調“嗟嗟履吉”,重複多達六次。 [1] 
文學家
空同集》中,時見寫予顧璘詩歌,如《寄顧台州》《顧子貶謫全州贈二首》。顧璘的詩文中亦可見寫給李夢陽的詩歌,像《寄李獻吉二首》《贈李副使獻吉江西示學》等詩都是相互酬唱之作。 [1] 
文學家
顧璘有《答何舍人仲默》,“嚴城寒夜共聞笳,馬首西來客路賒。落景離心臨碧草,故山幽興繞黃花。高歌舊憶燕京市,多難今逢洛水涯。到處交親爭下榻,魯人元自敬東家。” [1] 
文學家
與顧璘同為弘治九年(1496年)進士,邊貢曾為顧璘作《別顧華玉同年四首》表達離別之情,除此以外,《華泉集》中還有《答顧華玉見懷之作》《廣州舟中與東橋酌別三首》等詩。顧璘詩文集中有《答邊太常華泉二首》《次華泉早春鳳凰台》《除夕和邊太常庭實》等詩應和。 [1] 
文學家
陳沂的詩歌當中多次提到顧璘,如《和顧華玉朱升之山遊次韻二首》《飲顧氏園亭二首》《幕府山餞華玉》《江上呈華玉》《與華玉登金山》《寄顧全州》,顧璘也多次提到陳沂,如《與太史魯南遊西山二首》《與陳大魯南遊南天寧寺二首》《與陳石亭雪後遊牛首山》。在《顧華玉集》中有《自龍江發舟至京口,江水如鏡,呈陳大魯南》《祭陳石亭文》《同魯南祝禧寺結夏八首》《同陳魯南雨飲永寧寺》《同魯南宿天界竹居》《同魯南天界方丈對雨》《夕陽同王禮部陳太僕過東山僧房》《和魯南永福禪房二首》《閏十二月三日蒸煥其夜迅雷大雨同魯南紀變》, [3]  陳沂死後,顧其作《明故山西行太僕寺卿石亭陳先生墓誌銘》。
文學家
顧璘被貶全州時,王韋曾寫《送顧華玉謫全州》這首詩來勉勵友人顧璘也寫了諸多文章與王韋,如《與王南園》《祭王南原文》《南園王先生傳》《王太安人吳氏墓誌銘》等文章都是顧璘為其撰寫的,王韋死後,顧璘為其撰寫《祭王南原文》一文。 [1]  又如《環王車駕欽佩》《相憶行寄魯南欽佩》《病中憶魯南欽佩》《灌江見芙蓉因憶王禮部欽佩許予作此賦未至聊寄一首》《酬王欽佩見懷之作》《夕陽同王禮部陳太僕過東山僧房》《閒居對雨憶欽佩》諸篇。 [3]  [1] 
工部尚書
劉麟多次在文集中提到顧璘,如《顧華玉謫全州二首》《贈顧華玉》《與顧華玉》。而顧璘的作品也經常寫到劉麟,如《寄劉元瑞》 《贈別劉元瑞同懷都下六君子》《贈別劉元瑞還寄菬溪四首》。 [1] 
御史
入獄謫為桂林教授,顧璘特作《答孟望之侍御時謫桂林郡博》《湘江行寄孟侍御》情,後又作《再答孟侍御期予入桂林之作》《答孟望之》《次孟侍御酬何舍人仲默見寄之作》,著有《孟有涯集》十七卷,詩作中也多次提及顧璘。 [1] 
此外,在吳地顧璘還與“吳中四才子”的另外兩位也有一定的交遊,而文徵明的兩個兒子文彭與文嘉也從顧璘遊,繼承家學,亦善書畫、詩詞。顧璘有《與王氏履約、履吉,文氏壽承、休承,袁氏補之、永之六賢上方山玩月》,記錄了遊玩之樂。 [1] 

顧璘主要作品

按文徵明為顧璘所撰墓誌銘中記載,顧璘作品有《國寶新編》《近言》《顧氏七記》《浮湘稿》《山中集》《息園集》《憑几集》《登衡小記》。 [4]  後嘉靖間沈氏繁露堂曾刊刻顧璘作品,包括《浮湘稿》四卷‚《山中集》四卷,《憑几集》五卷、續集兩卷,息園存稿二十三卷。 [1]  [4]  經《四庫全書》校對,顧璘存世詩文集為《浮湘稿》四卷、《山中集》四卷、《憑几集》五卷、《續集》二卷、《息園存稿》詩十四卷、文九卷、《緩坳集》一卷。欽定續文獻通考·經籍志。另外,還有《近言》、《國寶新編》各一卷。 [3] 
類型
內容
詩歌
扶風豪士歌》《登高丘而望遠海》《明妃怨》《快哉行》《長相思曲》《白蘭辭》《探樵歌效竹枝體》 [20] 
《擬古十一首》《初至全州》《呈仔中對雪十月二十二日》《初至山中》《東郊田園四首》《植竹》《度楓木嶺》《章江留別李憲副獻吉、屠少參文魁》《答徐昌谷博士》《夜飲西麓道院得秋字》《許彥明白蓮詩卷、沈石田畫、金赤松題》《同海陽舒教諭登湘山絕頂因贈別》 [20] 
庚辰元日》《登清涼寺後西塞山亭四首》《卧病四首寄諸兄弟》《幽人》《雨中溪行雜詩》《葉澄雜畫四首》《移疾》《阻淺撥悶十首》《學舍見紫薇花》《雨中溪行雜詩》《寄內並示二兒》《湘南二月大雪戲作春雪歌》《豐樂河》《宿白水渡》《口占,次鄭時明國學梅花詩韻二首》 [20] 
散文
書序
《與陳鶴論詩》《啓桂洲公論顯陵形勝書》《啓浚川公》《寄後渠》《遺七弟英玉書》《贈李元任序》《送藍本和掌教遂昌序》《送朱延平循良屬望詩序》《送夏悼夫守惠序》《劉函山先生文集序》《蔣南汾詩集序》《楚三子詩評有序》《題批點唐音前》《王履吉集序》《重刻劉蘆泉集序》《文端序》 [20]  《謝文肅公文集序》《嚴太宰鈴山堂集序》《答友人論文》 [3] 
傳志
《高石門傳》《周汝衡小傳》《山人操舟傳》《文信侯傳》《茅中書傳》《楚人傳》《俞介婦顧女墓誌銘》《樂稼火君國用墓誌銘》 [20] 
記類
遊武夷記》《清曠亭記》《晚靜閣記》《賓菊堂記》《載酒亭記》《息園記》《遊太和山前記》和《遊太和山後記》《遊衡嶽前記》《遊衡嶽後記》《雨遊花巖、牛嶺記》 [20]  《松塢草堂記》《屏山小隱記》《郡圃秋佳軒記》 [3] 

顧璘史料索引

《明史·卷二百八十六·列傳第一百七十四》 [25] 
《明代傳記叢刊·顧璘傳》 [10] 
參考資料
  • 1.    章婷.明代“金陵四家”研究[D],上海:上海師範大學,2013.45-52、61-72
  • 2.    顧璘  .浙江圖書館中國曆代名人圖像細覽[引用日期2017-04-27]
  • 3.    王媛.顧璘詩文研究[D].廣東:暨南大學,2010.4-8、12-16、119-130
  • 4.    童文樣.顧璘復古詩學研究[D],湖南:湘潭大學,2016.72-74
  • 5.    包筱璐.顧璘與明中葉文學思潮[D].上海:復旦大學, 2010.20
  • 6.    按文徵明《甫田集》《故資善大大南京刑部尚書顧公墓誌銘》記載:顧璘“戊戊徵入,為南京吏部驗封司主事”,則入南曹為弘治十五年。《吳都文粹續集》所錄墓誌銘載其“甲子徵入,為南京吏部驗封司主事”,按此則去廣平為弘治十七年,兩者時間有所出入。後文中載顧璘官南曹六年,顧璘正德庚午任開封知府,若官南曹六年,則應於弘治十七年入南曹。另陳鎬為廣平縣改建學校所做記文中載“璘清才一粹學,弱冠知名。甲子應風憲召,既而以年限授南都吏部主事”,也印證了顧璘在弘治十七年升南京吏部主事。
  • 7.    《故資善大大南京刑部尚書顧公墓誌銘》:“及為開封,益更練堅決。盜起燕薊,流劫中原,攻圍城邑,所在繹騷。兵部尚書彭公澤奉沼疏捕,領兵壓境 。二簡公自輔,公亦悉心展錯,練兵飾甲,轉炯傳餐,取具呼喻間而厭難折衝,謀畫居多。在郡期年,隨事經理,多所緒正而強執不撓。”
  • 8.    顧璘半身像取自清代顧沅輯,道光九年刻本《吳郡名賢圖傳贊》,清孔繼堯繪。
  • 9.    關於顧璘被誣入獄的事情《名山藏》、及《開封府志》記載甚為詳細。《名山藏》載:“(顧璘)知開封府,鎮守中官廖堂圉奪自態,璘摧抑捍蔽,逆折萌茅。堂罷中官,王宏代之,堂語宏曰:顧守素與我輩抗,惟責守賄、責守拜可以難之.宏果以二事難璘.璘上記巡撫鄧璋曰:王宏非法索賄,逆並生之操非禮責拜,損士大夫之體,願棄官去。璋留,不許.遇冬至,見宏長揖而已.誣璘怠慢敕書,欺侮鎮守,賄錦衣朱寧,矯詔逮繫錦衣獄。鎮撫張瑾責璘伏狀,璘日:禮迎敕不跽,且前有三司,後有諸屬,何獨責一守耶?冬至拜鎮守亦無其禮,上不見答則下不致恭,蓋兩失之。鎮撫曰:然則誤逮君耶?今太監時也,君何多言,璘曰:錦衣詔獄也,安得但言時勢,不論國法?鎮撫無以復,寧復遣校尉至開封,按其它事無所得,惟裝池過多耳.竟文致慢,敕罪轉讞,鐫三階,知全州。”何喬遠,《臣林記·顧璘》,《名山藏》,卷八十六,明崇禎間刻本。《開封府志》記載“會鎮守中人王某漁食郡中,璘陰折之,獨以諤諤著,竟為所誣,逮繫京師。”曹金,萬曆年間《開封府志·宦跡》,卷二十八。
  • 10.    《顧璘傳》,《明代傳記叢刊·綜錄類七》,《明書列傳》,卷一百二十五,第9-15頁
  • 11.    《顧璘傳》:武衞諸城,郡為修築,費率為主者乾沒,恆歲一築,築則懷。公鈎得所侵漁,悉沒入為城費,擇人經理。故所隸三城特完。郡瀕海,貧民從監 自食,苦羅卒窘之,相賊殺不止。璘為弛禁,俾德販出郡下,而薄其税入,往軍 餉不時給。貧軍多稱貸,駔儈得肆侵牟。璘支放有期,軍皆給足,而奸民無所牟利矣。
  • 12.    關於顧璘升任浙江布政使時間僅馮時可《南京刑部尚書顧東橋傳》中記載為正德辛巳。稽曾藥雍正《浙江通志》卷二百二十三“李正節侯祠”一條中有説明“正德甲戊,按察使李承勳,及參政顧磷、郡守劉屬 、前令胡勃才重葺之”。然正德甲戊為1514年,此時顧磷知全州,疑此處錄入有誤。按萬斯同《明史》卷二百七一一所載:“嘉靖二年,舉治行卓異,歷浙江左布政使”,則顧磷升任浙江布政使時間為嘉靖之後,而此材料之外均載顧璘於嘉靖元年升山西按察使,以親老辭,不允,尋以病免官居家,概此處亦有誤。
  • 13.    文徵明《故資善大夫南京刑部尚書顧公墓誌銘》,《甫田集》,卷三十二。
  • 14.    《客座贅語·賞鑑八則之一》 “顧東橋以尚書考滿入京‚分宜請其宴‚堂上掛吳小仙《月明千里故人》來圖。公入堂‚ 甫揖罷 ‚昂首看之‚大聲曰‘此摹本也‚真跡在吾鄉倪青溪家。此畫甚佳‚當求其真者。’ 嚴為色變
  • 15.    冷媚.明南京刑部尚書顧璘墓誌雜考[A].江蘇省博物館學會.致力於社會和諧的江蘇博物館事業——江蘇省博物館學會2012學術年會論文集[C],文物出版社,2012
  • 16.    張昳麗.“金陵四家”之顧璘散文創作發論 .名作欣賞:學術版,2011,(12): 20-22
  • 17.    鄧繼曾:《息園存稿文序》,《顧華玉集·息園存稿文》,明嘉靖刻本。
  • 18.    葉官謀.明代著名詩人顧璘之涉桂詩研究,廣西民族師範學院學報,2012,(6):52-56,共5頁
  • 19.    朱彝尊.明詩綜 [M] .北京:中華書局, 2007.1594-1595
  • 20.    閆成全 .顧璘文學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09.35-42
  • 21.    《庚辰元日》:諸侯玉帛會長安,天子旅旗下楚關。共想正元趨紫殿,翻勞邊將從金鞍。淪江飲馬波先靜,黃竹回妻雪正幹。北極巍巍天咫尺,五雲長護鳳樓寒。
  • 22.    《宿白水渡》:積水吞寒獺,孤舟宿暮煙。邀人壺蟻泛,作賦燭花懸。發變風波境,神驚四十年。壯心空感激,夜起拂龍泉。
  • 23.    《口占,次鄭時明國學梅花詩韻二首》其二:“閒將標格品花神,獨許梅花自有真。雪裏清香無俗豔,水邊瀟散一高人。盟心特挺冰霜節,透骨那薰腦魔塵。招引東皇回淑氣,任教紅紫領餘春。”
  • 24.    《登清涼寺後西塞山亭四首》:“晚上高亭對落暉,萬山寒翠濕秋衣。江流一道杯中瀉,雲樹千門鳥外微。古寺頻來僧盡老,重陽欲近蟹爭肥。霜楓惡作蕭條色,故弄殘紅繞客飛。”
  • 25.    卷二百八十六 列傳第一百七十四_明史(清)張廷玉等_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0-02-26]
  • 26.    名山藏  .殆知閣[引用日期2020-05-23]
  • 27.    文徵明,《文徵明集》卷三二《故資善大夫南京刑部尚書顧公墓誌銘》,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 年版,第 744 頁
  • 28.    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 [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3.339
  • 29.    鄧紹基、 史鐵良.明代文學研究 [M] .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482
  • 30.    國朝獻徵錄  .國學導航 [引用日期2020-05-23]
  • 31.    卷九十二·國朝_堯山堂外紀(明)蔣一葵_  .國學導航 [引用日期2020-02-26]
  • 32.    金鉷等,《廣西通志》卷八十六,文津閣《四庫全書》,史部地理類,第189冊,第112頁
  • 33.    顧起元 《嫩真草堂集》卷十八《金陵名賢墨跡跋·顧司寇磷》收於王鍾翰主編《四庫禁燬書從刊 補編 》‚北京出版社年版。
  • 34.    何宗美:《明末清初文人結社研究續編》,第141頁,中華書局,2006年
  • 35.    顧璘蘇州石刻像刻於1827(清道光七年),清孔繼堯繪,石藴玉正書贊,譚松坡鐫,為《滄浪亭五百名賢像》之一。
  • 36.    朱東潤,《張居正大傳》,百花文藝出版社,2004年版.15
  • 37.    《義範堂記》:“我先公不佔一命,義施於家而不被於遠。觀其總,家政五十年,友三仲,父若飲食、若衣服、若婚姻、必相均一,不殖私藏,不闢子愛。伯大父既異居,顧養靡替恤二姑之孤、之衰,鹹假有家,可謂施父族矣。奉舅大父於家,養其老而厚其終,可謂施母族矣。勤母氏兄弟子姓之喪葬、婚姻,凡十餘舉,可謂施妻族矣。至其脱急振乏,己責滅券,力人所不肯,力忘人所不能忘,又可謂施及朋友有眾矣。”
  • 38.    卷四百三十五-正文-明文海 四庫本  .古文典籍網[引用日期2020-02-26]
  • 39.    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丁集,第455頁
  • 40.    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丙集,第342頁
  • 41.    何良俊《秋江袓道詩引·送顧彭山出判大名》:至於君之好賢愛士出自門風,悦禮敦詩根於天性,若五峯文子、質山黃子乃吳中彥士,平淵金子、秋澗姚子並白下勝流,良俊方弱冠時即遊尚書之門,蒙石洲公賞愛,今復與君周旋,正如孔北海年承陳羣父子間,先與紀友,後與羣交, 更為紀拜,所謂:累世通家者是也。加以君家玉友金昆,友于雍穆,遊則聯轡,詎減謝氏烏衣,學則同堂,不異姜家大被。則此數人正可謂相視而友,莫逆於心者矣。於是定着約文,合為社會,每會已刻卽至,主人具湯飯,飯罷爇名香渚佳茗,分曹講藝,造膝論交,至酉初始設酒,盡一燭乃散。餚不過豐,酒不至亂,減損騶從,屏去聲樂,凡有渝此者罰,後至者罰,語及俗事者由是遠近,聞之稱為雅集。
  • 42.    張渝;金陵三俊與明中期金陵文化的興盛[D];南京大學;2012年.95
  • 43.    顧璘《息園存稿文》卷六,明嘉靖十七年蔣山卿、陳大壯刻本,512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