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抗戰中的文藝

(2022年田沁鑫執導的話劇)

鎖定
《抗戰中的文藝》是由田沁鑫執導,秧禾之文工作社編劇,田雨李光潔關曉彤吳謹言王挺趙陽等主演的文獻話劇,於2022年10月1日在中國國家大劇院戲劇場首演 [12] 
該劇講述了自1931年“九·一八事變”至1945年9月9日中國戰區受降儀式舉行,胸懷愛國之志的文藝家們在14年艱苦卓絕的抗戰歲月中求索、掙扎、奮鬥,尋找中國文藝出路的故事 [1] 
中文名
抗戰中的文藝
演出地點
國家大劇院
類    型
文獻話劇
主    演
田雨
李光潔
關曉彤
主    演
吳謹言
王挺 展開
主演
吳謹言
王挺
趙陽 收起
導    演
田沁鑫
編    劇
秧禾之文工作社
首演時間
2022年10月1日
出    品
中國國家話劇院

抗戰中的文藝劇情簡介

1931年到1945年是中國人民艱苦卓絕的抗戰歲月,胸懷愛國之志的文藝界先賢面對國破家亡,求索、掙扎、奮鬥,紛紛尋找中國的文藝出路並以文藝作品喚醒民眾。蕭紅、蕭軍等東北作家為抗戰奮筆疾書,老舍在日軍炮火聲中彈落書本的灰塵,郭沫若於國難之時返回祖國,丁玲奔赴延安,巴金在寒夜中創作《寒夜》,聶耳探求中國音樂出路譜寫出《義勇軍進行曲》,冼星海懷揣愛國之志寫就《黃河大合唱》。他們以小説、戲劇、詩歌、音樂、電影、美術等為工具,宣傳抗戰,尋找中國文藝出路的同時,極大地鼓舞了民眾的士氣。在抗戰結束之際,文藝家們匯聚延安,在中國共產黨文藝方針的正確指引下,確立了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方向 [7]  [11] 
抗戰中的文藝 抗戰中的文藝

抗戰中的文藝演職人員

抗戰中的文藝演員表

抗戰中的文藝職員表

出品人 田沁鑫
監製 白雪峯、聞國久、程鵬
導演 田沁鑫
編劇 秧禾之文工作社
道具 金繼峯
造型設計 陳敏正
展開
總監製
攻保江
藝術總監
戈大立
作曲
葉小剛
視覺總監
費俊
演員總監
郝為
執行導演
高蕾蕾、劉丹
舞美設計
王琛
多媒體設計
胡天驥
影像美術
徐海東
聲音設計
王丹戎
燈光設計
王琦
編曲
吉鵬
道具設計
金繼峯
影像製片
楊洪濤
影像導演
宋成
舞台監督
羅蘭
以上資料參考 [12] 
演職人員大合影 演職人員大合影 [1]

抗戰中的文藝角色介紹

  • 演員 田雨

    中國現代作家、文學評論家。抗日戰爭期間,茅盾經黨中央研究留在黨外工作,他拿起手中的筆為黨的事業繼續奮鬥,踏上了文學創作征程。

  • 演員 李光潔

    左翼文藝的先驅者和領導者,一生憂國憂民的傳統中國知識分子。抗戰期間,他以其犀利的文筆、富有創作性的才學,為抗戰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 秦怡、張瑞芳、白楊、舒繡文
    演員 關曉彤、吳謹言、朱顏曼滋、顧珂嘉

    20世紀40年代話劇四大名旦,在重慶大轟炸下,她們依然堅持舞台演出,宣傳抗戰。

  • 演員 王挺

    中國現代戲劇三大奠基人之一。與聶耳、冼星海等合作了大量歌曲,其中的《義勇軍進行曲》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歌。

  • 演員 趙陽

    中國現代作家、歷史學家。抗日期間,郭沫若於國難之時返回祖國,宣傳抗戰。

  • 演員 羅一舟

    中國音樂家。抗日期間,聶耳為了探求中國音樂出路,譜寫出了《義勇軍進行曲》。

  • 演員 宋佳

    中國近現代女作家。抗戰期間,她奮筆疾書,創作了多部文學作品。

  • 演員 邢佳棟

    中國第一位寫抗戰小説的作家。有生之年一直從事文化創作,尤其是抗戰期間寫了很多膾炙人口的小説。

  • 演員 段奕宏

    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之一,作品包括雜文、小説、論文等。抗戰期間,他大聲疾呼,號召全民抗戰。

  • 演員 萬茜

    中國現代女作家。抗戰全面爆發後,他組織領導西北戰地服務團進行抗戰宣傳。

  • 演員 陳建斌

    中國現代小説家、文學家。抗戰期間,他在日軍炮火聲中彈落書本的灰塵,宣傳抗戰。

  • 演員 廖凡

    中國現代作家。抗日戰爭期間,巴金在寒夜中創作了長篇小説《寒夜》。

  • 演員 董暢

    中國現代詩人、文學評論家。他與冼星海合作,在延安窯洞中協力創作了歌曲《黃河大合唱》。

  • 演員 辛柏青

    中國近現代作曲家、鋼琴家。抗日戰爭期間,他懷揣着愛國之志,創作了歌曲《黃河大合唱》。

  • 演員 佟大為

    中國詩人、劇作家。194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延安創作了《南泥灣》《翻身道情》《栽樹》等文藝作品。

以上資料參考 [3-4]  [7]  [13-16] 

抗戰中的文藝幕後製作

劇情安排
為了拓寬該劇敍事的維度與時空,導演田沁鑫在執導該劇時運用了多媒體影像空間。劇中的羣像表達沒有平鋪直敍,時間線性敍事未落入節奏停滯,時代背景也都以戲劇寫實寫意進行表現。比如開場溥儀花園對話、國民政府的廬山懇談會,特別是胡適、張伯苓、傅斯年、梅貽琦等教育家的抗戰態度,都是將背景聚焦並服務於全劇主題表達,那就是謳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文藝戰線的民族力量。該劇劇終於日本投降、中華山河收復的勝利時刻,以范文瀾、夏衍、茅盾三位的講述來進行表達。抗戰結束後,中國文藝又開始了征途,編導則以茅盾的《延安行》收尾 [10] 
表演方式
夏衍、魯迅、茅盾、丁玲等飾演者在劇中全部説原型人物的方言。人物原型的聲音和歷史文獻的記述,同明星的臉孔與舞台進行演繹,並運用歌隊敍事形式與劇中人物進行聯繫 [17] 
舞美設計
舞美方面,舞台上方有一個寬銀幕,下方則由九塊小屏變幻。九塊小屏既是一體,又可以拆分為不同場景,影像有特寫、近景、遠景,並針對各種史實資料進行藝術處理,以此渲染時代氛圍 [4] 

抗戰中的文藝演出信息

宣傳活動
2022年9月15日,該話劇召開新聞發佈會 [2]  ,正式公佈主創陣容 [9]  ;9月28日,發佈演員角色照 [6] 
2023年7月27日,《抗戰中的文藝》影院版在京舉行首映。 [18]  12月25日,戲劇電影《抗戰中的文藝》在北京中影國際影城黨史館CINITY影院正式發佈 [19] 
文獻話劇《抗戰中的文藝》角色照片
演出場次
時間
地點
場所
2022年10月1日至7日
北京
國家大劇院戲劇場 [6] 
網絡發行
2022年11月18日晚8點,該劇在中國國家話劇院各平台官方賬號、央視網、央視頻、新華網、咪咕、中國聯通、沃視頻、騰訊視頻、優酷、愛奇藝、芒果TV、抖音、快手、視頻號全平台線上演播 [5]  [8] 

抗戰中的文藝作品評價

《抗戰中的文藝》用文藝的力量,揭開愛國主義的大幕,致敬抗戰中的文藝經典作品,鋪陳展現出抗戰文藝的壯麗畫卷。劇中出現了魯迅、郭沫若、茅盾、巴金等多位文藝工作者,涉及左翼文學、戲劇、電影、音樂、美術等多種藝術門類。《抗戰的文藝》則以“編年史”的體例將之濃縮成120分鐘的舞台呈現,創造性地運用“影像和舞台”的當代創作語彙,將裝置影像藝術和戲劇表演藝術融合,在光和影、演與歌的詮釋中,使觀眾追憶崢嶸歲月。主創團隊用戲劇理解抗戰文藝精神,以守正創新的創作態度,書寫出新時代戲劇表達的華彩篇章。
該劇以“平實感”為創作基調,歷史的質樸與真實,文藝抗戰精神的韌性與力量都藴含在這三個字中。然而主創們對平實感的呈現卻並不平常,他們將裝置影像藝術與話劇本體藝術相結合,打破影像與舞台的結界,是《抗戰中的文藝》給予觀眾有別於以往的戲劇體驗,具有先鋒實驗的意義。舞台上,“歌隊”的他者講述、演員的角色演繹與大小屏影像的變幻聯動,提供了多維度的視角互動,拓展了舞台的講述空間,在光影交疊和場景調度中,營造出歷史與現實對話的沉浸感和時代氛圍,讓觀眾彷彿置身一座追溯抗戰文藝精神風貌的“文獻博物館” [17] 中央廣播電視總枱光華鋭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