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戴聯奎

鎖定
戴聯奎(1751-1822),字紫垣,江蘇如皋人,戴復古後裔。乾隆四十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 [1]  歷官贊善中允左庶子洗馬詹事內閣學士殿試讀卷官左都御史文穎館署總裁、會試大總裁、監射大臣、經筵講官禮部兵部尚書兼署吏、工、户部尚書。曾為嘉慶、道光兩位皇帝的帝師。道光二年卒。
戴聯奎治經學,有清節,不交結權貴,拒和珅之請。參與編修《四庫全書》《明鑑》。
本    名
戴聯奎
紫垣
所處時代
清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江蘇省通州直隸州如皋縣(今如皋市) [6] 
出生日期
1751年
逝世日期
1822年
主要成就
擔任兵、禮、吏、户四部尚書
老    師
邵晉涵嵇璜

戴聯奎人物生平

1751年生於江蘇通州如皋如城冒家巷一個仕宦之家。幼讀詩書,聰慧過人,15歲時已有詩集行世,有“東皋文童”美稱。 [2]  [6] 
戴聯奎20歲時至京師(北京),隨邵晉涵攻讀經學。1774年(清乾隆三十九年)中順天府解元,次年殿試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3年後升為編修。當時阿桂和珅先後掌政,兼任翰林院掌院學士,因此久未能晉升。和珅意欲聘其為子豐紳殷德之師,戴聯奎堅持不就。
戴聯奎雕像 戴聯奎雕像
1796年(清嘉慶元年)後升任內閣學士,歷任禮、兵、工、户部侍郎。1816年(清嘉慶二十一年)升左都御史。次年任禮部尚書。二十三年調任兵部尚書,二十四年兼署吏部、户部、工部尚書,授光祿大夫,賜覃恩聖字第一號尚書戴聯奎正一品誥命四軸。1820年(清嘉慶二十五年)嘉慶帝將謁東陵,兵部失落行印,戴聯奎降為太常寺卿,未滿一月,改命“督浙江學政”。道光初復兵部尚書職務,回京前病逝帝惋惜。戴聯奎先後“典試”雲南、江西,督學順天、山東、安徽、浙江,任經筵講官、會試大總裁。其門生多居顯要官職,但他平生以諸葛武侯為師,“清節自勵”。1822年(清道光二年)歿於浙江,奉旨歸葬於如皋縣張草港(今東陳鎮尚書村)。 [3] 

戴聯奎軼事典故

劉墉和戴聯奎之父行善積福
戴聯奎像 戴聯奎像
趙慎畛作《榆巢雜識》記載:“天理彰彰劉文正公太翁(劉統勳)任某省藩司,歲飢,先發賑而後入告,為上所嘉。後生文正公(劉墉),為一代名臣。吾師戴紫垣(戴聯奎)先生父(戴知誠)官臨清州牧,修城垣,督工真至,不辭勞瘁,寢食城上者半載。後王倫之亂,犯臨清,不能屠此城者,公之力也。是科吾師甫弱冠,捷京兆解元,聯成進士,入翰林。誰雲天理不甚彰彰耶?”
狐狸和劉墉、紀曉嵐、戴聯奎
《榆巢雜識》又載:“狐現內閣甲子九月二十日,內閣堂上見狐蹲伏漢相座,逾久乃去。不數月而劉文清(劉墉)、王文端(王傑)、紀文達(紀曉嵐)三相繼逝。此物之出,信非偶然矣。是時戴紫垣(戴聯奎)師官閣學,與王介堂(王綬)學士同在閣值班。是日批川省勾到本,兩人分寫,字數甚多,薄暮方散。眾人往來探望,師初不知,並在座側散步數百次,未見此物。介堂早見之,意以為師必知之也。後日餘談及,乃笑置之。迨十二月,紫垣師擢少司馬。人謂前之不見,自是吉徵雲。” [5] 

戴聯奎人際關係

  • 高祖:戴諫廷,為避明末李闖王起義,從安徽休寧隆阜遷江蘇揚州,配吳氏
  • 曾祖:戴介公,鹽商,常往來真州(今儀徵市)、如皋通州(今南通市),遂落户如皋(因曾孫戴聯奎贈正一品光祿大夫),配翁氏
  • 祖:戴旻蒼(因孫戴聯奎贈正一品光祿大夫),配商氏
  • 父:戴知誠,亦名戴蘧庵(山東臨清知州、安徽安慶府知府、陝西鹽法道,乾隆四十六年兼護安徽按察使,因子戴聯奎誥贈正一品光祿大夫),配徐氏、周氏。叔父:戴知相(葭州吏目),配蔣氏
  • 妻:顧氏,醫士顧金壽
  • 子:戴鳴皋(江西信豐縣、興國縣、南豐縣知縣);戴一芝(京吏目); 戴一德;戴一騏(候選布政司經歷)
  • 婿:兵部侍郎吳其彥(林則徐師吳烜長子、狀元吳其濬兄); 山西雁平道俞恆潤(俞樾族叔); 李熉(左都御史李綬之孫);鴻臚寺卿陸以烜
  • 孫:戴錫祉(四川鄰水、南充、黔江知縣);戴錫齡;戴錫年;戴錫珍等
  • 外孫女:俞氏,乃清代台灣人中官位最高者伯爵王得祿之長媳
  • 老師:王傑嵩貴邵晉涵嵇璜
  • 學生:嘉慶、道光、狀元胡長齡阮元伊秉綬趙慎畛

戴聯奎史料記載

戴聯奎 ,字紫垣,江蘇如皋人。乾隆四十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聯奎少從邵晉涵受經學,既通籍,以清節自厲,在翰林久不遷。大學士嵇璜掌院事,將保送御史,列聯奎名,滿掌院學士公阿桂曰:「吾未識其人,何以論其才否?」璜以語聯奎,使往見,聯奎漫應之,不往。及京察舉一等,又列聯奎名,復言如前,終不得與,璜乃益重之。和珅為掌院,屬官見者皆降禮,聯奎獨長揖。和訪時望傅其子豐紳殷德,或薦晉涵及聯奎,晉涵移病歸,聯奎亦堅辭。邵晉涵辭不就,和以為愧;欲延聯奎,堅辭。邵先生語聯奎曰:‘吾老矣!行移病去,子宜為後計。’聯奎曰:‘吾師行,弟子從之矣!’邵果乞休,和曰:‘吾非必相強,邵君何為此悻悻?’,益重聯奎,禮貌有加。循資累遷至內閣學士。嘉慶九年,遷兵部侍郎,歷禮部、兵部、吏部。二十一年,擢左都御史。逾年,擢禮部尚書,調兵部尚書,署吏部、户部、工部尚書。二十五年,失行印,坐降三品京堂,補太常寺卿,督浙江學政。道光元年,擢禮部侍郎,又擢兵部尚書。召還京,未至,卒。 [4] 
嘉慶元年七月十二日,劉墉題為查議同考官戴聯奎等員照例議處事。嘉慶二年二月二十五日,和珅題為開列戴聯奎等應升人員請旨簡用詹事府司經局洗馬(第一歷史檔案館)。戴聯奎擢此官,帝召對垂問資俸,戴以實告,始奉與講、讀諸臣一體較俸之諭,由是洗馬無久淹者。
戴聯奎墓
戴聯奎墓(2張)
上諭:“爾兵部尚書戴聯奎,性行純良,才能稱職,方冀遐齡,忽聞長逝,朕用悼焉,特頒祭典,以慰幽魂。嗚呼!寵賜重壚,庶沐匪躬之報;名垂信史,聿昭不朽之榮。爾如有知,尚克歆享!” 奉旨御葬,按士大夫制建堂、樹牌坊、立華表,其神道自南而北佈列獅、羊、馬、武臣、文臣等石像生。塋地九十步,封丈有六尺,環以垣。石人,望柱,暨虎、羊、馬各二。墓門,勒碑(螭首),有石刻墓誌埋於墓內。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