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胡長齡

(“江東三俊”之一)

鎖定
胡長齡(1758年-1814年),字西庚,號印渚,江南通州(今江蘇南通)人,“江東三俊”之一。 [1]  [3-4] 
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己酉科狀元,以一甲一名進士授翰林院修撰。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超擢侍講學士。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遷國子監祭酒。嘉慶三年(1798年),充山東鄉試主考官,嗣命提督山東學政。任間,因所屬生員參與戕官劫獄案,巡撫陳大文劾其失察,降一級調用。嘉慶五年(1801年),補光祿寺少卿。次年,先後任順天府、奉天府府丞。嘉慶七年(1803年),丁父憂。 [2] 
嘉慶十年(1806年),回京仍任順天府丞。嘉慶十二年(1808年),任太常寺卿,又提督廣東學政。嘉慶十四年(1810年),擢左副都御史,仍留學政任。任滿,奉旨回京,先後授兵部、工部、禮部左侍郎。嘉慶十八年(1814年),官至禮部尚書。次年,因病乞歸,卒於途中。著有《三餘堂集》。 [2] 
別    名
“江東三俊”之一
西庚
印渚
所處時代
乾嘉年間
民族族羣
漢人
出生地
江南通州(今江蘇南通)
出生日期
1758年
逝世日期
1814年
主要成就
狀元、官至禮部尚書
主要作品
《胡三餘堂存稿》等
本    名
胡長齡
胡長齡(1758-1814),字西庚,號印渚,江南通州(今江蘇南通)人(南通寺街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狀元,授翰林院修撰。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大考二等,提升為侍講學士武會試副考官。乾隆六十年(1795年)任國子監祭酒,並主試山東。後官至禮部尚書。胡長齡才譽卓著,位“江東三俊”(馬有章、李懿曾)之一,與山陽汪氏合稱“汪經胡史”。著作有《胡三餘堂存稿》等。
他為官清正廉明剛正不阿,反對趨炎附勢,曾多次智鬥當朝權傾一時的和珅,表現出了機智果敢、不畏權勢的個性。
胡長齡考中了狀元的時候,按禮節,就是當朝宰相和珅的門生,應該去拜謁和珅。可是胡長齡卻因為不齒和珅的作為,不願交結,就沒去拜謁和珅。和珅十分惱火,就讓胡長齡當了翰林院修撰。這在朝廷是一份沒有油水的“清差”,這一晾十年,朋友們看他日子過得太清苦,就悄悄在和珅做壽時,用烏賊魚的墨汁仿照胡長齡的筆跡寫了一副壽聯,送給和珅,並解釋説,由於胡長齡太窮,沒有一件像樣的衣服可出門做客,不能親自來賀壽。和珅這才讓他去山東任學政。事後,朋友又同樣替他寫了一個謝帖送給和珅。
嘉慶年間,和珅倒台,家中被抄,人們發現朝廷大臣與和珅都有往來,惟獨沒有胡長齡的隻字片言。原來用烏賊魚墨汁寫字,時間一長,字跡就消失了。由於胡長齡的正直和才幹,得到嘉慶皇帝的賞識,官職逐步提升,位至禮部尚書,兼户部職。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