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統勳

(清朝乾隆時期政治家、軍機大臣)

鎖定
劉統勳(1700年-1773年),字延清,號爾鈍,清代諸城逄哥莊(今山東濰坊高密市逄戈莊)人。大學士劉墉的父親,清朝政治家,首席軍機大臣、內閣大學士。 [25-26] 
雍正二年(1724年),劉統勳考中進士,選為翰林院庶吉士、授編修,歷任南書房行走、上書房行走等職務。乾隆帝繼位,歷任刑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漕運總督、工部尚書、太子太傅兼陝甘總督、河道總督、刑部尚書、軍機大臣、吏部尚書賜紫禁城騎馬、協辦大學士等,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劉統勳任東閣大學士兼管禮、兵,吏、刑部、首席軍機大臣、上書房總師傅、國史館總裁。為政四十餘年,清廉正直,敢於直諫,在吏治、軍事、治河、修史等方面均有顯著政績。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劉統勳猝逝於上朝途中。 [25-26] 
劉統勳深得乾隆皇帝信賴,被乾隆帝稱作“真宰相”的唯一一人。其尤其擅長海塘工程與治水之術,一生最顯著的功績便是督修河道、治理要地水患,有效保障了清朝的長治久安。 [25]  [27]  劉統勳為人剛正廉潔,料事眼光深遠,吏治練達而公正無私,深受時人讚許。乾隆帝曾稱讚其:“統勳練達端方,秉公持正,朝臣罕有其比,故凡審決大獄,督辦大工程,悉命統勳前往蒞事,無不治者。”劉統勳死後,乾隆帝曾感慨道:“如劉統勳,方不愧真宰相。”劉統勳平生善詩文、書法,其“書法承旨,筆意清剛”,亦著有《劉文正公集》。 [28] 
延清
爾鈍
所處時代
清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陝西寧羌州
出生日期
1700年2月11日
逝世日期
1773年12月29日
主要成就
督修河道、治理水患
懲治貪官污吏、興利除弊
主要作品
《文正公詩集》
本    名
劉統勳
諡    號
文正
籍    貫
山東諸城
祖    籍
江蘇豐縣 [1] 
官    職
內閣大學士、首席軍機大臣 [25] 

劉統勳人物生平

劉統勳書香門第

康熙三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三日(1700年2月11日),劉統勳出生於陝西漢中府寧羌州。劉統勳的祖父劉必顯是進士出身,曾任户部廣西司員外郎。父親劉棨是康熙朝進士,生劉統勳時擔任寧羌州知州,調任四川布政使。劉統勳出身於書香門第,自幼得到良好的教育。 [2-3] 

劉統勳初入仕途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劉統勳中舉人,雍正二年(1724年),考取進士,被翰林院選為庶吉士,擔任編修。雍正時期,劉統勳歷任南書房行走上書房行走詹事等職務。 [4] 
乾隆元年(1736年),皇帝將劉統勳提拔為內閣學士,跟隨大學士嵇曾筠到浙江學習海塘工程和治水之法。
乾隆二年(1737年),劉統勳升任刑部侍郎,留在浙江繼續工作,翌年返還京城。乾隆四年(1739年),劉統勳因母親病逝而辭官回家守孝。 [5] 

劉統勳直言敢諫

劉統勳 劉統勳
乾隆六年(1741年),劉統勳守孝期滿,被朝廷任命為都察院左都御史,負責監察朝廷官員言行。 [6]  不久後劉統勳向皇帝上疏,參奏大學士張廷玉和尚書訥親,稱:“大學士張廷玉曆經三朝重用,名望很盛,但晚年實在應當謙謹些,外面對他的責備已經很多。有輿論説現在縉紳望族裏,張、姚兩姓佔據一半,他們互相通婚,為官舉薦時互相包庇。請皇上三年內不要提拔重用張廷玉。”又稱:“尚書訥親管轄吏部和户部,部中議論大事,訥親説什麼別人必須執行,完全沒有心存謙誠、集思廣益。請皇上給予他批評,讓他反省改正錯誤。” [7] 
兩個奏章呈上後,乾隆答覆道:“如果張廷玉和訥親果真擅作威福,則劉統勳必不敢彈劾他們。大臣責任重大,原本就不能避免別人的指責。聽到別人指出缺點應當高興,這是古人所崇尚的。如果心存不快或嫌怨,那就沒有大臣的氣度了。”隨後乾隆將兩人革職,並將劉統勳直言敢諫的奏疏公開給眾臣看,劉統勳由此名聞朝野。 [8] 

劉統勳治水能臣

乾隆十一年(1746年),劉統勳出任漕運總督,開啓了自己督修河道、治理水患之路。乾隆十三年(1748年),劉統勳與大學士高斌巡查山東賑災情況,並勘察河道。當時運河漲水很快,劉統勳上疏請求通過濬聊城引河分流,將運河之水引出大海。並下令將德州哨馬營和東平戴村兩處堤壩的高度降低,秋天後又將沂州江楓口兩處堤壩的高度提升,使得河水有所阻截,防止了潰壩和水災。不久後劉統勳升任工部尚書兼任翰林院掌院學士,後又調任刑部尚書 [9] 
劉統勳書弘曆題畫詩冊之一 劉統勳書弘曆題畫詩冊之一 [25]
乾隆十八年(1753年),江南邵伯湖減水二閘和高郵車邏壩決口,劉統勳與尚書策楞前往視察,查出河道官員賬目虧空、延誤治河,據實上奏。河道總督高斌和協辦河務巡撫張師載被撤職,貪污錢款的官吏遭到嚴懲。同年九月,銅山小店汛河決口,劉統勳又查辦出一批貪污瀆職的官吏,上疏將不作為的官員李焞和張賓處死,並親自駐守銅山監督塞河,直到十二月工程告結。 [10] 
乾隆十九年(1754年),劉統勳升任太子太傅陝甘總督,得到賞賜孔雀花翎。乾隆命他巡視巴里坤和哈密駐兵,負責籌辦軍營、官兵和馬駝糧餉,劉統勳忠於職守。此後遇到睦爾撒納(回部首領)出兵擾亂新疆伊犁,定西將軍永常被迫退師巴里坤。因贊同永常退兵哈密,劉統勳直言上奏請求捨棄巴里坤改為退守哈密,置空城以避敵鋒。皇帝看後責備劉統勳附和永常,是置軍威於不顧,下令將劉統勳和永常革職押解回京。不久後敵軍敗,乾隆怒息,認為主要責任在將軍永常,劉統勳雖然進諫不當,但比起緘默不言的人忠心可恕,決定從寬免罪,補授刑部尚書。 [11]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六月,銅山縣孫家集黃河漫溢,河務總督富勒赫因無能被撤職,劉統勳暫代其職,督促修築堤壩事宜,至到冬天得以竣工。 [12]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秋天,河南祥符和楊橋等處黃河漫溢,水退後需要修築堤壩,河道官吏卻以修壩的乾草不夠為託辭百般怠工。劉統勳知道當中肯定有問題,微服私訪,發現有大小車數百輛滿載乾草,捆好後卻被擱置,旁邊則有人哭泣。劉統勳上前詢問,回答説官吏索賄不成、拒而不收。於是劉統勳將當事官吏捆起論罪,稱要處斬,後因巡撫等人求情才免除一死,結果乾草一晚上就全收上來了,一個月後工程完畢。 [13] 
此後,劉統勳還曾於乾隆二十七年、三十二年和三十四年受命疏通運河水道,治水之功深得乾隆讚賞。 [14] 

劉統勳乾隆股肱

劉統勳書御製詩 劉統勳書御製詩
乾隆十七年(1752年),劉統勳進入帝國的核心權力機構,擔任軍機處行走,從此成為皇帝的左膀右臂。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乾隆下旨修纂《西域圖志》,由劉統勳、傅恆褚廷璋何國宗等負責。劉統勳親率測繪隊歷經艱難險阻踏遍天山以北地區,遠涉巴爾喀什湖以西的吹河、塔拉期河,獲取了大量實地測繪資料,乾隆二十六年書成。《西域圖志》成為後來新疆地圖的藍本。 [3]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五月,雲南巡撫郭一裕慫恿總督恆文購買金銅製作禁物,劉統勳受命前往調查。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2月,西安將軍都賚剋扣軍餉,劉統勳再受皇帝欽命查案,又會審山西歸化將軍保德侵吞公款案,皆如實向皇帝奏明,深得乾隆的信任。 [15]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劉統勳任東閣大學士兼禮部、兵部事務。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升任翰林院掌院學士、尚書房總師傅、殿試閲卷大臣。乾隆三十年(1765年),任東閣大學士、國史館總裁。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劉統勳七十大壽,乾隆皇帝親筆御賜“贊元介景”四字匾額。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出任《四庫全書》總裁官。 [3]  [16] 

劉統勳操勞猝逝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十一月十六日,劉統勳赴紫禁城早朝,行至東華門外時,轎內忽然傾斜,抬轎人拉開轎簾發現劉統勳雙目緊閉。乾隆聽説後趕忙派御前大臣福隆安攜藥趕往救治,但劉統勳已經故去。乾隆皇帝親往弔唁,到劉統勳家門口時發現門楣窄小、家居簡樸,為之感動。回宮尚未進乾清門,乾隆就忍不住涕泣,對羣臣説:“我失去了一位得力助手”,“劉統勳不愧是真宰相”,還親自作輓聯和懷舊詩,將劉統勳列為五閣臣之一,追授太傅,賜諡號文正 [17] 
次年,劉統勳歸葬家鄉山東諸城白家莊祖墳,沿途二十里以內文武官員均至柩前弔祭。

劉統勳主要影響

自古以來漕運和治水都是國家大事。劉統勳自乾隆元年(1736年)隨大學士嵇曾筠赴浙江學習海塘工程,到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受命勘察疏通運河,前後督修河道、治理水患長達三十餘年。期間始終秉公辦事,懲治貪官污吏,為國家挽回損失。同時興利除弊,按期完成堤壩運河的修築維護,為帝國長治久安提供保障,可謂治世能臣。

劉統勳歷史評價

乾隆帝:①從來舉大事,要欲眾志定。小利亦何慶,小失亦何病。阿逆之初叛,眾論已紛競。統勳督陝甘,儲需任所勝。欲棄巴里坤,是殆亂軍令。治罪易廷桂,並令隨軍進。五年大功成,釋罪重從政。賞罰寓經權順應自取聽。十餘年黃閣,總兼部務仍葉。遇事既神敏,秉性原剛勁。進者無私感,退者安其命。得古大臣風,終身不失正。 [20]  ②如統勳乃不愧真宰相,汝等宜法效之。③朕失一股肱。
蕭一山:統勳自十四年長工部,二十四年拜協辦大學士,二十六年拜東閣大學士。兼管禮部兵部,屢出勘河工事宜,皆能籌劃周詳,革除積弊。當出視楊橋漫工也,屬吏以芻茭不給為辭,月餘尚無端緒。統勳微行河干,見大小車載芻茭凡數百輛,皆弛裝困卧,有泣者。詢之,雲奉示運楷料赴工,縣丞某索賄乃收,貧不能具,遂弛置,欲歸不能也。統勳回邸,令巡撫縛縣丞至,數其罪,將斬之。巡撫力請,乃杖而荷校以徇。薪芻數百車,一夕收立盡,歡聲如雷;逾月工遂竟。其在政府也,強直清節,遇事敢諫,料事識人,能洞鑑其將來。故服官五十餘年,居相位十餘年,朝廷依賴之如肱股。 [21] 
清史稿》:世謂大學士非兼軍機處,不得為真宰相。勝此任者,非以其慎密,則以其通敏。慎密則不泄,通敏則不滯,不滯不泄,樞機之責盡矣。世宗舊臣, 統勳罷而復入,尤以決疑定計見契於高宗,許為有古大臣風,亮哉! [22] 
中國名人志》:劉統勳為官近五十載,清正廉潔,秉公無私。一生多次奉命審理官員貪瀆案件,所擬判決多得皇帝嘉許。據《清史稿》本傳記載,劉統勳每次出巡查案,凡屬貪官一經查明都嚴懲不貸。從彈劾三朝元老張廷玉徇私枉法、擅作威福,到按律查辦西安將軍都賁、歸化將軍保德、江西巡撫阿思哈等,無不顯示出劉統勳為官剛正、清風獨標的秉性,也因此被乾隆稱讚為“真宰相”。劉統勳逝世後,得到乾隆皇帝御賜“文正”諡號,這是文臣身後可以得到的最高諡號。在清朝270餘年歷史上,僅有八位文臣獲得這一榮譽。 [23] 

劉統勳人際關係

關係
姓名
介紹
祖父
劉必顯
清順治朝進士,曾任户部廣西司員外郎
父親
劉棨
清康熙朝進士,歷任陝西羌州知州、四川布政使等職
子孫
長子
劉墉
劉統勳長子,乾隆十六年進士,歷任太原知府、江寧知府、工部尚書、禮部尚書、體仁閣大學士等職。嘉慶九年病逝,追贈太子太保,諡號文清 [18] 
次子
劉堪
劉統勳次子
劉鐶之
劉堪之子,乾隆四十四年進士。歷任户部尚書、順天府尹、吏部尚書、太子少保等職。道光元年病逝,諡號文恭 [19] 

劉統勳主要作品

主要作品
《文正公詩集》

劉統勳後世紀念

禮士衚衕129號院 禮士衚衕129號院
劉統勳府邸位於今禮士衚衕西口,舊時稱為驢市衚衕,後來其子劉墉繼承父親府邸,發展成今日禮士衚衕劉墉故居的雛形。據清朝末年震鈞所著《天咫偶聞》記述:“劉文清公故地在驢市衚衕西頭,南北皆是。”即劉家府邸位於禮士衚衕西邊最頭處,佔地面積比較大,南北院落均是。而根據清朝禮親王昭槤所著《嘯亭雜錄》記述,清朝原規定內城為八旗轄區,漢官住在外城,但皇帝會特批一些受寵信的官員在內城居住,並賞賜宅院,稱為“賜第”。劉統勳的住宅就是典型的“賜第”。 [24] 

劉統勳影視形象

時間
影視類型
影視作品
飾演者
圖片
1987年
電視劇
--
2004年
大清官
《大清宮》高明飾演劉統勳 《大清宮》高明飾演劉統勳
2006年
《天下糧倉》王慶祥飾演劉統勳 《天下糧倉》王慶祥飾演劉統勳
2006年
《人小鬼大劉羅鍋》蘇廷石飾演劉統勳 《人小鬼大劉羅鍋》蘇廷石飾演劉統勳
2017年
《天下糧田》吳京安飾演劉統勳 《天下糧田》吳京安飾演劉統勳
2018年
如懿傳
《如懿傳》馬維福飾演劉統勳 《如懿傳》馬維福飾演劉統勳
參考資料
  • 1.    最新證據顯示“劉羅鍋”祖籍是江蘇豐縣  .華夏經緯網.2010-01-12[引用日期2020-10-11]
  • 2.    《清史稿 劉統勳傳》:劉統勳,字延清,山東諸城人。父棨,官四川布政使。
  • 3.    高密籍第一高官劉統勳  .今日高密報[引用日期2014-09-28]
  • 4.    《清史稿 劉統勳傳》:統勳,雍正二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先後直南書房、上書房,四遷至詹事。
  • 5.    《清史稿 劉統勳傳》:乾隆元年,擢內閣學士。命從大學士嵇曾筠赴浙江學習海塘工程。二年,授刑部侍郎,留浙江。三年,還朝。四年,母憂歸。
  • 6.    《清史稿 劉統勳傳》:六年,授刑部侍郎。服闋,詣京師。擢左都御史。
  • 7.    《清史稿 劉統勳傳》疏言:“大學士張廷玉曆事三朝,遭逢極盛,然晚節當慎,責備恆多。竊聞輿論,動雲‘張、姚二姓佔半部縉紳’,張氏登仕版者,有張廷璐等十九人,姚氏與張氏世婚,仕宦者姚孔鋹等十人。二姓本桐城巨族,其得官或自科目薦舉,或起襲蔭議敍,日增月益。今未能遽議裁汰,惟稍抑其遷除之路,使之戒滿引嫌,即所以保全而造就之也。請自今三年內,非特旨擢用,概停升轉。”又言:“尚書公訥親年未強仕,綜理吏、户兩部。典宿衞,贊中樞,兼以出納王言,時蒙召對。屬官奔走恐後,同僚亦爭避其鋒。部中議覆事件,或輾轉駁詰,或過目不留,出一言而勢在必行,定一而限逾積日,殆非懷謙集益之道。請加訓示,俾知省改。其所司事,或量行裁減,免曠廢之虞。”
  • 8.    《清史稿 劉統勳傳》:上諭曰:“朕思張廷玉、訥親若果擅作威福,劉統勳必不敢為此奏。大臣任大責重,原不能免人指摘。聞過則喜,古人所尚。若有幾微芥蒂於胸臆間,則非大臣之度矣。今見此奏,益當自勉。至職掌太多,如有可減,侯朕裁定。”尋命以統勳疏宣示廷臣。
  • 9.    《清史稿 劉統勳傳》:十一年,署漕運總督。還京。十三年,命同大學士高斌按山東賑務,並勘河道。時運河盛漲,統勳請濬聊城引河,分運河水注海。德州哨馬營、東平戴村二壩,皆改令低,沂州江楓口二壩,俟秋後培高,俾水有所泄。遷工部尚書,兼翰林院掌院學士,改刑部尚書。
  • 10.    《清史稿 劉統勳傳》:十八年,以江南邵伯湖減水二閘及高郵車邏壩決,命偕署尚書策楞往按。合疏言河員虧帑誤工,詔奪河督高斌、協辦河務巡撫張師載職,窮治侵帑諸吏。九月,銅山小店汛河決,統勳疏論同知李焞、守備張賓呈報稽誤。上以焞、賓平日侵帑,聞且窮治,自知罪重,河漲任其沖決,立命誅之,並縶斌、師載令視行刑。統勳駐銅山督塞河,十二月,工成。
  • 11.    《清史稿 劉統勳傳》:十九年,加太子太傅。五月,命協辦陝甘總督,賜孔雀翎。時方用兵準噶爾,統勳請自神木至巴里坤設站一百二十五,並裁度易馬、運糧諸事,命如所議速行。二十年,廷議駐兵巴里坤、哈密,命察勘。統勳至巴里坤,阿睦爾撒納叛,攻伊犁,伊犁將軍班第死事,未得報。定西將軍永常自木壘引師退,統勳疏請還守哈密。上責其附和永常,置班第於不問,命並永常奪職,逮治。旋上怒解,諭:“統勳所司者糧餉馬駝,軍行進止,將軍責也。設令模稜之人緘默不言,轉可不至獲罪。是其言雖謬,心尚可原。永常尚不知死綏,何怪於統勳?統勳在漢大臣中尚奮往任事,從寬免罪。”
  • 12.    《清史稿 劉統勳傳》:二十一年六月,授刑部尚書。尋命勘銅山縣孫家集漫工,解總河富勒赫任,即命統勳暫攝。是冬,工竟。
  • 13.    《清史稿 劉統勳傳》:其視楊橋漫工也,河吏以芻茭不給為辭,月餘事未集。統勳微行,見大小車載芻茭凡數百輛,皆弛裝困卧。有泣者,問之,則主者索賄未遂,置而不收也。即令縛主者至,數其罪,將斬之。巡撫以下為固請,乃杖而荷校以徇,薪芻一夕收立盡。逾月工遂竟。
  • 14.    《乾隆帝起居注》:乾隆南巡,路途高寶河湖入江路未暢,命劉統勳偕公兆惠往勘。三十二年,受命往江南酌定清口疏浚事宜。三十四年,受命勘挑運河。
  • 15.    劉統勳劉墉父子皆賢  .搜狐[引用日期2014-09-28]
  • 16.    《清史稿 劉統勳傳》:二十六年,拜東閣大學士,兼管禮部、兵部。八月,偕協辦大學士兆惠查勘河南楊橋漫工。十二月,工竟。二十八年,充上書房總師傅,兼管刑部,教習庶吉士。
  • 17.    《清史稿 劉統勳傳》:三十八年十一月,卒。是日夜漏盡,入朝,至東華門外,輿微側,啓帷則已瞑。上聞,遣尚書福隆安齎藥馳視,已無及。贈太傅,祀賢良祠,諡文正。上臨其喪,見其儉素,為之慟。回蹕至乾清門,流涕謂諸臣曰:“朕失一股肱!”既而曰:“如統勳乃不愧真宰相。”
  • 18.    《清史稿》:墉,字崇如,乾隆十六年進士。嘉慶二年,授體仁閣大學士。
  • 19.    《清史稿》鐶之,統勳次子堪之子也。乾隆四十四年進士。
  • 20.    《清史稿》:上臨其喪,見其儉素,為之慟。回蹕至乾清門,流涕謂諸臣曰:“朕失一股肱!”既而曰:“如統勳乃不愧真宰相。”
  • 21.    清代通史  .歷史網[引用日期2015-06-30]
  • 22.    《清史稿》:世謂大學士非兼軍機處,不得為真宰相。勝此任者,非以其慎密,則以其通敏。慎密則不泄,通敏則不滯,不滯不泄,樞機之責盡矣。世宗舊臣,統勳罷而復入,尤以決疑定計見契於高宗,許為有古大臣風,亮哉!
  • 23.    《中國名人志》第十一卷,2001年12月,中國檔案出版社
  • 24.    北京禮士衚衕和劉統勳  .大眾網[引用日期2014-09-28]
  • 25.    劉統勳  .故宮博物院[引用日期2021-10-01]
  • 26.    劉統勳:乾隆皇帝眼中的“股肱之臣”  .學習強國[引用日期2023-05-31]
  • 27.    何俊,李亭蔚.十萬個為什麼,中華傳統文化,成聖成賢[M].杭州: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2019.12.第195頁
  • 28.    曹子西主編.北京歷史人物傳,下[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14.02.第523-524頁
  • 29.    如懿傳(豆瓣)  .豆瓣[引用日期2024-01-28]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