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倫

(清朝乾隆年間人物、王倫起義發動者)

鎖定
王倫(? -1774),生於莊壽張縣后王(今陽穀縣十五里元鄉黨后王村)一個農民家庭,受盡欺凌,清中期清水教起義領袖。清朝乾隆年間人物,白蓮教的支派清水教的“教主”,王倫起義的發動者。
中文名
王倫
國    籍
中國
民    族
逝世日期
1774年
職    業
起義軍領袖
主要成就
王倫起義的發動者
出生地
陽穀縣十五里元鄉黨后王村
代表作品
王倫起義發動者

王倫人物介紹

清朝乾隆年間隨着官僚腐敗的滋長和社會矛盾逐漸尖鋭,民間出現了一些秘密結社,王倫於乾隆十六年秘密加入白蓮教的支派清水教。三十六年自稱教主,並以“運氣”替人治病、教授拳術等方式,在兗州、東昌(今山東聊城)等地收徒傳教。他的信徒,大都是貧苦農民和遊民,具有一定的反封建意識。三十九年,山東年歲歉收,地方官妄行加徵,人民的反抗情緒十分強烈。王倫遂利用清水教讖言,決定組織教徒於是年秋起事,並任命了軍師、元帥、總兵等官職。王倫等於八月底至九月初先後破壽張,陷陽穀,據堂邑。後棄三城,進攻臨清新城。臨清為運河重鎮,因此使清朝漕運一度中斷。清將舒赫德率領精兵圍剿,起義軍終因寡不敵眾而失敗。九月底,王倫自焚身亡。這次起義只經歷了一個月,規模不大,但揭開了清代中期一系列人民起義的序幕。

王倫人物事蹟

王倫入教授徒

王倫相貌魁梧,氣力過人,武藝超羣,並且長於醫道。乾隆十六年( 1751),他加入白蓮教。不久,在白蓮教中自立支派,稱“清水教”。自乾隆二十六年( 1761)開始,他在壽張、陽穀等地行醫,專治癰病,不收診費。許多年輕患者痊癒後,即拜王倫為義父。行醫的同時,他往來兗州、東昌各州府縣,進行傳教活動,教授拳棒武術,發展秘密組織。經過10餘年的努力,清水教徒遍佈壽張、陽穀、堂邑等地。

王倫舉行起義

乾隆三十九年(1774)春,王倫與其弟子相約,於10月間數處同時起事。即將起義的消息迅速傳遍四鄉,各村的清水教徒都聚集起來習武練兵,準備迎接起義。8月15日,壽張知縣沈齊義獲悉此事,立即下令逮捕王倫,查禁清水教。他沒有想到,連他自己手下的差役也成了清水教徒,並將此事報告給了王倫。王倫決定先發制人,於8月28日舉行起義。

王倫攻佔壽張

乾隆三十九年8月28日,王倫請了戲班在壽張縣衙前演戲,起義軍幾千人假作看戲聚集在衙門前。半夜時分,起義軍舉火把,持刀棍,振臂而呼衝入了縣衙。知縣沈齊義驚慌萬狀,急急穿起官服,登上縣衙大堂,試圖“軟語勸諭”,暫穩局勢,日後再行剿捕。陰謀未逞,知縣轉而破口大罵,被皂役李旺砍死於衙堂上。

王倫再戰陽穀

同日,王經隆在堂邑縣城西張四孤莊率領五六百人起義,殺死了該村惡霸地主後,南下與王倫會師壽張,然後揮戈北上。9月2日,起義軍進攻陽穀。壽張遊擊趕福隨兗州鎮總兵惟一前往圍攻,被起義軍殺死於陽穀南門,惟一敗逃。莘縣把總楊兆立,奉命助守陽穀縣城,一經交鋒,被起義軍殺死於城內。陽穀縣丞劉希濤,聞訊後從阿城領兵增援,兩軍相遇,縣丞被砍死,清兵敗遁。起義軍攻入縣城,典史方光祀防守監獄,也被起義軍所殺,全部囚犯放出。

王倫攻打堂邑

乾隆三十九年9月4日,起義軍乘勝北上,攻打堂邑,當日下午直抵城下,卸任知縣陳枚、武舉陳元梁、把總楊兆相、訓導吳標各率清兵分守4門。起義軍勢如破竹,4門輕破,陳枚等人戰死。

王倫柳林大捷

起義軍佔壽張,陷陽穀,據堂邑,攻城殺官,形勢發展很快,遠在承德避暑的乾隆皇帝不得不急令山東巡撫徐績,帶綠營兵前往“剿捕”。
徐績一路追至東昌府時,起義軍已至北距臨清20多公里的柳林鎮。徐績馬上會同兗州鎮總兵惟一和河道總督姚立德,兵分三路,兩攻一守,企圖一舉消滅起義軍。起義軍設下埋伏,誘敵深入。俟清軍到來,霎時火光四起,起義軍從敵兩翼包抄,綠營兵手足無措,遂致大潰。徐績被圍,後經惟一死力相救,才得逃竄。

王倫進至臨清

柳林大捷後,起義軍已達萬人。農曆9月初,起義軍進至臨清附近,為閘河阻隔,他們便以木筏編橋陸續擺渡過河。渡河之後,守城清兵已倉惶龜縮在城東北隅運河東岸的磚城中,起義軍順利地佔領了土城,並以此為進攻基地,開始了17天艱苦的磚城爭奪戰。9月7日,攻奪磚城的戰鬥開始了。起義軍採用了各種方法攻城。他們先是夜間在城樓外堆積秫秸,點火焚燒,煙焰蔽空,乘機爬城。接着再用四乘牛車載火藥爆破,結果都沒有成功。於是,起義軍又以七八個身強力壯的人揹負一輛去掉車輪的牛車靠近城下,再發火焚燒城樓,但被城上官軍投下的磚石壓倒,也失敗了。儘管起義軍攻城不利,但他們不畏槍炮,越戰越勇。9月12日,惟一和德州守禦格圖肯帶千餘至臨清救援。臨清城下展開了一場激戰。起義軍冒着敵人炮火,奮勇殺敵。清軍相率潰走,且數十里不能止,惟一隻身逃往東昌,後和圖格肯一起被正法于軍前。

王倫遭遇合圍

正當起義軍準備大舉進攻的時候,乾隆帝再次命“久諳軍務”的一品重臣大學士舒赫德為清軍統帥,前往督戰;同時又命令河南總督派兵“助剿”,並令清軍堅守臨清磚城,牽制起義軍。舒赫德到山東後,立即組織了三路兵馬向起義軍合圍。起義軍陷於腹背受敵、四面重圍之中,多次激戰突圍,都被清軍堵截。9月24日,糜集臨清周圍的各路清軍發起總攻。面對強大的敵人,起義軍毫不畏懼,上屋放槍,飛擲磚石,手揮大刀長矛,短兵相接,與敵人展開了激烈的巷戰,令清王朝的禁衞軍也惶駭不已。
清軍雖處優勢,但在街道狹窄、民房棟連、縱橫交錯的深巷裏無術可施。喪心病狂的舒赫德竟傳令軍中,且戰且焚,大肆屠戮。一時煙焰四起,哭號連天。鱗次櫛比的民房頃刻化為灰燼,萬千無辜百姓倒在血泊之中,屍體填塞街巷,臨清這座歷史古城陷於一片火與血的海洋之中。

王倫自焚犧牲

血戰五晝夜之後,至9月29日,清軍佔領了臨清土城,義軍戰士已傷亡殆盡,王倫等人被圍在汪家大宅一幢樓房裏:有人勸他投降,王倫堅定地説:“我寧可燒死在樓上,斷不能投降。”他讓手下的人放火焚樓,大家不忍動手,他便親自舉火自焚,壯烈犧牲。

王倫後世影響

王倫起義失敗後,清政府挖空心思、別出心裁地創制出一種棋類遊戲——拿王倫,並推行全國,讓老百姓都學下這種棋。可見王倫起義給清政府的打擊之深重。遊戲用20個小棋子圍攻一個叫“王倫”的大棋子,最後把它圍攻到預設的陷阱——“臨清”結局。這種棋在山東各地曾非常流行,但在王倫的故里后王莊村一帶,從來沒有人下過這種棋。
在魯西北臨清一帶,“拿王倫”的下法和棋盤卻別出一格:臨清是王倫的犧牲地,棋盤的結構即是臨清城街道佈局的縮影。而且這種遊戲還有其他名稱,如倒高粱茬、擔擔子、九連棋、五棋等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