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陽穀縣

(山東省聊城市轄縣)

鎖定
陽穀縣,隸屬於山東省聊城市,山東省西部,聊城市南端,黃河之北,介於東經115°39'—116°06',北緯35°55'—36°19'之間, [1]  全縣總面積1065平方千米。 [2]  [30]  陽穀縣地屬暖温帶大陸性季風半濕潤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氣温温暖,無霜期長。 [3]  截至2019年10月,陽穀縣轄3個街道、1個鄉、14個鎮,縣政府駐僑潤街道 [1]  [4]  截至2022年末,陽穀縣常住人口為69.18萬人。 [36] 
隋開皇十六年(596年),始置陽穀縣,屬濟州。隋大業三年(607年)改州為郡,陽穀屬濟北郡。1998年3月,聊城地區撤地改市,陽穀縣屬聊城市。 [6]  黃河繞縣境東南而過,古京杭大運河、京九鐵路縱貫全縣南北,有膠長、聊商、蒙館三大公路幹線網絡。 [7]  第二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2022年,陽穀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30.16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2.9%。 [36] 
中文名
陽穀縣
外文名
Yanggu County
行政區劃代碼
371521 [9]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中國山東省聊城市
地理位置
山東省聊城市域南端
面    積
1065 km²
下轄地區
3個街道、14個鎮、1個鄉
政府駐地
僑潤街道
電話區號
0635
郵政編碼
252300 [9] 
氣候條件
大陸性温帶季風半濕潤氣候
人口數量
69.18 萬(2022年) [36] 
著名景點
蚩尤冢
海會寺
景陽岡
獅子樓
紫石街等
火車站
陽穀站
車牌代碼
魯P
地區生產總值
330.16 億元(2022年) [36] 

陽穀縣歷史沿革

隋開皇十六年(596年),始置陽穀縣,屬濟州。隋大業三年(607年)改州為郡,陽穀屬濟北郡。
陽穀縣 陽穀縣
武德元年(618年),改郡為州,陽穀屬鄆州。唐武德四年(621年),重置濟州,陽穀從鄆州劃出,再屬濟州。唐天寶元年(742年),改州為郡,陽穀屬東平郡。唐天寶十三年(754年),濟州治所為河水所沒,陽穀改屬河南道鄆州。
北宋熙寧七年(1074年),陽穀屬京東西路鄆州。北宋宣和元年(1119年),陽穀屬東平府。
天會十五年(1137年),陽穀屬山東西路東平府。
至順元年(1330年),陽穀屬山東東平路總管府。
萬曆十年(1582年),陽穀屬山東布政使司兗州府東平州。
清雍正八年(1730年),東平州升直隸州,陽穀從兗州府劃出,改屬東平直隸州。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陽穀改屬山東省兗州府直至清末。
民國二年(1913年),廢府設道,陽穀屬山東省東臨道。民國十四年(1925年),陽穀屬山東省東昌道。民國十七年(1928年)1月,成立了魯西第一個工農革命政權——東臨地區革命委員會。民國十七年(1928年),廢道級建制,陽穀縣直屬於山東省。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省下設區,陽穀屬山東省第六區。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9月,陽穀縣抗日民主政府在阿城劉樓成立,由魯西北行政委員會領導。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改屬魯西行署第四冀魯豫行署。民國三十年(1941年)7月,魯西行署併入冀魯豫行署,陽穀屬冀魯豫行署四專署;同年8月,晉冀魯豫邊區政府重新調整區劃,陽穀改屬第十九專署。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12月,改屬一專署。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7月,陽穀全境解放後曾多次調整區劃。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9月,改屬九專署。1949年9月,改屬平原省聊城專署,聊陽、徐翼兩縣同時撤銷。
1952年12月,平原省撤銷,陽穀改屬山東省聊城地區。
1958年12月,陽穀縣建制撤銷,陽穀所屬村鎮與東阿縣之一部分村鎮合併到壽張縣。
1961年7月,陽穀縣恢復建制,所轄村鎮與撤縣前相同。
1964年4月,壽張縣撤銷,原壽張縣金堤以北村鎮併入陽穀。
1998年3月,聊城地區撤地改市,陽穀縣屬聊城市。 [6] 

陽穀縣行政區劃

陽穀縣區劃沿革

北宋初年,陽穀縣編為10鄉,後併為3鄉。
明代編為22裏。
清代編為39裏,後增至42裏,另有東、西二“更名”281莊,亦分編為24裏。
民國十八年(1929年),全縣1184個自然村,共劃為6區、284鄉(鎮)。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陽穀縣內六區所轄284個鄉鎮合併為51個。
陽穀縣 陽穀縣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9月,陽穀縣抗日民主政府在阿城鎮劉樓成立,隨着抗日根據地和游擊區的擴大,先後建立起11個區。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聊陽縣徐翼縣建立後,縣轄範圍縮小,共劃為7個區。
1949年9月,聊陽、徐翼兩縣同時撤銷,原屬陽穀縣的村鎮全部回屬,重新調整為10個區。
1950年,全縣共設9個區,122個鄉,轄763個自然村。
1958年4月,撤銷區級建制,全縣707個自然村,合併成為18個鄉。
1964年4月,全縣共劃為12個區,79處人民公社,554個生產大隊。
1971年3月,撤銷區級建制,合併成立19處人民公社。
1984年8月,以原來的社鎮為基礎,重新劃為6個鎮,15個鄉。
2001年3月2日,全縣21處鄉鎮合併調整為16處。
2004年5月,撤銷陽穀鎮,設立獅子樓、博濟橋、僑潤3個辦事處。
2010年7月,撤銷郭店屯鄉、西湖鄉,設郭屯鎮、西湖鎮。全縣共轄12鎮3鄉三個辦事處。即:博濟橋辦事處、僑潤辦事處、獅子樓辦事處、壽張鎮、張秋鎮、阿城鎮、七級鎮、安樂鎮、閻樓鎮、石佛鎮、定水鎮、李台鎮、十五里園鎮、郭屯鎮、西湖鎮、高廟王鄉、金斗營鄉、大布鄉。
2012年陽穀縣轄3個街道辦事處、2個鄉、13個鎮。
截止2013年12月31日,陽穀縣總面積1064平方千米,轄僑潤街道、博濟橋街道、獅子樓街道3個街道,閆樓鎮、阿城鎮、安樂鎮、七級鎮、石佛鎮、郭屯鎮、定水鎮、西湖鎮、李台鎮、壽張鎮、十五里園鎮、張秋鎮、高廟王鎮、金斗營鎮14個鎮,大布鄉1個鄉,856個村17個社區。 [6] 

陽穀縣區劃詳情

截至2019年10月,陽穀縣轄3個街道、1個鄉、14個鎮。 [4]  縣政府駐僑潤街道。 [9] 
名稱
下轄行政村
金谷社區、谷南社區、博濟社區、京九社區、後李村、魏海村、西海村、段莊村、前席村、南三里村、馬廟村、費樓村、趙廟村、東國村、東齊坊村、石樓村、前李村、毛桃董村、魏樓村、李樓村、王保玉村、官路唐村、商坑村、東石門宋村、前金海村、後金海村、魯坊村、華佗廟村、鄭莊村、蘇樓村、許莊村、龍虎寨村、嶽海一村、西西石門宋村、譚莊村
谷山社區、曙光社區、谷北社區、順達社區、振陽社區、振華社區、劉海村、國廟村、韓窪村、東八里營村、西八里營村、東焦海村、西焦海村、五里廟村、郭圍子村、北徐村、前楊村、辛菜郭村、亓莊一村、王樓一村、王衚衕村、張衚衕村、郭海村、趙堂村、大迷魂陣村、東迷魂陣村、西迷魂陣村、後迷魂陣村、楊莊村、東唐村、門莊村、付唐村、秦海村、孫莊一村、李莊村、杜莊村、張海村、國莊村
育才社區、紫石街社區、金園社區、會盟社區、順發社區、會豐社區、石海村、孟宅村、俞樓村、劉燦明村、王樓村、劉坑村、董希賢村、魏莊村、陳集村、南馬莊村、蘇莊村、秦莊村、陳石村、劉華村、石皋窯村、賈莊一村、八里橋村、東老董莊村、西老董莊村、大門村、鍾海村、陳段俞村、崔王村、趙莊一村
閆樓村、王振楊村、辛莊村、高門樓村、王莊村、湯莊村、張樓村、三教寺村、胡馬村、周莊村、柿子園村、趙堂村、範莊村、石堂村、馬莊村、趙海村、於便村、莊户村、陳堂村、前張巖寨村、後張巖寨村、谷巖寨村、趙巖寨村、吳海村、姜廟村、穆莊村、石虎村、土囤村、半樓村、高莊村、前羅海村、後羅海村、石獅子村、北李村、陳莊村、馮樓村、關莊村、柳廟村、高廟村、二郎廟村、勾廟村、曹廟村、白莊村、嶽海村、駱駝巷村、雙廟蘇村、閆衚衕村、鄭杜村、四合村、李莊村、新四村、崔堂村、任巖寨村
阿西村、嶽莊村、東王莊村、呂場村、朱樓村、於莊村、夏莊村、夏堂村、皋門村、海會寺村、東雙廟村、阿東村、劉樓村、古河村、韓海村、馬灣村、齊店村、吳莊村、宋莊村、常莊村、大窪裏村、小窪裏村、顏營村、東堤村、趙店村、劉什莊村、西鋪村、中鋪村、後鋪村、東鋪村、張八村、龐樓村、北李一村、位黃村、義和村、袁樓村、寇莊村、範海村、朱莊村、楊莊村、曹莊村、肖莊村、石莊村、真武廟村、崔莊村、喬樓村、薛莊村、常樓村、武莊村、毛坊村、前陳村、古柳樹村、柴樓村、閆莊村、西王莊村、徐莊村、苑井村、張莊村、西雙廟村、劉莊村、湯窪村、疊路頭村、季井村、雷莊村、温碾村、孫樓村、齊莊村、殷坑村、李爐村、郭位陳村、南李村、尤樓村、郭莊村、前熬村、後熬村、位莊村、武台村、王樓村、楊窯村、陳莊一村、富安鎮村、湯海村、十王廟村
前劉村、南焦村、高樓村、西劉村、姚皋村、官口村、前郎村、後郎村、崔圍子村、鄭莊一村、東辛村、於莊一村、前楊村、後楊村、葦鋪村、大翟村、張莊一村、郝林村、孫莊村、陳莊二村、三里村、桑莊村、劉文堂村、井莊村、新豐村、崔莊一村、蔣莊村、后王村、前王村、簸箕柳村、孫樓一村、楊屯村、西金村、賀莊村、東金村、木莊村、盛莊村、東康村、苑閆高村、義和一村、梁莊村、四合一村、周堂村、西辛村、三合村、任莊村、北張村、七一村、七二村、七三村
南街村、西街村、北街村、薛寨村、張黨村、肖劉村、崔葛村、姜屯村、袁莊村、邢莊村、西李樓村、肖坑村、劉鋪村、後屯村、前屯村、張莊二村、馬莊二村、劉廟村、於營村、王莊三村、袁樓一村、左窪村、劉子英村、孟窪村、郭莊一村、丁莊村、辛莊一村、紅旗村、東李樓村、胡樓村、蔣莊一村、王鐵匠村、周莊一村、大申村、周英村、劉品村、七里河村、東劉村、蒿鋪村、孫孟劉村、東雷村、三官廟村、範莊一村、範樓村、董營村
殷坡村、定水村、東崔村、店東張村、孟莊村、大坑王村、小坑王村、爐裏宋村、坡裏村、徐莊一村、張大廟村、楊皋一村、楊王李村、王把勢村、石海村、房海村、武堤口村、宋莊一村、郭房村、曹樓村、薛莊一村、鄭莊二村、郭莊村、雙樓村、王莊集村、李八堤口村、李丙東村、草寺村、前泓村、康泓村、吳樓村、童莊村、五楊村、西崔村、蒲莊村、張八堤口村、李莊一村、孫衚衕村、安莊村
石佛村、青楊李村、趙莊村、王皋如村、後睡虎村、賈莊村、雷莊村、董莊村、孫莊村、方莊村、前陳海村、後陳海村、韓莊村、王樓村、沙土集村、馮營村、前睡虎村、徐樓村、魯莊村、高莊村、前劉園村、後劉園村、前洪村、後洪村、範莊村、温莊村、陳集村、劉窯村、宋莊村、劉莊村、平坊村、陶樓村、周白村、廉莊村、西柿子園村、東柿子園村、尹莊村、朱莊村、東孫村、東範莊村、葛海村、魏海村
楊店村、李台五連村、李台三連村、李台四連村、李台六連村、李台七連村、李台八連村、張店村、王申樓村、西孟樓村、前孟樓村、何垓一村、何垓二村、何垓三村、何垓四村、王堤村、前李村、後李村、王集村、趙莊二村、劉海村、李爐一村、李爐二村、大寺一村、大寺二村、臨河一村、臨河二村、明堤村、李街村、風凰台村、西台村、甄台一村、甄台二村、甄台三村、關門口一村、關門口二村、關門口三村、關門口四村、武堤口一村、武堤口二村、武堤口三村、趙台村、苗台村、路莊村、東孟樓村、梁莊村、譚莊村、石樓村、西柿子園一村、東柿子園一村、魏老樓村、白樓村、賈海村、馬莊二村
西門村、南門村、東門村、北門村、呂街村、陳街村、榮街村、馮街村、劉虎山村、趙夢儉村、曹莊村、煙墩村、武堂村、西紙坊村、東紙坊村、楊莊二村、史衚衕村、北台村、北崔村、蔣海村、南徐村、北孟村、馬廟村、候莊村、王樓三村、趙白東村、趙白西村、孫莊村、謝莊村、辛莊村、雙廟杜村、河東趙村、閆集村、雷海村、魏台村、陳莊村、郭莊村、沙河張村、薛王村、閆興魯村、大雷村、大杜村、大郭村、大段村、殷黃村、河旅店村、潘莊村、關莊村、毛廟村、三支王村、河西趙村、四棚前街村、四棚后街村、田莊村、周莊一村、許莊一村、楊松林村、冀王村、丁集村、北方村、孫廟村、劉堂村、劉莊餓二村、沙河村、張灣村、呂莊二村、閆堤村
十五里元村、東汪村、西汪村、火炮王村、王天緒村、謝莊村、李社頭村、楊武龍村、郭家莊村、龍王廟村、賈莊村、程莊村、賈垓村、王堤口村、孟堤口村、田莊村、陳堤口村、葛堤口村、劉垓村、王坑村、朱萬一村、棗棵李村、閆莊村、肖店村、后王村、劉大雪村、黨店村、鄭街村、朱坊村、石莊村、北呂村、楊廟村、趙窪村、李士亭村、張街村、葉街村、獅子閣村、馬樓村、玄莊村、大碓臼村、前曾村、榮莊村、十里井村、勝利村、崔大豐村、羅莊村、小營葛村、四合村、範莊村、孫關村、牛吳村、陳店村、八里莊村、張莊村
劉樓村、東街村、西街村、南街村、北街村、北海子村、大閆樓村、翟莊村、三里莊村、城坡村、桑營村、姜營村、景陽崗村、花園村、碧桃園村、梨園村、王莊村、翁莊村、小閆樓村、姑女墳村、趙盤爐村、西沙村、東義和村、西義和村、楊嶽村、吳廟村、陸海村、許樓村、孟樓村、張莊村、東孟村、西孟村、前沙村、後沙村、袁莊村、史塘村、上閘村、下閘村、王營村、董營村、五里營村、豆營村、楊堤口村、田堤口村、李堤口村、空石街村、李街村、前海村、黨街村、錢樓村、曹堤口村
郭店屯村、姜邢村、前劉一村、後劉村、黃莊村、丁莊一村、北葛村、孟屯村、王頂村、南李一村、南葛村、前梨園村、後梨園村、洪劉村、李屯村、段莊村、候堂村、邢莊一村、葛集村、趙元村、豐徐村、於莊二村、東李村、孟莊村、楊皋村、馮集村、東朱莊村、陳堂一村、九楊村、鄧樓村、張寨村、辛集村、李家村、焦集村、前宋村、後宋村、苑店村、王屯村、趙莊村、梁莊一村、候海村、東韓村、姜屯一村、楊莊一村、張堂村、王營村、西朱村、邵樓村、楊廟村、北韓村、張劉村、曹莊一村
四都村、東張村、後排張村、高莊一村、司莊村、朱廟村、王大夫村、魏村、李村、張董村、丁莊村、趙莊村、李樓村、土山寺村、冉廟村、魏莊村、呂超凡村、訾海村、胥莊村、靈王廟村、郭子洛村、任海村、惠莊村、王莊村、李堂村、穆莊村、薛樓村、董莊一村、李化真村、郝樓村、鵝鴨坡村、武堤口村、王園村、蔣孟樓村、新布村、後布村、前海子布村、大布村、東布村、家廟布村、寧倉村、王子儀村、蘇海村、姜莊村、劉衚衕村、熬鹽場村、漁林趙村、徐良府村
孔橋村、西孫村、俞樓村、杜莊一村、趙王樓村、蔣墩村、張岱村、任伍村、鄭莊村、馬莊村、辛莊村、席莊村、劉莊一村、莊海村、白廟村、關莊村、範莊一村、曹集村、皂劉村、東聶村、西聶村、胥莊一村、武海村、門坊村、嶽莊村、齊莊村、趙伯升村、孫樓村、尹窪村、月堤村、蘇王董村、斜店村、代李村、張莊村、胡莊村、倉子村、紅衞村、翟莊村、汪莊村、大王樓村、西老莊村、東老莊村、張海龍村、西幹村、許莊村、東干村、大劉村、小劉村
高廟王村、劉化育村、孔盛村、胡莊一村、滿莊村、孟樓村、席橋村、魏樓村、苦水王村、孟劉莊村、關莊一村、柴莊村、喬莊村、藏莊村、朱施董村、劉泗河村、北新村、南新村、北彭村、李樓一村、畢爐村、郭莊村、東孫一村、苗莊村、中孔村、孔寨村、孫集村、三官廟村、前倉村、後倉村、王樓二村、席莊一村、呂莊村、楊園村、邵樓一村、塘坊村、南彭村、袁樓村、範莊二村、吳堂村、石磙張村、郎集村、秦樓村、許樓村、鐘樓村、前馬爾村、後馬爾村、周莊村、張莊一村、徐集村、高李圈村、馬莊一村、李寨村、前薛村、楊莊一村、曹集一村、後薛村、徐山斗村
東金二村、鬥西村、鬥東村、子南一村、子南二村、子中村、子北一村、子北二村、西金村、東金一村、吳台一村、吳台二村、吳台三村、前進村、王沙沃村、胡沙沃村、張堤村、閆堤村、劉堤村、林爐村、蓮花池一村、蓮花池二村、蓮花池三村、蓮花池四村、蓮花池五村、蓮花池六村、蓮花池七村

陽穀縣地理環境

陽穀縣位置境域

陽穀縣地處魯西平原,黃河北岸,山東省的西部,聊城市南端。東臨東阿縣,西毗莘縣,南與河南省台前縣接壤,北接東昌府區,東南隔黃河與東平縣相望。版圖位置介於東經115°38'39"—116°06'15",北緯35°55'15"—36°18'15"之間,黃河北金堤呈東北西南向橫亙縣域的南部。縣境西起西湖鄉西界之金線河,東止於阿城鎮東南角之黃河,東西長42.14公里;北起郭店屯鎮北界之三乾渠,南至壽張鎮南境之金堤外,南北寬42.59公里。全縣總面積1065平方千米。 [1-2]  [7]  [10]  [30] 

陽穀縣地形地貌

陽穀縣地處黃河氾濫平原,平均海拔高度為39.62米。地勢由西南向東北緩傾,平均坡降為1/6000—1/7000之間。歷史上黃河曾多次在境內氾濫,改道,沖決,泥沙淤積,逐漸形成了微度起伏的緩崗、緩平坡地、淺平窪地三種微地貌類型相間的現代平原地形,三種微地貌類型分別佔全縣總面積的49.3%、40.9%、9.8%。陽穀縣內土壤共有潮土、鹽土、風沙土3個土類,褐土化潮土、潮土、鹽化潮土、潮鹽4個亞類,86個土種。潮土佔土地總面積的68.5%,鹽土、風沙土佔1.5%。 [11] 

陽穀縣氣候

陽穀縣地屬暖温帶大陸性季風半濕潤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氣温温暖,無霜期長,大陸性氣候特徵值為60%。形成了春季少雨多風,夏季高温多雨,秋季涼爽宜人,冬季乾冷、雨雪較少的氣候特徵。
日照,陽穀縣多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385.5小時,最多年2002年為2528.0小時;最少年2006年為1940.5小時。年內按季、月分配,夏季最多,為699.6小時,冬季最少,為483.3小時;月平均6月最多,為252.3小時,2月最少,為155.6小時。陽穀縣年平均日照百分率為55%,最大值為65%,最小值為47%。春季最高,夏、秋次之,冬季最低。單月平均值:5月最高,7月最低。
氣温,1988—2008年,陽穀縣年平均氣温為13.8℃,較1987年以前高0.4℃。全縣年平均氣温最低為13.1℃,出現在1991年;最高14.5℃,出現在1998年。
降水,陽穀縣地屬大陸性温帶季風半濕潤氣候,年降水量在286.0—851.8毫米之間,年降水量平均為588.6毫米。最多年降水量695.9毫米,發生於1998年;最少年降水量408.5毫米,發生於1997年。多年平均蒸發量水面2240毫米、地面1224毫米,徑流量0.599億立方米。平均降水量是山東省多年平均值的80.4%。降水年際豐枯懸殊,且年內分配極不均勻,汛期多年平均降水量佔全年的73.8%,春灌期降水量佔全年的13.8%,冬灌期佔全年的9.6%。 [3] 

陽穀縣水系

陽穀縣境域以橫亙於南境的金堤為界,分屬於兩個水系及流域。金堤以南為金堤河水系,黃河流域;金堤北為徒駭河水系,海河流域。有黃河、金堤河、小運河、趙王河、羊角河、新金線河、徒駭河7條河流。黃河流經縣東南部,境內長度3.3千米。金堤河流經縣南部,境內長37.5千米。全縣河網密度為0.17千米/平方千米。 [12] 

陽穀縣自然資源

陽穀縣土地資源

陽穀縣土地總面積106532.54公頃,其中耕地72094.78公頃,園地(果園、桑園)2371.16公頃,林地1837.84公頃,城鄉居民點及工礦用地1620.40公頃,3級地6.02萬公頃,4級地1.14萬公頃,分別佔土地總面積的23.5%、57.4%和10.9%。另有重度鹽鹼及沙荒地8592公頃,佔8.2%。

陽穀縣水資源

陽穀縣水資源包括地下水,地表徑流水和過境客水三個部分。地下水總貯量為27.24億,其中淡水23.90億,鹹水3.34億,多年平均可以利用1.86億。多年平均地表徑流總量為5587.4萬,可利用量710萬。過境客水主要源於黃河、金堤河、新金線河和徒駭河四條河流,徑流總量為373.4億。多年平均客水可供量為3.16億,可用量2.05億。全縣可供水資源總量為5.1077,可利用量3.985億。 [12] 

陽穀縣生物資源

陽穀縣主要生物資源有554種,其中農作物62種(小麥、玉米、穀子高粱等糧食作物12種,棉花、花生等經濟作物10種,白菜、茄子、黃瓜、西葫蘆西紅柿等蔬菜40種),楊、榆、槐、柳、桐等林木13種,果樹(主要為蘋果、桃、梨、杏等)12種,花草類167種(花卉40種、草類127種);益鳥益獸及害蟲天敵125種,中藥材100種,馬、牛、羊、雞、兔等畜禽12種,水生物類63種(鯉、鰱、鯽等魚類53種,水生植物10種)。 [13] 

陽穀縣政治

陽穀縣主要領導
職務
姓名
縣委書記
縣長
參考資料
[37] 

陽穀縣人口

2022年末,陽穀縣常住人口69.18萬人,城鎮化率47.3%,比上年末提高0.87個百分點。 [36] 
截至1999年底,陽穀縣境內人口共有25個民族,其中漢族佔總人口的99.66%。回、布依、滿、壯、蒙古、苗、土家、朝鮮、白、達斡爾等24個少數民族共3180人,佔總人口的4‰。在各少數民族中,回族3145人,佔各少數民族總人口的98.9%。 [14] 

陽穀縣經濟

陽穀縣綜述

2018年,陽穀縣生產總值(GDP)369.7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3.3億元,增長3.6%;第二產業增加值187.15億元,增長0.6%;第三產業增加值129.26億元,增長13.4%。三次產業結構為14:50.6:35。人均生產總值45940.77元,增長4.86%。
2018年末,陽穀縣實有民營經濟市場主體增長11.4%。其中,私營企業增長20.8%,個體户增長9.5%。
2018年,陽穀縣列入省外“十強”產業的項目13個,到位資金8.35億元;列入省內“十強”產業、市九大產業的項目5個,到位資金7.86億元。
2022年,陽穀縣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4.3%。三次產業投資結構由1.5:22.6:75.9調整為2.0:19.0:79.0,第三產業投資佔比較上年提高3.1個百分點。製造業投資增長6%,其中製造業技改投資增長13.7%。民間投資增長16.1%,佔全部投資的比重66.5%。“十強”產業投資增長10.4%,“四新”投資增長22.7%。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54.9%,佔全部投資比重較上年提高6.8個百分點。
2022年,陽穀縣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3.37億元,剔除留抵退税因素後比上年同期下降13.79%。其中税收收入9.91億元,剔除留抵退税因素後下降16.77%,税收佔比74%。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5.57億元,同比增長0.83%。民生支出36.68億元,佔比80.49%。其中,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1.95億元,同比增長31.17%,衞生健康支出3.59億元,同比增長16.93%,教育支出11.72億元,同比增長3.53%。
2022年,陽穀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30.16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2.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70.68億元,同比增長5.7%;第二產業增加值為112.18億元,同比增長1.8%;第三產業增加值為147.3億元,同比增長2.5%。三次產業結構為21.4:34.0:44.6。
2022年,陽穀縣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012元,同比增長5.1%。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45元,同比增長4.3%;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542元,同比增長6.6%。 [36] 

陽穀縣第一產業

2022年,陽穀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33.1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5%。糧食生產再獲豐收。糧食播種面積161.52萬畝,同比增長0.01%;總產15.81億斤,同比增長1.15%;單產489.46公斤/畝,同比增長1.14%。其中,夏糧種植面積82.06萬畝,總產量7.77億斤,同比增長0.25%,單產473.56公斤/畝,同比增長0.33%;秋糧種植面積79.46萬畝,總產量8.04億斤,單產505.88公斤/畝,同比分別增長0.02%、2.03%、1.93%。
2022年,陽穀縣蔬菜播種面積47.17萬畝,同比下降1.2%;總產204.59萬噸,同比增長4.7%;單產4336.8公斤/畝,同比增長6.0%。瓜果播種面積0.53萬畝,同比下降40.1%,總產2.03萬噸,同比下降41.9%;單產3776公斤/畝,同比下降2.9%。
2022年,陽穀縣生豬存欄31.05萬頭,同比增長10.06%;出欄41.86萬頭,同比增長7.03%。牛存欄0.79萬頭,同比增長9.72%;出欄0.54萬頭,同比下降20.58%。羊存欄5.12萬隻,同比增長3.22%;出欄9.59萬隻,同比增長19.13%。家禽存欄2203.08萬隻,同比增長0.73%;出欄11324.36萬隻,同比增長7.31%。 [36] 
2018年,陽穀縣水產品總產量8220噸,比上年下降2.26%。其中,淡水產品養殖產量6268噸,下降9.42%。
2018年,陽穀縣農機總動力120.73萬千瓦,同比增長5.09%;機耕面積6.29萬公頃,比上年減少3.38 %;機收面積 11.56 萬公頃,比上年增長3.03%;機械植保面積3.67萬公頃,比上年增長1.66%。 [5] 
2019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70.1億元,增長1.3%。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14.1億元,增長0.53%;其中税收收入11.2億元,佔比79.4%。固定資產投資完成76.5億元,按可比口徑實際增長1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6.3%;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7757元和14648元,分別增長7.6%和10.1%。 [8] 

陽穀縣第二產業

2022年,陽穀縣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551.1億元,同比增長0.2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工業用電量16.46億千瓦時,佔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為59.86%。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下降17.17%,利潤總額同比下降119.54%,營業收入利潤率為-0.29%,比上年下降1.43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品產銷率為90.42%,
2022年,陽穀縣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36家。建築業總產值30.2億元,同比增長3.5%。 [36] 
2018年,陽穀縣新登記市場主體6680户,比上年增長15%。規模以上工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成本為92.17元,比上年增加1.16元;年末工業資產負債率為60.4%,比上年末下降1.4%。全縣全社會用電量247973萬千瓦時,同比增長9.07%,工業用電量177349萬千瓦時,同比增長8.02%。 [5] 

陽穀縣第三產業

2018年,陽穀縣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共42家,實現營業收入8.12億元,同比增長19.24%;應付職工薪酬1.29億元,同比增長74.32%;從業人員2472人,同比增長17.10%。
2018年,陽穀縣郵電業務總量39491.79萬元,比上年增長11.90%。其中,電信業務總量31236.41萬元,增長14.06%;郵政業務總量8165.38萬元,增長34.53%。年末固定電話用户5.14萬户,下降4.19%;移動電話用户78.04萬户,增長6.20%。電話普及率為每百人99部。
2018年,陽穀縣房地產開發投資23.92億元,比上年增長24.67%,其中,住宅投資16.36億元,下降5.04%。商品房施工面積327.2萬平方米,增長15.66%。商品房竣工面積15.6萬平方米,下降37.1%,其中,住宅竣工面積17.4萬平方米,下降22.78%。商品房銷售面積78.4萬平方米,下降5.97%。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積11.4萬平方米,比上年末增長43.89%。
2018年,陽穀縣進出口總額222.6億元,比上年增長7.8%。其中,出口40.9億元,減少34.1%;進口181.7億元,增長24.9%。出口商品中,機電五金產品出口25.01億元,佔出口總額的61.2%;紡織服裝出口0.21億元,佔出口總額的0.5%;食品農產品出口10.2億元,佔出口總額的24.88%。對外合作積極拓展,實際對外投資0.04億元。
2018年,陽穀縣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進出口59.1億元,比上年增長103.4%。其中,出口19.0億元,增長72.38%。
2018年,陽穀縣保險保費收入1.49億元,比上年增長16.92%。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0.56億元,增長63.15%;人身險保費收入0.94億元,增長0.11%。支付各項賠款與給付0.25億元,同比減少67.57%。 [5] 
2022年,陽穀縣服務業實現增加值147.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2.5%,佔全縣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44.6%,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22.2%。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增長3.85%,佔全部服務業比重45.5%,比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規模以上服務業營業收入6.24億元,同比增長7.9%。
2022年,陽穀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4.97億元,同比下降0.9%。批發、零售、住宿、餐飲四行業運行態勢逐漸向好,1-12月份,批發業銷售額同比增長2.6%,零售業銷售額同比增長3.6%,住宿業營業額同比下降5.7%,餐飲業營業額同比增長2.7%。
截至2022年,陽穀縣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539.08億元,餘額同比增速9.0%。比年初增加46.73億元。其中住户存款餘額438.72億元,比年初增加53.33億元。本外幣貸款餘額367.54億元,餘額同比增速12.0%。其中中長期貸款餘額146.84億元,比年初增加13.26億元。 [36] 

陽穀縣社會事業

陽穀縣教育事業

截至2016年末,陽穀縣有普通中學26所,在校生33628人;中等職業學校2所,在校生3757人;小學107所,在校生56238人,畢業生6751人,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100%。普通中學教師3270人,小學教職工3457人。獨立幼兒園共有32所。
2022年,陽穀縣新建、改擴建幼兒園2所、中小學4所,投入使用幼兒園3所。新建、改建93套週轉宿舍,建築面積3592.76平方米。新招聘教師273人,其中特殊教育專任教師14人,幼兒教師215人(含2名公費師範生),職業教育教師44人。

陽穀縣醫療衞生

截至2022年末,陽穀縣擁有各級醫療衞生機構1004個,醫療衞生專業技術人員4247人、執業醫師1133人、執業(助理)醫師 672人,共計6052人 ,牀位4172張。累計組建家庭醫生服務團隊96個,簽約30.31萬人。縣人民醫院已擁有市級臨牀重點專科11個,市級臨牀重點專科建設單位1個,省級臨牀重點專科1個。 [36] 
2019年8月,入選為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縣。 [15] 

陽穀縣科技事業

2022年,陽穀縣新增授權發明專利73件,同比增長114.7%。PCT國際專利申請量2件。全縣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400件,同比增長27%,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5.71件,同比增加1.21件。首次通過《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規範》貫標認證企業6家,同比增長50%。全縣知識產權質押融資8筆,其中發明專利質押6件,累計質押金額1.66億元。2022年高價值發明專利96件,比上年新增22件,同比增長29.7%。

陽穀縣文化事業

2022年陽穀縣共有公共圖書館1個,文化館1個,文化站18個,形成了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擁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運河包括1段6點、景陽岡遺址)、省級14處、市級24處,縣級26處。現有非遺項目170個,市級41個。

陽穀縣體育事業

2022年陽穀縣共舉辦全民健身運動會賽事活動10餘項次,其中社會力量承辦佔80%以上,全民健身事業基礎不斷夯實。城區內全民健身輔導站總數達到了35個。 [36] 

陽穀縣社會保障

截至2022年末,陽穀縣職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為6.47萬人、6.82萬人、3.35萬人、6.87萬人和4.89萬人。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參保人數分別為45.14萬人和64.15萬人。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人均2417元/月。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160元,居民基本醫保財政補助和個人繳費最低標準分別由580元、280元提高至610元、320元。醫保電子憑證激活人數及開通應用定點醫藥機構分別為64.09萬人和257家。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數235人,月人均保障標準656元,比上年提高了42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9053人,月人均保障標準503元,比上年提高44元。投入資金47萬餘元,為全縣237户符合條件的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開展居家適老化改造工程;開展情暖夕陽行動,投入資金106萬餘元,為全縣1067名失能經濟困難老年人提供助潔助醫等“六助”居家養老服務。新增養老機構2處,護理型牀位254張。培訓養老院長和護理員共計510人。 [36] 
2022年,陽穀縣棚户區改造新開工7個項目共計3758套;2022年棚户區改造項目基本建成任務為718套,2022年底實際完成2599套,完成率362%。2022年陽穀縣實施整治改造11個老舊小區,26棟樓,985户,建築面積84982.53平方米,已全部完成改造。
2022年,陽穀縣城鎮新增就業5241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2440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408人。發放創業擔保貸款8535萬元。登記失業人員再就業比96.82%;初次就業人數746人,其中首次參加單位職工社會保險738人。全縣城鄉公益性崗位在崗位人數6157人。 [36] 

陽穀縣基礎設施

2022年陽穀縣實施市政項目34個,完成投資6.6億元;改造提升28條道路,新改建城區道路28.8公里,鋪設雨水管網40.1公里,污水管網36.9公里,改造合流制管網12.33公里;新增口袋公園4處,海綿城市面積0.148平方公里。

陽穀縣安全生產

2022年,陽穀縣共發生生產安全事故7起,死亡5人,事故起數、死亡人數較去年同期分別下降12.5%和16.7%。未發生較大及以上生產安全事故。 [36] 

陽穀縣交通運輸

黃河繞縣境東南而過,古京杭大運河、京九鐵路縱貫全縣南北,有膠長、聊商、蒙館三大公路幹線網絡。 [7] 
截至2018年末,陽穀縣城鄉班線客車114部,農村客運站16個,農村班線19條,通村莊872個,年末公交車路數7路,公共汽(電)車運營100輛。縣鄉道通車裏程2599千米,省道57.76千米,國道42.32千米,高速公路4.7千米。 [5] 

陽穀縣歷史文化

陽穀縣名稱由來

隋開皇十六年(596年)析東阿設置陽穀縣,“取東阿縣界陽穀亭為名”(見《元和郡縣圖志卷十》陽穀亭即古陽穀亭),春秋時屬齊國,故址在今平陰縣南端,因在谷山(漢代稱谷城山,今稱黃山,在今平陰縣東阿鎮北)之陽而得名。 [16] 

陽穀縣景陽岡酒文化

陽穀釀酒業有着悠久的歷史和良好的釀造技術。傳説早在4500年前,舜帝女兒儀狄就曾在此釀酒。張秋景陽岡一帶飲酒釀酒盛行已久。唐玄宗年間,在景陽岡周邊鄉村出現數家釀酒作坊。宋神宗曾為景陽岡酒御賜“貴人佳酒”金匾,並徵調京城,遂為“貢酒”。宋徽宗年間,景陽岡酒時稱“透瓶香”、“三碗不過岡”和“出門倒”。元初京杭大運河開通後,張秋成為魯西商業中心,好酒隨運河商船載往南北各地。 [17] 

陽穀縣風景名勝

陽穀縣綜述

陽穀縣旅遊景點有:蚩尤冢海會寺景陽岡獅子樓紫石街等。

陽穀縣主要景點

風景名勝
風景名勝(6張)
蚩尤冢:在陽穀縣十五里園鎮葉街村東首。基部約50米見方,上部為半球形隆起。冢的高度為7.6米,其中地上部分高4.1米,地下部分高3.5米。冢外有一座東南西北方向寬150米、西南東北方向長400米,面積約6萬平方米的龍山文化城。 [18] 
海會寺:海會寺位於山東省陽穀縣城東25千米的阿城鎮古運河畔,由劉公祠、海會寺、運司會館三部分組成,包括山門、天王殿、千佛殿、鐘樓、鼓樓等十餘處景點。 [19] 
景陽岡:位於陽穀縣城東16千米張秋鎮境內。總佔地面積33.3公頃,其中水面10公頃。其主要景點有三碗不過岡酒店、鄉民告示處、縣衙告示處、山神廟、武松打虎處、石碑、虎嘯亭、武松廟、湖心島、釣魚台、碑林、虎池、猴山、鹿苑、箭場等20餘處。 [20] 
獅子樓:坐落在陽穀縣城大隅首西南角,始建於宋景佑三年。主要景點有:王婆茶館、武大郎家、冷酒館、紙紮店、西門藥店、鹽店、絨線鋪、綢緞莊、客棧、獅子大酒樓、棋社、戲台、玉皇廟等。 [21] 
紫石街:位於陽穀古城中心區,街長800米,寬50米,佔地56畝,總建築面積4780平方米。 [22] 

陽穀縣榮譽稱號

第二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23]  2019年中國創新百強縣(市)。 [24] 
2020年7月29日,陽穀縣城入選2017-2019週期國家衞生鄉鎮(縣城)命名名單。 [25] 
2020年11月,入選“2020年中國創新百強縣(市)”。 [26] 
2020年12月22日,被命名為“山東省雙擁模範城(縣)”。 [27] 
2020年12月30日,入選“第六屆山東省級文明縣(市、區)”名單。 [28] 
2021年,入選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名單。 [29] 
2021年7月15日,入選水利部第四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 [31] 
2021年9月8日,入選國家能源局綜合司整縣(市、區)屋頂分佈式光伏開發試點名單。 [32] 
2021年12月22日,被認定為全國第六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市、區)。 [33] 
2022年8月,入選“第三批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創建名單。 [35]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