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徐績

(清朝將領)

鎖定
徐績(徐勣),漢軍正藍旗人。乾隆十二年舉人。入貲授山東兗州泉河通判。累遷山東濟東泰武道。三十四年,擢按察使,丁父憂,命以按察使銜往哈密辦事,賜孔雀翎。三十五年,擢工部侍郎、烏魯木齊辦事大臣。三十六年,奏:“瑪納斯在伊犁、塔爾巴哈台之間,請駐兵,使聲勢聯絡。”從之。授山東巡撫。三十八年,上幸天津,迎謁,賜黃馬褂。
本    名
徐績
樹峯
所處時代
清朝
主要成就
乾隆十二年舉人

徐績人物簡介

三十九年,壽張民王倫為亂,績率兵捕治,次臨清城南,為倫所圍,總兵惟一赴援,戰敗。上遣左都御史阿思哈率兵援績,並令大學士舒赫德視師。諭曰:“績為巡撫,地方有此奸民,不早覺察,不為無罪;但以民亂將巡撫治罪,適足長其刁頑,事定,功過自不能掩。”尋事定,命解任,責捕倫餘黨,捕得倫弟柱、林等二十餘人。上嘉績黽勉,授河南巡撫,仍繳進孔雀翎示儆。四十二年,奏按察使趙銓健忘,上責績於銓應否去留不置一辭,下吏議,奪官,命寬之。召授禮部侍郎。四十七年,坐雩祭禮器誤,奪官,以三品頂帶往和闐辦事。召授正黃旗漢軍副都統,遷正紅旗漢軍都統。六十年,上詢前政弘旴在官事蹟,奏不實,奪官,以六品頂帶往和闐辦事。
嘉慶元年,授三等侍衞、烏什辦事大臣。召授大理寺少卿,還孔雀翎。再遷宗人府府丞。十年,以病乞休。十二年,重與鹿鳴宴,賜二品銜。十六年,績子錕,授建寧總兵,入覲,上以績年逾八十,調錕直隸正定總兵,俾就養。卒,錕官至直隸提督。

徐績個人作品

徐績,字樹峯,清代漢軍正藍旗人。舉人出身,乾隆初年捐納通判,累官至山東巡撫,後又在河南、京師、新疆等地為官。嘉慶十年(1805年)辭官,享年80餘。徐績於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任山東巡撫時,因兵事來即墨縣,曾遊覽嶗山,撰寫了《嶗山觀日出記》和《嶗山道中觀海市記》。《嶗山觀日出記》一文原在嶗山華嚴寺有刻石,今已不存。

徐績人物事蹟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山東巡撫徐績治河
康熙末年李樹德治河之後,歷任地方官對小清河加以治理者亦大有人在,如雍正年間樂安縣令李方膺於縣境新開福民河,以分泄小清上流及麻大、會城二泊之水;乾隆五年(1740年)調任山東巡撫碩色上疏乾隆請求重治小清河,得到批允;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左右山東巡撫富明安、繼任巡撫周元理等亦對小清河有所治理。但諸次治理或侷限於局部河段或雖着眼全河,但最終多沒有較為徹底地完工。繼周元理之後就任山東巡撫的徐績治河,其工程量及完工程度均大大勝過以上數次。

徐績作品賞析

蓬萊閣閲水操記
登州北瀕大海,其山曰丹崖,其最勝者曰蓬萊閣。士大夫燕遊歌詠必集其處。蓋不獨海市幻形,蕩搖萬象,有珠宮貝闕之奇,而風帆沙嶼,滅沒於滄波浩渺之區,雲物詭殊,頃刻百變。意古高世隱德之士,若安期、羨門之徒,猶有往來棲息於是中者。
明季倭犯朝鮮,登州外接重洋,距朝鮮不遠,故御倭之製為特備。既於城北增築水城,而水師兵額最廣,至分營為六(明季登州水師有左營、右營、中營、遊營、平海營、火攻營)。近制但有前營,設兵六百餘名,分南北東三汛。百數十年來,海波恬息,民生不見有犬吠之驚,反得倚巨浸為天塹,而魚鹽蜃蛤不待他仰而足,黃髮垂髫皆熙然自遂其生,豈非國家聲靈遐暨,寰海鹹賓,吾民父子祖孫,其涵濡於郅治之澤者為已深哉
閒嘗按圖考志,得故學使施閏章《海鏡亭記》,謂此亭先朝台使者閲水師處,而訝今武備之不講也久矣,?為之低徊三複。感二百來,前後事勢之異,而嘆本朝之治化為獨隆,又念吏茲土者,荷聖化之??,得優閒歲月,苟祿以冒遷者,亦復不乏其人。是則登覽之餘又可以動曠官之戒也。
三十七年秋,餘以閲兵至此,得遊所謂蓬萊閣者。於焉勤習水師,縱觀諸戰艘揚帆捩舵,往來疾駛之紛紛。而總戎竇公復募善水士,教以蹴波列陣,躍入深潭計三四丈餘,而腰以上不沒,藏火藥具於帽沿旁側。忽焉炮聲四起,與洪濤聲砰訇互答,煙幕重溟,迴風環卷,雲?霧亂,博望迷離。已復各出牌刀,相斫擊撇,復左右出沒如神,餘為目眩者外之。爰加厚賞,以旌其能。竇公特請餘為文以記之。餘既際本朝治化之隆,幸斯民得生海不揚波之盛世,又嘉竇公之勤於其職,而餘得藉是以討軍實。時訓練庶非無事而漫遊者。公又檢得大小?位五十四,具為故時兵瑣所不載,一一稽其在處而籍書之,此皆海防軍政所關,於事為可書者。遂不辭其請而為之記。若夫寫雲濤之壯觀,而肆登覽之奇懷,前人之所述者侈矣,餘又何以加焉。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