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愛瑪

(簡·奧斯汀著長篇小説)

鎖定
《愛瑪》是英國作家簡·奧斯汀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説,首次出版於1815年。 [11] 
作品中主人公愛瑪是個美麗、聰慧而富有的姑娘,同時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幻想家。她熱心關注身邊的浪漫故事,卻又固執地認為自己永遠不會陷入其中。她自作主張為孤女哈麗埃特導演了一次又一次的戀愛。當哈麗埃特誤以為自己愛上了地方官奈特利先生時,愛瑪才驚覺原來自己也在愛着奈特利先生。這雖與她一開始就宣佈的終身不嫁的誓言有悖,但墜入情網的她不得不放棄自己天真的誓言。 [1] 
《愛瑪》的影響力雖然不如《傲慢與偏見》,但是卻被認為是一部最成熟的小説,因為無論是從小説的人物設置、情境營造以及結果反轉上,都呈現了作者優良的文字駕馭能力。與《傲慢與偏見》中男女主人公的妙語連珠不同,在《愛瑪》中,作者甚至將反諷的筆觸直至主人公愛瑪,並通過她一次又一次弄巧成拙的行為,來證明其幼稚,同時也推動着她從思想上逐漸成熟。該作品多次被搬上銀幕。 [1]  [12] 
作品名稱
愛瑪
外文名
Emma
作    者
【英】簡·奧斯汀
文學體裁
長篇小説
首版時間
1815年
字    數
294000

愛瑪內容簡介

愛瑪外貌出眾,家境優渥,聰穎大方,似乎連上天都特別眷顧她;然而她並非那麼完美,總是喜歡憑着異想天開或一時衝動,亂點鴛鴦譜。小説通過愛瑪的一個個主觀臆想在現實中一次又一次地被挫敗,演繹了愛瑪從幼稚走向成熟、最終贏得“美滿幸福”的故事。 [18] 
愛瑪是海伯裏村首富伍德豪斯先生的小女兒,聰明美麗,從小受到家庭教師泰勒小姐的良好教育。父親的寵愛和無憂無慮的生活環境,使她養成了自命不凡的性格。
愛瑪二十歲那年,泰勒小姐嫁給了附近一位紳士韋斯頓,離開了伍德豪斯家,愛瑪在寂寞中認識了當地女子學校的學生哈麗特,與她交上了朋友。哈麗特是個私生女,姿容俏麗,性格温順,非常可愛。愛瑪想方設法把她和青年紳士埃爾頓撮合在一起,叫她拒絕了佃户羅伯特·馬丁的求婚。
其實埃爾頓的意中人不是哈麗特,而是愛瑪本人。埃爾頓本人非常勢利,根本就不會看上身世不明的哈麗特。愛瑪沒有撮合成功,又一次要為哈麗特安排一門親事,這次她為哈麗特選中的是韋斯頓前妻生的兒子弗蘭克。
然而弗蘭克半年前認識了海伯裏村家道中落的貝茨小姐的外甥女簡·費爾法克斯,並且互相傾心,私定了婚約。但是兩個人並沒有公佈婚約。
愛瑪對別人的婚姻干預,引起了她家的老朋友喬治·奈特利的不滿。他告誡愛瑪應該讓戀愛雙方自主地處理婚姻大事,別人干預只會把事情搞糟。
當弗蘭克與簡·費爾法克斯公佈戀情之後,愛瑪難以置信。這也讓愛瑪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並最終與簡·費爾法克斯成為了知心好友。
奈特利很器重羅伯特·馬丁,也經常幫助哈麗特,這樣使哈麗特對奈特利產生了崇敬和愛慕的感情。當愛瑪發現哈麗特崇拜的對象是奈特利的時候,她大吃一驚,原來她自己一直悄悄地愛着奈特利;奈特利常常指出愛瑪的缺點,其實心底裏也有意於她。
泰勒小姐生了一個女兒,這使愛瑪開始嚮往家庭生活。經過一番周折,奈特利和愛瑪終於互吐衷情;羅伯特·馬丁在奈特利的幫助下,最後也得到了哈麗特的愛情。 [10] 
愛瑪劇照

愛瑪創作背景

愛瑪時代背景

在19世紀初的英國,受父權主義思想的影響,女性在經濟、法律、政治等方面受到男性的打壓,被認作智力低下,是“第二性”。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簡·奧斯汀的《愛瑪》通過塑造天資聰明、思想性格獨立的主人公愛瑪,反映了作者對男權社會的不滿,大膽對所處社會提出挑戰——女性在思想人格上是獨立的,與男性是平等的,這藴含了簡·奧斯汀明顯的女權主義思想。 [13] 

愛瑪個人背景

奧斯汀來到倫敦去照顧弟弟亨利的時候。亨利是一位教士,住在文藝界人士聚居的切爾西的漢斯的家。當時給他看病的是攝政王的一個御醫,這位醫生也因此知道了《曼斯菲爾德莊園》和其他幾部小説作者的秘密。而據説王子一直對這幾部匿名出版的小説非常欣賞,在知道這個秘密後,他非常優雅和善地通過他的牧師克拉克先生通知奧斯汀小姐,告訴她如果手上還有新作的話,她隨時可以獻給王子殿下。《愛瑪》就是獻給王子殿下的作品。 [2] 
《愛瑪》是1814年1月開始動筆寫的,1815年3月底寫完。在這期間,《曼斯菲爾德莊園》出版後頗受讀者歡迎,於是這部《愛瑪》在這年年底順利地問世了。一年多以後,奧斯汀去世,《愛瑪》成了她生前最後一部與讀者見面的小説。 [3] 

愛瑪人物介紹

愛瑪愛瑪·伍德豪斯

愛瑪為女子做媒的方式十分可笑,甚至還有些荒誕,她竭力為地位低下的女子尋找社會地位比較高的配偶,常常是她自己矇在鼓裏,結果與她的願望恰恰相反,鬧出許多始料所不及的笑話。或許可以認為,作者這樣處理,正是希望引導讀者嘲笑當時英國社會上那種普遍的惡習。愛瑪是一個聰慧、漂亮、富有、熱情、有知識、有地位的姑娘。但是,她卻勢利、自負、殘忍,總是以自己的想法去安排別人的生活。她缺乏仁慈之心又缺乏自知之明。然而,就是這樣一個身上帶着許多明顯缺點的個性鮮明的主人公,在小説中被奧斯汀在不美化她的前提下,將她塑造得受讀者喜愛。簡·奧斯汀對愛瑪這一人物的刻畫可以説是其作品中“塑造得最深刻的人物形象”。 [4] 

愛瑪奈特利

奈特利先生則以另外的方式幫助別人,譬如在一次舞會上,他看見社會地位低下的哈利特受到輕蔑的冷遇時,自己挺身而出,維護她的自尊心,協助她度過難堪局面,對諂上欺下的惡劣行徑進行打擊;他重視哈利特與其地位相稱的馬丁之間的真情相愛,並給與恰當的協助,使他們有機會按照自己的願望喜結良緣。作者始終將奈特利先生這一角色置於比較讓讀者崇拜的地位,無疑希望通過這一人物體現自己一定的社會理想。 [5] 

愛瑪哈麗特

哈麗特的感情之路中,愛瑪先是引導哈麗特拒絕馬丁的求婚,在原本哈麗特對馬丁富有好感的情況下,僅因愛瑪自身狹隘的階級觀念,在毫無根據的情況下推測馬丁為粗魯無禮、毫無紳士風度的鄉村野夫,並且武斷地認為求愛信也是由他人代筆,一步步引導哈麗特拒絕馬丁的求婚。導致哈麗特求愛被拒,身心受到巨大的打擊。當温順乖巧、沒有主見的哈麗特終於找回內心時,一直把愛瑪當做知己的哈麗特向其吐露出自己的心上人是睿智成熟的奈特利先生。本應該送上祝福的愛瑪,幡然醒悟到她的判斷再次錯誤,哈麗特並非一直在自己的掌控之下,同時意識到自己也一直愛着奈特利。小説最後,哈麗特非但沒有記恨要嫁給奈特利的愛瑪和曾經愛瑪錯誤的指導,反而依然將愛瑪視為自己最親密的朋友。 [14] 

愛瑪簡·菲爾費克斯

簡·菲爾費克斯是小説中與愛瑪性格相差甚大的一位姑娘。她出生不幸是被寄養在亡父摯友家中的孤女。與愛瑪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人生相比,她從小寄人籬下,行事小心謹慎,卻與上層紳士弗蘭克墜入愛河,不顧雙方社會地位的懸殊差距,勇敢地與其私訂終身。面對因鋼琴帶來的流言蜚語,簡內心篤定堅強,從未解釋半分。簡珍惜自己受教育的機會,養成淑女的才情和優雅,在舞會上受到大家一致的讚美與欣賞,也因此被埃爾頓太太看中,給她介紹家庭女教師的職位,可以自力更生,擺脱像貝茨小姐那樣貧困,靠別人接濟的生活。在弗蘭克與愛瑪“調情”時,簡忍辱負重最終獲得婚姻的保障。最終大方坦誠地向愛瑪道歉,請求愛瑪原諒自己先前的虛偽和冷漠。 [14] 

愛瑪伍德豪斯先生

愛瑪的父親伍德豪斯先生是當地一位有財有地位的鄉紳,他在愛瑪很小的時候就失去了妻子,在大女兒和女家庭教師都出嫁後,他和愛瑪相依為命,所以他對小女兒愛瑪呵護至極,甚至是縱容無度。但其實伍德豪斯先生並不是一位完美的父親,甚至在子女的教育上可以説是失敗的。 [15] 

愛瑪埃爾頓

埃爾頓是海伯裏小鎮的牧師,自己有一點財富和地位,表面上埃爾頓牧師彬彬有禮、殷勤隨和,但事實上埃爾頓虛偽的外表下是一副自私無恥且唯利是圖的嘴臉。埃爾頓尋求配偶的唯一目的便是讓自己增加更多的財產和獲得更高的地位,在他眼裏,婚姻完全是金錢和地位的交換。一開始他考慮的求婚對象是愛瑪,因為愛瑪財力殷實,在被愛瑪拒絕後就娶了一位財產比愛瑪略少一些的霍金斯小姐,而像哈麗特這樣無財無名的女孩他基本不予考慮。 [15] 

愛瑪作品鑑賞

愛瑪作品主題

社會現實
愛瑪控制哈麗埃特的婚姻一事,不能説她是從私心出發。她確實關心和愛護哈麗埃特,在該書的許多篇章可以看到她總在為哈麗埃特的婚姻操心,而且從中她自己也得到了啓發。“她出於叫人無法承受的自負,自以為了解每個人的感情秘密;出於不可饒恕的自大,硬要安排每個人的命運。結果證明,她全都做錯了。”她在為人作嫁時,沒有想到自己。可是等到她知道哈麗埃特愛上奈特利以後,她才突然發現自己一直愛着奈特利。故事發展在這裏有了一個急轉彎,她和奈特利成了夫婦。她原來反對哈麗埃特嫁給馬丁,後來也對他們終於結合感到高興。在愛瑪看來,馬丁不配做哈麗埃特的丈夫和哈麗埃特不配做奈特利的妻子是同樣的道理。婚姻應當門當户對,這正是當時社會的婚姻關係,奧斯汀提出的解決婦女問題(自然包括婚姻問題)的辦法是嚴肅的,然而表現在她的作品裏又增添了喜劇色彩。在19世紀初,英國流行着一些感傷小説,奧斯汀現實主義的小説使讀者聞到一股清新的氣息。 [6] 
女性主義
奧斯汀在小説《愛瑪》中講述的大多是平凡生活中的家庭瑣事,作者塑造了一個聰明智慧,思想獨立的女性形象。主人公愛瑪在男權社會中要求男女思想的平等,有自己明確的婚姻觀和價值觀。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作者奧斯汀的女性主義觀點。奧斯汀以其獨特的女性視角,深刻剖析了由男性掌控社會的現實,女性在社會生活中的處境。作者批判了男尊女卑的不公平現象,同時也肯定了女性應有的社會地位。因此,這部小説在一定程度上有着深遠的社會現實意義。 [7] 

愛瑪藝術特色

反諷
《愛瑪》是簡·奧斯汀一部優秀的反諷基調格外濃厚的小説。《愛瑪》中反諷手法的運用不同於《傲慢與偏見》。在這部小説中,人們見不到像伊麗莎白達西那樣的才智過人、語鋒犀利的諷刺主體。應該説女主人公愛瑪是作為一系列反諷的對象或犧牲品而存在的。而反諷的主體這一回是由作者和讀者聯合起來充當的。小説通過愛瑪的一個個主觀臆想在現實中一次又一次挫敗演繹了愛瑪從幼稚走向成熟、最終得到幸福的故事。由此可以看出,這部小説的反諷特色不是體現在語言上(或不完全如此),而主要體現在小説的結構中。因此,結構反諷手法的運用在小説中佔突出地位。
圖書封面 圖書封面
在小説的結尾,愛瑪不再創造她自己想象的世界。她被迫在自身之外的現實世界中找到一個位置。這也是奧斯汀小説大部分女主人公的命運——她們必須被拽回到現實中。愛瑪想象的世界一次次被現實所穿透:第一次是艾爾頓向她而不是向哈麗葉特求婚;第二次是弗蘭克·丘吉爾與珍妮·費爾法克斯訂婚的消息;最後哈麗葉特向她表白了對奈特利的愛慕。這些事實使愛瑪成為她自己錯誤判斷的諷刺對象。愛瑪經歷了痛苦的自我發現過程,這也是她從幼稚走向成熟的過程。通過這個過程愛瑪完成了自我教育。當她最終得到幸福時,反諷也開始消解。 [8] 
平淡風格
《愛瑪》沒有驚險駭人的情節,也沒有聳人聽聞的描述,但是從它娓娓道來、令人陶醉的敍述中,在它謎一般的情節中,在它對人物性格和心理的細緻入微的刻畫中,讀者面前彷彿展開一幅優美而略帶誇張的生動畫卷。人們好像能看到故事中人物的形象和行為,能聽到他們在各種背景下進行的交談,能感覺到人物的喜悦和憂愁,當時英國社會的林林總總彷彿由讀者親身所經歷。

愛瑪作品影響

愛瑪文學地位

雖然《愛瑪》在中國讀者中的影響不如《傲慢與偏見》那樣大,但它被一些評論家認為是奧斯汀在藝術手法上最成熟的作品。而且,在20世紀80年代,評論界還有一種趨勢,把《愛瑪》看作是“超越時空和作者的一個自足的文本,可以不管時代背景和永遠也無法知曉的簡·奧斯汀的觀點而僅僅根據作品本身來對待”。簡·奧斯汀曾把《愛瑪》獻給英國攝政王(喬治四世)。王子的秘書正式回函向她表示謝意。 [8] 

愛瑪衍生作品

1995年,根據《愛瑪》改編的美國校園故事《獨領風騷》獲得成功。該片將《愛瑪》的故事背景轉換時空置換到當代美國貴族學校的學生生活中,青春靚麗的少男少女取代了奧斯丁小説中的貴族們。該片獲得了1995年美國影評人協會獎的最佳改編劇本獎。
1996年,道格拉斯·麥克格雷斯執導的忠實於原著的電影《愛瑪》還獲得了第6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配樂獎。除此之外,《愛瑪》還被BBCITV分別在1948、1960、1972、1996等數次進行了改編。 [16] 

愛瑪作品評價

英國文藝批評家凱特爾博士(Dr.Kettle):《愛瑪》是奧斯汀生平所寫過的“最偉大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8] 
英國曆史小説家司各特《一篇未署名的關於〈愛瑪〉的評論》:“(《愛瑪》中)作者對人世的瞭解,以及讀者一定會認識到的她那種表現人物的特殊的老練手法,使我們想起了佛蘭德斯畫派的某些優點。” [6] 
奧斯丁要是多活二十年,她就會被視為詹姆斯和普魯斯特的先驅!
這位年輕女士在描寫日常生活中的種種事件、人物和情感這一方面擁有極高的天賦,甚至堪稱我所見過最為高明的。
英國文學史上曾發生過幾次趣味革命,讀者文學口味的翻新,影響了幾乎所有作家的聲望,唯獨莎士比亞和簡·奧斯丁經久不衰。

愛瑪出版信息

中文譯本
1982年,《愛瑪》,劉重德譯,灕江出版社
1984年,《愛瑪》,張經浩譯,浙江文藝出版社
1993年,《愛瑪》,劉重德譯,花城出版社
1996年,《愛瑪》,袁德成譯,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7年,《愛瑪》,祝慶英、祝文光譯,上海譯文出版社
1997年,《愛瑪》,孫易譯,南海出版
2001年,《愛瑪》,孫致禮譯,譯林出版社
2001年,《愛瑪》,周定之譯,南方出版社
2001年,《愛瑪》,賈文浩、賈文淵譯,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1年,《愛瑪》,林添湖譯,學苑出版社
2005年,《愛瑪》,蔡慧、李文俊譯,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8年,《愛瑪》,萬華譯,長江文藝出版社
2009年,《愛瑪》,張雪丹譯,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0年,《愛瑪》,春燕譯,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2010年,《愛瑪》,袁榮兒譯,吉林出版

愛瑪作者簡介

奧斯汀 奧斯汀
簡·奧斯汀(Jane Austen),1775年12月生於英國漢普郡的史蒂文頓,兄弟姐妹八人。父親在該地擔任了四十多年的教區長。他是個學問淵博的牧師,妻子出身於比較富有的家庭,也具有一定的文化修養。因此,奧斯汀雖然沒有進過正規學校,但是家庭的優良條件和讀書環境,給了她自學的條件,培養了她寫作的興趣。她在十三四歲就開始寫東西,顯示了她在語言表達方面的才能。
她20歲左右開始寫作,共發表了6部長篇小説。1811年出版的《理智和感傷》是她的處女作,隨後又接連發表了《傲慢與偏見》(1813)、《曼斯菲爾德花園》(1814)和《愛瑪》(1815)。《諾桑覺寺》和《勸導》(1818)是在她去世後第二年發表的,並署上了作者真名。 [17] 
奧斯汀終身未婚,家道小康。由於居住在鄉村小鎮,接觸到的是中小地主、牧師等人物以及他們恬靜、舒適的生活環境,因此她的作品裏沒有重大的社會矛盾。她以女性特有的細緻入微的觀察力,真實地描繪了她周圍世界的小天地,尤其是紳士淑女間的婚姻和愛情風波。她的作品格調輕鬆詼諧,富有喜劇性衝突,深受讀者歡迎。 [17] 
從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庸俗無聊的“感傷小説”和“哥特小説”充斥英國文壇,而奧斯丁的小説破舊立新,一反常規地展現了當時尚未受到資本主義工業革命衝擊的英國鄉村中產階級的日常生活和田園風光,儘管反映的廣度和深度有限,但對改變當時小説創作中的庸俗風氣起了好的作用,在英國小説的發展史上有承上啓下的意義。 [17] 
1800年父親退休,全家遷居巴思,住了四年左右,他在該地去世,於是奧斯汀和母親、姐姐又搬到南安普敦,1809年再搬到喬登。1816年初她得了重病,身體日益衰弱,1817年5月被送到温徹斯特接受治療,可是治療,可是醫治無效,不幸於同年7月18日死在她姐姐的懷抱裏。她終生未婚,安葬在温徹斯特大教堂 [9] 
參考資料
  • 1.    《百年經典 成長文庫》編委會編.青少年一定要讀的44部外國文學經典.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3.06:第62頁
  • 2.    (英)漢默頓主編 胡丹丹等譯,小説的盛宴[M],九州出版社,2006年02月第1版,第174頁
  • 3.    《愛瑪》譯本序  .易文網.2007-4-12 [引用日期2014-06-27]
  • 4.    璞中之玉——簡·奧斯丁筆下的愛瑪 安琦 - 《蘭州學刊》- 2013年9期
  • 5.    方位津主編.外國文學名著速覽 第1卷:華夏出版社,2010.06:第177-178頁
  • 6.    上海譯文《愛瑪》譯本序  .易文網.2007-4-12 [引用日期2012-11-25]
  • 7.    談奧斯丁小説《愛瑪》中的女性主義意識 謝桂玲,王愛民 - 《時代文學》- 2011年22期
  • 8.    簡·奧斯丁的小説《愛瑪》中反諷的藝術特色 劉丹翎 《西北大學學報》 2003年8月
  • 9.    簡·奧斯丁   .易文網[引用日期2016-09-23]
  • 10.    愛瑪劇照  .藏劇閣[引用日期2022-08-19]
  • 11.    (美)麥吉爾,王志遠主編,世界名著鑑賞大辭典 小説卷 上,中國書籍出版社,1990.10,第2961頁
  • 12.    葉莎莎. 奧斯汀小説《愛瑪》的反諷特色分析[J]. 長江叢刊, 2017, (16):10.
  • 13.    張敏. 簡·奧斯汀的女權主義思想解讀——以《愛瑪》為例[J]. 安陽工學院學報, 2017, 第16卷(3):64-65.
  • 14.    左佳. 欲蓋彌彰的性格缺陷 ——談簡·奧斯汀筆下愛瑪的人物形象[J]. 文教資料, 2019, (9):14-15,47.
  • 15.    王超,王定全.從女性主義視域分析《愛瑪》中的男性角色[J].文學教育(下),2021,(第12期).
  • 16.    劉瓊著.奧斯卡最佳電影劇本研究:吉林大學出版社,2020.09:第219-220頁
  • 17.    愛瑪 (豆瓣)  .豆瓣網.2012-05-26[引用日期2024-01-29]
  • 18.    愛瑪  .豆瓣讀書.2023-11-14[引用日期2024-01-29]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