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尊女卑,意思是以男性為中心的封建倫理觀念,屬於傳統封建思想。
目錄
- 1 基本信息
- 2 辨析
- 3 成語解釋
- 4 “男尊女卑”違反男女平等
男尊女卑基本信息
編輯舊時社會風俗。古母系氏族社會,母親受到尊敬和崇拜,人羣知有母而不知有父,婦女在氏族公社中居於支配地位,實行母系繼承製及男嫁女、從女居的婚姻居住制度。此時,大約相當於舊石器時代晚期至新石器時期。及至父系氏族社會確立,男子以體力優勢逐漸在主要生產部門佔據重要地位,女子在生產與戰爭中退居次要地位,逐漸過渡到父系社會,開始實行父系繼承製及從夫居的婚居住制度。此時大約相當於青銅器時代和早期鐵器時代。黃帝(華夏)部落時期至周代,宗法社會形成,男子從屬於家族,女子從屬於男子。東周以後,貴族階級實行多妻的妾媵制,嚴格分別嫡庶,至春秋以儒家的禮教對女子的行為作了種種的規定和限制。
男尊女卑辨析
編輯東漢女學者班昭為維繫家族順應時代著《女誡》七篇系統地歸列女子的行為綱常,體現夫為妻綱的道理及三從四德,此後該書流入社會,使男尊女卑觀念具體化,廣泛表現在觀念形態及實際生活的各個方面。在封建社會特定的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等客觀社會環境下,起到了維護男人利益與傳承作用。直至近代,隨着啓蒙思想的產生,科學社會的進步,民主主義思想及人權意識的提高,才逐漸打破這一思想禁錮。
古代:《周易.繫辭上》:“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乾道成男,坤道成女。”漢班昭《女誡.夫婦》:“夫有再娶之義,婦夫二適之父,故曰夫者天也;天固不可逃,夫固不可違也......故事夫如妻天,與孝子事父、忠臣事君同也。”《列子.天瑞》:“男女之別,男尊女卑。”
封建時代多以體力勞動為主,而女性體力一般來略遜於男性,且無權學習知識及參與工作,只能進行輕工業及農活,且不作為女性價值財富,因此維持家庭的運營的責任便自然而然的落到了男性身上,而經濟條件高主導權提高地位就高了,久而久之形成了男尊女卑的意識。
在現代社會貧困地區男尊女卑的現象依然嚴重。此外,現代的城市女性結婚依然比較守舊多數長輩及女性要求男性有房有財產(以經濟實力裁定男性可依靠程度),以及社會對「全職丈夫」、「全職太太」的支持態度來看,古封建思想尚未根除。
男尊女卑成語解釋
編輯【詞目】:男尊女卑
【出處】:《列子·天瑞》:“男女之別,男尊女卑,故以男為貴。”
【近義詞】:重男輕女
【反義詞】:女尊男卑
男尊女卑“男尊女卑”違反男女平等
編輯男女平等法學上的定義,是指男女兩性在人權上生活上及婚姻家庭關係中,享有同等的權利,負擔同等的義務。
- 詞條統計
-
- 瀏覽次數:次
- 編輯次數:130次歷史版本
- 最近更新: 化龙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