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思吳江歌

鎖定
《思吳江歌》是西晉文學家張翰創作的一首七言詩。作者遠離家鄉做官,洛陽秋風起時,想起了故鄉蘇州的秋景和肥美的鱸魚,思家心切,急欲南歸,不禁仰天悲悽。此詩是作者觸景生情而作,感情真摯,直抒胸臆,毫無矯揉造作之感。全詩保留了楚歌的形式,每句都有一個“兮”字,亦詩亦歌,慷慨明快,順暢自然。
作品名稱
思吳江歌
作    者
張翰
創作年代
西晉
出    處
歲華紀麗
作品體裁
七言詩
作品別名
秋風歌

思吳江歌作品原文

思吳江歌版本一

思吳江歌
秋風起兮木葉飛,吳江水兮鱸正肥
三千里兮家未歸,恨難禁兮仰天悲。 [1] 

思吳江歌版本二

思吳江歌
秋風起兮佳景時,吳江水兮鱸魚肥。
三千里兮家未歸,恨難得兮仰天悲 [2] 

思吳江歌註釋譯文

思吳江歌詞語註釋

⑴吳江:即吳淞江,又名松陵江、松江。發源於太湖,流經蘇州市吳江區、吳中區、崑山市,上海市嘉定區、青浦區等地,在上海市區會合黃浦江入海。
⑵兮(xī):語氣詞。多用於韻文的句末或句中,表示停頓或感嘆,相當於現代漢語的“啊”。木葉:樹葉。
⑶鱸:即鱸魚,體較長,側扁,銀灰色,背部和背鰭上有小黑斑。生活在近海,秋末到河口產卵。鱸魚秋季最為鮮美。
⑷三千里:形容從洛陽到故鄉的遙遠距離,不是確數。
⑸佳景:指故鄉美麗的秋色。
⑹難得:難有回故鄉的機會。 [2]  [4]  [5-6] 

思吳江歌白話譯文

秋風刮起來樹葉紛紛飛,吳江水清啊鱸魚正肥美。
故鄉三千里我至今未歸,鄉情難抑啊仰天好傷悲。 [4] 

思吳江歌創作背景

此詩寫於作者在洛陽做官時。當時張翰已被執政的齊王司馬冏召為大司馬東曹掾,協助處理政務。但他看到統治者內部鬥爭尖鋭複雜,時政混亂,便產生了告退避禍的打算。“八王之亂”初起,齊王對他有籠絡之意,他就更感到不可久留了。在這種情況下,當洛陽秋風吹拂大地時,他便想起了家鄉的菰菜蓴羹鱸魚膾的美味,並嘆息:“人生貴得適志,何能羈宦數千裏以要名爵乎?”故作《思吳江歌》以明志。 [1]  [7]  [11] 

思吳江歌作品鑑賞

思吳江歌文學賞析

這是一首楚歌形式的詩,也是作者的言志詩。此詩從秋風引出鱸魚,從鱸魚引出思鄉,從思鄉引出羈宦之悲,情感一脈貫穿,直白而強烈。
“秋風起兮木葉飛”,首句即見其思情的發動。悲涼的秋風容易觸動人們的節序之感和念遠之情。從時間上説,秋天往往意味着歲暮的到來,使人感覺到時光的流逝、流年的虛度。從空間上看,秋高氣清,萬木蕭蕭,視野一下空闊起來,不覺有人在何方、家在何方之嘆。《九歌·湘夫人》有“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之句,自是此句之本,但作者未必是有意仿效,實在是一種語言定勢、心理定勢。秋風一吹,使作者感到在洛陽羈留時間太久了,又使他想起往昔的鄉居生活、家鄉風物,第二句就自然接上了——“吳江水兮鱸正肥”。鱸魚是作者家鄉的特產,味道鮮美,秋天又正是魚肥的季節。從家鄉水中打起肥美的鱸魚做成可口的菜餚,那該怎樣地讓作者心旌搖盪,甚至於口涎難止。在《晉書》《世説新語》等書中,記載了張翰當年思念吳中的菰菜、蓴羹、鱸魚膾三種特產,而這裏只提到了鱸魚。在一首簡短的詩裏,因受字句限制,撮取其一已可。“鱸正肥”着一“正”字,便與“秋風起”連上了,同時還流露了一種“正”當其時、迫不及待的心情。
詩的後兩句就直抒其情了。“三千里兮家未歸,恨難禁兮仰天悲。”本傳謂“數千裏”,此言“三千里”,自是文句與詩句修辭的不同。“三”比“數”來得明確、爽口,同時它既可表確數,又可表虛數,而且往往指向多的方面,因此“三千里”比“數千裏”更能給人以距離遙遠之感。末句的“恨”是思歸不得之恨,這種恨想壓也壓不住,於是仰天悲嘆,他的思歸之情也強烈地表現出來了。聯繫時代背景,張翰的歸鄉既有放達情性的一面,又有懼禍避亂的一面,他“恨難禁兮仰天悲”,恐怕更多的還是出於後者考慮,時人謂其“知幾”。
這首詩是感時而發,觸景生情,貼切地抒發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第一句交代時間季節,第二句點明“思”的內容,第三句説身在他鄉,回鄉的心願難遂,這正是第四句中“仰天悲”的原因。四句詩前後因果相連,氣勢如高山流水,潺潺而進,暢達自然。從形式上看,這首詩是較早的七言四句押同部平聲韻的作品,雖然句句用韻,句句有“兮”,未脱楚歌格調,但畢竟是向後來的七絕體式前進了一步。 [1]  [7]  [8]  [10] 

思吳江歌名家點評

復旦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心教授鄔國平《漢魏六朝詩選》:深深的鄉情通過謳吟故鄉美味的物產,表達得悠婉千轉。先繪佳景美物,後轉入抒悲寫恨,一揚一抑,越見難堪。
原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褚斌傑中國曆代詩詞精品鑑賞》:詩以秋風起興,奠定全詩悲秋的氣氛。“吳江”句由悲秋轉入思鄉。吳江是作者家鄉的河流,故吳江的鱸魚肥自然勾起了鄉思。而且鄉思又籠罩在悲秋氣氛中,暗示了世道的紛亂之象令人悲哀。“三千里”二句抒發有家未歸之恨。“悲”字作結,含義深遠,既為有家未歸悲,更為世道紛亂、禍難將起悲。詩用“兮”字調更加顯得悲思的起伏悠長。 [2]  [9] 

思吳江歌後世影響

張翰的《思吳江歌》歷來被廣為傳誦,唐宋詩詞中常常用到的“秋風鱸膾”“蓴羹鱸膾”“蓴鱸之思”的典故,就是由此詩及《晉書》中的相關記載化來。張翰因思念家鄉的鱸魚蓴菜而辭官回鄉,本來是用以逃離政治漩渦的託辭,但後來逐漸被文人用來表達歸隱之志。如唐代李白在《行路難三首·其三》中説“君不見吳中張翰稱達士,秋風忽憶江東行。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後千載名?”南宋辛棄疾稱自己不願歸隱,反用這個典故,在《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中説“休説鱸魚堪鱠,盡西風,季鷹歸未?”也有江南人單純以此寄託對故鄉美食的懷念,如南宋陸游和範待制月夜有感》中説“醉思蓴菜黏篙滑,饞憶鱸魚墜釣肥。” [8] 

思吳江歌作者簡介

張翰 張翰
張翰(生卒年不詳),西晉詩人。字季鷹,吳郡吳(今江蘇蘇州)人。有清才,善屬文,放任不拘,時人號為“江東步兵”。後同賀循入洛陽,與家人不辭而別。晉惠帝時,齊王冏任為大司馬東曹掾。後見天下大亂,因秋風起而思念家鄉的鱸魚膾、蓴菜羹,乃辭官歸。年五十七卒。存詩六首,原有集二十卷,已佚。傳見《晉書》卷九十二。 [3] 
參考資料
  • 1.    上海辭書出版社文學鑑賞辭典編纂中心編.古詩三百首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288-289
  • 2.    鄔國平選注.漢魏六朝詩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261
  • 3.    喻朝剛,張連第等主編.中國古代詩歌辭典.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33
  • 4.    鄭竹青,周雙利主編.精裝中華詩詞經典 第2卷.北京:學習出版社,2010:1025
  • 5.    《魏晉南北朝詩觀止》編委會編.中華傳統文化觀止叢書 魏晉南北朝詩觀止.上海:學林出版社,2015:80
  • 6.    劉讓言,林家英,陳志明.中國古典詩歌選注.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1981:337
  • 7.    蕭滌非,姚奠中,胡國瑞等著.漢魏晉南北朝隋詩鑑賞詞典.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467-468
  • 8.    胡曉明編著.江南文化叢書 江南詩.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9:7-8
  • 9.    褚斌傑主編.中國曆代詩詞精品鑑賞 上.西寧:青海人民出版社,2001:448-449
  • 10.    賀新輝主編.古詩鑑賞辭典 圖文修訂版.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89:534
  • 11.    王運熙,鄔國平註譯.古詩一百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137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