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益

(明朝閣臣)

鎖定
張益(1395~1449),字士謙,應天府江寧縣(今江蘇南京)人,祖籍姑蘇(今江蘇蘇州),明朝永樂十三年(1415年)進士,官至直文淵閣翰林院侍讀學士
正統十四年(1449),張益在土木堡之變中陣亡,追贈翰林院學士奉議大夫,諡文僖。
(概述圖片來源:《滄浪亭五百名賢像》,清代孔繼堯繪) [1] 
本    名
張益
士謙
所處時代
明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應天府江寧縣
出生日期
1395年
逝世日期
1449年8月15日
主要成就
受到三楊器重,入閣參機務
諡    號
文僖

張益生平經歷

張益儀表豐碩,讀書過目成誦。張益七歲喪父,全賴母親倪氏撫養成人,倪氏對他教育十分嚴格。張益剛成童時,所作文辭就盛氣凌人
永樂十三年(1415)進士。由庶吉士中書舍人
宣德初年,得到三楊的推薦,參與修撰《明太宗實錄》、《明仁宗實錄》。書成,賜白金、彩幣,進大理寺評事,仍於翰林院供職。
正統初年,參與修撰《明宣宗實錄》。
正統三年(1438),書成,升任修撰,於內府教小太監讀書。張益博學強記,詩文操筆立就,為三楊所敬重。九年後,進侍讀學士,侍講讀,知制誥
正統十四年(1449),入文淵閣,參機務。張益受到重用,特賜繡衣、金帶,並建第鎮淮橋南以示恩寵。八月,張益任職還未滿三月,與曹鼐作為閣臣跟隨明英宗親征也先。西寧侯宋瑛、武進伯朱冕全軍覆沒,定襄伯郭登大同守將建議明英宗由紫荊關還師,不能自達,於是告訴曹鼐和張益。張益入奏,明英宗於是入紫荊關四十餘里,忽然折而向東,打算從居庸關入。十三日,明軍至土木堡,營地無水,兵士飢渴。十五日,在土木堡之變中陣亡,年僅五十五歲。
明景帝即位,追贈翰林院學士奉議大夫,諡文僖,遣官到其家致祭。 [2-3]  [5] 

張益軼事典故

倪謙初入翰林院,三楊對他説:“你的同鄉張益文行名一時,望朝夕切磋相正,可也”。 [3] 

張益書畫成就

張益能文,善小楷 [5] 
據《圖繪寶鑑續纂》記載,張益,字士謙,與仲昭(夏昶)同郡同登第,官至學士,寫竹亦妙。
據《列卿記》記載,張益初與夏昶同年,及見陳嗣初(陳繼)、王孟端(王紱),俱善作文寫竹,後夏昶見張益作《石渠閣賦》在自己之上,遂不復作。張益見夏昶畫竹妙絕,亦不復寫竹,竟各以其所能聞名於世。 [4]  [6] 

張益親屬成員

弟:張晉 [3] 
子:張亢羽,蔭序班 [5] 
曾孫:張琮,進士,嘉靖初年曆官南京右都御史 [2-3] 

張益人物評價

澹園集》:①性儉樸,雖貴顯,不異儒生,三楊甚重之。②以詞翰名一時,求者坌集,得片紙隻字皆藏去以為榮。③公才甚敏捷,而亦好圍棋,求者敦迫,則令侍書持軸,舉筆一揮,詞翰雙美,人亦以文豪稱之。 [3] 
《大明英宗睿皇帝實錄》:為人平易,有求則應,故傳播獨廣。 [5] 
《蘇州府志》:益為人清淳謹厚,文章圓熟,對客數千言援筆立就。楷書亦工。 [6] 
張益像 張益像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