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淵閣坐北面南,在建築規制、建築功能和理念上,都仿效浙江寧波範氏天一閣。文淵閣則採取“明二暗三”的建造方式,即外觀看上去重檐兩層,實際全閣共有上、中、下三層。文淵閣面寬33米,進深14米,
[3]
面闊6間。黑色琉璃瓦頂,綠色琉璃瓦剪邊。閣前鑿一方池。
[2]
文淵閣建築裝飾和油漆彩畫以冷色為主,
[4]
其建築結構反映了清代宮廷建築在工程設計和建造藝術上的高度技巧和水平,對於研究中國清代藏書文化和建築歷史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
[5]
1961年3月4日,包含文淵閣在內的北京故宮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6]
- 中文名
- 文淵閣
- 地理位置
- 北京市東城區景山前街4號北京故宮博物院內 [12]
- 景點級別
- AAAAA級
- 始建時間
- 1776年(清乾隆四十一年)
- 保護級別
- 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批准單位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文淵閣歷史沿革
編輯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乾隆帝下詔於文華殿後規度適宜方位,創建文淵閣,用於專貯《四庫全書》。
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文淵閣正式動工。
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文淵閣建成,乾隆皇帝賜名文淵閣。
文淵閣建築特點
編輯
文淵閣內景(9張)
文淵閣建築裝飾和油漆彩畫以冷色為主,陳設佈置復原乾隆時期狀態。
[4]
一層在中間設皇帝寶座,為講經筵之處。二層中三間與一層相通,周圍設樓板,置書架。二層為暗層,光線極弱,只能藏書。三層除西盡間為樓梯間外,其它五間通連,每間依前後柱位列書架間隔,寬敞明亮。明間設御榻,備皇帝隨時登閣覽閲。
[2]
文淵閣文物遺存
編輯- 青玉交龍紐
青玉交龍紐,文淵閣寶,青玉質,交龍紐方形璽,篆書;面12.7釐米見方,通高9.5釐米,紐高4.9釐米;附系黃色綬帶。
- 御製四庫文閣詩墨
御製四庫文閣詩墨,套墨5錠,形狀各異。央錠為一圓形十二辰墨,直徑7.6釐米,厚1.6釐米。正面中心描金圓圈內為螭紋,紋飾中央篆書“御製”二字,圈外一週楷書十二地支名,再外環以楷書乾隆帝御製七言詩。背面雕十二生肖。
上邊錠為一磬形墨,長15.6釐米,寬4.9釐米,厚1.9釐米。正面楷書御題文淵閣詩。背面鐫刻文淵閣圖景。右側面陽文楷書“文淵閣墨”。
左邊錠一長方雲頭形墨,長13.8釐米,寬6.2釐米,厚1.9釐米。正面楷書御題文津閣詩。背面鐫刻文津閣圖景。右側面陽文楷書“文津閣墨”。
右邊錠一牛舌形墨,長13釐米,寬5.8釐米,厚1.9釐米。正面楷書御題文源閣詩。背面鐫刻文源閣圖景。右側面陽文楷書“文源閣墨”。
下邊錠一扇形墨,長15釐米,寬4.9釐米,厚1.9釐米。正面楷書御題文溯閣詩。背面鐫刻文溯閣圖景。右側面陽文楷書“文溯閣墨”。
後四錠墨正面的御題詩後均有“臣彭元瑞敬書”字樣,墨左側面均有陽文“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此套墨色黝黑,墨質細膩,其正面御題詩均為描金小楷,背面所雕亭台樓閣畫面紋路清晰。墨上所題“四閣”,即四庫全書貯存之所,分別為紫禁城內的文淵閣、熱河的文津閣、圓明園內的文源閣、瀋陽的文溯閣。
[9]
文淵閣機構設置
編輯文淵閣入藏《四庫全書》後,設置領閣事、提舉閣事、直閣事、校理、檢閲等職位進行各項管理工作。領閣事上傳下達,總司其責;提舉閣事直接管理一般事務,並督率所轄內務府司員具體從事看守、收發、掃除等各項雜務;直閣事、校理、檢閲各員則每日輪流入直,負責書籍的查點檢閲等事宜。
[10]
文淵閣歷史文化
編輯文淵閣四庫全書
清乾隆皇帝,即位之初就下詔搜訪遺書,並下令儒臣校勘《十三經》等經典。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乾隆帝正式批准大學士劉統勳等人議定的輯校《永樂大典》章程,並下令將來辦理成編時,著名《四庫全書》。隨後,紀曉嵐、陸錫熊、孫士毅等三人被任命為總纂官,並從翰林中選了數人組成了四庫全書的編纂班子——四庫館。
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春,第一部《四庫全書》編撰並抄錄完成。全書共收書3461種、79309卷、36381冊,分為經、史、子、集四部分,貯藏於文淵閣。《四庫全書》共抄錄七部(分藏於北四閣:文淵閣、文源閣、文津閣、文溯閣;南三閣:文宗閣、文匯閣、文瀾閣),文淵閣《四庫全書》是七部書中最先抄寫完成,謄錄、校勘、裝潢也是最為精善的。
[7]
文淵閣書閣軼事
文淵閣建築(2張)
根據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編寫的《北平故宮博物院圖書館概況》一書記載“文淵閣《四庫全書》十九年十月,曾按照四庫總目分部逐項檢查至十一月方始竣事,昔年曾有殘缺後由清內務府以文津閣本抄補者計經部1種、子部7種、集部1種,此外並無缺少。”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8月,南京朝天宮文物庫房建成,運至上海的《四庫全書》等文物又轉運至南京新庫房儲存。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藏書西遷到貴陽。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藏書又遷到貴陽以西的安順縣,貯存於南門外的華嚴洞內。
文淵閣藏書文化
文淵閣在書籍的典藏方面,為便於使用和保存,還專門製作楠木書函,每若干冊書置入一函,襯以夾板,束之綢帶,書函的一端可以開閉,函面端楷刻寫全書名稱、書函序號以及所屬部類和具體書名,並飾以與該書所屬部類及書冊封面相同的顏色。書冊裝函後,即按部類順序放入專門製作的書架,安置閣中。計經部書20架,每架48函,凡960函,分貯下層兩側;史部書33架,每架亦48函,凡1584函,藏於中間暗層;子部書22架,每架72函,凡1584函,安放上層之中;集部書28架,每架亦72函,凡2016函,分置於上層兩旁。總計103架,6144函,36000冊。為便於查找翻閲,還另外繪製了《四庫全書排架圖》,一併庋置其中,需要時按圖索驥,循架取書。
文淵閣文物價值
編輯文淵閣是北京故宮中最大的一座清代皇家藏書樓,閣制仿自浙江寧波範氏天一閣,是中國古代漢族宮殿建築之精華,反映了清代宮廷建築在工程設計和建造藝術上的高度技巧和水平,對於研究中國清代藏書文化和建築歷史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
[5]
文淵閣文物保護
編輯1961年3月4日,包含文淵閣在內的北京故宮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6]
文淵閣旅遊信息
編輯地理位置
文淵閣
開放時間
1. 旺季(4月1日~10月31日):08:30~17:00;停止售票時間:16:00;停止入場時間:16:10。
2. 淡季(11月1日~3月31日):08:30~16:30;停止售票時間:15:30;停止入場時間:15:40。
除法定節假日和暑期(7月1日~8月31日)外,全年實行週一下午閉館的措施。每週一開館時間為08:30~12:00,停止售票時間為11:00,停止檢票時間為11:10,閉館時間為12:00。
門票價格
旺季(4月1日~10月31日):60.00元(故宮套票);淡季(11月1日~3月31日):40.00元(故宮套票)。
交通信息
午門:故宮博物院的南門,自2011年7月2日始只作為觀眾參觀入口。
天安門東停靠的車輛:1、120、2、52、82、夜1、觀光1線、觀光2線公共汽車和1號地鐵線。
- 參考資料
-
- 1. 文淵閣 .揚州市人民政府網[引用日期2021-01-17]
- 2. 文淵閣 .故宮博物院[引用日期2021-01-17]
- 3. 故宮建築論談《文淵閣》 .故宮博物院[引用日期2021-01-17]
- 4. 故宮文淵閣今起開放 碑亭篆字乾隆親筆書寫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6-02-11]
- 5. 文淵閣仿效天一閣而建 用於專貯精抄本《四庫全書》 .鳳凰網[引用日期2021-01-18]
- 6. 國務院關於公佈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01-17]
- 7. 紫禁城裏的《四庫全書》 .中國紀檢監察雜誌[引用日期2021-01-17]
- 8. 青玉交龍紐“文淵閣寶” .故宮博物院[引用日期2021-01-17]
- 9. 御製四庫文閣詩墨 .故宮博物院[引用日期2021-01-17]
- 10. 馬德鴻.清代圖書典藏制度研究[D].廣東:中山大學,2005:21-22.
- 11. 交通路線 .故宮博物院[引用日期2021-01-17]
- 12. 文淵閣 .攜程攻略[引用日期2021-02-24]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