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令鐸

鎖定
張令鐸(911—970),原名張鐸,後周賜名令鐸,棣州厭次(今山東陽信)人。五代北宋時期將領。
少年時期,因勇猛參軍。先後跟隨後周太祖郭威平定河中、後周世宗柴榮征伐淮南,周恭帝時官至侍衞親軍步軍都指揮使,領武信軍節度使宋太祖趙匡胤登基,官至鎮寧軍節度使。開寶三年(970),因病去世,終年60歲,追贈侍中 [1] 
別    名
張鐸
所處時代
北宋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棣州厭次
出生日期
911年
逝世日期
970年
主要成就
北宋開國功臣之一;具有翊戴之勳
本    名
張令鐸

張令鐸人物生平

張令鐸少年時因為勇猛參軍。後唐清泰年間,補任寧衞小校後晉初年,改到奉國軍服役。後漢乾祐年間,跟隨後周太祖郭威(時為後漢樞密使)平定河中節度使李守貞的叛亂,因功升任奉國軍指揮使廣順初年,升任控鶴指揮使,多次升遷後任本軍左廂都指揮使、領虔州團練使。後又跟隨周世宗柴榮討伐淮南南唐勢力,改領虎捷左廂,加常州防禦使。兩次征討壽春,世宗命張令鐸和龍捷右廂柴貴分別擔任京城左右廂巡檢。世宗將要北征,命張令鐸與韓通高懷德先率兵前往滄州,又讓張令鐸作為韓令坤的副手擔任霸州部署,率兵鎮守城池。恭帝柴宗訓即位,授予張令鐸侍衞親軍步軍都指揮使、領武信軍節度使之職。 [2] 
北宋建立,張令鐸升任馬步軍都虞候、領陳州節制。宋太祖趙匡胤討伐李筠叛亂,任命張令鐸為東京卓城內都巡檢。建隆二年(961),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張令鐸出任鎮寧軍節度使,趙匡胤又為弟弟興元尹趙光美娶了張令鐸的第三個女兒為妻。開寶二年(969),張令鐸來朝見趙匡胤時得病,趙匡胤親自前去問疾,賜給張令鐸五千匹帛、五千兩銀子,並豐厚賞賜了張令鐸的家人。次年(970)春天,張令鐸在京師去世,終年60歲。趙匡胤極為悲痛悼念,追贈張令鐸為侍中 [3] 
張令鐸性格仁慈寬厚,曾對別人説:“我從軍三十年,經歷大小四十多場戰鬥,多次摧毀敵軍的精鋭、攻陷敵人的陣地,但我從來沒有妄殺過一個人。”等到張令鐸去世時,很多人都感到很惋惜。 [4] 

張令鐸軼事典故

張令鐸本名張鐸。因為和另一位將領河中人張鐸重名,周太祖郭威賜他改名張令鐸。 [5] 

張令鐸史料記載

宋史·卷二百五十·列傳第九》

張令鐸親屬成員

張令鐸兒子

張守正,官至內園使
張守恩,官至西上閣門使、泰州知州。 [6] 

張令鐸女兒

張氏,張令鐸第三女,嫁宋太祖之弟趙光美。 [7] 

張令鐸孫子

張永安,張守恩之子,官至殿中丞 [6] 

張令鐸人物評價

脱脱等《宋史》:令鐸性仁恕。 [4] 
參考資料
  • 1.    卷二百五十 列傳第九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2-04-01]
  • 2.    《宋史·卷二百五十·列傳第九》張令鐸,棣州厭次人。少以勇力隸軍伍。後唐清泰中,補寧衞小校。晉初,改隸奉國軍。漢乾祐中,從周太祖平河中,以功遷奉國軍指揮使。廣順初,遷控鶴指揮使。累遷本軍左廂都指揮使、領虔州團練使。從世宗徵淮南,移領虎捷左廂,加常州防禦使。再徵壽春,命與龍捷右廂柴貴分為京城左右廂巡檢。世宗將北征,命與韓通、高懷德領兵先赴滄州,又副韓令坤為霸州部署,率兵戍守。恭帝即位,授侍衞親軍步軍都指揮使、領武信軍節度使。
  • 3.    《宋史·卷二百五十·列傳第九》:宋初,遷馬步軍都虞候、領陳州節制。太祖徵李筠,以令鐸為東京卓城內都巡檢。建隆二年,出為鎮寧軍節度。帝為皇弟興元尹光美娶其第三女。開寶二年,來朝被病,車駕臨問,賜帛五千匹、銀五千兩,並賜其家人甚厚。明年春,卒於京師,年六十。帝甚悲悼,贈侍中。
  • 4.    《宋史·卷二百五十·列傳第九》:令鐸性仁恕,嘗語人曰:"我從軍三十年,大小四十餘戰,多摧堅陷敵,未嘗妄殺一人。"及卒,人多惜之。
  • 5.    《宋史·卷二百五十·列傳第九》:令鐸本名鐸,以與河中張鐸同姓名,故賜今名。
  • 6.    《宋史·卷二百五十·列傳第九》:子守正,至內園使。守恩,淳化中,累至崇儀副使,稍遷崇儀使,領錦州刺史。景德初,知原州,就加西上閣門使、知泰州,卒。錄其子奉禮郎永安為大理評事,後至殿中丞。
  • 7.    《宋史·卷二百五十·列傳第九》:建隆二年,出為鎮寧軍節度。帝為皇弟興元尹光美娶其第三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