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韓令坤

鎖定
韓令坤(923年-968年5月2日 [1]  ),字德順。磁州武安縣(今河北武安)人。五代北宋初年著名將領。 [40] 
韓令坤最初隸屬後漢重臣郭威後周太祖)帳下。後周建立後,為鐵騎散員都虞候、控鶴右第一軍都校等。後周世宗即位,升至侍衞馬軍都指揮使、定武節度使顯德二年(955年)至顯德五年(958年)間,參與淮南之戰,先在正陽大破南唐,後攻取揚州、泰州,屢立戰功,累加鎮安節度使。顯德六年(959年),受命疏通陳潁漕運。又隨世宗北征遼國,奉命守衞霸州宋朝建立後,移鎮天平軍,加侍衞馬步軍都指揮使同平章事,成為禁軍統帥。宋太祖親征昭義鎮李筠之亂時,他率兵駐屯河陽,後從討淮南叛藩李重進。次年返京議功,被解除禁軍兵權,出任成德節度使,封南陽郡公。他鎮守常山七年,使北疆安寧。
乾德六年(968年),韓令坤去世,年四十六。追封南康郡王 [2] 
概述內圖片來源:《中國古代刀馬人物圖譜》 [3] 
德順
所處時代
北宋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磁州武安縣(今河北省武安) [40] 
出生日期
923年
逝世日期
968年5月2日
主要成就
南唐,徵契丹,鎮常山
本    名
韓令坤
官    職
成德節度使、檢校太尉兼侍中
爵    位
南陽郡公→南康郡王(贈)

韓令坤人物生平

韓令坤早年遷升

韓令坤生於後唐同光元年(923年),少時隸屬於後漢重臣郭威帳下。廣順元年(951年),郭威代漢自立,即後周太祖,韓令坤在後周初年曆任鐵騎散員都虞候、控鶴右第一軍都校兼領和州刺史等職。 [4] 
顯德元年(954年),後周世宗即位,韓令坤被授為殿前都虞候。不久後,因參與高平之戰有功,再拜龍捷左廂都虞候、容州團練使。三月,進升為龍捷左廂都指揮使、泗州防禦使 [5]  。後隨徵北漢,任行營前軍都校。十月,升任侍衞親軍馬軍都指揮使建節兼領定武軍(《東都事略》作武定軍節度使 [6]  [7] 

韓令坤攻取淮南

顯德二年(955年)十一月,世宗命宰相李谷以淮南道行營前軍都部署,統領韓令坤等十二位將軍出征淮南 [8]  。次年正月,李谷因進軍不利,擔憂腹背受敵,於是退保正陽縣。同月,韓令坤與鐵騎右廂都指揮趙弘殷、侍衞親軍都指揮使李重進合勢進擊,在正陽大敗南唐軍,斬首兩萬餘級,陣斬其主帥劉彥貞 [9]  [10] 
不久後,世宗親抵前線,聞知南唐揚州守備空虛,於是派韓令坤、趙弘殷及先鋒將白延遇趙晁等率軍襲取。二月,韓令坤首先命白延遇領數百精鋭騎兵在黎明時突入城中,揚州軍民均未發覺。韓令坤隨後率主力抵達,擒獲南唐東都副留守馮延魯。他安撫城內百姓,使得“民皆按堵”,世宗令其知州事。在揚州陷落後,南唐的泰州守將也舉城投降。 [11-12] 
四月,吳越國王錢俶應後周要求,出兵襲擾南唐後方,攻常、潤二州,包圍毗陵,卻反遭南唐擊敗。南唐將領陸孟俊乘勝收復泰州,進軍蜀罔,自海陵逼近揚州,韓令坤恐懼,棄城而逃。世宗聞訊大怒,命禁軍大將趙匡胤張永德領兵趕赴六合,援救揚州。韓令坤得知援軍前來,於是回守揚州,於揚州東境大敗陸孟俊部,將其生擒,又在楚州的灣頭堰連敗南唐將軍馬貴部一萬餘人,擒其漣州刺史秦進崇。 [13-14] 
之後,東京留守向拱抵達淮南前線,出任權淮南節度使兼沿江招討使,韓令坤被改為沿江招討副使 [14]  ,輔佐向拱於顯德四年(957年)三月攻克壽州。其年五月,回朝的韓令坤被改拜為檢校太傅(一作檢校太尉)、鎮安軍(治陳州,今河南淮陽)節度使 [15]  [16] 
顯德五年(958年)正月,世宗再度親征,抵達楚州城下,派遣韓令坤率兵先進入揚州,權知揚州軍府事 [17]  。此時揚州城已被南唐焚燬,世宗於是韓令坤為修城都部署,督發丁壯重新修築新城。 [18] 

韓令坤浚河北征

顯德六年(959年)二月,樞密使王樸至河陰檢查黃河堤壩,於汴口立水閘。朝廷徵發徐、宿、宋、單等州數萬民夫疏浚汴水,由韓令坤自大梁(今河南開封)導汴水東入蔡水,以疏通陳州、潁州(今安徽阜陽)漕運之路。三月,世宗準備北征遼國,命韓令坤先率龍捷、虎捷、驍武等軍趕赴大名府,又以益津關(今河北霸州)一路都部署之職,擔任鳳翔節度使王晏的副手。五月,後周軍盡復關南(今河北白洋淀以東大清河流域以南至河間一帶)故地,改新收復的益津關為霸州 [19]  ,韓令坤轉任霸州都部署,率部駐守。 [20] 
顯德六年(959年)六月,世宗英年崩逝,後周恭帝即位。此月,任北面兵馬都部署的韓令坤在霸州之北擊破遼國騎兵五百人。七月,升任檢校太尉、侍衞親軍馬步軍都虞候,仍兼鎮安軍節度使 [21]  。同年冬,奉詔駐守北疆,防禦遼國。 [22] 

韓令坤開宋元勳

建隆元年(960年),趙匡胤代周建宋,即宋太祖。宋朝建立後,素來與太祖“情好親密”的韓令坤更受重用,自天平軍節度使加領侍衞馬步軍都指揮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一躍成為禁軍最高將領。四月,昭義軍節度使李筠發動叛亂,太祖於次月親征澤潞,命韓令坤率軍屯駐河陽 [23]  。六月,澤潞平定,太祖返京,在禮賢講武殿宴請韓令坤等人,並賞賜襲衣器幣鞍勒馬等器物,隨後因功加兼侍中。九月,淮南節度使李重進起兵反宋,韓令坤再隨太祖南征。 [24] 
建隆二年(961年),韓令坤被解除禁軍兵權,出任成德軍節度使、北面緣邊兵馬都部署,累賜號推誠奉義翊戴同德功臣。赴鎮就職前,太祖親自在別殿設宴置酒,為他踐行,並藉機勉勵其勤奮治鎮。 [25] 
乾德六年四月三日(968年5月2日),韓令坤因背疽發作而病逝,終年四十六歲 [1]  。太祖聞訃訊,深感悼惜 [26]  ,身穿素服,在講武殿為其發哀,宣佈輟朝三日,追封南陽郡王;並錄用他的子嗣韓慶朝為閒廄使、韓慶雄為閒廄副使。 [27-28] 

韓令坤主要影響

韓令坤頗具才略,明曉治國之策 [26]  ,一生多有戰功:
  • 顯德元年(954年),跟隨後周世宗參加高平之戰,穩定後周政權。在顯德二年(955年)至顯德五年(958年)的淮南之戰中,作為一軍主帥領軍作戰,在正陽大破南唐,後攻取揚州、泰州、壽州,頗有戰績。在顯德六年(959年)的北伐中,擔任霸州(今河北霸州)都部署,為收復關南(今河北白洋淀以東大清河流域以南至河間一帶)之地作出了貢獻。 [29] 
  • 北宋初期,參加了平昭義李筠、淮南李重進叛亂的戰役 [29]  。在解除在中央禁軍中的權力後,出鎮常山(今河北正定)七年,“北邊以寧” [26]  。與鎮守關南的李漢超、瀛州的馬仁瑀、易州的賀惟忠、棣州的何繼筠構築了宋廷防禦遼國的北部邊防,使得北宋開國之後的二十年間“無西北之憂” [29]  [30] 

韓令坤歷史評價

王稱:唐季以來至於五代,藩鎮之禍烈矣。宋興,(韓)令坤、(郭)從義、(符)彥卿握重兵在河北,(石)守信、(王)審琦、(王)彥超等以宿將處方鎮。而數子者,識歷數之攸在,知天命之有歸。故號令一出,莫不稽首聽命,或納節以備宿衞,或請老而知止足。使藩鎮之禍泯然,而不作克保功名,長守富貴。雖太祖之善御豪傑,而亦數子者,能擇其禍福輕重而審處之,斯可以言智矣。 [28] 
胡銓:今將士偏裨,其雄挺孰與李漢超,其才略孰與姚內斌,其鎮重孰與馬仁瑀,其運籌決敵孰與韓令坤。 [31] 
李燾:令坤有才略,識治道,與上(趙匡胤)同事周室,情好款洽。鎮常山凡七年,北邊以寧。 [2] 
脱脱:①令坤、(慕容)延釗素與太祖親善,平荊、湘則南服底定,鎮常山則北邊載寧可,未嘗恃舊與功以啓嫌隙。創業君臣有過人者,類如是夫。 [32]  ②宋初,交、廣、劍南、太原各稱大號,荊湖、江表止通貢奉,契丹相抗,西夏未服。太祖常注意於謀帥,命李漢超屯關南,馬仁瑀守瀛州,韓令坤鎮常山,賀惟忠守易州,何繼筠領棣州,以拒北敵……由是邊臣富貲,能養死士,使為間諜,洞知敵情;及其入侵,設伏掩擊,多致克捷,二十年間無西北之憂。以至命將出師,平西蜀,拓湖湘,下嶺表,克江南,所向遂志,蓋能推赤心以馭羣下之所致也。 [30] 
儲大文慕容延釗、韓令坤握強兵河北,而名位未極。 [33] 

韓令坤軼事典故

韓令坤為妾復仇

南唐將領陸孟俊早年曾殺死前舒州刺史楊昭惲全家,並劫走了全部財物。淮南之戰期間,韓令坤入據揚州,生擒陸孟俊。此時,被南唐安置在揚州的南楚末代國君馬希崇把僅剩的楊氏姑娘送給了韓令坤,韓令坤對她寵愛有加。在得知陸孟俊被俘並將械送濠州後,躲在簾間窺視的楊氏突然嚎啕大哭,韓令坤深感怪異,詢問緣由。楊氏説:“陸孟俊當年入潭州,殺死我家二百口人,唯獨妾身被馬希崇藏匿,才得以倖免。希望您平復我家冤屈。”韓令坤向陸孟俊詰問此事,陸孟俊服罪,於是被斬殺。 [34-35] 

韓令坤潛邸之友

據傳,宋太祖趙匡胤年輕時曾與韓令坤在土屋裏下棋,看到有麻雀在屋外打鬥,就起來捉麻雀,結果屋子隨後就倒塌了 [36]  。此事雖為彰顯太祖是“天命所歸”,但也可以印證出二人往來密切,正如《續資治通鑑長編》所言:“(韓令坤)與上(趙匡胤)同事周室,情好款洽。” [2] 

韓令坤人際關係

輩分
關係
姓名
簡介
家世
曾祖父
韓檢
官至磁州軍事判官
祖父
韓振
贈左贊善大夫
父親
官至亳州防禦使,為“十阿父”之一。
平輩
弟弟
韓令均
官至鎮州衙內都指揮使
韓令巽
官至亳州衙內都指揮使。
——
原配
李氏
封陳國夫人,早逝。
繼室
——
封鄭國夫人。
子輩
兒子
韓慶朝
官至閒廄使,早逝。
韓恆哥
早逝。
韓慶雄
官至閒廄副使。
長女
韓周興
早逝。
據《南陽郡王韓公墓誌銘》記載,韓令坤另有女五人,“皆台室鍾華,閨門挺秀,鹹來叩地,恨失所天”。
表格參考資料: [37]  [38] 

韓令坤後世紀念

主詞條:韓令坤墓
韓令坤墓位於河北省邯鄲市磁縣磁州鎮西來村西北,發掘於2014年7月。該墓南北長約18米,東西寬約6米,且帶有墓道。古墓坐北朝南,平面呈方形,由墓道、甬道、前室、中室、後室及耳室組成。墓葬早期破壞嚴重,墓頂、墓壁坍塌。甬道東牆壁上繪有一組壁畫,疑為出行圖。壁畫中共有7個人物,造型栩栩如生。墓葬前室出土青石質墓誌一盒,長93.5釐米,寬92釐米,高28釐米,上楷書“南陽大王墓誌”。墓誌為北宋乾德六年(968年)刻制,介紹了韓令坤的生平。 [39] 

韓令坤史料索引

《南陽郡王韓公墓誌銘》 [37] 
東都事略·卷十九·列傳二》 [28]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九》
宋史·卷二百五十一·列傳第十》 [32] 
參考資料
  • 1.    《南陽郡王韓公墓誌銘》稱韓令坤“以乾德六年夏四月三日寢疾,薨於時之公衙”。據台灣中研院“兩千年中西曆轉換”,乾德六年四月三日即公元968年5月2日。
  • 2.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九》(開寶九年)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7-02-27]
  • 3.    王雲石.中國古代刀馬人物圖譜: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05-01:118
  • 4.    《宋史·韓令坤傳》:令坤少隸周祖帳下,廣順初,歷鐵騎散員都虞候,控鶴右第一軍都校、領和州刺史。
  • 5.    《舊五代史·後周世宗紀一》:顯德元年……三月……以殿前都虞候韓令坤為龍捷左廂都指揮使……。
  • 6.    《舊五代史·後周世宗紀一》:顯德元年……十月……戊申,以龍捷左廂都指揮使、泗州防禦使韓令坤為洋州節度使,充侍衞馬軍都指揮使;以虎捷右廂都指揮使、永州防禦使李繼勳為利州節度使,充侍衞步軍都指揮使。
  • 7.    《宋史·韓令坤傳》:世宗即位,授殿前都虞候。俄賞高平之功,為龍捷左廂都虞候、領容州團練使,進本廂都指揮使、領泗州防禦使。徵太原,為行營前軍都校。未幾,為侍衞馬軍都指揮使、領定武軍節度。
  • 8.    《舊五代史·後周世宗紀二》:顯德二年……十一月乙未朔,以宰臣李谷為淮南道前軍行營都部署,知廬、壽等州行府事;以許州節度使王彥超為行營副部署;命侍衞馬軍都指揮使韓令坤等一十二將,各帶徵行之號以從焉。
  • 9.    《舊五代史·後周世宗紀三》:顯德三年春正月……丁未,李谷奏,自壽州引軍退守正陽。辛亥,李重進奏,大破淮賊於正陽,斬首二萬餘級,伏屍三十里,臨陣斬賊大將劉彥貞,生擒偏將鹹師朗已下,獲戎甲三十萬事、馬五百匹。
  • 10.    《宋史·韓令坤傳》:世宗使宰相郴谷將兵徵淮南,俾令坤等十二將以從。谷退保正陽,為吳人所乘。令坤與宣祖、李重進合兵擊之,大敗吳人。
  • 11.    《宋史·韓令坤傳》:世宗親征,聞揚州無備,遣令坤及宣祖、白延遇、趙晁等襲之。令坤先令延遇以精騎數百遲明馳入,城中不之覺。令坤繼至撫之,民皆按堵。南唐東都副留守馮延魯為僧匿寺中,令坤求獲之,送行在,遂以令坤知州事。由是泰州懼,以城降。
  • 12.    《舊五代史·後周世宗紀三》:顯德三年……二月……丙戌,侍衞馬軍指揮韓令坤奏,收下揚州……侍衞馬軍都指揮使韓令坤上言,泰州降。
  • 13.    《宋史·韓令坤傳》:時錢俶受詔攻常、潤,圍毗陵,反為南唐所敗。南唐乘勝遣將陸孟俊逼泰州,周師不能守,孟俊遂進軍蜀罔,逼揚州,令坤棄其城。世宗怒,命太祖與張永德領兵趨六合援之。令坤聞援至,復入城守,與孟俊兵戰,大敗之,擒孟俊,敗其將馬貴於楚州灣頭堰,擒漣州刺史秦進崇。
  • 14.    《舊五代史·後周世宗紀三》:顯德三年……夏四月……辛未,揚州奏,江南大破兩浙軍於常州。初,兩浙錢俶承詔遣部將率兵攻常州,為江南大將陸孟俊所敗,將佐陷沒者甚眾,李景亦以表聞。乙亥,駐蹕於濠州城下。丁丑,揚州韓令坤破江南賊軍於州之東境,獲大將陸孟俊。今上表大破江南軍於六合,斬首五千級。時李景乘常州之捷,遣陸孟俊領兵迫泰州,王師不守,韓令坤欲棄揚州而回。帝怒,急遣殿前都指揮使張永德帥親兵往援之,又命今上領步騎二千人屯於六合。俄而陸孟俊領其徒自海陵抵揚州,令坤迎擊,敗之,生擒孟俊……己卯,韓令坤奏,敗楚州賊將馬在貴萬餘眾於灣頭堰,獲漣州刺史秦進崇。丙戌,以宣徽南院使向訓為權淮南節度使,充沿江招討使;以侍衞馬軍都指揮使韓令坤充沿江副招討使。
  • 15.    《舊五代史·後周世宗紀四》:顯德四年……三月……丙午,壽州劉仁贍上表乞降,帝遣閣門使張保績入城慰撫……五月……以侍衞馬軍都指揮使、洋州節度使韓令坤為陳州節度使、加檢校太傅……。
  • 16.    《宋史·韓令坤傳》:俄命向拱為緣江招討使,以令坤副之,下壽州。歸朝,加檢校太尉、領鎮安軍節度使。
  • 17.    《舊五代史·後周世宗紀五》:顯德五年春正月癸未朔,帝在楚州城下……己丑,詔侍衞馬軍都指揮使韓令坤權知揚州軍府事。
  • 18.    《宋史·韓令坤傳》:世宗乃復幸淮右,次楚州,遣令坤率兵先入揚州,命權知軍府事。揚州城為吳人所毀,詔發丁壯別築新城,命令坤為修城都部署。
  • 19.    《舊五代史·後周世宗紀六》:顯德六年……二月庚辰,發徐、宿、宋、單等州丁夫數萬浚汴河。甲申,發滑、亳二州丁夫浚五丈河,東流於定陶,入於濟,以通青、鄆水運之路。又疏導蔡河,以通陳、潁水運之路……五月乙巳朔,帝駐蹕於瓦橋關。侍衞親軍都指揮使李重進及諸將相繼至行在,瀛州刺史高彥暉以本城歸順。關南平,凡得州三、縣十七、户一萬八千三百六十。是役也,王師數萬,不亡一矢,邊界城邑皆望風而下……以益津關為霸州。
  • 20.    《宋史·韓令坤傳》:六年春,命令坤以汴、亳民導汴水入於蔡。三月,世宗將北征,命率龍捷、虎捷、驍武兵先赴大名,又副王晏為益津關一路都部署,俄為霸州都部署,率所部兵之。
  • 21.    《舊五代史·後周恭帝紀》:顯德六年六月……癸巳,世宗崩。甲午,內出遺制,命帝柩前即皇帝位。是日,羣臣奉帝即位而退。丁酉,北面兵馬都部署韓令坤奏,敗契丹五百騎於霸州北……秋七月……以侍衞馬軍都指揮使、陳州節度使、檢校太傅韓令坤為侍衞馬步都虞候,依前陳州節度使,加檢校太尉……。
  • 22.    《宋史·韓令坤傳》:恭帝即位,加檢校太尉、侍衞馬步軍都虞候。冬,詔防北邊。
  • 23.    《宋史·太祖紀一》:建隆元年……夏四月……癸巳,昭義軍節度使李筠叛,遣歸德軍節度使石守信討之……五月……丁巳,詔親征,以樞密使吳廷祚留守上都,都虞候光義為大內都點檢,命天平軍節度使韓令坤屯兵河陽。
  • 24.    《宋史·韓令坤傳》:宋初,移領天平軍,加侍衞馬步軍都指揮使、同平章事。太祖親征李筠,詔令坤率兵屯河陽。及澤、潞平,還京,錫宴令坤等於禮賢講武殿,賜襲衣、器幣、鞍勒馬有差,以功加兼侍中。又從討李重進。
  • 25.    《宋史·韓令坤傳》:建隆二年,改成德軍節度,充北面緣邊兵馬都部署。將赴鎮,上於別殿置酒餞之,因勖其為治。
  • 26.    《宋史·韓令坤傳》:令坤有才略,識治道,與太祖同事周室,情好親密。鎮常山凡七年,北邊以寧。聞其卒,甚悼惜之。
  • 27.    《宋史·韓令坤傳》:乾德六年,疽發背卒,年四十六。太祖素服發哀於講武殿,錄其子慶朝為閒廄使,慶雄為閒廄副使。
  • 28.    《東都事略·卷十九·列傳二》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19-12-12]
  • 29.    王丹.韓令坤研究[D].河北大學,2019年
  • 30.    《宋史·卷二百五十四·列傳第十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9-12-12]
  • 31.    《澹庵文集》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19-12-12]
  • 32.    《宋史·卷二百五十一·列傳第十》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9-12-12]
  • 33.    《存研樓文集》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19-12-12]
  • 34.    《宋史·韓令坤傳》:初,南唐遣邊鎬破湖南,以馬希崇分司揚州,及令坤克取之,希崇以妓稀薄獻,令坤甚嬖之。會擒陸孟俊,將械送行在所,楊氏於簾間窺見之,即拊膺慟哭。令坤怪問之,楊氏曰:“孟俊往年入潭州,殺我家二百口,惟妾為希崇所匿得免,願甘心焉。”令坤以詰孟俊,孟俊具伏,令坤乃殺之。
  • 35.    《十國春秋·衡陽王夫人楊氏傳》注:孟俊滅昭惲之族而取其財,時楊氏有女美,獻於王弟希崇。及周將韓令坤入揚州,希崇以楊氏女遺令坤,令坤嬖之後。孟俊仕於唐,為令坤所擒,將械送於周主。楊氏女在下,忽捶膺慟哭曰:“孟俊在潭州,殺妾家二百口,今日請復其冤。”令坤乃殺之。
  • 36.    《宋史·太祖紀一》:又嘗與韓令坤博土室中,雀鬥户外,因競起掩雀,而室隨壞。
  • 37.    《大宋推誠奉義翊戴同德功臣成德軍節度鎮深趙等州觀察處置等使兼北面沿邊兵馬都部署特進檢校太尉兼侍中行正定尹上柱國開國公食邑二千五百户食實封四百户南陽郡王韓公墓誌並序》
  • 38.    《舊五代史·柴守禮傳》:是時,王溥、汪晏、王彥超、韓令坤等同時將相,皆有父在洛陽,與守禮朝夕往來,惟意所為,洛陽人多畏避之,號“十阿父。”
  • 39.    邯鄲磁縣驚現宋初大將韓令坤壁畫墓規模宏大  .鳳凰網[引用日期2019-12-12]
  • 40.    韓令申  .武安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4-03-13]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