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平型關

鎖定
平型關是明朝內長城沿線上的一個關口,位於為山西省大同市靈丘縣與忻州市繁峙縣的分界線的平型嶺上,明朝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修築明朝內長城時經過平型嶺,並在關嶺上修建城堡。平型關城虎踞於平型嶺南麓,呈正方型,周圍九百餘丈,南北東各置一門,門額鐫刻“平型嶺”三個大字(門額現收藏於關堡遺址),南北兩側嶺上明長城遺址尚存。 [1] 
中文名
平型關
外文名
PingXing Pass
地理位置
大同市靈丘縣與忻州市繁峙縣之間 [3] 
氣候條件
温帶季風氣候
佔地面積
周長1公里餘
修建時間
明朝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
所屬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所屬大洲
亞洲

平型關簡介

平型關 平型關
平型關在雁門關之東,今山西省大同市靈丘縣與忻州市繁峙縣的分界線的平型嶺上,古稱瓶形寨,以周圍地形如瓶而得名。金時為瓶形鎮,明、清稱平型嶺關,後改今名。歷史上很早就是戍守之地。明時為內長城重要關口。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築嶺口堡城,嘉靖二十四年、萬曆九年都曾增修,這就是後來的城堡。

平型關地形

平型關城據平型嶺之口,城周長1公里餘,今殘高6米。關門坐西朝東,門洞用券栿相間的方法築成,高4米,寬2.7米,牆厚2.7米,今關樓已毀。城內匾額上書“平型嶺”三字,而在南北兩側的山嶺上,長城尚存。
平型關。
平型關。(3張)
平型關北有恆山如屏高峙。南有五台山巍然聳立,海拔都在1500米以上。這兩山之間盡一條不甚寬的地塹式低地,平型關所在的平型嶺是這條帶狀低地中隆起的部分,所以形勢很險要。由於恆山和五台都是斷塊山,十分陡峻,成了晉北巨大交通障壁,因此這條帶狀低地便成為河北平原北部與山西相通的最便捷孔道。一條東西向古道穿平型關而過,東連河北紫荊關,西接山西雁門關,彼此相連,結成一條嚴固的防線,是北京西面的重要藩屏,明清時代,京畿恃以為安。

平型關歷史戰略地位

平型關 平型關
明代,蒙古騎兵頻繁侵邊,搶掠財物,尤其嘉靖年間為烈。最嚴重的一次是嘉靖三十二年(1553),蒙古韃靼部俺答又率兵大舉南侵,從大同深入渾源攻平型關,乘虛而入,遂陷平型關。接着由此直趨靈丘廣昌(今河北淶源),進逼紫荊關。途中遇明將陳鳳率軍抵抗,蒙古兵便分頭掠繁峙,侵略蔚縣並屠掠延慶諸城,後因受到明軍與百姓阻擊又遇連日下雨便猖狂北逃。

平型關戰役

這裏又因發生了舉世聞名的平型關戰役而聞名。1937年9月25日,日本最精鋭的板垣師團主力在平型關長城區遭到了八路軍115師師長林彪率領的八路軍的全力攻擊,在此一役殲滅日軍近千人,毀敵汽車100輛,大車200輛,繳獲步槍1000多支,輕重機槍20多挺,戰馬53匹,另有其他大量戰利品。

平型關戰役意義

在平型關戰役中,八路軍打了個大勝仗,經過一天激戰,殲滅日軍1000多人,繳獲了日軍的許多武器裝備。更加重要的是平型關伏擊戰打亂了日軍的侵略計劃,壓制了日本侵略軍囂張氣焰。平型關大捷使抗日軍民士氣大振,大大鼓舞了全國軍民抗戰熱情,增強了抗戰必勝信念。這是中國抗戰開始後取得的第二次大勝利(第一為1933年喜峯口戰役),它粉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想象,振奮了全國人心,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戰熱情。它有力地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遲滯了敵人的進攻,迫使敵人進至渾源和保定的一部分兵力轉移到平型關方向,因而有力支援了平漢鐵路同蒲鐵路友軍的作戰,使已陷入敵圍的出擊部分郭宗汾部得到支援,免於被殲之險厄。
平型關是我國抗日戰爭第一個大勝仗的遺址,是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的具有自然意義和歷史意義的軍事博物館。平型關也是長城文化的著名旅遊景區

平型關大捷

平型關發動進攻

是八路軍出師華北抗日前線第一仗,也是平型關戰役中戰鬥最慘烈,戰果最輝煌,影響最深遠的一次重要戰鬥。在朱德的指揮下,先期東渡黃河的115師在師長林彪、副師長聶榮臻的率領下,於1937年9月19日至22日進抵靈丘縣上寨、下關地區,隱蔽待機。22日凌晨,日軍第5師團第21旅團向平型關一線中國守軍陣地發動進攻,平型關戰役正式展開。

平型關奮勇拼殺

平型關大捷將領 平型關大捷將領 [2]
23日,八路軍總部命令115師立即向平型關、靈丘間運動,相機側擊進攻平型關之敵。該日上午,115師在上寨村北小學校召開作戰會議和連以上幹部動員會,決定由楊得志685團、李天佑686團、張紹東687團在平型關東側約10華里長的喬溝峽谷古道,分段伏擊殲滅敵人。陳錦秀688團作師預備隊。楊成武獨立團和騎兵營負責阻擊廣靈、淶源方向增援平型關的敵人。24日午夜,115師主力冒雨向設伏地區開進。25日晨7時,從靈丘城開來的日軍後續部隊進入喬溝伏擊區域,115師各團同時向日軍發動猛烈攻擊。在我軍出其不意的打擊下,日軍汽車、馬車被炸翻,道路堵塞,敵人慌亂反擊。我軍各部衝下公路將敵軍分割數段,展開白刃格鬥。日軍在兩名中佐軍官指揮下,進行反撲。經過4個多小時的拼殺,溝內大部分敵人被殲,而爭奪老爺廟高地的戰鬥成了這次伏擊戰的焦點。686團副團長楊勇、3營長鄧克明,帶領戰士們向先期佔領老爺廟高地的四五百名敵人猛烈進攻,以一個尉官隊為骨幹的日軍瘋狂反擊,6架日軍飛機也前來助戰,戰鬥十分慘烈。140餘人的3營9連大部分犧牲,生還的十幾人也都負了傷。楊勇、鄧克明也身負重傷,仍在指揮戰鬥。

平型關取得勝利

在685團、687團配合下,經過3個多小時的血戰,老爺廟高地終被我軍牢牢控制,該地區敵人全部被殲,取得喬溝伏擊戰的完全勝利。

平型關繳獲物品

八路軍平型關之戰,殲敵1000餘人,擊毀敵汽車100餘輛、馬車200餘輛,繳獲九二式迫擊炮1門,步槍1000餘支、機槍20餘挺、擲彈筒20餘個、炮彈300餘發、戰馬53匹、日幣30餘萬元,以及一大批其它軍用物資,僅軍大衣就夠115師1.5萬人每人1件。與此同時,獨立團在驛馬嶺擊潰了從淶源增援平型關的日軍近兩個聯隊,殲滅敵人300餘人,創造了抗戰初期中國軍隊以少勝多的模範戰例。

平型關慶賀

平型關 平型關
八路軍平型關首戰大捷,是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以來中國軍隊的第一個大勝仗,也是在抗日戰場上中國軍隊第一次主動向日軍發動攻擊並取得全勝的戰鬥。盧溝橋事變以來,國民黨軍隊屢戰屢敗,大片國土被日軍蹂躪踐踏,無數百姓慘遭殺害。在這民族危亡之際,八路軍首戰大捷的喜訊當晚通過無線電波傳出後,震驚中外,舉國歡騰。26日,毛澤東致電祝賀我軍取得的第一個大勝利,朱德、彭德懷專程從五台總部到115師駐地靈丘冉莊祝賀,並幫助總結平型關戰鬥經驗。蔣介石也兩次致電祝賀嘉勉。全國各軍政要員、各黨派、團體紛紛祝賀,國內外媒體爭先報道八路軍勝利的消息。驕橫的日軍在平型關遭受了意想不到的打擊。在東京大本營也引起了極大震驚。八路軍平型關大捷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大大振奮了中華民族的士氣,鼓舞了全國人民團結抗戰的信心,提高共產黨八路軍的聲威,對華北戰局和全國抗戰形勢產生了深遠影響,在中央黨史、中國抗日戰爭史和解放軍戰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首戰平型關,威名天下揚”,平型關大捷寫進了《八路軍軍歌》。

平型關附近景點

平型關雲岡石窟

中國四大石窟之一,現存的雲岡石窟羣,是1961年國務院公佈的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整個石窟分為東、中、西三部分,石窟內的佛龕,象蜂窩密佈,大、中、小窟疏密有致地嵌貼在雲岡半腰。東部的石窟多以造塔為主,故又稱塔洞;中部石窟每個都分前後兩室,主佛居中,洞壁及洞頂佈滿浮雕;西部石窟以中小窟和補刻的小龕為最多,修建的時代略晚,大多是北魏遷都洛陽後的作品。整座石窟氣魄宏大,外觀莊嚴,雕工細膩,主題突出。石窟雕塑的各種宗教人物形象神態各異。在雕造技法上,繼承和發展了我國秦漢時期藝術的優良傳統,又吸收了犍陀羅藝術的有益成分,創建出雲岡獨特的藝術風格,對研究雕刻、建築、音樂及宗教都是極為珍貴的寶貴資料。

平型關懸空寺

位於北嶽恆山腳下的金龍峽,距大同市約80公里,這就是我國五嶽名山之一的北嶽恆山十八景中最獨特的一景,號稱恆山第一勝景。在中國眾多的寺廟中,這座懸空寺稱得上是奇妙的建築。一般寺廟都建在平地上,但這座懸空寺卻是名副其實,建在懸崖峭壁上,懸在半空之中,其設計思想可謂真絕,其建築藝術可謂真高。這裏山勢陡峻,兩邊是直立百餘米、如同斧劈刀削一般的懸崖,懸空寺就建在這懸崖上,或者説像是粘貼的懸崖上似的,真有凌空欲飛之勢,驚險奇特,別具一格。這些建築都集中一個凹進的龐大崖龕裏,每逢暴雨傾盆,雨水從寺頂突出的巖頭上飛流直下,瀉入谷底,便給這瓊樓仙閣掛上了一排排晶瑩的水簾,蔚為奇觀。

平型關北嶽恆山

北嶽恆山,是海河支流桑乾河滹沱河分水嶺。它西銜雁門關、東跨太行山,南障三晉,北瞰雲、代二州,莽莽蒼蒼,橫亙塞上,巍峨聳峙,氣勢雄偉。恆山主峯,居於渾源縣城南,海撥2016.8米,山高為五嶽之冠。恆山以道教聞名,古往今來,以奇險吸引着遊人。秦始皇時,朝封天下12名山,恆山被推崇為天下第二山。歷史上,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都曾到恆山巡視、祭奠。以後的歷代帝王,也差不多都差使臣到恆山朝聖。果老嶺、姑嫂巖、飛石窟、還元洞、虎風口、大字灣等處,充滿了神盡色彩。懸根松、紫芝峪、苦甜井更是自然景觀中的奇蹟。苦甜井在恆山半腰,兩井相隔一米,水質卻截然不同。一井水甜美清涼,被稱為甜並;另一井水卻苦澀難飲。唐代時,玄宗李隆基曾賜匾甜井為"龍泉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