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喜峯口戰役

鎖定
喜峯口戰鬥,發生於1933年3月12日至3月24日,地點在中國河北省、熱河省交界一帶的長城隘口喜峯口,是抗日戰爭初期的主要戰鬥之一。
名    稱
喜峯口戰役
發生時間
1933年3月12日 至 1933年3月24日
地    點
長城喜峯口
參戰方
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日本關東軍
結    果
日軍獲勝
主要指揮官
宋哲元張自忠
喜峯口是河北省、熱河省交界一帶長城的隘口,是北平與熱河的交通咽喉。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侵略者佔領了東三省,並準備向關內進犯。1933年元旦,日軍在山海關製造事端,接着用武力將其佔領,山海關保衞戰揭開了長城抗戰的序幕。2月9日,日本關東軍司令官武藤信義和侵華日軍發佈了侵略熱河的軍事命令和軍事調遣。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軍長宋哲元,師長張自忠、馮治安、劉汝明,旅長趙登禹等一批愛國將領奉命率部開往前線對日作戰。二十九軍的前身是馮玉祥領導的西北軍。3月,二十九軍受命接管長城喜峯口的防務。
3月9日,日軍先遣隊進犯喜峯口,二十九軍109旅長趙登禹 [1]  率部由遵化趕往喜峯口禦敵,喜峯口戰役打響。戰鬥異常激烈,二十九軍用大刀與敵肉搏,粉碎敵人兩天內佔領長城的計劃。3月16日,日軍改向羅文峪進攻,二十九軍劉汝明部經過三天激戰,基本粉碎敵軍進攻。4月7日,日軍改變戰略,向灤東打開缺口,再攻喜峯口,頭兩天進攻均被擊退。13日,喜峯口腹背受戰,二十九軍勢孤不支,不得不奉命放棄喜峯口。喜峯口戰鬥結束。
喜峯口戰鬥,是自“九一八”日本侵佔東三省以來,日本受到的最頑強抵抗,對驕橫狂妄的日寇給予了沉重打擊,鼓舞和堅定了全國人民的抗日決心。在喜峯口戰鬥中,二十九軍及其大刀隊血戰日寇,殲敵5000,一戰成名。從此,29軍大刀隊名震天下,成了抗戰初期中華民族抵禦外侮的英雄偶像。“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這首威武雄壯、慷慨激昂的抗日歌曲《大刀進行曲》,就是當時著名的作曲家麥新專為二十九軍大刀隊創作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彙編)
參考資料
  • 1.    馮克力主編. 老照片 13 第61-65輯 典藏本[M]. 2011:40